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14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docx

考试过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

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心 理 学 练 习 题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用红色标志〕

1、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1〕额叶                      〔2〕顶叶

〔3〕颞叶                      〔4〕枕叶

2、条件反射形成的根本条件是〔〕。

〔1〕无条件反射的屡次重复      〔2〕无关刺激的反复作用

〔3〕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在时间上的结合

〔4〕形成反射弧

3、神经系统最根本的结构单位是〔〕。

〔1〕细胞体                    〔2〕突起

〔3〕突触                      〔4〕神经元

4、心理的实质是〔〕。

〔1〕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2〕改造客观世界的意志

〔3〕生理活动                  〔4〕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5、人脑的反射活动是〔〕。

〔1〕一次性单向传导            〔2〕在传入有往返传导

〔3〕在传出时有往返传导        〔4〕在传入传出都有往返传导

6、当〔〕出现时,标志着心理的产生。

〔1〕反映                      〔2〕感应性

〔3〕信号性反响〔4〕反射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1〕反映                       〔2〕感觉

〔3〕知觉                       〔4〕直觉

8、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1〕认识过程                   〔2〕感觉过程

〔3〕心理过程                   〔4〕知觉过程

9、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1〕绝对感觉阈限               〔2〕差异感觉阈限

〔3〕绝对感受性                 〔4〕差异感受性

10、人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来衡量的。

〔1〕感觉阈限                   〔2〕差异感受性

〔3〕绝对感受性                 〔4〕差异感觉阈限

11、某一分析器刚刚能够觉察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1〕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

〔3〕差异感觉阈限               〔4〕差异感受性

12、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1〕感觉比照〔2〕联觉

〔3〕同时比照〔4〕继时比照

13、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1〕感觉比照〔2〕感觉能力

〔3〕感觉适应                   〔4〕感觉阈限

14、直接接受刺激作用而产生兴奋的神经装置叫做〔〕。

〔1〕感受器                     〔2〕中枢

〔3〕分析器                     〔4〕传递神经

15、人能够分出事物的不显著的特征,并能从中看出它和其它特征相联系的能力叫做〔〕。

〔1〕观察                       〔2〕观察力

〔3〕认识能力                   〔4〕知觉理解性

16、记忆过程包括〔〕几个根本环节。

〔1〕再认和回忆                 〔2〕保持和遗忘

〔3〕识记、保持和遗忘           〔4〕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7、当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我们的感觉映象并不立刻消失,而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保持着,这种只停留瞬间的记忆,叫做〔〕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遗忘

18、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1〕后象                       〔2〕想象

〔3〕表象                       〔4〕保持

19、有预定目的、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叫〔〕。

〔1〕机械识记                   〔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                   〔4〕无意识记

20、仅仅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

〔1〕机械识记                   〔2〕有意识记

〔3〕意义识记                   〔4〕无意识记

21、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回忆,叫做〔〕。

〔1〕无意识记                   〔2〕不随意识记

〔3〕无意回忆                   〔4〕遗忘

22、曾经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把它们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叫做〔〕。

〔1〕识记                       〔2〕保持

〔3〕再认                       〔4〕回忆

2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能够熟悉识别的过程叫做〔〕。

〔1〕识记                       〔2〕保持

〔3〕再认                       〔4〕回忆

24、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想起过去的某些知识和经验叫〔〕

〔1〕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                   〔4〕无意回忆

25、根据预定目的,自觉地去回想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叫〔〕。

〔1〕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

〔3〕有意回忆                   〔4〕无意回忆

26、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干扰                       〔4〕抑制

27、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干扰                       〔4〕抑制

28、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1〕识记和保持过程             〔2〕储存和提取

〔3〕接受和储存                 〔4〕编码、储存和检索

29、“触景生情〞是一种〔〕

〔1〕有意回忆                   〔2〕无意回忆

〔3〕再认                       〔4〕识记

30、学习后立即睡眠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1〕过度学习                   〔2〕记忆的恢复现象

〔3〕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4〕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31、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是和哪种学说相关联的?

〔1〕干扰说                     〔2〕反响回路说

〔3〕衰减说                     〔4〕定位说

32、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一种记忆是〔〕。

〔1〕形象记忆                   〔2〕语词记忆

〔2〕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33、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的一种记忆是〔〕。

〔1〕形象记忆                   〔2〕语词记忆

〔2〕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34、决定材料是否从瞬时记忆阶段转移到短时记忆阶段的重要因素是〔〕。

〔1〕年龄                       〔2〕材料的难度

〔3〕对材料的注意               〔4〕材料保持在瞬时记忆中

                                             时间的长短

35、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好象浮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

〔1〕感觉           〔2〕想象

〔3〕表象           〔4〕梦想

36、工程师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

〔1〕创造想象                  〔2〕无意想象

〔3〕再造想象                  〔4〕理想

37、儿童在思维时,常常把思维活动与触摸摆弄具体的物体结合起来,这种思维是

〔〕。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4〕分析思维

38、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

〔1〕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3〕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4〕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39、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的思维过程是〔〕。

〔1〕抽象概括                  〔2〕系统化

〔3〕比较〔4〕求异思维

40、鲁迅在小说?

祝福?

中创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他是把旧中国许多妇女的遭遇集中后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构成方式属于〔〕。

〔1〕综合                      〔2〕夸张

〔3〕拟人化                    〔4〕典型化

41、一种较为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4〕热情

42、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4〕热情

43、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冲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4〕热情

44、情绪的认知——评估说是由〔〕提出的。

〔1〕詹姆士——朗格            〔2〕凯农

〔3〕阿诺德                    〔4〕沙赫特

45、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脸;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分析冲突

46、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1〕自觉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4〕坚韧性

47、教师上课既要注意自己讲的内容,又要注意时间,还要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响,这说明注意的〔〕。

〔1〕范围广                     〔2〕稳定性高

〔3〕分配能力强                 〔4〕转移深度快

48、根据兴趣有无效能,可以把兴趣分为〔〕。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4〕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49、以下中〔〕是一般能力。

〔1〕节奏感                     〔2〕记忆力

〔3〕曲调感                     〔4〕色彩鉴别力

50、以下中〔〕是特殊能力。

〔1〕记忆力                     〔2〕注意力

〔3〕节奏感                     〔4〕思维力

51、一个儿童的智商是100,表示其智力处于〔〕。

〔1〕中等                       〔2〕较低

〔3〕较高                       〔4〕超常

52、能力的群因素说是〔〕提出的。

〔1〕桑代克                     〔2〕斯皮尔曼

〔3〕塞斯顿                     〔4〕吉尔福特

53、体液气质说是〔〕提出来的。

〔1〕巴甫洛夫                   〔2〕希波克拉特

〔3〕克瑞其米尔                 〔4〕谢尔顿

54、与强、平衡、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55、与弱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56、与强、不平衡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57、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58、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局部是〔〕。

〔1〕能力                       〔2〕气质

〔3〕性格                       〔4〕动机

59、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一种〔〕。

〔1〕经典性条件反射             〔2〕工具性条件反射

〔3〕定向反射                   〔4〕泛化反射

60、神经元是由〔〕构成的。

〔1〕树突和轴突                 〔2〕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3〕胞体和突起                 〔4〕细胞核和神经末梢

61、学习一种比较复杂的材料,其开头局部往往遗忘较少,这是因为没有受到〔

〕的影响。

〔1〕前摄抑制                   〔2〕倒摄抑制

〔3〕分化抑制                   〔4〕消退抑制

6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马斯洛                     〔2〕艾宾浩斯

〔3〕巴甫洛夫                   〔4〕斯皮尔曼

63、高级神经活动的根本过程是〔〕。

〔1〕兴奋和抑制                 〔2〕扩散和集中

〔3〕相互诱导                   〔4〕兴奋和传导

64、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中〔〕是主导因素。

〔1〕刺激因素                   〔2〕情绪经验

〔3〕生理因素                   〔4〕认知因素

65、一个人虽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到用时就是不能及时地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出来,这说明此人的〔〕差。

〔1〕记忆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备性               〔4〕回忆的精确性

66、〔〕是人的活动、行为的根本动力。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信念

67、在儿童思维的开展过程中,最先开展起来的是〔〕。

〔1〕形象思维                    〔2〕抽象思维

〔3〕创造性思维                  〔4〕动作思维

68、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根本材料是〔〕。

〔1〕感知     〔2〕记忆

〔3〕想象     〔4〕表象

69、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记忆。

〔1〕语词  〔2〕形象

〔3〕情绪  〔4〕动作

70、梦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无意想象    〔4〕空想

二、填空题〔答案用楷体标志〕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

论灵魂?

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

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响〔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

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

行为主义完全否认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响代替心理现象。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那么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根底。

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

通常把前三局部合称为脑干。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动物心理开展的三个阶段是: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心理发生的根本条件是:

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人类心理开展的条件是:

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开展的生物前提;②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开展中起决定作用;③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开展的动力。

人类心理的根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凡这样必那样〕、目的性〔预见性〕〔要那样就这样〕、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可以用公式E=1/R表示。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桔酸,这种味觉现象是:

继时比照。

视觉恒常性包括:

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空间知觉分为:

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知觉的根本特征有: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的品质有:

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19世纪前半期韦伯发现差异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公式K=△I/I表示。

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I代表增加的刺激量,K代表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以将感觉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与本体感觉。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

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记忆可分为:

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表象的特点有:

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

记忆的品质有:

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是:

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是联想律的类似律。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有意识记忆,可归为知道什么的记忆,而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别离。

按思维的不同形态分,把思维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思维的根本过程是: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

分析综合的三种水平是:

①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②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③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

思维的根本形式是:

概念。

掌握概念的两条途径是: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区分学习与积累经验;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阶段有:

①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创造性思维经历的阶段有: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想象的形成方式有:

①综合②夸张③拟人化④典型化。

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

①灵活性②独特性③流畅性。

比较是分类的根底。

具体化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

按需要对象的性质分,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情绪状态有:

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状态有: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表情动作简称表情。

表情的动作分为: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

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和调节功能。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情绪情感可以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体验;增力作用与减力作用。

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

假设这种状态被意识到,称为愿望;未被明显意识到,称之为意向。

意志行动的特点有:

①有明确的预定目的;②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根底;③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表现在:

一是发动,二是制止。

意志行动的根底是随意运动,其重要特征是克服困难。

引起动机的条件有:

一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

动机的功能有①激发功能②选择和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

意志行动过程分为:

〔1〕采取决定阶段①确定行动目的②制定行动方案③作出行动决定。

(2)执行决定阶段

注意的特点有:

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有:

①选择的功能;②保持的功能;③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根本品质有:

①注意的范围;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以兴趣的倾向性,把兴趣分为: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兴趣的品质有:

①兴趣广度和兴趣中心;②兴趣的稳定性和兴趣转移;③兴趣效能。

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把技能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

会骑自行车者骑不好三轮车主要受负迁移的影响。

技能形成的条件有①动作概念的掌握;②示范;③反响;④练习中的时间分配。

智力技能的特征有①观念性;②内潜性;③简缩性。

能力开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①开展水平的差异;②表现早晚的差异;③结构的差异。

某同学测验得分100分,其同龄同学平均分为95分,标准差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