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451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4页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4页
亲,该文档总共1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箱码头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1.3监理单位:

**监理事务所

2.1.4工期要求:

总工期14个月。

2.1.7质量标准:

本合同工程的施工质量,按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检验评定,必须达到优良等级。

2.1.8工程保修期:

本工程的保修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执行。

保修期自竣工验收签字之日起计,在保修期内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返修,其费用由我司负责。

本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之日起算,水工工程保修期为一年整,疏浚工程不设保修期,其他工程的保修期在专用条款中约定。

阶段验收工程的保修期从阶段验收竣工之日起算。

2.1.9工程概况:

**港位于**,**港三期工程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码头结构按5万吨级建设)及其配套设施。

码头岸线总长607m(3个深水泊位长575m,预留过渡段32m),码头面标高+5.5m,前沿水深-10.3m,港池宽50m,船舶调头区呈椭圆型布置,水深-9.3m。

2.1.10主要工程量

①港池、基槽挖泥约65万m3;

②码头基槽开挖约12.9万m3;

③基床抛石约4.7万m3;

④沉箱预制35个约2.0万m3;

⑤沉箱后抛石棱体约13.75万m3;

⑥混合倒滤层约2.1万m3;

⑦沉箱后回填山皮土碾压约13.3万m3;

⑧胸墙约1.0万m3。

2.2自然条件和勘测资料

2.2.1施工地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⑴地理位置

**港位于**,是新兴的深水工业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依托港,是海南省的重要对外口岸之一。

**港疏港一级公路与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相接,**港陆上交通至海口市约137km,至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约160公里,至八所港124km,至儋州(那大)60km。

**港从水路至海口港87海里,至八所港54海里,至湛江港173海里,至广州港450海里,至香港389海里,至越南的海防港151海里。

⑵地形地貌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市境内。

洋浦湾西临北部湾,东与新英湾相连,为一潮汐汊道型港湾。

新英湾面积约50平方公里,大、中潮纳潮量约为一亿立方米,湾顶附近有北门江、新昌河注入。

**湾为一向西开敞的新月形港湾,由珊瑚礁构成的大、小铲岛并立于湾口。

湾内南部为洋浦大浅滩,零米线以上面积约2.5平方公里,滩面最高处高程达1.5m,低潮出露,是在海蚀平台基底上发育的侵蚀——堆积型水下浅滩,滩顶以中粗砂为主,东北坡较陡,多砾砂,其余部位多为中、细砂及泥质砂。

洋浦湾北岸为岸线弯曲的凹岸,洋浦深槽沿该岸发育,水流动力轴线十分弯曲。

洋浦深槽为连接洋浦湾及其纳潮区新英湾的主要潮汐通道,10m等深线槽长约5km,宽约300m,最深处达25m,基本处于洋浦湾内;

5m深槽长约10km,其中7km处于洋浦湾内,余则延伸入新英湾内;

深槽覆盖层多为淤泥,厚10~20m不等。

洋浦湾口至深槽间有一拦门浅滩,滩顶最小水深不足5m,其底质多为泥质细砂及砂质泥。

拟建码头区在洋浦港一期码头东侧洋浦湾与新英湾交接地带,该为一深嵌内陆的溺谷型海湾,码头对面即为白马井镇。

该区陆域地貌上隶属于平原残丘,地势起伏较小,局部有小山丘发育。

由于第四纪火山活动,在本海湾陆域地貌形成了广泛的玄武岩熔岩岩被。

临近海边地形由于海水的侵蚀,在岬角处形成了较明显的海蚀平台,其上覆盖砾砂、玄武岩碎块、珊瑚碎块。

该区水域地形较为复杂,近岸水域地形线较陡,局部地段边坡比可达到1:

3。

该区域岸线较为曲折,水流速度较缓,在白马井与洋浦湾距离最近的地带由于涨落潮的影响水流较急。

因为潮水和河岸对潮水顶托的相互作用,该码头区对岸靠近白马井的地带形成了较大的沙坝,高潮时候淹没水中,低潮露出水面。

2、水文

1975年10月~1981年8月,在洋浦湾内设验潮水尺进行潮位观测;

1976年1月~1981年8月,在湾外、湾口及湾内设置四个测波点进行波浪观测。

⑴潮汐

①潮位基准面

本工程采用洋浦港深度基准面。

各基准面基本水准点换算关系如下:

平均海平面

0.86m

1.91m榆林基面

1.05m

洋浦港深度基准面(水尺零点)

②潮型及潮位特征值

洋浦港潮汐类型比

,属正规日潮潮型。

本港潮差不大,平均潮差为1.81m,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

据1976~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主要潮位特征值如下:

最高潮位4.06m(1976年11月25日)

最低潮位0.24m(1976年12月23日)

平均高潮位2.76m

平均低潮位1.10m

平均海平面1.91m

平均潮差1.81m

最大潮差3.60m(1976年12月)

平均涨潮历时12.2小时

平均落潮历时9.6小时

(2)潮汐

①设计水位

据1976年、1978年及1979年潮位资料,推算得设计水位如下:

设计高水位3.60m(高潮累积频率10%)

设计低水位0.64m(低潮累积频率90%)

极端高水位5.23m(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

极端低水位-0.42m(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

②乘潮水位

据1976年及1979年潮位观测资料,推算得洋浦港不同乘潮延时保证率90%的高潮水位如表9-1所示。

表2-1乘潮水位表

乘潮历时(h)

2

3

4

5

乘潮水位(m)

2.06

2.03

2.00

1.95

⑶海流

①潮流

由于地形的差异,潮流的流速、流向在不同的地段有所不同,据1975年10月及1976年1、4、7月在洋浦航道及其附近海区的海流观测资料分析,潮流类型比潮汐复杂,湾内近似为正规日潮流;

湾外:

表层为不正规日潮流,中、底层则为不正规半日潮流。

湾内潮流基本上为往复流,涨、落潮流向与深槽走向基本一致,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表流速大于底流速。

湾外具有一定的旋转流特性,主流向近似为N-E走向。

湾内流速大于湾外流速。

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深槽,特别是深槽中段最窄处,实测最大流速0.98m/s。

各测点平均流速见表2-1所示。

测点位置见图2-1。

表2-2测点平均流速表

测点

6

7

8

9

层次

涨潮流速(m/s)

0.26

0.32

0.31

0.30

0.28

0.27

0.15

0.16

0.25

0.29

落潮流速(m/s)

0.33

0.43

0.37

0.35

0.34

0.36

图2-1测点位置图

2004年12月我院勘察公司在拟建三期工程码头前沿附近海域进行过短期潮流观测工作,经与上述测点的资料相比,显得稍大些。

其测量结果见表2-3。

表2-3测点平均流速表

A1

A2

A3

0.38

0.40

0.48

0.68

0.51

0.86

②余流

洋浦湾余流是因地形变化复杂引起的,流速较小,约为潮流流速的1/10,一般在0.05~0.07m/s之间。

⑷波浪:

洋浦湾共设有四个测波点,湾外及湾口的1、2测点采用数字超声浪潮仪观测,湾内的3、4测点采用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

据1976年~1981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本区波浪以风成浪为主,其频率约为94%。

洋浦湾内,无浪天多,大浪极少,具有良好的掩护条件。

根据资料分析,湾内常浪向SW,频率6.37%,次常浪向WSW,频率为2.72%,强浪向SW,波高H1/10≥0.6m的频率0.46,实测最大波高H1/10≥1.0m。

详见表2-4、表2-5。

表2-4各向、各级波浪频率统计表

波高分级

波向

0.0~0.5

0.6~1.0

1.1~1.5

频率合计

N

1.4

NNE

0.5

NE

1.3

ENE

1.7

E

1.5

ESE

SE

2.4

SSE

0.9

0.02

0.09

S

SSW

1.2

0.04

1.18

SW

5.9

0.46

6.37

WSW

2.7

2.72

W

0.01

1.21

WNW

0.8

NW

NNW

0.4

C

73.6

合计

95.45

0.55

100

表2-5各级波浪频率统计表

H1/10(m)

次数

累积次数

累积频率(%)

1.0

1

0.060

0.120

0.6

0.180

12

15

0.899

46

61

3.657

0.3

142

203

12.170

0.2

361

564

33.813

0.1

1104

1668

100.00

合计

受季风影响,春夏多SW向浪,冬季多SE向浪。

秋、冬季波浪较小,零级波频率在80%以上,最大波高一般小于0.5m。

实测资料还表明,洋浦湾内、外大浪主要由热带风暴和台风所产生。

湾外1测点曾测得最大波高H1/10=2.4m。

为进一步验证设计波要素,我院又收集了40年的年最大风速资料,根据《海港水文规范》推算设计波要素,并参考实测波浪资料,确定港内设计波要素如表2-6。

表2-6港内设计波要素表(重现期五十年一遇)

水位(m)

H1%(m)

H4%(m)

H13%(m)

T(s)

L(m)

3.60

2.23

1.89

1.53

4.5

31.2

0.64

2.16

1.82

1.49

30.64

5.23

2.38

2.02

1.60

31.4

-0.42

2.12

1.78

1.46

30.1

⑸泥沙运动

洋浦湾和新英湾为溺谷式海湾,目前仍保持着潮汐汊道形成初期时的格局,平面位置无多大变化。

据历史资料分析,洋浦深槽的位置与当时河谷的位置基本一致,仅纵横剖面有缓慢的淤缩,平均速率0.0125cm/a。

10m深槽淤缩较大,约为4.2~5.2cm/a。

近几十年来,深槽各段有冲淤,但冲淤平衡,已基本稳定,洋浦大浅滩亦趋于平衡,没有明显变化。

拦门浅滩处于落潮流三角洲的雏形阶段,堆积体不明显,该浅滩是近3000年发展起来的碍航浅滩。

据1947~1983年资料,1963年以前,该浅滩略有冲蚀,1963年以后微淤,平均淤率3.2cm/a,年平均淤积量约8.2万m3,除滩顶略有摆动外,大部分浅滩较为稳定。

洋浦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海岸侵蚀及生物沉积三个方面。

河流泥沙以悬沙为主,其中大部分沉积在新英湾内,仅少部分细颗粒泥沙随落潮流携入洋浦湾内;

海岸侵蚀泥沙主要来自白马井以南2km左右的海蚀带,该岸段年波浪沿岸输沙量约2.2~4.9万m3;

生物沉积主要为珊瑚礁,按珊瑚礁年产量理论值估算,大铲及小铲两岛年产礁量约1.2~4.2万m3,由此可见,洋浦湾的泥沙来源不多,年来沙量仅10余万m3。

3、气象

洋浦港于1976年设立气象站,该站位于东经109°

12′,北纬19°

44′处的白沙村外,有气温、降水、风、雾及湿度等观测项目。

洋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台风影响,长夏无冬,夏热冬暖,湿度较高降水量较少,旱季和雨季分明。

⑴气温

洋浦地处低纬,气温较高,年际变化不大。

多年平均气温24.7℃

极端最高气温38.5℃

极端最低气温7.3℃

月平均最高气温29.3℃

月平均最低气温18.9℃

月平均气温见表2-7

表2-7月平均气温表

月份

十一

十二

月平均气温(℃)

18.9

19.0

21.8

25.4

28.4

29.2

29.3

28.6

27.0

21.6

20.4

⑵风况

该区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多ENE和NE风,夏半年多SW及SSW风,常风向ENE,次常风向NE,频率分别为22.3%、18.1%。

强风向SW,实测最大风速达32.3m/s,≥5级风的频率为0.85%。

各向、各级风频率、平均风速及最大风速见表2-8,历年各月≥6级风日数见表2-9。

表2-8各向、各级风频率、平均风速、最大风速表

风向

频率

各级风频率(%)

平均风速

(m/s)

最大风速

0~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5.7

5.49

0.14

0.03

0.00

3.2

20.0

12.8

12.22

0.47

3.7

18.0

18.1

17.53

0.52

3.9

16.7

22.3

22.00

0.06

3.5

15.0

8.2

8.23

0.10

2.3

12.3

3.4

3.40

2.0

22.0

2.6

2.62

22.7

26.0

1.59

0.07

2.8

18.7

3.3

2.64

0.57

4.1

5.5

2.68

0.79

4.0

32.3

2.95

3.22

2.9

11.0

2.39

15.7

2.44

13.7

3.6

3.42

19.3

1.48

96.32

3.26

表2-9各月≥6级大风日数表

年份

各月≥6级大风日数

年计

10

11

1976

2.5

7.5

1977

6.5

1978

1979

3.0

1980

平均

5.2

据表2-8分析,洋浦各向风力不大,≥5级风的频率3.68%,≥6级风的频率0.42%,≥7级风的频率0.09%,≥8级风的频率仅0.03%。

本地区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年平均影响3~4次,据实测资料分析,热带风暴和台风是洋浦大风和暴雨的主要因素。

⑶降水

该区受季风影响,雨季、旱季分明,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

降水量以7月份最多,8月份次之,12月份最少。

年平均降水量1113.8mm

年最大降水量1434.9mm(1978年)

年最小降水量739.0mm(1979年)

月最大降水量355.6mm(1977年7月)

日最大降水量184.3mm(1978年7月28日)

洋浦地区多小雨,约占雨日80.8%,历年各级降水平均日数见表2-10。

表2-10各级降水平均日数表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日降水量(mm)

0.1~14.9

15~39.9

40~79.9

≥80

日数

81.5

12.5

⑷湿度

本地区湿度较大,平均相对湿度为82%。

⑸雾况

洋浦地区雾日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4月,尤以3月为多。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多年平均为16天,最多21天(1976年),最少9天(1980年),持续时间一般为2小时,最长可达7小时。

4、地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码头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m/s2,根据该标准附录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码头区地震动参数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

2.2.2勘测资料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⑴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区位于华夏(NE向)褶皱带雷琼断陷区,区内印支、燕山期断裂活动活跃,形成白垩纪红色盆地。

喜马拉雅断陷活动在该区更加活跃,特别是晚第三纪强烈下沉。

接受了厚度约3000m的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一套砂、砾砂和泥质沉积,广泛分布在洋浦湾南岸,形成了湛江组台地。

第四系以来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及断裂活动更频繁,导致全新世的多起的火山喷发,横跨洋浦-新英湾的东西向延伸的王五-文教深大断裂伴随NE和NW两组断裂,沿这两组断裂形成众多火山口,火山喷发的产物为一套深灰-灰黑色玄武岩,在海湾南部形成了玄武岩台地,在洋浦附近的低海蚀崖上,可见玄武岩覆盖在第四系沉积之上,接触面上有烘烤现象。

⑵岩土层分布及其特性

钻探揭示的勘区地层陆域主要为残积粘性土混碎石、中风化玄武岩以及下伏第四系滨海相粘性土层;

海域地层主要为由第四系海积成因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含粘土质砂、中粗砾砂层等组成,自上而下细述如下:

①填土(Q4ml):

杂色,主要为粉细砂、粘性土,混多量贝壳屑,土质不均,局部混碎石,主要分布在陆域表层,层厚0.3~2.4m,分布不连续;

部分岸线斜坡带抛填厚度达3.0~6.0米。

①-1碎石(Q4ml):

杂色,主要为局部海岸斜坡部抛填的玄武岩碎、块石层,呈自然堆积状态,碎、块石间充填有粉细砂、粘性土等。

②粉质粘土(Q4el):

褐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状态,局部混较多玄武岩碎屑;

主要分布于陆域浅表层,层厚0.60~5.80m,分布不连续。

由于碎石含量差异性大,标贯击数离散性较大,平均标准贯入击数为N=18击(7~42击)。

③中风化玄武岩(β2+3):

麻灰色,岩芯一般呈短柱、长柱状,局部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局部地段岩体裂隙较发育,较为破碎;

主要分布于陆域浅部,层厚一般为0.3~9.5m。

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平均为40MPa左右(28.2~54.8MPa)。

④淤泥及淤泥质土(Q4m):

褐灰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