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54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docx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

中考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装置

大豆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25粒

潮湿

4℃

萌发0粒

25粒

干燥

25℃

萌发0粒

25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萌发0粒

25粒

潮湿

25℃

萌发23粒

 

A.①与④对照,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B.②与④对照,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C.③与④对照,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D.④中2粒未萌发的原因: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①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②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B正确;③与④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C正确;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没有打破休眠期,或种子胚死亡,D错误,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3.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千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

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但不能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A错误。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干旱地区的水分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

4.在一则伊索寓言中,国王将炒熟的种子发给他的子民们,让他们去种植,借此考察谁更诚实。

炒熟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

A.种子处于休眠期B.胚不完整

C.胚是死的D.温度不适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

炒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

因此炒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是死的。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5.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相关描述全部正确的是

①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②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芽突破种皮

③针叶林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④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发黄

⑤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胚⑥导管在植物结构层次中属器官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而被子植物则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

①红豆杉是雌雄异株,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正确;②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错误;③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正确;④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④正确;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无果实,错误;⑥导管属于输导组织,错误。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生殖已经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B.大气中9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炭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苔藓植物

D.石花菜和满江红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详解】

蕨类植物有了输导组织,但用孢子繁殖,生殖发育离不开水,A错误;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是大气氧的主要来源,90%的氧气来自于藻类植物,B正确;蕨类植物是形成煤炭的主要植物,C错误;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点睛】

键是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7.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桃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子房壁B.花托C.雄蕊D.花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下:

【详解】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下:

综上分析可知,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所以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桃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8.下图是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B.[4]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

C.[7]是由[6]发育而来的

D.[8]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左面的图片表示桃花的部分结构,其中1表示柱头,2表示花粉,3表示花药,4表示花粉管,5表示子房壁,6表示胚珠;右面图片表示果实的部分结构,其中7表示果皮,8表示种子。

【详解】

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A不符合题意。

B.[4]花粉管将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延伸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B不符合题意。

C.[7]果皮是由[5]子房壁发育而来的,[8]种子是由[6]胚珠发育而来的;C符合题意。

D.[8]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花的结构及其功能和果实的形成。

9.西瓜是夏季人们常吃的解暑水果。

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的西瓜子,这是因为西瓜花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的(  )

A.子房B.花柱C.柱头D.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生理过程。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蕊有密切关系。

传粉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必须经过传粉与受精。

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在一个西瓜(果实)中有很多瓜籽(种子),这是因为在西瓜花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的胚珠。

【点睛】

关键是把握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

10.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观察气孔时,应撕取叶的

A.上表皮B.下表皮

C.叶脉处的表皮D.上、下表皮都可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气孔在叶片中的分布进行解答

【详解】

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

上表皮接受阳光,水分散失快,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叶下表皮气孔多,更有利于叶片的通气。

气孔图:

制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叶的下表皮。

11.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

A.氧气浓度太低

B.二氧化碳浓度太低

C.空气的湿度太低

D.空气的温度太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可见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详解】

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缺氧,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

故选:

A。

【点睛】

明确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缺氧。

12.下列四种植物只有茎和叶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根,只有假根。

据此解答。

【详解】

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只有茎叶,无根,叫假根,正确。

C.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错误。

D.桃树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其他类群的主要特征也要掌握。

13.下列关于玉米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乳遇碘液变蓝色B.胚芽被破坏也可以萌发

C.胚轴萌发时发育成茎D.胚包括胚乳胚芽、胚轴、胚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如下:

【详解】

A.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

玉米的营养物质(淀粉)储存在胚乳中,所以胚乳遇碘液变蓝色,A正确。

B.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

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胚芽被破坏就不能萌发了,B错误。

C.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C错误。

D.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D错误。

故选:

A。

【点睛】

玉米种子有果皮,因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果实。

14.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A.适量的水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空气D.充足的光照

【答案】D

【解析】

考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

ABC、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都属于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BC正确;

D、充足的阳光不属于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D不正确。

故选D

15.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知A烧杯装的是浓盐水

B.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可知B烧杯装的是清水

C.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知萝卜条失水

D.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可知萝卜条失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详解】

此实验探究的是:

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变量是外界溶液的浓度。

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A中盛的是浓盐水。

观察萝卜条②、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吸水了,说明B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B盛的是清水。

故选D。

【点睛】

植物失水和吸水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系,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16.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

A.胚根B.胚芽C.胚轴D.胚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

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A正确。

【点睛】

知道种子萌发的先后顺序,即胚根、胚轴、胚芽,而胚乳和子叶只提供营养物质。

17.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的是(  )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

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

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18.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叶绿体B.叶绿素C.叶肉细胞D.叶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所以叶片属于器官,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故选D。

19.田里的西瓜正在结果,这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果实生长D.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因此,田里的西瓜正在结果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A正确。

20.叶片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物质易侵入,因而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藻类植物B.苔鲜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时可以从苔藓植物叶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详解】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