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21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济南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

“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

“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

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主持人:

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

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

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可是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

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

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

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③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

当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

主持人:

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

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肖永明: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材料三:

:

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

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

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书院式的剑桥”。

剑桥现在共有30个学院。

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生不久。

30个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

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

④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

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治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

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

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

(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1.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入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

B.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

C.教育上“学“道”统一,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

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永明和金耀基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育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

培养理念、教育方式等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

B.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活的书院”。

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以更

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

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学术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等问题出现。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B.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

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合受访者身份。

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

激发了受访者畅谈的兴致。

4.请从四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

(4分)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这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点评。

(6分)

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

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

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

“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

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

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

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

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河谷两岸没有人烟。

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

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

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

“源”至此而出。

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

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

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

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

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

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

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

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

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

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

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

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

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明代诗人王徽诗云:

“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

”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

放羊人说:

“也就几年光景。

”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

放羊人说:

“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

”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

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

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

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

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

“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

”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

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

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

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

或问之,答曰:

“四方病饥,独能饱乎?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

“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

”公绰曰:

“若同恶邪?

何可挠法!

”立诛之,寇亦引去。

召为吏部郎中。

后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

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

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

“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

”即请自行,

许之。

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

公绰谓曰:

“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

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

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

”听曰:

“唯

命。

”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

“行

营事一决都将。

”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

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

厚给之。

军中感服曰:

“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

”故鄂军每战辄克。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

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

帝怒其专杀,公绰曰:

“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

”帝曰:

“既死,不以闻,可乎?

”公绰曰:

“臣不当奏。

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

”帝乃解。

以母丧去官。

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

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

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

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

“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

”诛舞文者。

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

或言良马可爱,曰:

“安有良马而害人乎?

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

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

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

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

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

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

及长至,乃曰:

“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

”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

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

隶安州刺史李听/

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

隶安州刺史李听/

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

隶安州刺史李听/

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

隶安州刺史李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职。

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

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B.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

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

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或官职。

本文中的“赠”就是朝廷在柳公

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

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

超过一碗;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

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

巡行邓县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罪行更严重;

良马害人,杀掉良马。

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

C.柳公绰为人正直耿介。

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

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

柳公绰一生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

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绰曰:

“若同恶邪?

何可挠法!

”立诛之,寇亦引去。

(4分)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4分)

14.韩愈在《与鄂州柳中丞书》中高度评价柳公绰“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柳公绰有怎

样的名将风范?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

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

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

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

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

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

请结合本诗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

(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三、语言文字运用0(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①。

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

荀子说得也很通俗:

“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②,豫则祸不生□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

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

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

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18.下列在文中方框内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B.,,”。

C.,。

”,D.:

”。

19.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

“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从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比原句更胜一筹,请简要赏析。

(4分)

20.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1.下面是某乡镇广播站播报的某市防台风防汛全民动员令的主体部分,文段有四处语言表

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内,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将严重影响我市,同时,将带来强风和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洪涝。

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决定于8月23日8时开始,启动全市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

③在I级应急响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停工、停产、停课)。

④各党政机关发动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务求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⑤除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切记不要随意外出,各级民政部门开放避险场所供群众避风避险。

⑥请各抢险救灾和民生保障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民政、卫生、医疗防疫和主副食品供应等救灾救助准备工作。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

个字。

(5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

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

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

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对此,你有何感想?

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1.C“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错。

2.A(B“只要---就”太绝对。

C原文“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

D“导致了”强加因果)

3.B(“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