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07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

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

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

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特殊能力。

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

这可以称作“世界的唯一”。

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

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

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

“博学不能使人智慧。

”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

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1.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

可视为一条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掌握知识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

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C.信息、知识与智慧;

知识,智慧与哲学。

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D.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

浑沈雅有器量。

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

爽诛,随例免。

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

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

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

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

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

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

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

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

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

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

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

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裁:

通“才”,仅仅

B.监淮北诸军事诸:

兼词,相当于“之于”

C.吴人大佃皖城佃:

耕作,引申“屯田”

D.众裁一旅,浮淮潜济裁:

通“才”,仅,只有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浑沈雅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B.③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

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

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

他善于作战,

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

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

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

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

水声山色锁妆楼③。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⑥。

【注释】①古庙:

指巫山神女之庙。

②行宫:

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

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③妆楼:

指宫女的住处。

④云雨朝还暮:

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⑥行客:

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8.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9.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

“极具真情,无理而妙。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2)当余之从师也,,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吏禄三百石,,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

(4)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5)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刘禹锡)

(6),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被诅咒的房子①

[法]埃米尔·

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

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分之一。

”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

但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

”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这种事情闻所未闻。

老爷!

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

别的人又会怎么说呢?

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

”子爵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下属立刻照办不误。

听明白就走吧!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

他完全糊涂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

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息。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

那些在同一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

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

我的也减了。

“奇怪!

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

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提防管家神经失常。

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的一切。

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

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

“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案。

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

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

”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是屋顶不好。

”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

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的异常声音。

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

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二十二家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

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

就连老鼠,由于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

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处,受着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

至今,胜利路那座被诅咒的房子依然空着没人住,房子外面积满了灰尘,院子里野草丛生,无人问津。

这座楼房的名声坏到了连左邻右舍都受到牵连的地步,谁能想到,降低房租会招来这样悲惨的结果!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改)

【注】①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年轻的子爵从叔父那儿获得巨额财产后,变得慷慨起来,决定降低房租,一方面帮助困难的房客们,另一方面想改变自己的名声。

B.伯纳德把降低房租的消息通知给房客们后,所有的房客都不相信伯纳德,他们纷纷写信给子爵来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C.人们在猜疑子爵降低房租的目的的同时,也都疑心房屋质量有问题,结果使人们的情绪由焦躁不安发展到害怕,由害怕变成恐怖。

D.子爵降低房租的行为不仅没能给他带来好的名声和利益,反而招来他和房子都背上不好的名声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

E.房客的语言描写是作者匠心所在,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现实,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开头交代子爵继承叔父家产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的子爵有哪些性格特点?

(4)结合全文,探究子爵降低房租的想法不仅不被房客接纳,反而引起“搬家风”的原因。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只好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装备起了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在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瀑布群,盛水期飞流直下,如天马奔腾,惊天动地;

枯水期清流潺潺,飞短流长,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美不胜收。

B.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表浏览了新西湖后赞叹道:

“西湖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C.《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

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鹅行鸭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D.2013年2月25日上午,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落幕,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全场沸腾,人言啧啧,李安再次被媒体关注。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日,浙江杭州萧山警方破获一起微信约会网友实施盗窃的案件。

本以为是一出老掉牙的“美人计”,谁知经审讯,嫌犯竟是一男扮女装的38岁中年男子,这让民警和受害人都大跌眼镜。

B.据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显示,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和工业用鱼油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

C.2013年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从制度上加强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D.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京沪高铁故障频发事件致歉,并称将力争缩小“磨合期”,使京沪高铁尽快进入运营稳定期。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诗经》可以说是史诗,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诗经》诸篇如此短小?

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

,,。

①但有人指出此说不当,“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

②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

③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

④“象”当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

⑤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

⑥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

方式的不同

A.③①④⑥②⑤B.①③④⑥②⑤C.①④③⑤②⑥D.③④①⑥⑤②

16.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方式,写一段话。

(5分) 

最喜欢李白的<

<

将进酒>

>

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遐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

豪情满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

最喜欢

17.下面是某校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的男女主持人的部分开场

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请在横线上补写语意连贯而富有文采的语句。

男:

1949,一位伟人以豪迈的声调,一声宣告,开创了神州崭新的纪元;

女:

1978,!

男:

1997,;

1999,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

2008,神州奥运吸引了全球目光,巍巍中华令世人震撼;

2009,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