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381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选编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文章以及一个“习作例文”和一个“习作”,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

《小真的长头发》讲述的是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

她津津有味地描述着当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个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

《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习作例文”展示的两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

对想象世界的憧憬与兴趣,为“习作”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做铺垫。

本单元的“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话题。

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上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

25生个字,读准“系”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能将自

己的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读准“系”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

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会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2.展开

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3.能将自己的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措施

1.低年级的教学首先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故事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

心。

可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更深入地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好。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3.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

4.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

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口头表达和书面习作之中。

课时安排

《小真的长头发》2课时

《我变成了一棵树》2课时

习作例文1课时

习作:

奇妙的想象1课时

16 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麻烦、悠闲、泡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

3.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合理讲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来源:

学+科+网]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麻烦、悠闲、泡沫”等词语。

[来源:

学科网ZXXK]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走上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头发,也是各色各样的:

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黑或黄。

这些长短不一,曲直有别,颜色各异的头发,不知是否引起过你的注意呢?

如果,你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会做些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小真的长头发的妙用。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烦、闲”和后鼻音“冰、凌、棒”。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麻、冰、棒”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套、烦、闲、椅、泡、沫、提”时,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悠、凌”时,可以使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套:

身着女套衫,奋勇来夺冠,中华好健儿,人人都夸赞。

烦:

顽童去郊游,领队心烦忧,须要细照顾,顺着大道走。

同音字歌示例:

悠:

幽幽果树园,悠长笛声传,性命攸关时,忧伤苦难言。

凌:

姑娘手灵巧,伶俐又可靠,年龄虽不大,壮志凌云霄。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套”上面的“大”起笔

要高,撇捺要分开。

“麻”外面的“广”撇向下伸,“林”左小右大。

“烦”左边的“火”撇为竖撇,捺变点。

“悠”下面的“心”要写得略扁。

“闲”的“门”宽窄要适度,“木”竖不宜过长。

“椅”左窄右宽,右上的“大”略小,“可”第一横宜长。

“泡”的末笔竖弯钩要伸展。

“沫”左窄右宽,右边是“末”,不是“未”。

“冰”左窄右宽,偏旁是“冫”。

“提”左窄右宽,“日”略扁。

“棒”左窄右宽,右边“奉”横画较多,间距要均匀。

易错提示:

“悠”不要忘记中间的短竖。

“闲”里面的“木”最后一笔捺变点。

“凌”的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右下要写成“夂”,不是“攵”。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林—麻(麻烦)—淋(淋雨)—森(森林)

页—烦(烦躁)—顶(头顶)—项(选项)

门—闲(悠闲)—闭(关闭)—问(问答)

奇—椅(椅子)—畸(畸形)—崎(崎岖)

包—泡(泡沫)—抱(拥抱)—饱(吃饱)

末—沫(唾沫)—袜(袜子)—茉(茉莉)

(4)多音字。

(5)重点词语释义。

暄腾腾:

松软而有弹性。

麻烦:

(多义词)①烦琐;费事。

②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

③烦琐难办的事情。

闲:

闲适自得。

[来源:

学科网ZXXK]

卖力:

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唯一:

只有一个的;独一无二的。

遗憾:

不称心;大可惋惜(在外交方面常用来表示不满和抗议)。

碍事:

妨碍做事;造成不方便。

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书写练习:

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

考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课文讲述的是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

她津津有味地描述着当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个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

(2)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

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

共有23个自然段。

(3)小叶、小美和小真,三个人的发型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

小叶和小美留着长头发,小真留的是短短的妹妹头。

(4)对于小叶和小美的长头发,小真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明确:

小真一点儿也不服输,并开始畅想自己的头发“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候的情景。

(5)小真一共想象了多少个自己的头发变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候的情景呢?

明确:

一共想象了七个情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小真想象自己头发长得老长时候的情景。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

关于小真想象中的长头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觉得那么长的头发很好,还是觉得她的长头发会带来麻烦呢?

课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来源:

学_科_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手套 麻烦 悠闲 椅子 泡沫

冰水 凌晨 提问 木棒

2.导入新课。

上节课结束后,同学们讨论过小真想象中的长头发吗?

你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指名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真用她的“长头发”做了些什么吧,去感受一下她想象的美好。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8自然段,思考问题。

(1)同学们根据文字想象一下“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2)“对,能到腰呢。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呢?

明确:

要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3)“怎么,你们的头发才能长那么长?

我的啊,能长得更长呢!

”这两句话又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明确:

第一句话要读出不屑的语气;第二句话则要读出不服输的语气。

(4)说说“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

说起那个长来啊……”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

明确:

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省略号表示说话的中断。

2.学习第9自然段,思考问题。

“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

”请找出这句话里的关联词,并

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明确:

“不管……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所在的句子表示条件,“都”所在的句子表示结果,即“所有的鱼都能够钓上来

”。

3.学习第10自然段,思考问题。

“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请找出这句话里的关联词,并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明确:

“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所在句子提出的是条件——“用劲拉啊拉的”,“就”所在句子表示的是结果——“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4.学习第11自然段,思考问题。

“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暄腾腾的被子了。

”这句话是比喻句吗?

明确:

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5.学习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

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

从小真利用长头发帮助妈妈晾衣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体贴懂事的好孩子。

6.学习第13~16自然段,思考问题。

(1)“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头上揉出来的香波泡沫比作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2)“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头发比作海带,展现了长头发在水里漂荡的样子。

(3)面对这么长的头发,小真打算如何梳洗呢?

明确:

悠闲地坐在椅子上,会有十个妹妹卖力地给她梳头;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

7.学习第17~23自然段,思考问题。

(1)小叶和小美认为头发太长很碍事,头发拖在地上也很难受,小真是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

小真打算到那时就把头发烫起来。

(2)“于是,我的头发就会变成树林!

”这句话有用到修辞手法吗?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比喻词为“变成”,将烫起来的头发比作树林。

8.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小真,你会用长头发干什么呢?

明确:

要是把头发垂到水里,就可以变成小船,顺着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能看到水里的沙石,青青的水草,欢快嬉戏的小鱼,成群结队的小虾。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课讲述了小真想象的情景,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________。

明确:

自己的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时美好的童趣世界

2.课文有一个突出的写作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

请同学们试

着分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吧。

明确:

想象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原型,在记忆中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利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征,把各种信息经过头脑的组合、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

本文主人公小真就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她的“长头发”的用途。

课文语言活泼,富于变化,极具感染力。

3.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明确:

这个故事从三个

好朋友的谈话开始,用画面相交替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

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智慧幽默的对白,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小真的长头发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来源:

学_科_网Z_X_X_K]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

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

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

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

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来源:

学科网ZXXK]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

(谜底:

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

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

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5)形近字。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

(多义词)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

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

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

放心不下。

傍晚:

时间词。

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

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

状态词。

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

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

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

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

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

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 狐狸 丁当 零食 轻巧

克服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

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

(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

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

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各种形状都有: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

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

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

猜想一:

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

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

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

文中有:

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

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

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

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

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____

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

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

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

这种爱,温柔而深沉!

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

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

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我变成了一棵树

[来源:

学科网ZXXK]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自己对想象的认识和看法。

第一个同学

是从阅读运用了大胆想象的文章的感受来谈的;第二个同学列举了课文中想象很奇特的内容,从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第三个同学通过列举想象的情景和事物来体会想象的作用。

除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如何写想象作文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想象的理解和体会。

如,想象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创造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都要符合生活规律。

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

在《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可以用来钓鱼、做晾衣绳等,因为长头发辫起来之后就变成一根很粗的绳子了。

虽然用长头发钓鱼和做晾衣绳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又是符合现实生活规律的,因此说这个想象是合理的。

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

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答案示例: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夏天到了,瞌(kē)睡虫王国一片沸腾。

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2.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zhòu)语。

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

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来源:

学。

科。

网]

示例一: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

它们纷

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它们来到了一座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瞌睡虫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蝴蝶还要在花上跳舞,蜜蜂还要忙着采蜜,没时间玩耍。

于是,它们飞到一座新翻的泥土边,看见了蚯蚓,可蚯蚓忙着翻地,没时间和它们玩耍。

后来,它们飞到了小镇上。

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因为年纪太大,睡眠不好,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觉了。

由于瞌睡虫们的到来,老夫妻俩睡了一个安安稳稳的觉。

最终瞌睡虫们留了下来,每日陪伴这对老夫妻。

示例二:

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语。

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

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身体虚弱的老爷爷。

小精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在森林里走着。

小兔子看见了,一路蹦跳过来,帮他提了手中的东西。

小猴子看见了,扶着他走下了高高的山坡。

小百灵鸟看见了,给他送来许多好吃的果子。

当小精怪向小兔、小猴、小百灵鸟说“谢

谢”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笑得甜甜的。

小精怪这时才明白,原来快乐不是藏在他的咒语里,而是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

习作:

奇妙的想象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想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

3.将讲述的故事整理成文。

[来源:

学.科.网]

4.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妙。

[来源:

Z*xx*k.Com]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

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想象”。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来源:

学&科&网Z&X&X&K]

想象是人们热爱生活的标志,同学们以自己新颖奇特的想象构思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表达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现在,就让我们把自己美好而奇妙的想象写下来吧!

二、作文要求

本次作文要求写一个想象故事。

从“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