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46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情景导入

一个过敏体质的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表现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理解过敏反应。

2.知道自身免疫病。

3.理解免疫缺陷病。

关键术语

过敏原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基础梳理

1.过敏反应

(1)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特点:

发作_迅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①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②抗体吸附在靶细胞的表面使其呈致敏状态。

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刺激致敏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4)防治:

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与过敏原接触。

2.自身免疫病

(1)含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伤并出现炎症。

(2)举例: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

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思维激活1]什么叫过敏原,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 能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它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如青霉素、花粉、牛奶、海鲜等对有些人来说是过敏原。

合作探究

1.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致敏靶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特别提醒①抗原与过敏原:

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

②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巩固1]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

①作用的机理和方式 ②分布位置 ③作用的结果

④化学性质 ⑤所产生的细胞 ⑥作用对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

解析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都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方式也相同,都是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

它们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抗体分布位置、作用对象和作用结果不同。

答案 C

免疫缺陷病

基础梳理

1.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由于先天性因素或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

(2)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①概念:

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病毒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免疫缺陷。

大多数免疫缺陷疾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②典型实例:

艾滋病。

3.艾滋病

(1)病因: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地侵犯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主要传播途径:

性接触、共用污染的注射器、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妊娠、分娩、哺乳等途径。

(3)预防: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洁身自爱、不吸毒、遵守性道德、不接受被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等。

[思维激活2]为什么同样为艾滋病,但死亡的原因却不同?

提示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全部丧失,患者往往死于各种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合作探究

1.艾滋病的传播与防治

(1)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2)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有效的保护性疫苗。

但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序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3)预防措施

①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病毒的根本措施。

②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的危险。

③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④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⑤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⑥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⑦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区别

类型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

功能

过高

过高

过低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致敏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了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花粉、室内尘土、青霉素、奎宁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艾滋病

[巩固2]卫生部2010年12月通报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1~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感染者中,吸毒人群占37.0%,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5.1%,性传播人群占28.0%,母婴传播占1.4%。

另有资料表明:

艾滋病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这里面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成人组和婴幼儿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B.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扎耳朵眼、补牙时所用器具不消毒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解析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由题中信息可知,艾滋病传播的常见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吸毒人群注射毒品、扎耳朵眼、补牙等过程中都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而感染艾滋病,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例1】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思维导图

解析 依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应属于自身免疫病,故B项错误。

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降低甚至丧失,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故C、D项错误,A项正确。

答案 A

反思总结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

预防

时机

患病前的预防

方法

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

治疗

时机

患病后的治疗

方法

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细胞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失调病的致病原理

【例2】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2)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c细胞称为____________。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________(填图中代号)细胞特异性识别。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d分布在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

(5)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______________细胞引起的。

思维导图

解析 

(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

因为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产生的。

(2)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3)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

(4)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免疫失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攻击的结果。

答案 

(1)体液 

(2)效应B淋巴细胞 记忆细胞 (3)c

(4)自身免疫 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T淋巴

1.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只有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不属于免疫。

答案 C

2.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转化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解析 由题意知,该病的特点是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可将其归属于自身免疫病。

感染引起的关节炎不属自身免疫病。

答案 A

3.根据下列免疫细胞来源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分析可知: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中①为________;当它遇到抗原刺激后会立刻增殖分化形成③____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大量的________,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等,由吞噬细胞予以清除。

(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________(填图中编号)大量死亡。

因为该种细胞在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了全部免疫能力。

(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经历欧洲1918年大流感的幸存者至今仍对当时那一类流感病毒具有免疫力。

免疫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幸存者仍有免疫力的物质基础。

(4)图中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分析图解是解题的关键。

据图可知①的形成没有经过胸腺,为B淋巴细胞,②的形成经过了胸腺,为T淋巴细胞;③为效应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④为效应T淋巴细胞,能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此外,效应T淋巴细胞还能释放细胞因子。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T淋巴细胞。

因为体液免疫中抗原多数需经T淋巴细胞呈递给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也必须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了全部免疫能力。

答案 

(1)B淋巴细胞 效应B淋巴细胞 抗体 

(2)② 体液 细胞 (3)抗体和记忆细胞

(4)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释放细胞因子

课堂小结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过敏反应

1、2

7、8

自身免疫病

4

3

免疫缺陷病

5、6

9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是机体首次受到同一种物质刺激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答案 A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是由于机体过度敏感所导致的,其实质属于体液免疫,因此也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的。

答案 C

3.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淋巴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淋巴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淋巴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淋巴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强剂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淋巴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

4.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为过敏反应

B.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C.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D.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解析 酿脓链球菌所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是病原体感染导致的。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相似,抗体在攻击病原体时对心脏瓣膜也进行攻击,这是自身免疫病,是由特异性免疫能力过于敏感所致。

答案 C

5.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 B

6.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解析 HIV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它的增殖必须在寄主的活细胞中进行,所以A、B两项均错误。

HIV在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项错误。

HIV侵染人体,可引起人患艾滋病。

HIV侵染T细胞后,在T细胞中大量增殖,最终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HIV被释放到血液中,D项正确。

答案 D

7.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入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瘙痒等症状,离开老屋后不久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B淋巴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的过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

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虽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严重损伤

C.可与尘土中的过敏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再次遇到类似过敏原时,抗体与过敏原发生反应,即为过敏反应

D.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

解析 灰尘中的过敏原,可以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其症状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消退也快,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由题干信息可以判定该症状是过敏反应,所以B正确;过敏原首次刺激人体时,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A正确;但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后,因为首次产生的抗体存在于某些细胞的表面,所以当相同的过敏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后,会刺激细胞产生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所以C错误;避免过敏反应出现的措施就是避免再次与过敏原接触,所以D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8.(11分)下图为过敏反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所分泌的抗体在这一过程中与正常免疫应答过程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再次受到过敏原刺激后,肥大细胞就会分泌________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3)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效应B淋巴细胞 吸附在体内某些细胞表面

(2)组织胺 (3)找出过敏原,并且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9.(11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HIV的某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解析 

(1)本题涉及到了免疫学方面知识,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

(3)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答案 

(1)抗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2)T (3)监控和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