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64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福建地区总复习练习第4讲多彩的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虚像,像大小不变

6.(2017福建省模拟一)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这是因为光在(A)

A.地面发生漫反射

B.水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不发生反射

D.地面发生镜面反射(导学号 09424007)

7.(2017烟台)“五·

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B)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8.(2017福州适应性训练)赏中华诗词之美,明其中现象之理。

几个同学说出的描述光现象的四句诗词中,包含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是(C)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

9.(2017厦门质检)有的国家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是反着写的,是为了让汽车司机从观看镜中快速识别,以便及时让路。

若观看镜是平面镜,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D)

A.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B.像与物大小相等

C.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D.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10.(2017重庆B卷)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D)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2017曲靖)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2.(2017株洲)

右图为2016年11月14日出现的超级月亮,它看起来比平常大14%,而亮度提高了3成。

超级月亮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它的视角比平常要大(选填“大”或“小”)。

13.(2017南京)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14.(2017泉州质检)

如图所示为泉州“海丝公园”主雕塑“帆影”在水中的倒影,“帆影”顶端距水面35m,“帆影”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水中“帆影”像的顶端离水面的高度为35m。

15.(2017郴州)

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165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7时20分。

16.(2017龙岩质检)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将蜡烛远离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处(选填“A”或“B”)。

(导学号 09424008)

17.(2017无锡)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为了在硬纸板上同时呈现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后,带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并保持硬纸板A、B两部分在同一平面内,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8.(2017岳阳)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19.(2017襄阳)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O点处,在O点处发生折射后照亮水底A处,作出折射光线。

20.(2017厦门质检)请在图中画出猫看见水中鱼的一条大致光路。

21.(2017宜昌)竖直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

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2.(6分)(2017泰州)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甲         乙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垂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粗糙(选填“光滑”或“粗糙”)些;

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2

45°

3

60°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

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红色光线和反射绿光在同一平面内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导学号 09424009)

【满分冲关】

1.(2分)(2017江西)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B)

2.(2分)(2017绵阳)

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B)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D.光线d

(导学号 09424010)

3.(2分)(2017泉州质检)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现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慢慢抽出,则在此过程中光斑将(B)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仍在原来位置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导学号 09424011)

4.(2分)(2017北京)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D)

A.s1=s2B.s1<

s2

C.h1>

h2D.h1=h2

5.(2分)(2017随州)

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6.(4分)(2017福州适应性训练)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和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时,要使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确定像的准确位置。

(3)若在玻璃板后面竖立一张黑纸,透过玻璃板在黑纸上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4)做完实验后,四个小组分别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刻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其中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B)

课时2 透镜及其应用

61分 建议时间:

1.(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B)

2.(2017郴州)如图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C)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D.潜望镜

3.(2017泉州二模)教室用的投影仪,若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屏幕上将有一只飞蛾的像

B.屏幕上的像将变得暗些

C.屏幕上的像将会变得模糊

D.屏幕上的像不会受任何影响

(导学号 09424012)

4.(2017玉林)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眼睛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5.(2017黄冈)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6.(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A)

组别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A.甲   B.乙   C.丙   D.丁

7.(2017黄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

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D)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8.(2017广州)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9.(2017龙岩质检)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

10.(2017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C)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导学号 0942401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017成都)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乙图,应该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2.(2017河南)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当无人机上升时,须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3.(2017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甲、图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

这两种成像情形中,图乙(选填“图甲”或“图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

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导学号 09424014)

14.(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

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左移动(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15.(2017黔西南州)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0.6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0.2m。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6.(2017泉州质检)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画出出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17.(2017枣庄)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18.(2017福州适应性训练)如图所示,AB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折射光线。

19.(5分)(2017龙岩质检)图甲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凸透镜,当一束平行光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出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

请你进行以下探究:

甲          乙

(1)图乙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棱镜,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O1O2从空气进入玻璃后折射光线O2T的大致位置;

(2)对比分析图甲、乙,可以猜想:

图甲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通过在白纸上能否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乙中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猜想。

(导学号 09424015)

20.(5分)(2017泉州质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         乙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乙所示,调整好光具座,把蜡烛固定在20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放在Ⅰ(选填“Ⅰ”或“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若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该现象与远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相似。

1.(2分)(2017凉山州)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C)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导学号 09424016)

2.(2分)(2017南京)

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D)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3.(2分)(2017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

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

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

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丁:

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乙

4.(4分)(2017镇江)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P位于A的右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右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55~60_cm。

5.(5分)(2017泉州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甲         乙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10.0cm。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B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放大的像。

丙          丁

(3)如图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远视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