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417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编中考理综真题试题 1Word文档格式.docx

故错误;

C、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即“多变一”,如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B.硝酸钾和磷酸氢二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电解水实验;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复合肥的定义以及燃烧条件的知识等进行分析解答.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错误;

B、硝酸钾和磷酸氢二铵都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都属于复合肥料,故正确;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若不和氧气接触也不燃烧,故错误;

故选B.

4.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适量的Mg(OH)2,充分搅拌后过滤

C.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酸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盐的化学性质;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A、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

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进行分析.

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

C、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C正确;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半年说明不含氧气,故D错误.

故选:

C.

 

5.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物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浅绿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固体质量不变化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Zn+Fe(NO3)2=Zn(NO3)2+Fe

6556

所以析出铁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亚铁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A、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故说法正确;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因为硝酸银完全被置换,故说法错误;

C、因为滤渣可能含有锌,因此取滤渣滴加硫酸,可能有气泡,故说法正确;

D、滤液可能含有硝酸亚铁,因此滤液可能呈现浅绿色,故说法正确;

B.

6.如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O和Zn(OH)2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A.AB.BC.CD.D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至饱和,溶液质量先增大,后不再改变,但是溶质的质量不会从零开始进行分析;

B、根据ZnO+2HCl=ZnCl2+H2O,Zn(OH)2+2HCl=ZnCl2+2H2O可知,等质量的固体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锌质量不相等,生成的水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相等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起点不会从7开始进行分析;

D、根据每98份质量的硫酸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142份质量的硫酸钠和36份质量的水进行分析.

A、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至饱和,溶液质量先增大,后不再改变,但是溶质的质量不会从零开始,故A错误;

B、ZnO+2HCl=ZnCl2+H2O,Zn(OH)2+2HCl=ZnCl2+2H2O可知,等质量的固体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锌质量不相等,生成的水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相等,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起点不会从7开始,故C错误;

D、每98份质量的硫酸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142份质量的硫酸钠和36份质量的水,所以硫酸、氢氧化钠的中逐渐减少,但是硫酸先反应完,硫

酸钠质量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D正确.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21分)

7.

(1)写出下列符号或示意图中数字“2”的含义

2H 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氧原子第一个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硝酸(HNO3)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一种常见物质,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和一种常见液体以及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NO34NO2↑+2H2O+O2↑ .

(3)Na2SO4、Ba(OH)2、H2SO4、HNO3四种无色溶液如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出的溶液是 Na2SO4、H2SO4 ,若要将它们鉴别出来,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紫色的石蕊试液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酸、碱、盐的鉴别;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化合价原则和常见物质的化合价,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常见反应的现象和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故中的2表示氧原子第一个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1)+X+(﹣2×

3)=0,X=+5;

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有色的大气污染物,应是二氧化氮,还生成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应是氧气,还生成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应是水,因此浓硝酸分解的方程式是4HNO34NO2↑+2H2O+O2↑;

(3)四种溶液相互滴加,其中有两次沉淀生成的是Ba(OH)2,无任何现象的是HNO3,只有一次沉淀生成的是Na2SO4、H2SO4,因为硫酸钠呈中性,硫酸显酸性,故若要将它们鉴别出来,可以选用的试剂是紫色的石蕊试液,无颜色变化的是硫酸钠,变红色的是硫酸.

故答案为:

(1)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氧原子第一个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5;

4HNO34NO2↑+2H2O+O2↑;

(3)Na2SO4、H2SO4;

紫色的石蕊试液;

8.在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再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充分反应后,若天平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 镁 ,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稀硫酸 ;

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铁 .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反应前天平平衡,若反应后天平平衡,说明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气体是从稀六酸中置换出来的,故稀硫酸应该完全反应;

因为镁原子的相对质量<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果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则铁的质量应该>镁的质量.

若天平平衡,说明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气体是从稀硫酸中置换出来的,故稀硫酸应该没有剩余;

根据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放出氢气质量=×

金属的质量,可知因为镁原子的相对质量<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如果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反应的铁的质量应该>镁的质量.故一定有剩余的是镁;

因为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加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则镁产生的氢气较多;

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入金属铁的一方.铁一定没有剩余.

镁;

稀硫酸;

9.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A和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后,若先熄灭酒精灯,未及时将导气管从水中槽中取出,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水倒吸炸裂试管 .

(3)某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E装置,未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BFHC (填序号)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以下两种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案:

方案一:

加热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H2O+CO2↑

方案二:

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NH3↑+H2O+CO2↑

你认为上述两个方案中选方案 一 更合理,不选另一个方案的理由是 方案二产生的气体不纯,还需分离或除杂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BFHC,要先除杂质再干燥.上述两个方案中选方案一更合理,不选另一个方案的理由是:

方案二产生的气体不纯,还需分离或除杂.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

锥形瓶;

(2)在实验结束后,若先熄灭酒精灯,未及时将导气管从水中槽中取出,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水倒吸炸裂试管;

(3)某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E装置,未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BFHC,要先除杂质再干燥;

BFHC;

(4)上述两个方案中选方案一更合理,不选另一个方案的理由是:

方案二产生的气体不纯,还需分离或除杂;

一;

10.固体M(由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组成)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有色溶液甲.进行图中实验.(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

(1)沉淀C的化学式为 AgCl .

(2)X溶液中的溶质是 KOH (填化学式)

(3)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Cl﹣、S (填离子符号)

(4)固体M最多由 6 种物质组成.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成都话C和硝酸钾,所以C是氯化银,丙中含有氯化钾,溶液乙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和氯化钾,所以B是硫酸钡,乙中含有硫酸钾、氯化钾,甲和X会生成红褐色沉淀A和乙,所以A是氢氧化铁沉淀,X是氢氧化钾,所以甲中至少含有氯化铁、硫酸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成都话C和硝酸钾,所以C是氯化银,丙中含有氯化钾,溶液乙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和氯化钾,所以B是硫酸钡,乙中含有硫酸钾、氯化钾,甲和X会生成红褐色沉淀A和乙,所以A是氢氧化铁沉淀,X是氢氧化钾,所以甲中至少含有氯化铁、硫酸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沉淀C的化学式为AgCl;

(2)X溶液中的溶质是KOH;

(3)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Cl﹣、S;

(4)通过推导可知,M中最多含有氯化铁、硫酸铁、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6中物质组成.

(1)AgCl;

(2)KOH;

(3)Cl﹣、S;

(4)6.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1.将19.45克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放置于烧杯(重50克)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碳酸钠和氯化钠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

量分数

(2)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

由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02.2g+50g﹣250g=2.2g

设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0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yxz2.2g

解得:

x=3.65g,y=5.3gz=5.85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答:

(1)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B.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汽化现象

D.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液化及液化现象;

机械运动;

热机的效率.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④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伴随能量的损失,所以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故A正确;

B、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秋天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总存在摩擦、要做额外功,效率一定不会达到100%.故D错误.

2.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不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不合题意;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不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小球所受的重力G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

力F2的力臂l2

家庭电路中,电灯和插座的安裝

【考点】力的示意图;

力臂的画法;

家庭电路的连接.

(1)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

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2)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

(3)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灯泡的接法:

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

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两孔插座的接法:

左孔接零线;

右孔接火线;

A、小球所受的重力的重心应该在小球的

重心上,而图中重力的作用点画错了.故A错误;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图中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画错了.故B错误;

C、反向延长力F2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力臂l2.故C正确;

D、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图中开关和灯泡接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4.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

B.舰载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C.舰载机飞离航母甲板时,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甲板是静止的

D.舰载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参照物及其选择;

惯性;

飞机的升力.

(1)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来分析飞机起飞时的受力情况;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惯性是指物体能够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A.舰载机飞离航母前后,航母始终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重力减小,所受的浮力减小,故A错误;

B.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

C.舰载机飞向航母甲板时,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甲板相对于舰载机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航母甲板相对舰载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不可能消失,故D错误.

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线圈中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大.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会改变

D.线圈中电流越大,其所受磁场力就越大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分析】首先利用图示的装置分析出其制成原理,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线圈的转动可以带动指针的偏转.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一过程中,将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

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并且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其转动的幅度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A.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故A错误;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其转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