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299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700字合集9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

还有一些也比拟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

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

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

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

”母亲笑笑:

“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

”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

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表达。

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粹,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看见姥姥昨晚泡了红小豆,以为她要煮粥,可又见她拿出深绿色的苇叶,黄绿色的马莲。

我恍然大悟,原来姥姥是要包粽子了。

  “萌萌,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姥姥一边问我一边把昨晚泡好的江米、红小豆,还有用许多调料腌制好的半寸见方的肉块儿,摆放在桌上。

“当然知道。

”我得意洋洋地答道,“据说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

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联齐抗秦’主张,屈原在报国无望的情况下,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江两岸的村民得知这一消息,蜂拥般的来到江边,男人们划船奋力打捞,妇女、儿童和老人们那么将苇叶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饥肠辘辘的鱼虾蟹有损屈原的身体,这便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习俗的来历。

  “萌萌真棒,懂得知识真多,那你过来,来看姥姥怎么包粽子。

”我和姥姥来到厨房,把马莲、苇叶放在开水里煮了大约三分钟,马上把它们从热水里捞出来,放到冷水里冷却。

“为什么要放到冷水里冷却?

”姥姥笑眯眯地对我说:

“原来你也有不懂的问题啊!

好,我告诉你,那是为了防止苇叶和马莲变黄,要不然不就不好看了吗?

  姥姥把从冷水中捞出的两片叶子的正面(没茎)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双手抓住叶子,向后对折成漏斗形(底部无洞),左手托住卷好的苇叶,右手拿勺挑进三分之一的米,再放入甜丝丝的大蜜枣,盖上一层江米后,右手抓起苇叶的上半部,左手拍打苇叶的底部,这么做是为了让粽子的“漏斗”装得满满的,用多余的叶子盖上顶部,再用马莲捆绑结实,在粽子上系一个蝴蝶结。

“姥姥,我还想吃肉粽呢。

”“别着急,慢慢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肉粽子、豆粽子、甜枣粽子全都装进了锅里。

当粽子装进锅里三分之二时放水,水没过粽子一寸高后盖上锅盖,用大火烧十分钟后,高压锅发出“咝咝”声,再盖上阀门,改换成小火,这时,满屋就已经开始飘动着粽子的清香。

  我的心像阀门盖一样跳动着,呼吸着粽子叶的清香。

期盼着,期盼着,这锅粽子赶快煮熟,耳旁仿佛听到: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午;

苇叶香,飘满堂,粽叶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的祝福声。

  一个小时后,姥姥翻开锅盖,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放到嘴里,“啊!

真好吃。

  说起端午节,我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因为去年的端午节,我就亲自尝试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悦。

别急,您听我慢慢说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

一听到吃的东西,我的兴趣就上来了。

爸爸话锋一转,说:

“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

您也要亲自动手。

  听完爸爸的说教,我就忙乎开了。

不就包粽子吗?

这还能难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儿可是一顶一的聪明。

开始包粽子了,我既兴奋又紧张。

听别人说,粽子包的好坏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

哎,真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杰作。

虽然外表上我信心满满,可心里还是在打鼓,毕竟我从来没有包过呀!

  外婆给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脚乱地做了起来,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后装入糯米,可是困难来了,我把糯米放进去之后,这些淘气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来了。

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外婆一看我的动作,就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连忙说道:

“小枫,您的漏斗尖角有一个小洞,糯米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我赶紧把漏斗尖角捏紧,这下糯米娃娃就老实多了,全部呆在了粽叶里。

我自言自语地说:

“外婆真不愧是粽子专家。

”我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币。

谁吃到了我包的这个粽子,就能够财源滚滚、好运连连,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着就是放进蒸炉里蒸了。

我赶紧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妈妈的粽子混在一起,没过多长时间,粽子就可以食用了。

我们每个人手拿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我慢慢地解开粽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进去,发现里面全是剁碎的猪肉,害得我白快乐一场。

我仔细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猪肉粽,外婆吃到的是猪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猪肉粽,只有妈妈吃到了硬币。

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给震得大吃一惊。

我告诉了他们真相,是我把硬币放进粽子里去的。

  他们听完我放硬币的原因,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让我吃上了满口喷香的粽子,真值。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

没错!

  端午节,这个随着幽远的历史一起走来的传统节日,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喏,从端午例行的三天国假,就能看出中国人对于端午节的青睐了。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端午之日漫步于街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与风儿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必定热闹非凡。

不同于家乡闽浙一带,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江淮人家的家门上多是悬挂着艾叶菖蒲,据说也有祛魔驱鬼之效。

但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说到我最在意什么,那自然是激荡人心的赛龙舟了。

  出了家门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钟就是十七桥了,桥下的河流虽不著名,但每年的.东圃镇的赛龙舟都是从这儿讫始的。

你看,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停放着一艘艘被红漆漆满船身的龙舟,碧绿的水,透红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绿的锦缎上镶着盛开着红牡丹。

船里的竞赛者,以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居多,也有少数的中年人。

每船十三人,十二个桨手,一个鼓手。

黝黑的肌肤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

  锣声响起来,比赛开始了;

鼓声响起来,隆隆、隆隆、隆隆,冗杂却不乏节奏,疾速而却不乏力量。

两旁的红桨像一条条金红色的大鲤鱼,跟着鼓声整齐欢快地跳跃。

超过了!

一只红艇渐行渐速,如离弦的箭一般。

观众们的心蓦地紧张起来,与牛皮鼓面共同跳跃,呼喊声、鼓声汇成一片。

另一只船当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来,两船旗鼓相当,犹如二龙水中争霸,鼓声立即电闪雷鸣一般,两岸的人更欢了,呐喊声更大了。

终点快到了,只见三只船如疾驰的战马齐头并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缓慢!

冠军出现了,喝彩声,鼓掌声响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荡!

  过了一阵子,人们端来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这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里,以祭祀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但人们永远思念着他。

是啊,那些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远也不该被忘却的。

今天,我们仍以屈原为骄傲,我们会用我们的快乐永远纪念着他!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谚语吧?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

  每年端午节来临之前,父亲都会忙里忙外地为全家人包粽子吃。

这不,五月初五还没到呢,他老人家就已经包好了一大盆粽子,说要给我们送一些过来。

我和老公哪能再让父亲奔波劳累,于是决定自己回去拿。

  在父母家吃完丰富的晚餐,我俩带着裹满亲情的飘香粽子满载而归。

  吃着这甜而不腻,软而不粘的蜜枣粽子,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与妹妹一起跟父亲学习包粽子的情景……那会儿父亲还没有退休,只能利用周末时间,骑着自行车到水渠边上采摘一大捆芦苇叶(也就是粽子叶)回来。

然后一片一片洗干净,放进锅里煮约20分钟,再捞出来搁在凉开水里冷却,这时你会发现叶子已由青绿色变成了黄绿色。

  葡萄干、蜜枣馅儿是早就准备好的,包粽子用的糯米也事先用水泡了两、三个钟头。

当父亲将捆绑粽子的麻绳拴在厨房的金属水管上的时候,我和妹妹就知道包粽子的工作要正式开始了,于是每人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认真看起来。

  只见父亲把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卷成锥形,用调羹把掺和葡萄干的糯米舀进锥形的粽子叶里,再用筷子筑紧,塞一颗蜜枣后再放一些糯米,右手的前三指捏着粽叶顺势折叠做角,左手配合紧固,再从拴好的麻绳里抽出一根,双手配合打扣扎紧,一个四角模棱的锥形粽子就包好了。

从父亲熟稔的手法中,我和妹妹简单地认为包粽子很容易,于是嚷嚷着也要动手包一包。

  我选了一片宽大的粽叶,两手相对轻轻一卷,呵,行了,有了一个尖尖的锥形,心想:

也不是太难嘛!

于是舀了些米进去。

可不知为什么,放多一点糯米它就散了,弄了两三次也没弄成,偷偷看一眼老妹的,她竟和我一样。

父亲笑着说,粽叶卷一圈当然不行,卷两圈就不会散了。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总算卷好了又尖又细的锥形。

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我不再闷头傻干,而是边看着父亲操作边跟着照猫画虎,不一会儿,我就把放满了米和馅儿的锥形粽叶捆绑成一个尖尖的四角小粽子。

妹妹因为手劲儿小,系好的粽子还没下锅就咧开了大嘴。

看来,包粽子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父亲包得又快又好,那是因为他年年都包,动作已经很熟练了。

  如今,市场上常年都可以看到买到种类繁多的粽子,味道虽然过得去,但始终没有父亲包的粽子可口,因为父亲裹的粽子里多了份爱心与亲情的味道。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

我急忙做起作业。

  突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

“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

“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

”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

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

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

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嘭嘭嘭,乒乒乓乓……”

  梦中的我被这杂吵声吵醒,隐隐约约又飘来一阵肉香和米香。

我顶着个鸡窝头,揉着眼睛还未洗漱与换衣,走下楼去。

厨房的灯开了?

是谁呢?

不用说必定是外婆!

这么早又在干些什么呢?

我继续去探戈究竟,我翻开厨房的门,看见外婆正全神贯注地包粽子。

突然,我才记得,准备要端午了。

看着外婆包的粽子,大小一致,每个粽子的量都适合,说明外婆经常包粽子啊。

是的,外婆每年端午都会包糯米粽。

  我站着看外婆包,外婆突然说:

“你快去洗漱换衣服,我教你包粽子。

”我一听就跑上楼去,迅速做好一切就冲下楼了。

外婆说:

“别急,小心摔跤。

”我笑着说:

“我这是急着学嘛。

”外婆开始教我折叶片,折成一个不漏的小斗,借着放适量的米,肉,豆等材料。

最后,我以为我可以顺利弄成一个粽子,却没想到最后一步出现了问题。

绑带时,不小心用太大力扯,粽子就散架。

我看着哭笑不得。

“没事,再来过吧,做一件事会有失败的经历的。

”我又如外婆的步骤去做,终于做出一个。

于是我和外婆就这样忙了一个上午。

  两天后,端午节到了,外婆把我们弄的糯米粽拿出来,放入锅里煮。

过程中,我不断翻开锅盖,看看好了没有,妈妈看到我似乎着急着想吃,笑着说:

“别看了,再等会吧!

等一会就可以吃了!

”五分钟终于过去了,我终于可以吃了,我迅速拆开带子,一拉开叶皮,一个大大的香香的粽子展现在我眼前,我不顾热就吃起来了。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呢!

  粽子里的肉和糯米让我吃到了南方的味道和家的味道,让我感受到端午节给我带来的美好一切,不知你是否感受得到?

你又有没有吃到自家的味道?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是高粽子吃粽子赛龙舟,连续了这么长久的历史,人们都依旧重视这个端午节,因为端午节能使人们感受到自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也许,你吃过粽子,但是没有吃出任何感受那是因为你吃的可能不是自家包的,或者你没有认真品尝。

  今年的端午已过了,等待下一年端午吧,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为端午做准备,然后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这么好的事情又为何不好好做,过好这个端午呢?

那下年,全家一起过端午,找回那种真情吧!

  端午是历史长久都存在的节日,既然都流传至今,那我们就好好传承下去吧!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大街上响起了儿童们的歌谣声: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今天,我和我母亲来到了外婆家包粽子。

包粽子前,外婆告诉我说:

“传说曾经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那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开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包粽子了!

”母亲叫了一声。

外婆赶紧带我走进了厨房,我看到地上摆着芦叶、肉、米粒等材料,母亲已经有模有样的包起来了,外婆也开始教我包粽子了:

“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就好了。

”外婆绘声绘色地边说边给我演示。

我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某个细节。

听完,我也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

我第一个粽子刚放米粒的时候,下面漏了一条缝。

第二个粽子刚绑线时炸了开来米粒撒了一地。

母亲瞪了我一眼,对我说:

“去去去,你真是大呆子帮助——越帮越忙。

”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不久之后,种子包好了,我急迫地说:

“快烧吧,为了吃粽子,我早饭还没吃呢!

”不久之后终于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烫烫!

”赶紧放下。

  我只好用筷子夹道房间,吹着空调,开着风扇,粽子很快凉了,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粽子,轻轻地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咸,粘在嘴里,很有韧性,慢慢咽下去,感觉棒极了。

接着我大口大口地吧第一个。

  真希望下次端午节来得快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