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50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docx

质量阅读推荐材料1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

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     文/方益松

    日本一间株式会社,以生产速冻食品为主,尤其是速冻水饺,几乎占据了企业的半壁江山。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其销售业绩却一直平平,甚至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天,该会社会长加藤义和来到一间超市,他信步来到速冻柜台,走到自己的产品前。

他问销售人员:

该品牌水饺顾客反映如何?

销售人员不作答,只是委婉地劝说他购买其他的品牌。

究其原因,销售人员告知,该品牌的水饺容易开皮进水。

       那一刻,加藤义和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他深知自己的产品完全靠手工包制,无论从感官、味觉还是终端的销售服务,都决不比那些机械化生产的竞争对手逊色,而水饺的开皮进水,居然成了阻碍会社发展和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回到车间,加藤义和依旧看到了一番近乎沸腾的生产场景,机器轰鸣,每一个人双手都在不停地忙碌,甚至顾不上擦拭额头渗出的细细的汗水。

       工人的干劲依旧不变,但为何最近的销售业绩一直不佳呢?

加藤义和召开了基层管理人员会议。

大家各抒己见,只有一个新来的年轻人道出了不同的想法:

“您有没有注意,最近一段时间,仓库里的产品数量有所提高?

       “这是好事啊?

” 加藤义和很不解。

       “这仅仅是一个假象。

”年轻人接着说,最近一段时间,公司开始实行一套多劳多得的方案,数百个操作工人的车间,在奖金的诱惑下,每个人都为了追求效率,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品质,所以才导致了仓库里产品的大量堆积和超市里的滞销现象。

       那么,究竟如何能真正做到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年轻人建议,扩大流水线,把以前的混合操作改为独立操作,即两个人一条流水线,由以前的好几个人挤在一团改为两个人面对面操作。

如此一来,负责装箱的工人就很容易在每一个箱子上标注上操作者的姓名。

       有奖有罚,把责任追究到个人?

加藤义和微微颔首。

   

 从此,每一条流水线上的水饺就像刻上了操作者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过破皮进水的现象。

       三个月后,加藤义和再次来到那间超市,看到了该品牌水饺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家企业就是日本最著名的加卜吉株式会社。

15年前,该会社还是一个只有13个人的小作坊,15年后,该会社的产品占据了日本速冻市场30%的市场份额,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冷冻、冷藏食品的生产、包装、运输及配送为中心业务的大型全球连锁企业。

       很多时候,责任不能由众人分担,必须细化到每一个人。

而能够把每一个水饺追溯到个人,这才是成功之真正所在。

德国鸡蛋的秘密

一盒小小的德国鸡蛋里隐藏多少秘密?

鸡蛋在当代社会中,可以说几乎成了必需品了。

早餐吃个鸡蛋,补充下营养,恐怕是很多人的选择吧。

那么对于这么一个不能存放太久,需要保持新鲜的社会重要商品来说,德国人又是怎么管理它的呢?

必须首先说明的是,我在德国没有见过散装鸡蛋,最多时我见过30个一盒的。

而通常在超市里,基本都是6个或10个一盒。

大家不要小看这么一盒鸡蛋,在上面可是有很多的秘密等着你去发掘呢!

下面以我购买的鸡蛋为例,让大家看看德国人到底是怎么个严谨法!

    盒子上的白色标签:

    最上面标明鸡蛋食用时间到1月26日止;

    左下标明需要在5度到8度之间存放;

    右下标出鸡蛋大小为“L”,表示“大”,如果是“M”表示“中”;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盒标有中号的鸡蛋和一盒大号鸡蛋价格是一样的。

    这是啥意思呢?

如果是什么产品批号也就罢了,恐怕一般老百姓也就不求甚解。

可德国人偏偏在盒子的侧面,非常详尽的对它进行了解释。

这么一解释才让我发现了德国人的牛逼之处!

   大体翻译一下:

   第1位号码表示鸡的饲养方式。

   “0”是BIO绿色鸡蛋,表明下这种蛋的母鸡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没有固定的鸡舍,自由觅食,吃个虫子啥的,饲料里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除了生病平时不打预防针。

 

   “1”FREILANDHALTUNG是表明下蛋的母鸡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除了自由觅食外还添加人工饲料,要定期打预防针,有固定鸡舍。

 

   “2”BODENHALTUNG表明蛋是圈养母鸡生的,这种母鸡还算“幸运”,它们的生活环境起码比较宽松。

 

   “3”KAEFIGHALTUNG则表明产蛋的是饲养在笼子中的母鸡,它们的生长环境最差,一层层的鸡笼十分拥挤,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鸡的心情可想而知。

   德国人其实很明白,自由放养,日日歌唱的鸡和备受压抑整日挤在一起的鸡下的蛋是不一样的!

如今在销售的鸡蛋上表明身份,价格当然有贵有贱,大家看的清楚,吃的明白。

如上图我买的鸡蛋首位数字是3,表明这是待遇最差的鸡下的蛋啦!

   2-3位字母表明产地,BE是比利时,DE代表德国,DK是丹麦,FR是法国,NL为荷兰。

    4-10位号码表明产蛋企业以及饲养笼子的号码。

有了这些编码,鸡蛋质量只要有半点问题,食品监测部门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生产商!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各方面安全意识非常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更是一丝不苟。

大家从这个小小的鸡蛋里,多少就能看出些端倪吧!

物勒工名制度

秦朝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控制和监督工人生产的一种手段。

《吕氏春秋·孟冬纪》云: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这就是在产品上刻上工人的名字的根本原因。

秦代对官府手工业的产品每年都要进行考核,把严格的考核制度与奖惩相结合,借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按照政府的规定和要求如期完成。

物勒工名的制度始于战国中期,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强调法制,物勒工名制度因此而产生,它终秦一世,一直存在,并不断完善。

“物勒工名”是《吕氏春秋》上的话。

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

据说每个兵马俑上都刻着陶工的名字。

每一件武器上都刻着工人的名字。

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查到责任人。

可见,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我国《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

  时代进步了,我们今天的某些失职者却大都能逃之夭夭。

大桥塌了,大楼倒了,食品出问题了,农药打多了......试想,如果物品制造者都像设计师一样在施工图上留下签名,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墙面上都签上设计者、施工者、材料供货者、监理.....的姓名。

也许这些悲剧将不会发生。

也许,物勒工名是秦朝统治者对工匠的压迫和奴役。

然而在今天,它也许可以在另一种角度对国计民生之物品起到监管和警示作用吧。

    也许,明天你喝的牛奶上会印上:

来自****养殖场***号奶牛   挤奶工***   灌装工***  .......

              你吃的蔬菜上会印上:

来自****菜地              种植者***   育种者***  .....

认识你自己Knowyourself(νώθισεαυτόν)

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另外两句是“你是”(ει')和“毋过”(μηδεναγαν)。

或说这句话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斯巴达的喀隆(Χίλων),

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

传统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

”他应道:

“认识你自己。

”(见《哲人言行录》卷一)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GenealogiederMoral)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

“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

‘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谎言分级标准

第1级《餐厅》:

菜马上就来;

第2级《同事》:

改天请你吃饭;

第3级《领导》:

我只说两句;

第4级《服装店》:

这衣裳就是为你设计的;

第5级《老公》:

在开会呢;

第6级《三陪》:

昨天才来,今天刚上班;

第7级《三鹿》:

纯牛奶;

第8级《开发商》:

房价还会涨;

第9级《公安》: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第10级《医院》:

我们已经尽力了;

第11级《教育部》:

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12级《孤儿院》:

再苦不能苦孩子

第13级《地震局》:

放心,这些是正常的现象,决不会发生.

全球百年十大文化偶像

2011年04月15日09:

1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大 中 小】 

可可·香奈尔:

时尚界的拿破仑

  标志风格:

独立、自尊与欲望

  黄金年代:

20年代至70年代

她是出生在贫民收容所的私生女,童年时父母离丧,在孤儿院长大,做过服装店的女店员,然而,与生俱来的优雅让她被同时代的巨擘尊为“欧洲最有灵气的女人”(毕加索语)和“世界流行的掌门人”(萧伯纳语)。

她是时尚界的拿破仑,她的观念脱俗而前卫。

她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敏感度,独具慧眼地挑中了默默无闻的化学家里维埃拉发明的一款“强烈得像一记耳光那样令人难忘”的香水,并以自己的幸运数字“5”来命名。

此后,因为性感女神梦露的那句“我在床上只穿香奈尔五号”,全世界的女人争先恐后用它来注册自己。

这个娇小而炽热的时尚王国里的女王,经历了无数上流社会和贵族精英,却终身未嫁。

对此她耸耸肩回答,“大概我没找到一个能和‘可可·香奈尔’媲美的漂亮名字。

”她为未来的世纪提供了一个范本:

今天,我们怎样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尊的,美丽的,带着强烈的爱与欲望的,活生生的女人?

  香奈尔数据

  1910年,位于巴黎康朋街21号的一间名为“CHANEL风尚”的女帽店创建,标志着统治世界时尚风潮将近一个世纪的CHANEL品牌王国从“头”开始。

  1921年出售N°5香水,至今保持着每秒钟卖出1瓶的世界纪录。

  她拥有60年的时装生涯,最为著名的创作有喇叭裤、对襟滚边上衣、水兵服、防水外套、黑色迷你裙、樽领套衣等等。

  法国前文化部长马尔罗说:

“20世纪法国将有三个名字永存:

戴高乐、毕加索和可可·香奈尔。

”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皮克斯动画公司创始人、CEO):

重新上路

乔布斯的30岁就像一场噩梦:

由于与自己找来的行政总裁史考特不和,而董事局又支持史考特,他负气出走。

为了表示恩断义绝,乔布斯卖掉了自己在苹果公司的全部股权。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他谈到了当年败走麦城的经历:

“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我把事情搞砸了,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

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做过的事情,虽然被抛弃了,但我的热忱不改,我决定重新开始。

”不久后,他开始二度创业,公司名字就叫Next(下一个)。

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Pixar。

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消息。

此时的乔布斯,正因其公司(现皮克斯)成功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振,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公司却已濒临绝境。

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1.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pretadream.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Ileaveuncultivatedtoday,waspreciselyyesterdayperishestomorrowwhichpersonofthebodyimplored.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Thoughtisalreadyislate,exactlyistheearliesttime.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是最早的时候。

4.Notmatterofthetodaywilldrag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Timethestudypainistemporary,hasnotlearnedthepainis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Studiesthismatter,lacksthetime,butislacks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Perhapshappinessdoesnotarrangetheposition,butsucceedsmustarrangethe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Thestudycertainlyisnotthelifecomplete.But,sincecontinuallylifepartofstudiesalsoisunabletoconquer,whatbutalsocan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Pleaseenjoythepainwhichisunabletoavoid.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Onlyhascomparedtotheothersearly,diligently,canfeelthesuccessfultaste.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Nobodycancasuallysucceed,itcomesfromthethoroughself-controlandthewill.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Thetimeispassing.时间在流逝。

13.Nowdripsthesaliva,willbecometomorrowthetear.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Thedogequallystudy,thegentlemanequallyplays.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Todaydoesnotwalk,willhavetoruntomorrow.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Theinvestmentfuturepersonwillbe,willbeloyaltotherealityperson.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Theeducationlevelrepresentstheincome.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Oneday,hasnotbeenableagaintocome.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Evenifthepresent,thematchdoesnotstopchangesthepage.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Hasnotbeendifficult,thendoesnothaveattains.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有5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在这里学习过。

在四百多年的发展中,共拥有馆藏1500万卷。

这些蕴藏思想智慧的综合性的馆藏资源对哈佛师生的学习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转自熊丙奇的博客)

到大学,参观图书馆几乎是必修课。

这次在哈佛,也不例外。

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一参观,竟然花了一天时间,还有很多图书馆没去。

到哈佛之前,我知道哈佛的图书馆很多,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多。

连带领我参观的哈佛教育学院博士生ANDREWSCOTTCONNING,也不清楚哈佛究竟有多少图书馆,一个笼统的说法是大致有100座。

哈佛的图书馆当然不是以数量取胜。

其藏书的丰富以及环境的舒适、到位的服务,让我大开眼界。

在燕京图书馆,多位在这里做交换生、访问学者的中国学者告诉我,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国内图书馆根本查不到的资料。

图书馆里随处有免费上网的电脑,可自由使用。

ANDREWSCOTTCONNING还特别带我去看了图书馆里的一件设备——扫描仪,学生也可免费使用,只需花一些时间,就可以把一本书全部扫描存进自己的U盘,然后带回去慢慢看。

扫描仪根本没人看管,就是学生自己用。

这在国内大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学生在图书馆复印书,是要钱的。

由于有的学生不愿付钱复印,因此,图书馆里的经常景象是有的学生把需要的部分撕下来。

国内大学的图书馆,近年来也有一些大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

“大图书馆”很气派,可学生们使用却不方便,从宿舍或教学楼到图书馆走很远不说,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也颇费神,还有好多图书找不到。

哈佛的图书馆散布在学校之中,图书馆所在的建筑物也不高,学生们走进自己想要的图书馆,十分方便。

哈佛法学院的图书馆令我印象尤其深刻,每个学生座位十分宽敞,相当于国内大学图书馆中两到三个学生的位置,我问ANDREWSCOTTCONNING,这里是不是只有法学院学生才可使用,他告诉我,所有其他院系的学生,都可使用,没有限制的。

另外,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已经悄然变化,不是学生借阅图书的地方,倒成了学生们的自修室。

去年,某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新购买图书的零借阅率为40%-60%(零借阅率采用当年新进图书的零借阅(册数)/当年新进馆图书总数(册数)*100%),新购图书的借阅情况都如此不乐观,可见整体借阅情况是多么不堪。

而在哈佛,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则成为学习的必需。

这是与哈佛的教学要求相联的。

哈佛十分重视教学,不管教授的学术水平多高,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教育学院的一位留学生给我看了几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每一门课老师都布置学生阅读至少10本以上的图书。

学生们需老老实实把书借来,认真阅读,否则就跟不上课程,在讨论课上,插不上嘴,也难以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读书对所有哈佛学生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在图书馆里读书到通宵,是不少学生都曾有的经历。

当然,国内大学有的学生也有这种经历,但那是发生在复习迎考的一两周中,“临时抱佛脚”突击准备。

人们常说,大学的教授和图书馆是最重要的两大资源,哈佛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由此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学习氛围特别浓郁的大学景象。

虽然哈佛没有校门,公交车就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门前停靠,间或还有汽车喇叭声,但你不觉得这里嘈杂、浮躁,走进图书馆,就走进学习的圣殿。

有哈佛学生告诉我,有这100座图书馆在,哈佛就会一直在。

我想,他所指的是哈佛的精神。

而国内大学图书馆,更多是被称为“图书馆”的一座建筑,并没有活的灵魂,与大学,与学生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