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514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Word格式.docx

3.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荧光与磷光都是辐射跃迁过程,二者都是基态跃迁,但是二者的不同点是:

荧光是从基态(S0)跃迁到激发单重态(S1)产生的,而磷光是从基态跃迁到激发三重态(T1)产生的。

分子经过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10-15s),根据Franck-Condon原理,它到达了电子激发态的某一个振动激发态上,分子会以热的方式耗散一部分能量,从振动激发态弛豫到S1的最低振动态上,这一过程就是激发态的“振动弛豫”(vibrationalrelaxation)。

振动弛豫发生的时间范围大概是10-14~10-12s,所以分子很快就弛豫到S1的最低振动态上。

由于激发单重态荧光辐射跃迁的寿命一般在10-8s能量级上,因此,荧光辐射跃迁的始态几乎都是S1的最低振动态。

绝大多数分子的荧光跃迁都是S1跃迁到S0。

荧光和内转换是相互竞争的,一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好不好,不但取决于荧光发射速率常数,还受内转换速率常数所影响。

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到S1态,经过振动弛豫过程,而由于S1态和T1态交叠,在两个势能面交点附近有了两条弛豫路径,如果两个激发态有很好的耦合,则势能面会出现“避免交叉”的情况,这时候分子就从S1态过渡到T1态,并最终到达T1态最低振动态。

这就是系间窜越过程,指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到达自旋多重度不同的较低能态。

从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振动态辐射跃迁至基态S0的过程就是磷光发光过程。

由于磷光过程是自旋多重度改变的跃迁,受到自旋因子的制约,因此其跃迁速率比起荧光过程要小得多,相应的,其寿命也较长。

从分子失活的角度来说,磷光与荧光是相互竞争的,但是因为在常温下特别是在溶液中,分子的振动相当容易,所以荧光容易被观察到而磷光却较难被观察到,只有在固态或者低温玻璃态中,由于振动弛豫被限制住,系间窜越所占的比例提高,导致我们能够观察到磷光发射。

4.影响荧光产生的主要因素

1.具有大共轭π键结构容易产生荧光发光。

共轭体系越大,离基态和激发态“基态”在光物理和光化学中指的是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

如果一个分子受到光或电的辐射使其能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数值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这时这个分子即处于域π电子越容易被激发,荧光越容易产生。

一般而言,芳香共轭体系越大,其荧光波长越红移,而且荧光强度越强。

2.增加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发光。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具有较为刚性结构,特别是平面结构的化合物有着较好的荧光性能,主要是由于平面性好的分子,振动和转动耗散引起的内转换几率相应减小。

3.引入发色取代基团有助于荧光发光。

在化合物的共轭体系上引入较强的给电子基团,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化合物的荧光效率,使得吸收光谱红移;

而相反的,在共轭体系中引入较强的吸电子取代基团,使得吸收光谱蓝移。

4.溶剂的影响。

增强溶剂的极性,一般有利于荧光的发生。

此外,增大溶剂的黏度,发生吸附作用,也会适当的提高荧光量子产率。

5.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讲,降低体系的温度有利于荧光量子产率的提高。

5.电荷转移

在许多有机化合物中电荷转移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电荷转移必须有电子给体(donor)和电子受体(acceptor)两部分同时存在,一种情况是分子内电荷转移,所涉及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存在于同一个分子内;

而另外一种电荷转移的情况是分子间电荷转移,与前者分子内电荷转移相似,在分子间如果有适当的结构和能量关系,就可以发生电荷转移过程。

6.有机材料导电机理

首先介绍一下分子轨道理论,在分子轨道理论中,最特殊的两个分子轨道就是:

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

分子处于基态的时候,电子将所有能量低于或等于HOMO的分子轨道填满,而空着所有能量高于或等于LUMO的分子轨道。

当分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且激发能量大于HOMO和LUMO能隙(Eg)的时候,处于HOMO轨道上的电子就能够克服HOMO和LUMO轨道之间的能量差,使电子跃迁到LUMO轨道上。

有机分子的HOMO和LUMO就相当于半导体中的价带顶和导带底,由于HOMO和LUMO之间没有其他的分子轨道,电子不可能处于它们之间其他的能量状态,因此HOMO和LUMO之间的能隙也就类似于半导体中的“禁带”了。

当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堆积成固体后,其中的电子给体失去一个电子,它的HOMO轨道就空出来了,我们就称之为“空穴”,其他分子上的电子就可以跳跃到这个分子的HOMO轨道上,就好似是空穴跳跃;

相同的,有机固体中的电子受体得到了一个电子后,分子的LUMO上就填充了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可以再跃迁到其他分子的空着的LUMO上。

没有外电场的时候,空穴和电子的跳跃在空间方向上是随机的,在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空穴和电子的跃迁在顺电场和逆电场方向上的几率就不同了,空穴顺电场方向和电子逆电场方向的几率更高,这样就形成了定向的电荷移动,产生宏观电流,这就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发光原理。

有机EL器件是一种夹心式结构,当把直流电压加到阳极和阴极之间时,在两极之间产生了电位差,电流就从阳极流经有机层最后流入阴极,这个过程就会使发光层发光。

从微观角度解释,电流在有机层流过的过程,可以理解为:

空穴从阳极向有机层注入通过空穴传输层,电子从阴极注入通过电子传输层,当这两种电荷载流子在两个有机层界面相遇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子-空穴对即激子(exciton),最后激子衰减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对于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来说,它们更多地依赖于器件的构造,如掺杂式及模糊界面式构造的器件,一般能更好地发挥光学材料的性能,并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而对于高分子发光材料来说,由于器件构造要比小分子器件简单,所以一般情况下,器件的性能更多地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能。

总之,功能发光材料中有机小分子材料必须紧密结合器件的结构来设计,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则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发光及载流子性能。

许多功能发光材料具有某种电荷载流子传输性能,同时它们具有功耗低、易弯曲、响应速度快、视角广、可大面积显示、发光色彩齐全等优点,因而在实现彩色平板显示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正如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lanJ.Heeger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一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

发光功能材料的选择在OLED中是最重要的部分。

选择发光材料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1)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荧光波长分布于400~700nm的可见光范围内;

(2)具有高导电率,能传导电子、能传导空穴,或二者兼有;

(3)良好的成膜性,在几十纳米厚度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

(4)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

7.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大概为500-2000左右,能够用真空蒸镀方法成膜,用于OLED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宽泛、易于提纯、荧光量子效率高、可以产生红、绿、蓝等各种纯色光的优点。

1.纯有机小分子蓝光功能材料:

蓝光材料一般具有较宽的能隙,且其电子亲和势和电离能要匹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荧光增白剂有不少就是蓝色发光材料。

2.纯有机小分子绿光功能材料:

8-羟基喹啉铝是最早用作EL器件的金属配合物绿光OLED材料。

8-羟基喹啉铝几乎满足了有机EL器件对材料需要的所有要求,是种难得的EL材料。

3.纯有机小分子红光功能材料:

DCM系列掺杂红光EL材料、“辅助掺杂”类红光功能材料(即在红色OLED制作过程中加入红荧烯rubrene作为协同掺杂剂掺杂在DCM型红光发光主体材料中)、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功能材料和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尽管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技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发更加有效、稳定的多功能的荧光或者磷光材料来改善多层结构器件制造工艺和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与稳定性仍然是重要研究课题。

张松以二(二苯基膦酰)胺(Htpip)作为辅助配体2个异喹啉氟化物为主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配合物Ir(tfmpiq)2tpip和Ir(dfpiq)2tpip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及结构表征。

其中Htpip的合成是向回流的含有44.07g(18.4mmol)二苯基氯化磷的30mL无水甲苯中慢慢滴加1.49g(9.23mmol)六甲基二硅胺(HMDS)滴毕继续回流3h反应结束后,蒸除三甲基氯硅烷,反应液在冰水浴下冷却10min慢慢滴加2mL30%的双氧水并反应30min将液体倾至50ml乙醚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过滤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2.00g(4.80mmol)产物,收率25.2%.[1]

氮杂芴类是构筑有机聚合物半导体的重要单元,已经成为塑料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

2012年李伟杰、刘彬小组报道合成了不同组分含量的4,5-二氮杂芴与芴的共聚物,研究了其光谱,通过电化学测试计算了它们的能级差。

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可以通过质子酸和不同的金属离子进行调节,随着质子酸的加入,发射光谱由蓝色变为绿色,最终变为黄色.[2]

曹锦珠、王志祥等以氧、硫、硅、氮、磷等杂原子取代芴中sp3杂化的碳原子所形成的杂芴,不仅可以通过杂原子和π共轭体系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调控材料的电子结构,而且可以影响芴不同位置的修饰,从而得到了广泛关注,详细分析了1,8-位修饰杂芴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光电特性,根据不同的杂原子分类论述了相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原理,综述了1,8-位修饰杂芴类材料在磷光主体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有机配体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其在有机光电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3]

刘鸿雁采用M06泛函对8-羟基喹啉锌及其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和离子结构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在基态结构基础上用TD-M06计算其吸收光谱及第一单重激发态S1的垂直跃迁能.采用TD-M062X方法对8-羟基喹啉锌及其衍生物的激发态进行构型优化并得到其发射光谱。

其工作表明电子供体增强分子空穴注入能力,却降低了其电子注入能力,供电子基个数越多或供电子基的供电子能力越强,空穴注入能力的增强和电子注入能力的减弱越明显;

吸电子基增强分子的电子注入能力,却减弱了其空穴注入能力,吸电子基个数越多或吸电子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空穴注入的减弱和电子注入能力的增强越明显;

相对于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引入吸电子基使最大吸收光谱红移吸电子程度越弱红移程度越大.[4]

何文以4,4-二(二乙氧基膦酸)联苯苄酯和双(4-(6-(9H-咔唑基)己氧基)苯基)甲酮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经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一种内外双层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星形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高亮度荧光较高的热稳定性易溶于四氢呋喃等常见有机溶剂并且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AIE),所合成的化合物有望在OLED器件以及化学传感器上得到应用.[5]

付慧英等设计合成了一种N-苯基咔唑的衍生物3-2-(3,3-二腈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苯基-咔唑(PNCa-2CN)。

以PNCa-2CN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掺杂在Alq3中,制备了结构为ITO/NPB/Alq3:

PNCa-2CN(5%)/Alq3/Mg:

Ag/Ag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器件的发光峰值为600nm,外加20V直流电压时发光亮度达2372cd/m2电流密度为100,20mA/cm2时亮度分别为323,64cd/m2。

N-苯基咔唑结构在三维空间上具有伸展性空间位阻大,以及一定的空穴传输能力,有望通过引入PNCa-2CN制作性能优异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并且该材料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廉,有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6]

JaneeyaKhunchalee,RuangchaiTarsang等通过实验找到了通过使用3,6-di-tert-butylcarbazole和pyrene,简单有效地调整低聚芴-噻吩基封端的发光材料的颜色。

并通过计算发现附着于该分子的端部的咔唑基部分是几乎垂直于低聚芴-噻吩芘平面的,并且电子对的基态离域占据于整个分子。

合成物CFTnP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热性能。

这些材料发射所产生的光色,色彩鲜艳明显多样,从深蓝色到橙色。

尤其是,深蓝色(CIE系数0.16,0.14)和绿色(CIE系数0.27,0.61)的器件表现出高质量颜色显示,高效率和良好的色彩品质使这些材料非常有前途的显示应用[7].

三、结论与展望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光电显示等优点,因其在平板显示和高效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

在OLED的制备及优化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可以产生红、绿、篮等各种颜色光等优点,作为科研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小分子发光材料将会被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松,薛莉莎,吴晨等,两种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无机化学学报,2014,30

(1):

134-141

[2]李伟杰,刘斌,孙明礼等,4,5-二氮杂芴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薄膜器件的应用,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3,33(5):

97-106

[3]曹锦珠,王志祥,陈润锋等,1,8-位修饰杂芴类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化学进展,2013,25(8):

1350-1361

[4]刘鸿雁,李岩,8-羟基喹啉锌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13,45(4):

157-165

[5]何文,石光,刘聪,一种咔唑基二苯乙烯诱导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5(5):

59-63

[6]胡玉才,于学华,吕忆民等,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10,28(17):

100-111

[7]JaneeyaKhunchalee,RuangchaiTarsang,Synthesisandpropertiesofoligofluorene-thiophenesasemissivematerialsfor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s:

color-tuningfromdeepbluetoorange,Elsevier,Tetrahedron,2012,68:

8416-84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