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274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文“跪而谢”意为跪下来认罪。

3.贼。

古人说的“贼”是指强盗、。

上文“二豪贼”指的是两个大强盗。

古人说的“盗”是指“”。

注解

(1)日:

每天

(2)贼:

(3)伺:

偷偷地等候

(4)之:

即“至,到”(5)但:

只(6)攫:

抢夺

(7)窥:

暗中察看(8)既:

已经(9)畜:

畜养

(10)刃:

刀剑口(11):

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

(12)谢:

道歉(13)方:

正巧 (14)官:

官府

(15)以:

以为生(16)故:

所以

擒贼成功的原因

周氏擒贼大获成功的原因

1、周夫人的智慧和勇敢,有胆识。

2、他们家养的狗训练有素

3、周夫人的丈夫回来得及时

谢。

在文言中,“谢”多指“道歉”、“认罪”。

上文“跪而谢”,意为跪下来认罪。

道理

遇到事情或困难要勇敢面对

1.3吕某刺虎

吕某自谓勇夫,好带刀剑,扬言万夫莫当①.一日,南山有虎驰来,一村皆惊,闭门不敢出.吕某曰:

第一虎耳,何惧之!

吾即缚之!

遂持剑而去.俄见虎,距百步许②.虎大吼,眈眈相③向.吕则两股战栗④,顾左右无人,还⑤走,五色无主.少顷,村民启⑥户出,见其仆⑦地,不省人事.急治之,良⑧久乃醒.人曰:

虎安在⑨?

吕乃⑩曰:

为我所逐矣!

众人相视而嘻。

有一个姓吕的人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

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关门不敢出来。

吕某说:

“仅一只老虎罢了,有什么可以惧怕的,我马上去绑了它!

”他于是提剑离开了。

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

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

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往回跑,六神无主。

过了一会,村民们打开窗户偷偷地看,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有人问:

“老虎还在吗?

”吕某竟说:

“被我赶跑了!

”大家都互相看着大笑。

注释

1当:

挡。

②许:

左右 。

③相:

相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④两股战栗:

两腿发抖。

⑤还:

返回。

⑥启:

打开。

⑦仆:

向前倒下。

⑧良:

很。

⑨虎安在:

虎在哪儿。

⑩乃:

竟。

启示

吹牛的人在事实面前总会败露。

近义词:

叶公好龙

1.4笼中鹦鹉

富商有者⑴,畜⑵一,甚慧⑶,能迎客与诵诗。

段剪(17)其两翅,置⑷于。

熙宁⑸六年,段忽系狱⑹。

及⑺归⑻,问鹦鹉曰:

“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

汝⑼在家有人食,何其⑽乐耶!

”鹦鹉曰:

“君⑾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⑿;

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⒀?

”段大感悟,即日⒁放⒂之⒃。

(据《乐善录》改写)

字词解释

(1)者:

·

的人。

(2)畜(xù

):

养。

(3)甚慧:

十分聪明。

(4)置:

搁,安放。

(5)熙宁:

宋神宗年号。

(6)系狱:

拘禁于牢房。

(7)及:

等到。

(8)归:

回来。

(9)女:

通“汝”,你。

(10)何其:

多么。

何:

副词,多么。

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

(11)君:

对对方的尊称。

(12)不堪:

不能忍受。

堪:

忍受。

(13)言:

说。

(14)即日:

当天。

上文“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

(15)放:

释放,解脱。

(16)之:

代词,指代“鹦鹉”。

(17)剪:

剪短

翻译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

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

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的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

鹦鹉说:

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

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

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他放了。

启发

告诉我们,自由对动物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

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

告诉我们,一定要,不可以伤害,要善待动物。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自由最可贵。

1.5搔痒

向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

又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

其人勃然而怒:

“知吾者妻也,而胡难我?

”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

何者?

痒者,人之所自知也,他人莫知之。

犹心患,人何以知之?

(选自《贤奕编》)

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孩子寻找痒处,三次抓而三次都不中。

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五次抓而五次也不中。

那个人生气地说:

“妻子和孩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痒处?

”妻子没有回答。

(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就停止了。

为什么呢?

痒的情况,人是自己知道的,别人没法知道痒处。

犹如心里忧愁,别人凭什么知道对方的忧愁呢?

1.令:

让,叫。

2.其子:

他的儿子。

3.弗:

不。

4.搔:

此指“抓”。

5.亦:

也。

6.难:

为难。

7.引:

伸。

8.绝:

停止。

9.者:

……的情况。

10.索:

寻找。

11.向:

从前。

12.勃然:

生气地

1.妻子。

文言中的妻子是两个词。

即妻与子,即老婆与儿子或老婆与儿女。

现代汉语中妻子只指老婆。

2.无以。

无和以常结合在一起,组成无以。

在文言中叫固定词组,他的意思是“没什么用来......"

妻子无以应,意为老婆儿子没什么话用来回答。

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

自己知道才去挠,怎么会不中呢!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

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自己下功夫。

2第32单元

2.1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⑴,权⑵谓⑶曰:

卿⑷今⑸掌事⑹,不可不学!

蒙辞⑺以军中多务⑻。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⑼为博士⑽邪!

但当涉猎,,卿言多务,孰若孤⑾?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⑿。

蒙乃始就学。

及⒀过⒁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大兄何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

1初:

当初⑵权:

,三国时的建立者

1吕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

2卿:

古代君对臣、尊长对的爱称⑸当涂:

同“”,当道,当权,指

⑹掌事:

管事⑺辞:

推辞

⑻多务:

事务多,杂事多

⑼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⑽博士:

官职名称

⑾孰若孤:

谁比得上我⑿益:

好处

⒀及:

等到⒁过:

经过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去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吕蒙说:

“对于有志之士,分别了三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文学常识

(1019—1086),字君实,北宋。

陕州(现在属夏县人)涑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仁宗末年任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现在陕西省)。

次年退居,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他从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左仆射、兼,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借鉴,书名的意思是: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2.2响遏(e)行云

学讴于,未穷青之技,自为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释义

响:

声音。

遏:

阻止。

行云:

飘动的云彩。

讴:

唱歌。

穷:

尽。

郊外大路旁。

抚节:

打着节拍。

悲歌:

唱出雄壮的歌声。

谓:

认为。

谢:

道歉。

践行:

用酒食为朋友或为亲人等等的人送行。

辞:

告别,告辞送行:

送别。

技:

本领

遂:

于是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止:

阻止饯:

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成语意思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出自于《·

》: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挽留,在郊外大路旁为薛谭饯行,秦青打着节拍唱出雄壮的歌声,歌声振动林木,止住了飘动的云。

薛谭便道歉于是请求回到秦青身边(继续学习唱歌),(并且)一辈子不敢说回家了.

启发与借鉴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

近义词、响彻云霄、、、。

反义词悄无声息无声无息

造句

1,“”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人们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2,那年申奥成功后,广场上人们的欢呼声响遏行云。

2.3王元章砍神像

绍兴王元章,元朝初年名士,所居与一神庙切近,炊缺薪,则斫神像炊之。

一邻家事神惟谨。

遇元章毁像,辄刻木补之。

如是者三四。

然元章家人岁无恙,而邻之妻孥时病。

一日,召巫降神,诘神云:

“彼屡毁神,神不责;

吾辄为新之,神反不我佑,何也?

”巫者作怒曰:

“汝不置像,像何从而炊?

”自是,其人不复补像,而庙遂废。

(选自《古今谭概》)

译文:

绍兴的王元章是元朝初年的名士,他居住在一神庙的附近,他家里做饭缺少柴薪,他就砍神像(用来)做饭。

他的一个邻家对神像很敬重,在王元章毁像后,又用木头雕刻后修补好了缺损的部分。

这样的事他做过三四次。

然而王元章的家人平安无事,而这个邻居妻子的女儿经常生病。

一日,这个邻居召来巫师降神,责问神说:

“王元章屡次毁坏神像,神像没有责难于他;

我经常修补神像,神你不但不保佑我,这是为什么?

”巫婆生气地说:

“你不用木头雕刻后修补神像,神像怎么会被砍呢?

”从这以后,这个邻居从此不再为神像修补,这座庙逐渐就荒废了。

注释:

1.绍兴:

今浙江绍兴市。

2.王元章:

即王冕,他字元章。

3.国初:

元朝初年。

4.切:

靠。

5.辄:

总是。

6.恙:

伤害。

7.子:

儿女。

8.巫:

装神弄鬼的巫婆。

9.诘:

责问。

10.云:

11.彼:

他。

12.作:

(脸色)改变。

13.斫:

砍。

寓意:

这个笑话批判了迷信思想和讽刺神汉巫婆的荒谬;

也指出有时把什么东西复原也是在帮助其他人继续犯错,为其创造了条件。

相信迷信,等于把桎梏往自己身上套。

王冕 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浙江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放牛,家贫,但好学如痴,读书不倦。

常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渐深。

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当时会稽一个读书人韩性,韩收他为学生,教他读书、画画。

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绝士途。

他曾到过杭州、金陵,又渡长江,过淮河,经徐州、济南到大都(今北京市),达居庸关。

数千里的远游,使他扩大了视野,开宽了胸怀,同时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在北京,泰不华荐以学馆教职,他预感到元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没有接受,乃只身南归,以卖画为生。

 

2.4空中楼阁

昔有富人,痴无所知。

至于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心慕之,即念:

吾有资,盍造斯楼?

乃召工匠,嘱以如是。

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

富人见之,怪而问:

“欲作何等?

”匠曰:

“先做底重。

”富人曰:

“吾不欲下重之屋。

”匠讶曰:

“何有不作下重而为第三重者?

”富人固言欲如是。

时人闻人,毋不嗤之。

以前有个有钱人,痴呆无知。

到别的富贵人家,看见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高大宽广庄严秀丽,心里十分羡慕,想:

我有钱,为什么不盖一栋楼呢?

于是叫来工匠,告诉他们盖一栋。

第二天,工匠在地上垒砌砖块,太阳落山后就去休息。

有钱人见了,十分奇怪问工匠:

想干什么?

”工匠答道:

“先做底层。

”有钱人说:

“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屋子。

”工匠很惊讶:

“哪有不建下面的而能盖出第三层来的?

”有钱人坚持自己的要求。

当时的人听说了都嘲笑他。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

他非常富有,但生性,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

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

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

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

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

“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

“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

“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

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

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

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

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

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

“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

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2.5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

须臾(yú

),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

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

末后作一份与此人。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

熊似甚怜之。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

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

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

n)必死中,而熊母复,入坐人边。

人解其意,便抱,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言无情哉!

(据《》改写)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

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

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

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

每次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这个人依赖这个活命。

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

小熊全走了,那人料想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

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于是人就死不了了。

啊,都说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动物没有呢?

1、支命:

活命2、分:

估计,大约

3、良久:

良,甚;

很久4、诸:

几个

5、赖:

依赖,6、负:

7、馁:

饿8、啖:

9、须臾:

一会儿10、稍:

逐渐,慢慢地

11、之:

代词,他,指射鹿人12、既:

已经

13、堕:

落下14、坎:

坑。

15、遂:

于是、就16、言:

启发与借鉴

上文说的那头熊,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堕入坑中的猎人,还给他吃的,最后救他出坑。

大多数动物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的,除非人惹怒了它。

人与动物应该建立亲密共存的关系的。

所以说动物并非,只是人们不了解它们.

有个叫的女孩,在度过了18年,成天与野生的熊生活在一起,考察它们的生活,竟与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至于犬救人、马,古往今来不计其数。

须臾。

“须臾”是个时间副词,相当于“一会儿”。

上文“须臾,有大熊入”,意为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坎内。

“须臾”的同义词有“俄”、“顷”、“旋”"

未几"

,“既而”"

俄而“等。

3第33单元

3.1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翻译:

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正巧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

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

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

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用来治伤口,全都灵验。

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于是用“蛇衔草”当草名了。

《抱朴子》说:

“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来一样。

”说的就是这回事。

注释:

(1)昔:

  

(2)值:

正巧。

(3)焉:

那里。

  (4)著:

放。

(5)以:

用。

  (6)验:

灵验。

(7)疮:

指“伤口”。

  (8)《抱朴子》:

东晋道家理论著作。

(9)蛇衔:

指蛇衔草。

3.2智犬破案

去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

一夕,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

遂越货而亡。

翌日,二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讼,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见五六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亦有智也。

距离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

狗大叫起来,一位僧人醒了,(他发现了那个小偷)。

于是小偷就砍下僧人的头,僧人就倒在地上,死了。

于是小偷抢劫完财物后逃走了。

第二天,有两个小僧人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体,非常惊讶。

于是他们就到官府报案,那只狗也和他们一起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狂欢。

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对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这个举动)觉得很奇怪。

不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

僧人怀疑他是小偷,便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果然是他。

大概狗也是有智慧的吧。

词解:

1.去:

距离。

2.许:

左右(的地方)

3.刹(chà

):

寺庙。

4.颇:

5.盗:

古代盗是小偷,贼是强盗。

6.逾:

翻越。

7.觉:

察觉8.遂:

于是,就。

9.亡:

逃跑。

10.诣:

到......去。

11.从:

跟从,跟随。

12.肆:

店。

13.怪:

对·

感到奇怪。

14.啮:

咬。

15.置:

16.盖:

用在句首,表示原因,原来的意思 

17.立仆:

立刻倒下去(死了)。

18.疑:

对...感到怀疑。

19.翌(yì

)日:

第二天20.俄而:

一会儿.

21.徒:

酒徒.22.越:

抢劫

23.古:

古老

句子翻译

乃诣官讼:

于是两个小僧人就到官府报案。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觉得很奇怪。

啮一徒不置:

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

文言知识:

“逾”指“越”。

上文“逾墙而入”,意为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

又“逾午方至”,意为过了中午才到;

“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以上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9】

智犬表现:

一.智犬警觉性高,能够及时发现小偷,提醒僧人注意;

二.智犬记忆力好,第二天可以准确的发现小偷。

狗有思维能力,能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

充分说明了狗的嗅觉好,在满身酒气人中找到小偷。

中心

歌颂狗的灵敏。

做坏事的人,没有好下场。

3.3神针道人

①北游②,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

云嗟叹久之。

一道人忽曰:

“汝欲生之乎?

”曰:

“然。

”道人针其左股立苏。

曰:

“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

”因授云针术,治病无不效。

有个叫凌云的人到北边的泰山去游玩,在一座古庙前看(遇)见了一个病人,(他奄奄一息的)快断气了。

凌云在一旁久久哀叹,一个道人看见了就说:

“你是想把他救活吗?

”凌云说:

“是的”于是道人用针刺那个人的左腿,那个人马上醒过来了。

道人说:

“这个人是被毒气侵入的体内,并非(要)死了,(等他体内的)毒散了他自己就会苏醒(好)过来罢了。

”于是道人教会了凌云针术,从此之后凌云医治病人都没有不好的。

泰山值:

遇到垂:

即将

生:

活然:

是的,是这样股:

苏:

苏醒授:

传授汝:

耳:

罢了

①凌云:

人名②太山:

既泰山

例句

云嗟叹久之:

凌云在一旁久久哀叹。

汝欲生之乎:

你是想把他救活吗?

3.4杨务廉有巧思

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市内刻木作僧,手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