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74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Word格式.docx

科斯指出,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费用,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的企业才会产生。

该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张五常认为,组织形式的选择,本质上就是交易费用的比较。

从交易费用的理论出发,我们以下举出三个简单案例,说明降低交易费用为什么会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

  案例一:

北京YZ会计师事务所位于市郊,距市中心60公里,现在在海淀区开设了业务分部。

YZ的不少客户都在市区,可以设想,如果不设分部,它所发生的交易费用A将包括交通、信息成本的上升以及客户、员工资源损失的潜在成本;

而开设分部的交易费用B将包括新增人工成本、开办成本等。

但是,YZ认为,只要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即M=A-B>

0,那么增设分部而扩大规模就是完全必要的。

  案例二:

京昊、信佳是北京门头沟区仅有的两家事务所,1999年12月,两家正式合并为京佳信事务所。

合并前,两家为争夺客户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设削价损失为A。

合并后虽新增管理成本为B,但将在门头沟区形成价格垄断,这样只要交易费用M=A-B>

0,选择合并是“双赢”的结果。

  由此可见,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就有组织规模扩大的可能。

  现在,我们再借用这个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具有价格和人工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却在同“五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案件3:

(假设)壳牌公司在京设立合资企业,公司总部为了掌握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将聘请一家事务所为其审计。

如果选择当地的事务所,发生的交易费用M=A(审计费用)+B(风险成本),其中风险成本指由于聘用事务所不当而可能招致的财务风险;

如果仍聘请毕马威华振,也要发生交易费用M`=A`+B`。

总部在决策后认为,同当地的事务所相比,虽然聘请毕马威华振将付出昂贵的审计费用,但一百年来所建立的对其执业质量的信任关系将使风险成本降低到很小的范围,即综合研判后交易费用M将大于M`,那么壳牌将必然选择毕马威华振。

(二)扩展经营边界,降低经营风险

  联合舰队显然要比小舢板能够抵御风险,近些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一个“诉讼爆炸”的年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涉及的案件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规模,事务所将很快在法律风险的冲击下化为乌有。

北京的一家小事务所在败诉后,全部银行存款被当地法院强行划走,一时间人心涣散,散伙收摊。

卷入“长城”、“红光”等新、老“三大案件”的事务所,无一不遭受了致命打击。

反观“五大”,他们每年发生的诉讼也不少,有的诉讼金额甚至超过了上亿美元,但是上百亿美元的收入、全球统一购买的天文数字的保险金足以抗得住赔偿金额的有形损失和对声誉冲击的无形损失。

经营风险还包括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使我国很多中小事务所赖以生存的验资业务,因其风险高、政府对其可信度低、易滋生腐败且不符合国际惯例等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取消验资;

再如,随着中美入世谈判的完成,最大的障碍已经突破,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国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仅仅是时间问题,我们已不再局限于国内竞争,还要直面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将会越来越高。

有人说,船小好调头。

但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多种小事务所产品品种单一,人员结构单一,缺乏多角化经营的条件,船头无处可调,所以一旦发生上述经营风险时,受到冲击程度最大的就是小事务所。

  多角化经营是有效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会计公司迅速上升的管理咨询业务,本身也是对审计风险的稀释。

而多角化经营是小事务所不能胜任的,必需形成规模,才能形成一个适应多层次、多样化市场环境的弹性机制,从时间、质量、数量、品种上增强事务所在会计市场上竞争实力。

(三)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规模大带来了人员专业结构的专业化,财会、金融、法律、工程、外语、计算机等各类专业人才的汇聚一堂,通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加快了知识和经验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使大事务所有能力涉足专业研究领域和新产品开发。

这就是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性,它将对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深度、广度、速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事务所合理规模的确定

  当然,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组织成本等于交易费用时,规模的最大边界也就划定了。

超过这个规模,就会带来相应的管理体系过大,容易造成组织管理上的失真、失控。

规模扩大,人员增多,如果不能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内耗加大,积极性降低,这都会造成组织成本的上升,使规模经济性被削弱。

因此,当组织成本足以抵消降低交易费用所带来的好处时,事务所由规模集中走向分化已经为期不远了。

  前面谈到,规模大的事务所可以有效抵消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风险。

实际上,事务所规模扩大以后,市场对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企业家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将会比小事务所败得更惨。

近些年来,我国巨人集团的倒下,韩国大集团的纷纷落马,就是与他们四面出击、战线过长、决策失误所致。

事务所规模扩大以后,如果找不准经营方向,不能依托规模优势开展多角化经营,因循守旧,不能形成产品优势或品牌优势,也将很快被市场竞争的风浪所吞没。

第二部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的难点和趋势

  从1981年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零、散、小”的规模格局至今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以北京为例,截至1999年11月30日,在全市完成改制后的144事务所中,拥有注册会计师50名以上的仅为两家,占总数的1.39%;

30-50名者为6家,占4.17%;

20-30名者为19家,占13.19%;

10-20名者为77家,占53.47%;

10名以下的事务所为40家,占27.78%。

人员力量分散,市场集中度极低。

从全国情况看,共有事务所6045家,注册会计师58000人,所均不足10人,其中百名以上注册会计师仅有1家。

以全国注册会计师人数最多的北京京都事务所为例,还不及“五大”任何一家合伙人人数的3%。

为改善规模结构,管理层做了积极尝试,提出了创建中国“一大”、“二大”口号,并先后审批了8家事务所集团,个别省市还推行了合并改制,但这些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规模效应。

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会计师行业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一、历史因素

(一)多年重复建设破坏了规模布局

  从1981年恢复重建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增长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势头。

1993颁布《注册会计师法》时,只有事务所600余家,6年的时间里数量翻了10倍。

可以说,在恢复初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是必需的,但不分大小、不分良莠、一哄而上、结构雷同,不利于事务所的规模布局。

同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发挥出来,除了因清理整顿、体制改革条件不够,以及少数违法违规被撤消的事务所外,生多死少,粗放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挂靠体制对规模化产生了制度性制约

  在原有挂靠体制下,事务所均被挂在由行业、部门、区域等条块结合的网状结点上。

即使事务所有规模化的自主需要,也没有制度根基,挂靠体制为规模化形成了一张冲不破的铁网。

二、现时的制约因素

根据财政部规定,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将在1999年底完成改制,这在客观上为行业规模化除掉了制度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规模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一)市场需求不足

  企业规模是决定事务所规模的重要外部因素。

同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样,国有企业的规模同样“小、零、散”。

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还不如通用公司一家的水平。

电子行业前100家企业的销售总额,只相当IBM公司的五分之一。

全国零售商业百强的总营业额,还不到沃尔马特公司的十分之一。

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程度较低。

企业没有规模,导致事务所没有规模,这就不足为怪了。

不仅如此,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真正人格意义上的所有者(股东)缺位,缺乏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是满足股东的需要,而是或顺应经营者的要求,或能应付有关政府部门即可。

这就是说,企业对事务所的信誉、规模并不看重。

除了上市公司审计有特殊要求外,企业与事务所已没有规模对应关系,小事务所可以审几个亿资产的大集团,大事务所也去争几百、几千元的小业务,压价竞争成了普遍现象。

(二)自身动力不足

  业外人士指出,目前的验资业务实际上为事务所带来一笔稳定的政策性“垄断”收入。

同下岗分流、经营亏损的国有企业相比,事务所的经营状况和人均收入相对要高得多。

既然小生意能做红火,也就没必要在去考虑什么规模化了。

(三)优势资源稀缺

  群体优势的基础在于个体。

仍以北京地区为例,其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参见下表(截至1999年11月30日):

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

  根据上表,在全市2325名注册会计师中,从年龄结构看,60岁以上者为占32.60%,50-60岁者481名,占20.69%,合计占53.29%,而40以下者仅32.04占%;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仅占2.24%,大专及以下比例高达66.42%。

这说明,对原有考核制度形成的人才断档、年龄结构、学历偏低等不利因素的消化仍需时日。

从行业“人合”特点看,事务所规模的集中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集中,而年轻化、专业化人才的力量不足,直接制约着规模效应。

(四)改制后的格局稳定

  这次全行业改制是根据形势需要,按政策一刀切,将全部事务所一次性整体推向市场,而非使其自然而然地走向市场。

由于缺少必要的磨合过程,事务所内部之间的摩擦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改制后一段时间的格局动荡将不可避免。

在自身尚待稳定的情况下,事务所将会十分慎重选择联合对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规模化进程。

三、有利因素

  尽管制约因素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就会漫漫无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一点注册会计师应能充分体会到,1997年我们还在为事务所的脱钩改制进行争论、观望,1999年底这项工程就要完成了;

近年来,我们一直所抱怨会计市场被人为划分,多重资格、多头认定束缚了行业的发展,而199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社会中介机构的文件已经出台了。

可以预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事务所规模经营——这一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一定不会为期太远。

(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事务所规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是国企改革的总纲,也是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规模发展的助燃剂。

第一,公有制结构的调整、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产权清晰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人格意义上的财产所有者面目凸现,他们将按照资本保全和财产增值的自身需要,修正原有“内部人控制”造成的审计目标的偏离,会计市场的价格机制将依据事务所的质量、信誉、规模发挥作用;

第二,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使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大企业集团培育和组建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

1998年组建的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总资产分别达到了4800多亿元、3800多亿元,其中中石化跻身于全球500强。

1999年,十大军工企业集团成立,有色金属的三大集团挂牌经营,信息产业的四大集团正在积极筹建。

国有企业规模集中的速度加快,对事务所规模集中的需要日益迫切。

首钢上市审计时,会计凭证占满了几个房间,中小事务所根本无法胜任;

第三,全面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了对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要求,也扩展了事务所开展管理咨询、实现经营多角化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事务所规模化经营蕴含着巨大的生机和潜力。

(二)中国加入WTO后会计市场的的开放为事务所规模发展带来紧迫压力

  从目前国内会计市场的分布情况看,包括“五大”在内的国际会计市场基本垄断了H股、B股、N股等外资股上市以及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审计、咨询业务,并且这一块市场已基本饱和。

中国加入WTO后,会计市场完全放开,预计他们下一步瞄准的目标将是A股上市公司和国有、民营大中企业,特别是咨询业务目前是市场的死角,将是他们挖掘潜力的重点。

我国A股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每年上市公司违规事件屡禁不止,使广大的社会投资者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A股市场开放后,从防范财务风险、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出发,投资者必然将不分国界,把质量高、信誉好的事务所列为首选。

因此,中国入世后会计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国内大中型事务所将成为首当其冲的被攻击目标,我们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

但压力不是坏事,这种严峻的形势为事务所开展规模经营、联合抵御风险、加快成长速度直接提供了外来动力。

(三)体制改革打开了规模化经营的空间

  改制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存在不稳定因素,但功在长远,它将是事务所规模经营的重要制度保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发挥作用。

事务所成为市场主体后,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强,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事务所应该产生规模经营的自主性需求。

同时,在人力资源加速流动的前提下,优胜劣汰机制将加剧市场资源的分化,一批差的事务所将被淘汰,而在分化中又自然促成了市场资源的集中。

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的战略取向

  综合内外因素,权衡利弊得失,我们认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发展既要考虑未来,也不能忘记历史;

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不能脱离中国实际。

计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如果战略方向错位,将不仅不会促进、反而会延缓事务所规模化的进程。

(一)遵循市场规律,切忌拔苗助长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事务所规模化首先应是市场化的过程,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长期发展的结果,有着内在的经济规律。

“五大”并非一夜出现的暴富,而是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的磨合演变而来。

因此中国事务所的规模化必然有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仅凭主观美好愿望,不做深入的可行性分析,而依靠非市场手段去强行撮合、拔苗助长,是不会奏效的,这样的事务所既使规模再大,但由于缺乏市场根基,早晚也会被市场冲垮。

(二)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可或缺

  事务所的规模化虽是建立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之上,但自然并不等于自发。

等我们象“龟兔赛跑”式地磨磨蹭蹭达到规模时,别的竞争对手已经不知升到什么等级了。

因此,作为行业协会来说来,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理论探讨,正确树立全行业的规模化意识;

二是要在尊重事务所自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引导和控制事务所规模化发展;

三是要扮演好“媒人”角色,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牵线搭桥,促成“婚姻”成功。

(三)抓大放小

  从现时的制约因素以及加入WTO的紧迫形势考虑,我们既不能四面出击,也不能坐等观望,而是要有重点、有步骤、有扶持地促进少数质量好、信誉高的大型事务所的成长,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优势资源的集中,形成具有强竞争实力的国家队,并通过其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品牌扩散效应,推动全行业规模化的进程。

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事务所则顺其自然,在市场中自行完成分化、组合的过程。

(四)做大更要做强

  事务所扩大规模,并不是简单地“归大堆”、“垒大户”,而是要通过要素质量的提高来达到“1+1>

2”集约化经营的效果,要让先进的组织形式对应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即事务所在开展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着人力资源的优化、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产品结构的调整、执业优势的形成、国际竞争水平的提高。

做大不是好,做大做强才是好。

(五)正确处理人合和资合的关系

  没有产、供、销渠道的联系,没有产品生产中前后工序的传递,不受资产专用化的限制,因此,同企业相比,事务所的规模集中就是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人合是规模化应把握的本质特征。

但人合不是天马行空,要靠资合为其制度保证。

  第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人物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事后两种。

事前的交易费用即界定产权的费用,事后的交易费用就是遵守契约的费用。

事前的交易费用付出的越多,发生的事后交易费用也就越少。

因为清晰产权的界定有助于减少组织中的不确定因素,反之,事后交易费用较高,也意味着事前交易费用的减少。

因此,事务所在规模化发展中,如果只讲人合,以人情味代替产权制度,即使建成“聚义厅”,也难以消除产权不清所造成的组织摩擦。

  第二,规模化不能脱离环境制约。

改制后事务所大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事务所规模化不能完全超越《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即不能超越国情。

有人说资合不符合国际惯例,但那是因为国外法律对事务所资本金没有要求。

实际上,普华永道在发展成员所时,虽然没有法定的资本投入,但是向成员派去了作为领导层的合伙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大量的客户资源。

普华.张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仅有30万,如果没有普华总部在开办初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张陈就不可能进驻国贸东楼。

这些资本投入,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实际已经界定了总部和成员所的产权关系、“上下级”隶属关系。

而在中国来说,事务所注册资本的多少,往往是社会公共判别其规模的标准及政府对其各类业务资格认定的界限。

因此,至少目前事务所的规模集中不能脱离资合的实际。

  第三、事务所虽为中介机构,但现代企业制度并非与之无缘。

资合并不在于资本的集合,而在于其它为事务所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特别对于大型事务所来说,法人治理结构减少了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难度和经营者滥用权力所造成的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建立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以及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三者的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约束,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主任会计师形成了事务所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合理分工,从而为事务所建立优胜劣汰、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同时,公司制为事务所进行规模集中的资本运作带来了操作上的便利条件。

毕竟,事务所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力资源,扩大规模的任何方式和途径最终都要落脚于人力资源的优化与组合,这是检验事务所成功走向规模化经营的生产力标准。

当然,人合并不排斥资合,二者结合的程度受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的制约。

一般来说,资合要服务于人合,当我国市场经济发育日趋完善时,组织形式的“资合”特点将会淡化,逐步向“人合”回归。

第三部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主要阶段和方式

一、柏德豪模式借鉴

  1996年末,我们曾拜访了柏德豪国际会计公司,该公司当年全球业务收入为13.2亿美元,仅次于当时的“六大”之后而排名世界第七。

公司共有员工16000人,在全球80个国家设有附属机构。

柏德豪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核心层,即公司总部;

第二层为紧密层,即全资子公司;

第三层为半紧密层,即总部拥有其10%股份的持股子公司;

第四层为协作层,即没有投资关系的合作伙伴。

柏德豪把这种结构形象地称之为柏德豪网,其中前三层为全法国网,第四层为境外网。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国际网络,柏德豪是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答案如下:

(一)不断增强核心层的向心力

  柏德豪的管理层认为,如果核心层没有技压群雄的优势,它就很难服众并使网络的凝聚力大大衰减。

作为领头羊,目前总部至少有三个优势:

一是规模上的优势。

总部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法郎(约175万美元),业务收入约占全球收入的20%;

二是人员的优势。

总部人员总数为390人,其中执业资格人员60人。

柏德豪对招收员工的条件非常挑剔,一般都是来自欧洲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每年公司要还拿出约10%的人工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是卓越的战略眼光。

总部强调,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以最短的时间对市场的动态需求做出反映,并迅速在网络上完成部署。

1996年可以称之为合并年,全球有27000多家进行了合并,则当年柏德豪就有约10%的收入来自兼并收购的服务。

(二)优先发展境内成员所

  柏德豪发展网络成员的指导思想是:

先立足国内,再走向国外。

1978年,柏德豪在法国里昂收购了第一家当地的事务所,而今天,柏德豪全法国网已经覆盖了国内的12个城市。

七年来,通过合并重组的办法,柏德豪在国内的规模已经翻了3倍。

如前所述,总部和这些成员所都是有投资关系的,这就使总部能够很轻易地操纵这些成员的经营方针、业务质量以及人事政策。

(三)严格挑选境外成员所

  柏德豪挑选国际成员所的标准是业务收入、商业信誉、员工素质等实力在国内名列前矛的事务所。

一般是一个国家发展一个,但地域广、综合国力强的国家另有考虑。

虽然柏德豪和境外成员所并没有投资关系,成员所在经济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