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38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8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含答案.docx

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复习文档选考章末检测卷8第八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含答案

选考章末检测卷(八)

第八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为同源染色体a、b联会,其中b出现了变异,其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倒位

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A [由题图可知,b染色体出现了变异,且比正常的a染色体缺少了3、4片段,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

2.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普遍性B.稀有性

C.多方向性D.可逆性

B [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体现了基因突变稀有性的特点,B正确。

]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基因型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基因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同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卵双生姐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

5.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B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

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

图a          图b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 [由图可知,图a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性状可能没有变化;图b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二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基因突变

C.染色体畸变就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D.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发生基因重组

A [真核生物可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而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错误;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

8.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

D.DNA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原核生物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NA中非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

9.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能诱发基因突变,不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B.能诱发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对后代造成影响

C.发生癌变的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

D.对正在分裂的细胞影响大,对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影响小

A [电离辐射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畸变,A错误;若是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正确;正在分裂的细胞内DNA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

10.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突变为A基因

B.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无关

C.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1基因也可突变为A基因,A错误;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是由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的,B正确;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D错误。

]

11.(2016·杭州七校联考)“Msp1”蛋白是一类与溶液中有毒镉离子有很强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超磁细菌是一类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做定向运动的细菌。

某超磁细菌细胞膜上不含“Msp1”蛋白,另一细菌细胞膜上含有“Msp1”蛋白,但不是超磁细菌。

如果要利用这两种细菌培育出具有“Msp1”蛋白的超磁细菌,则下列技术或方法中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是(  )

A.转基因技术B.DNA重组技术

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C [利用细菌进行育种,不能采用杂交育种,因为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

1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C.单倍体育种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单倍体植株

D.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

C [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A正确;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B正确;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单倍体育种以单倍体为中间环节,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正常二倍体植株,C错误;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

13.下列关于育种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倍体育种能排除显隐性干扰

B.杂交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畸变率

C.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

D.诱变育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

C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不能排除显隐性的干扰,A错误;诱变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的畸变率,B错误;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通过诱变育种可以产生生物体原来没有的新的性状,但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D错误。

]

14.科研人员交替使用X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青霉菌,诱发其突变后选育出了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B [用X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属于人工诱变方法中的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B正确。

]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三倍体

B.二倍体西瓜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有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D.某二倍体植株先用秋水仙素处理,再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称为单倍体

A [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A错误。

]

16.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该育种方法称为(  )

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转基因技术

A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通过普通二倍体西瓜与其经诱导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这种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A正确。

]

17.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属于(  )

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育种

C.杂交育种D.多倍体育种

B [将抗虫基因(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定向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属于转基因育种技术,B正确。

]

18.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  )

A.杂交水稻B.转基因抗虫棉

C.太空甜椒D.克隆羊

C [杂交水稻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获得,A错误;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转基因育种技术获得,B错误;太空甜椒通过诱变育种技术获得,C正确;克隆羊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体外培养等技术获得,D错误。

]

19.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B.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

C.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A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A正确;用X射线处理生物从而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

20.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内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①②代表染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缺刻翅是基因b丢失造成的

B.①和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变异能导致新基因的形成

D.①和②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色

D [分析图形可知,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缺失的染色体区段含基因b,A错误;①和②是同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化前后的情况,B错误;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不能形成新基因,C错误;①和②都是染色体,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D正确。

]

21.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其可能是由基因突变产生异常酶引起的。

下列表格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原因是(  )

   密码子位置

酶种类   

4

5

6

7

正常酶

苏氨酸(ACU)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谷氨酰胺(CAG)

异常酶

苏氨酸(ACU)

酪氨酸(UAC)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了碱基A

B.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UAC

C.第5个密码子UAC被删除

D.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B [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控制异常酶的mRNA中多了一个遗传密码UAC,即在控制正常酶的mRNA中的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UAC。

]

22.(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考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合子紫花豌豆自交后得到白花豌豆发生了基因重组

B.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断片的错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任何基因突变都可认为是生化突变

A [杂合子紫花豌豆自交后得到白花豌豆是因为等位基因分离;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表现为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的。

]

23.下列关于染色体、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无籽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染色体组是由一套非同源染色体构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单倍体含有与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染色体,如四倍体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时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外,还可用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

]

24.右图①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则①→②的变化在遗传学上称为(  )

A.易位B.缺失

C.倒位D.重复

A [从图中可看出,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移接,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

25.一个自然种群中,如果某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基因d的频率为0.46,那么基因D的频率为(  )

A.0.54B.0.46

C.0.27D.0.23

A [一个自然种群中,如果某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D、d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由于其中基因d的频率为0.46,那么基因D的频率为0.54,A正确。

]

26.【加试题】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

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小于1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C [基因突变引起氨基酸种类替换后,蛋白质的功能不一定发生变化,A错误;蛋白质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状况②中酶Y与酶X的氨基酸数目相同,所以肽键数不变,B错误;状况③氨基酸数目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提前,C正确;基因突变不会导致tRNA种类改变,D错误。

]

27.【加试题】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右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

B [分析题图可知,丙品种的一条染色体包括了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和品种甲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丙品种出现了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丙的基因组成是AaEE,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

28.【加试题】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F1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培养花药至单倍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 [①表示连续自交过程,这样可以提高高蔓抗病植株的纯合度,A正确;由于F1植株的基因型都相同,所以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B正确;③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不出现基因重组,C正确;培养花药至单倍体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解析】 

(1)基因突变是以基因中碱基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不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畸变可改变基因的数量,所以基因突变中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比较少。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以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以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变异。

(3)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可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显性突变性状,子一代自交,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出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二代自交依据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在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子一代自交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隐性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突变性状的即为隐性突变纯合体。

【答案】 

(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30.(7分)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株。

已知宽叶(A)对窄叶(a)完全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完全显性,红茎(D)对白茎(d)完全显性。

育种工作者应用X射线对一批窄叶不抗病植株的种子进行处理,对长成的植株进行选育,成功获得宽叶抗病的优良个体。

(1)基因A与基因D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如下表:

表现型

宽叶雌株

宽叶雄株

窄叶雌株

窄叶雄株

个体数

102

94

97

108

上述亲本中,宽叶植株为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有人认为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你认为基因A、a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吗?

请用遗传图解说明。

(4)已知基因D、d所在染色体会发生部分缺失(如图1所示),

图1

缺失区段不包括D或d基因,也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可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若D-和d-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现以基因型为Dd-个体作母本,D-d个体作父本,则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其碱基或者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不同。

通过利用X射线对窄叶不抗病植株的种子进行处理,获得宽叶抗病的优良个体,依据的原理是诱变育种,该过程中要对经射线处理的变异对象进行筛选,这是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且变异的结果是多害少利的。

将宽叶(显性)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由于子代中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说明宽叶雌株是杂合体。

由于D-和d-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导致花粉不育,这样以Dd-个体作母本,D-d个体作父本,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D、d-,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d,这样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茎雌株∶红茎雄株∶白茎雌株∶白茎雄株=1∶1∶1∶1。

【答案】 

(1)碱基或者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并且有利变异不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杂合子 遗传图解如下

(4)红茎雌株∶红茎雄株∶白茎雌株∶白茎雄株=1∶1∶1∶1

31.(7分)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③过程所用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培育无籽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

(3)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________性。

(4)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

【解析】 秋水仙素的功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生长素能刺激子房膨大形成果实。

无籽西瓜的染色体组有三个,是三倍体,这种育种方式属于多倍体育种。

【答案】 

(1)秋水仙素 生长素 

(2)多倍体育种

(3)花药离体培养 全能 (4)有丝分裂中期

32.【加试题】(14分)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

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各代号表示的育种类型中:

①表示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

(2)③⑦过程用到的药剂是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④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⑤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其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该植株所结果实无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A植株和AAAA植株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可知,aa变为Aa,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对应的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Aa变成AAaa,表明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的育种方式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⑥是将另一种生物的基因B导入个体中,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2)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AAaa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是AA∶Aa∶aa=1∶4∶1,即AA的概率为1/6,因此AAaa个体自交形成AAAA的概率为1/6×1/6=1/36。

(4)根据题干可知,猕猴桃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9条染色体,故AAA含有3个染色体组,共有87条染色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种子,因此高度不育;由于AA植株和AAAA植株杂交的后代AAA不育,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答案】 

(1)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2)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1/36

(4)87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可育(有效)的配子 不是,杂交后代不育

33.【加试题】(10分)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