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41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双破旧,沾满厚厚污泥的黄胶鞋,和她头发一样,也是湿透的,甚至比她头发湿透得还严重。

还有,似乎有些微微哆嗦抖动的,紫黑的嘴唇,裸露的脚踝。

⑤“快滚下去!

在车上卖啥子!

”驾驶员上来了,骂道。

“我不是专门到车上来卖的,我赶车回家,顺便看能不能卖一把,卖点车费。

”老妇人对驾驶员解释说。

驾驶员斜着眼打量着她,满车的乘客也整齐地把目光嵌在她身上。

“那就把大稀囊背篼放到前面来,背篼买一张票!

”驾驶员满脸怒色地说。

“我老远的,天不亮到城里来,一天都还没卖到几分钱,中午饭都没吃……背篼还要一张票呀!

”老妇人带着极其不情愿的口气,继续对驾驶员说:

“早晨来的时候,驾驶员都没有喊我买票,现在还要买票?

”“早晨是早晨,现在是现在!

”老妇人和驾驶员争吵起来,执拗不买。

“买不买,不买就滚下去!

”全车的乘客看到他们的争吵,几乎全都不约而同,倾向站在驾驶员一边,愤怒地叫道:

“不买就快滚下去!

别耽搁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回家!

”老妇人在车上就像一颗投到茅厕里的炸弹,或一只过街老鼠。

那愤怒地叫道的人群里,也包括我,大概还是愤怒里的,最愤怒的一个。

⑥天开始黑下来,雨一直夹杂雪花不停地下着,老妇人执拗不过,无奈地从脏破旧的棉袄衣袋里,拿出几张皱巴巴的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买了车票。

公交车终于启动了。

窗子跟密封的一样。

车内看书的看书,玩手机的玩手机,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听音乐,看电视的看电视……老妇人抓着车顶上面的扶手,站在拥挤的过道上,就像一个存在又根本不存在的多余人。

车里依旧鸦雀无声。

⑦“车里有没有人丢手机?

”老妇人高声喊道。

没有人出声。

“车里有没有人丢手机?

”老妇人提高了声音,继续高声地喊道,像她刚上车时卖花那样。

“哎呀,我的手机!

我的手机!

……怎么会在你那儿呢!

”一个披肩秀发,穿着雪白羽绒服、高筒靴,挂着银耳环,戴着金戒指,涂着口红的美女尖叫道。

大家不约而同地又把目光齐刷刷地落到她身上。

“我刚才上车的时候,看见车门旁边地上有个手机,心想可能是车上的人丢的,就捡起来了。

”“说得轻巧,提根灯草。

肯定是她摸了那个美女的手机,看她那个样!

”车里有人开始说道。

然后又有几个人这样说。

然后车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那样认为。

“我怎么可能摸得到她的手机嘛!

她在车最后里面那个位置,我根本都没有过去,也没法过去……不相信,你们看手机上还有地上的湿泥巴。

”我看见那手机是个高档的“苹果”。

那美女接过手机,连谢谢的话都没有半句。

就这样,手机风波总算平息过去。

⑧……老妇人下车了。

那时我才发现她是一个瘸子,除了在车里看到她的情形之外。

⑨她背着那一大稀囊背篼梅花,一瘸一瘸艰难行走在风雨里……很久,很久之后,一丝梅香的透明飘回车上,在车里残瘸美好着。

这种残瘸美好,美好着我,美好着人们“残瘸”的心底,随车一路前行。

——天黑了!

也冷了,更真实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对老人具体模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理解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5.有人说本文的题目“一路梅香”可以换成“卖花的老人”,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二)母亲的雪里蕻

①隆冬时节,大晴天干冷干冷的。

妈妈每年在这个时节,要腌一大缸雪里蕻,供一家人半年饭桌上的菜。

放寒假的第一天,我和妹妹从小学里领回了成绩报告单。

到家时,只见家门口堆满了一捆捆生青碧绿的雪里蕻,母亲正在用三节架,搁着长竹竿,让我和妹妹赶快帮忙晒雪里蕻。

我和妹妹丢下书包,就在门口,拆开一捆捆雪里蕻。

我把一棵棵雪里蕻递给妹妹,妹妹把它拿去递给母亲。

周而复始,母亲晾满了两竹竿的雪里蕻。

②晌午时分,母亲在石河桥畔开始洗雪里蕻。

我和妹妹把晒瘪了的雪里蕻运到石河桥畔,再把母亲洗干净的雪里蕻拿到门口的一张破方桌上。

我们不知拿了多少个来回,桌上的雪里蕻堆积如山。

母亲又把一只腌菜缸,一块腌菜石,从里屋斜滚到门口,让我提水给它们清洗。

母亲围上围裙,在方桌上用菜刀把雪里蕻的老菜头切下,剥去它的黄叶,放在一只团匾里。

③母亲切完后,开始腌菜。

妹妹拿盐罐头,我递雪里蕻。

母亲把一根根雪里蕻铺排在缸内,用手抓把晶莹的小盐粒,均匀地撒在雪里蕻上,一层又一层,腌到齐缸口。

母亲用力把面上的雪里蕻再压下去,然后,再加上一层,撒上盐粒,把一块又厚又圆的腌菜石压在上面。

母亲松了一口气说:

“一缸雪里蕻腌好,半年菜不用愁!

”然后,母亲把切下的菜头,放在锅里,放水、放盐煮,煮熟了,盛了一大碗放在桌上,让我和妹妹吃着玩。

我们嘴里一个,手上一个,在门口有滋有味嚼着雪里蕻的菜头,回味起来有点苦涩。

④母亲每年都要腌一大缸雪里蕻,我们就是吃着母亲的雪里蕻长大的。

记得我考上县城中学的那年,上学前,母亲给我准备了一副被头铺盖。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零食,她特地把毛豆炒熟,然后在雪里蕻菜缸里舀一勺菜卤,撒在炒熟的毛豆上。

母亲说,这叫“菜卤毛豆”。

她让我尝几粒,我放进嘴一咬,又松又鲜,太好吃了!

妹妹也伸出手向母亲要,母亲给她两粒,妹妹吃完了还要!

母亲说:

“这是给你哥带到学校的。

别人有钱买零食,你哥没钱就吃这个!

”妹妹听话不要了,我偷偷地抓了一把,塞进妹妹的口袋。

⑤开学的那天早晨,母亲和妹妹送我去轮船码头,轮船开了,我从船舱里向她们挥手。

坐了大半天的轮船,县城到了。

我背着行李步行到县中。

我办好入学手续,走进了宿舍,宿舍里已有新同学。

我们相互介绍,彼此熟悉起来,打成一片。

⑥我们宿舍的同学来自大江南北。

他们各自都把家乡的特产零食拿出来,分给大家吃。

我一边尴尬地接受他们各种高档的零食,一边想,我的土里土气的“菜卤毛豆”拿得出手吗?

他们的奶油蛋糕、巧克力、鱼皮花生、夹心饼干、口香糖、奶油西瓜子、杏花楼月饼……看得我眼花缭乱,让我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免得出洋相。

他们的目光正好奇地盯着我,想看看这个乡下同学带的什么好东西。

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好把母亲给我的一布袋“菜卤毛豆”分给大家。

我正等待着他们的批评,谁知听到一片惊人的赞扬声,都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毛豆!

有人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好食品!

有人说,这才是天下美食!

⑦大家围着我,向我伸出手再要。

我把一布袋的“菜卤毛豆”当场分光。

宿舍里一片咀嚼声中伴随着一句句赞美。

⑧熄灯铃响了,宿舍里安静了。

窗外透进一片月光,摸着放“菜卤毛豆”的空布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文章以“雪里蕻”为线索展开叙述,请厘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妹妹听话不要了,我偷偷地抓了一把,塞进妹妹的口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得我眼花缭乱,让我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免得出洋相。

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文章最后一段写“摸着放‘菜卤毛豆’的空布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请你描绘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雪里蕻”为线索,通过母亲每年制作雪里蕻和给“我”做菜卤毛豆,彰显出深沉朴实的母爱。

B.文章结尾虽然短小,情节平实,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深思,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C.文中“我”和妹妹帮助母亲腌制雪里蕻,表现出融洽的家庭氛围,间接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成功的教育。

D.第④段母亲对妹妹说的话侧面说明“我”的家境不富裕。

 

(三)含泪的笑声

①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公司聘用。

第一次去单位报到时,父亲去送我,他用浑身都响只有铃铛不响的自行车,骑了二十多里山路,把我的行李箱带到了火车站。

②看时间不早了,我对父亲说:

你回去吧,我要进站了。

③父亲看着沉重的行李箱说:

不急,还是把你送上火车吧。

④父亲就去买了站台票。

⑤排队的时候,父亲把昨天晚上叮咛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听得不耐烦,没心没肺地应着。

⑥这时响起了一声汽笛,火车来了。

⑦以往从这里上车的人并不多,今天却不少,许多人都买了站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

父亲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前走,我对父亲说:

你快下车吧。

父亲说:

不急。

⑧他一直把我送到座位,又举起沉重的行李箱往货架上塞。

这时哨子响了,父亲赶紧往出跑,可刚跑到门口,车门哐的一声关了。

他又向另一个车门跑去,边跑边喊:

我是送人的,让我下车。

可是列车已经启动,最后一个门也关了。

⑨这下糟糕了。

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列车越走越快,窗外的大山一座座向后隐去。

我埋怨父亲:

让你下车你就是不下,没一点时间观念,现在只有到商南才能下了。

父亲站在我身边,像一个做错了作业的学生。

这就是我父亲送我的情景,他把自己也送走了,一直送到了二百里以外。

后来我们一家人说起这事就笑,母亲笑他笨,脑子缺根弦。

妹妹则笑得捂着肚子,差点背过气去。

父亲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就给自己找理由说:

不是我手脚慢,是火车司机弄错了,本来应该停五分钟,他只停了三分钟。

我们为父亲找的这个理由感到更加好笑。

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

有一年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妹妹又讲到了这事,我儿子听了,睁大好奇的眼睛问:

那后来呢?

我说:

当然是坐车回来了,要不咋会坐在这里呢。

儿子又问:

那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来的?

我没好气地训斥:

真笨。

只要有钱,火车和汽车由人选。

儿子不吱声了,母亲却来了一句:

你爸当时只有几毛钱,怎么坐车?

我一下愣住了。

我想起快到商南车站的时候,列车员查票,我准备掏钱给父亲补票,父亲不让我掏,说他自己有。

我说你晚上要住店,明天还得坐汽车回去,钱够不够?

父亲掏出一卷钱,我看见是十块的,他在我眼前绕了一圈说:

这些钱足够了。

边说边背过身取出一张十元钱补了票,列车员还给他找了两毛。

于是我接过母亲的话说:

父亲当时带着钱啊。

  

他带啥了?

那天他只带了十二块钱,原准备送你回来,给你妹妹买书包的,结果全花啦。

母亲顿了一下又说:

我当时问你爸,你咋不让娃补票呢?

他说:

娃在外花钱的事情多,我将就着就过去了。

这回该我惊讶了,我像孩子一样问父亲:

爸,那晚你没有住店?

又是咋回来的?

父亲摇摇头,笑而不语。

母亲接着说:

他呀,在商南汽车站门口坐了一夜,被人当叫花子往出赶。

第二天在车站帮人下了一车货,才坐货车回来的,浑身脏得就像一头猪。

啊?

原来这样!

我们再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的眼里湿漉漉的,平时总爱笑的妹妹眼里也噙着泪花。

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边笑边给父亲夹着菜说:

那时咱家穷,你爸为了供你们念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他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分钱。

他那天呀,是饿着肚子回来的,一顿咥①了三个黑馍,喝了两碗稀饭。

我的眼泪终于噙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

妹妹竟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

【注】①咥:

陕西方言,“吃”的意思。

1.本文围绕“父亲送我去报到”展开叙述,请据此补全相关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埋怨,父亲不安→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我听得不耐烦,没心没肺地应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我们一家人说起这事就笑,母亲笑他笨,脑子缺根弦。

3.简要分析第

段画线句中我和妹妹“笑”了之后又“笑不起来”的缘由。

4.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四)那一束光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③那天,我从省城乘火车去一个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

我家离铁路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坐火车去开会,要路过村里。

母亲很是高兴:

“去那里做什么?

大概几点钟到?

”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

“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

”母亲说:

“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

”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④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也不说,也温暖而坦然。

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⑤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别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但我一般很少回家,原因在于,没个理由就跑回家去,每一次母亲都会责怪我。

我知道母亲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

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⑥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于是,我打破沉默:

“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⑦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

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

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⑧火车一过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

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

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⑨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

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

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在一分钟前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我不甘心,告诉母亲明晚返回时在最近的一站下,再坐车回家住一晚。

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

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

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的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高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的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

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

“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

“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