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46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正Word文件下载.docx

2・1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3

2.2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浇筑的问题3

2.3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3

2.4混凝土施工缝留置问题4

2.5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5

2.6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7

2.7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9

3结论11

参考文献12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住宅的要求

越来越高,在安全舒适方面尤为关注,框架结构越来越多的川于居民住宅中,由于现

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

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特别容易出现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

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影响进行分析与防治关键词: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缺陷

1引言

1.1本课题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特别容易出现质量缺陷,所以对缺陷进行分析,并了解

框架结构的特点,保证施丄质量。

框架结构是釆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承重骨架的结构。

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

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丿IJ。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建筑物,例如一些办公大楼、小型住宅

1.2框架结构的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

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

按立面构成分有对

称、不对称;

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1.3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較框架或超静定的双较框架与无較框架。

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川丁较大的跨度;

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用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第2章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

2.1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

造成该质量缺陷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混凝土未做到分层浇筑,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超过震动棒影响作用半径,少振或漏振;

模板下口支模时密封不好引起漏浆、模板浇水湿润不够,拼缝不密;

模板质量不好,表面粗糙,板缝过大;

混泥土搅拌时间短,加水不准,和易性不好,浇筑混凝土时有地方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

钢筋过密,振捣混凝土时,大石子卡住钢筋,水泥浆下不去;

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引起位移;

混凝土施工组织不好,不按施工程序办,影响质量。

如某小区住宅二层柱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施工组织不当,工人不按正确的施工工序操作,一次下料太多,拆模后发现柱混凝土表面蜂窝、孔洞、漏筋。

蜂窝深度达5mm~30mm面积大于0・lm2的有多处,孔洞大于0.02m2,且贯穿柱根部的有2处,一些主筋外漏且深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5mm

在混凝土振捣前认真做好模板检查工作,包括模板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下口杂物清理是否干净,浇水湿润程度,塞缝等;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为广2mi

n;

混凝土下料时,高度超过3m以上,要采用串筒溜槽,混凝土要分层浇捣;

混凝土入模后,每点振捣一般20~30s,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无气泡,水泥浆呈水平状态为止。

如出现麻面时,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如大面积蜂窝时,应扣掉松动石子,用水洗干净,再用细石混凝土补强。

如孔洞,则应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应检测结构内部缺陷,按检测结论分析,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定出补强方案后,方可处理。

2.2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浇的问题

在主体结构施工为图方便省事,将框架柱与构造柱一起浇筑,这样做不但使结构受力概念模糊不清,并与设计意图不符,而且留下质量隐患。

据对原设计结构和施工时框架柱与构造柱一起整浇后的结构尽管构造柱所在跨框架梁的跨中矩有所减小,但构造柱处梁上部出现负弯矩,相邻跨梁中弯矩会增加,与原结构受力不同。

易导致结构框架梁局部强度不足,使梁过早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结构安全储备降低,形成结构质量隐患。

严格按规范操作施工,浇筑框架柱、梁时要在框架梁上构造柱部位预留插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然后按马牙槎尺寸要求砌构造柱两侧的墙体,分二次浇捣构造柱混凝

土,第一次浇捣混凝土至梁底并预留一部分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至梁底。

2.3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柱筋往往容易偏位(有的偏位达3~5cm有时更大。

多数是由

于在浇捣混凝土时定位措施不力造成。

错位的柱筋,若不加以正确处理,而给予简单弯曲到位,会彫响结构受力成为质量隐患。

设计上要求梁柱接头节点纵筋顺直,那么柱筋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正常工作。

然而折曲的钢筋就不同,它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与设计时不一样,上端节点处梁柱弯跨矩值会增大,柱端抗震能力会降低,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这个问题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忽视。

如某小区底层柱,在承受和连续浇捣完成后,弹线放样柱位时,发现柱偏位严重,偏位在旷5cm的多根,个别角筋偏位更大。

2.4混凝土施工缝留着问题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

3、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4、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5、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6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7、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8、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9、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5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根据设计原则,为保证“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会比梁板高,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

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麻烦。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两批集中浇筑,即节点区采取和梁板结构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浇筑。

如果单独浇筑节点区,会存在因供应量少和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同柱一起浇筑,会因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出现违背规范规定的问题,如与梁板同时浇筑存在节点“夹层”,存在质量隐患。

根据文献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特别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而文献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时,应该对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节点混凝土的强度。

两个规范都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

其具体原因是: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

热髙,髙低强度等级混凝十的收缩冇差界,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必产牛裂缝C

(2)柱子断而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牛裂缝。

(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

度偏X,也会导致尚低强度等级混凝十交界附近产牛裂缝C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密昜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牛裂缝C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竝也盂fl:

祐应的调整C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淮各丄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

昆凝十—交接面的常实性,减少收缩C

⑷在产很裂縫和讨校哆旳讹的侧面「汕冰T嗣适制脈加侵的抗裂件•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IW彳氐坍落度。

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C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

免在板内设置交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

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

要保证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补强。

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轴压比增大,延性减小。

2.6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

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BJ301-1988第5.1.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2002

第5.5.2条均规定: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

高层建筑中。

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

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

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

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

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

但需注意:

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

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in(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

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彫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寸,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2.7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朿,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

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

还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

这样做的结果是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间距更不会满足规范要求。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

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釆用较多。

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

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江正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施工组织设计快速编制手册》赵志缙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投标用施工组织设计实用手册》田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广东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6.《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上、下册

7.《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

8.《广东省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9.各种设计和施工标准图集

10.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