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16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docx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概述

西方经济学作业

第一讲

一、解释概念

1、简单的市场经济模型:

生产和消费等决策是由无数个微观决策主体——厂商和家庭自主作出的。

它们的行为都是市场行为,即供求和需求行为。

厂商是生产者,它既是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家庭是消费者,它们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通过转让生产要素来获得收入,又是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

产品、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就构成了两个基本的市场,即生产要素市场、或者说资源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

市场通过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市场竟争和市场定价,引导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消费。

市场机制的运行同时也就是国民经济的运行,形成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调节和推动作用。

2、稀缺:

稀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

稀缺不仅包括物资资源的有限性,也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3、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4、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个社会在既定时间和既定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及其可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组合。

它可以表达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相关经济问题:

资源的稀缺及由此形成的约束,资源用途的选择,资源运用的效率,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等。

二、什么是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P11)

答:

实证和规范两方法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经济观点、建立经济理论的基本方法。

实证方法是一种避开了价值判断,只着眼于证明事实真实性的研究方法,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这种方法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借鉴。

它一般要求研究者不把自己的主观立场、主观好恶带入分析中,在研究中,不评价事情的好与坏,只确认它的真与假,即确认它是不是事实。

实证方法强调:

现象不一定是“事实”,只有说明了确切的因果关系的现象才能称之为“事实”。

实证方法的一般步骤是,对现象作出某种因果关系的假设性解释,然后证明这种假设成立还是不成立。

规范方法是从一定价值判断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认识观点的研究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这里,某种确定的评价标准就成为对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得出结论的支配因素。

因为经济学终究是社会科学,它必须以某种人文价值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必然带有某种特定的社会目的性。

从西方经济学来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互相配合应用。

一般说来,在涉及到政策问题时,规范分析应用的更为多一些。

但是在设想政策的后果、考察政策的影响时,也需要应用实证方法来帮助作出合理的政策选择,或有效地判断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西方经济学是如何定义经济学的?

(P12-13)

答:

当人们面临选择时,他就需要作出某种决策,而这种决策就是他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进行权衡,作出比较,最后决定取舍的过程和结果。

人们作出比较和取舍时,他的行为就是一种具有经济性的行为,或者说,就是可以运用经济学来进行分析的行为了。

通俗的讲,正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才提出了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也就从这里演绎出来。

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

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

第二讲

一、解释概念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着眼于分析单个经济单位(也即市场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及调节这些经济行为的机制。

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对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的命题——“一只看不见的手”进行研究和论证。

2、经济人:

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包含三个方面的假定:

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3、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是微观经济学归纳经济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

微观经济学在认识各种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时,首先把这些行为视之为一种投入—产出的行为,把这些经济现象归结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

4、均衡分析方法: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在设定什么是均衡状态或确定均衡状态的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分析影响均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探讨能否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怎样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指出达到均衡状态或保持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或必须满足的条件。

5、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增量变化的分析,来确定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边界或当事人行为的合理边界,确定实现均衡所要求的数量标准或几何条件(以几何方式表达的条件)。

二、怎样理解经济人概念?

(P27-28)

答:

1、经济人的概念是微观经济学对微观个体的行为所具有的共性的一种归纳。

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共性。

把不同的消费者或生产者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理论上抽象的“消费者”或“生产者”。

最终这些抽象就形成了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经济人概念的前提,所以经济人是一个反映了所有微观个体共同行为特征的理论假设。

2、经济人是自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

3、最大化不仅仅是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而且也是他的行为方式

三、解释概念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某一价格水平下对一种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需求有两个条件:

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即有能力购买。

2、需求函数: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与商品需求量大小之间所具有的相关性,可以归结为一种函数关系,其中,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是自变量,由此而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因变量,这就是需求函数,它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与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Dx=f(Px,Py,Pz,…,M,T,E)

3、需求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商品的价格。

把表现商品需求与价格相关性的“需求规律”,用图形表现出来,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

4、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卖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应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在市场上与需求相对应的力量。

它是一个量的概念。

5、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的因素是很多的,各个因素与商品供给量之间变化的相关性,也表示为一种函数关系,即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可能的供给量与影响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Sx=f(Px,C,Po,T,E)

6、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生产者供给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

正常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它反映了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

7、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8、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数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要反映的是一种商品价格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或幅度。

9、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10、交叉弹性: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需求交叉弹性就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11、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也就是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的相应的变动率。

根据供给规律,一般商品的供给是与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动的,但是不同的商品,其变动的幅度却大不一样,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不同的供给弹性。

四、说明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区别。

(P42-43)

答:

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不同的。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这种变化单纯反映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在几何图形上,它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变化或移动。

需求变化也称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某种商品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即由这条需求曲线向另外一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出现了新的需求曲线,显示了一种新的需求水平。

五、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并以此说明市场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配置。

(p49-52)

答: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的。

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但是却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导致该商品的供过于求。

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水平。

价格过低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

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向于均衡点。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表明,均衡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和正常状态。

脱离均衡点的价格,必然造成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促使供求关系由失衡状态转向均衡状态,就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价格机制。

通过这种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六、解释概念

1、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新增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在递减的趋势,这一趋势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增加,每一新增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4、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其消费的商品组合的排列,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

5、预算约束:

消费者所能够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受到商品价格和他自己的可支配收入的限制,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或需求能力。

由价格和收入所决定的对消费者需求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限制就是预算约束。

6、无差异曲线:

所谓的无差异曲线,就是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效用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这样,无差异曲线即可以反映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又可以描述他们所能够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歧在哪里?

(P73-74;78-79)

答:

这两种效用论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效用能不能或者应该不应该用准确的数字来加以衡量。

基数效用论认为可以,序数效用论认为不可以,甚至不应该。

第三讲

一、解释概念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要素投入与产量产出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某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及其组合比例,或者说,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及投入比例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

Q=f(K,L,T,…,N)

2、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条件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当达到一定点后,边际产量(报酬)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至下降到0,甚至为负数。

3、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进行长期生产分析的一种工具,它是从生产函数中得出的。

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都能够生产出同等水平的产量,把这些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等量线那些能够生产出同等产量的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就是处在同一条等产量线的组合。

如果各种组合可以形成多个水平的等产量,就会形成多条等产量线。

4、等成本线:

生产者在生产时,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性、防止技术上的无效率或低效率。

对产量最大化的追求还要受到他所能够支付的成本的制约。

如果增加劳动的投入,就必须减少资本的投入,反之亦然。

它们必须保持在同等的成本水平限制之内,即不能突破生产者的预算约束。

等成本线就是表示等量的成本所购得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

5、生产扩张路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生产者扩张自己的生产规模,即扩张产量水平时,必然是选择既定的目标规模(产量水平)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即选择代表每一个规模下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切点,也即每一个规模下的生产者均衡点。

我们把这些切点连接起来,就得到生产的扩张路线。

6、成本: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个部分构成成本。

7、不变成本:

是厂商用于所有不变投入的支出,它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不生产,这笔费用仍然要打入成本,而产量再大,这笔费用也不增加。

8、可变成本:

它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产量为0时,可变成本也为0;产量越大,可变成本也就越大。

它受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9、总成本:

总成本是生产一定产量所付出的全部成本,由于全部投入在短期内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因此总成本在短期内也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10、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的概念是成本除以产量,即每一单位产量或产品所分摊的成本。

11、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也是产量的函数,它反映每一单位产品增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变化,即总成本的增量与总产量的增量变化之比。

12、总收益:

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商品的总卖价。

以TR代表总收益,以Q代表总产量(假定所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售掉),以P代表价格,则:

TR(R)=QP

13、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是指生产者出售每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也就是总收益与总产量之比,或者说每个单位商品的平均卖价。

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

AR=TR/Q

14、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是指生产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出售所新增加的收入,即总收益的增量。

边际收益以MR来表示,则:

MR=△TR/△Q

二、短期生产函数下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P104)

答:

通过对短期生产函数所表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生产过程作出阶段性的划分。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在加速增加。

这个阶段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它们的平均贡献率是在增长的。

这种情况说明,与可变投入相比,对不变投入的利用还很不充分,继续增加产量是有利的。

理性的生产者一般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产量水平上,他还会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扩大产量。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量递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是正数,总产量也还在增加,表明增加投入仍然会增加收益,产量最大化的目标是在这个阶段实现的。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的阶段,总产量陷于停滞或趋于下降。

这种情况表明,可变要素的投入数量已经超过了不变要素能够吸纳的程度,出现了可变要素过剩(如劳动力出现冗员,或原材料超过了机器能够加工的数量),需要减少或停止可变要素的投入,一般说来,第三阶段是生产的禁区。

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P114)

答:

等产量曲线表明了生产者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比例上的选择范围,等成本线则表明了生产者在生产要素投入成本上的选择范围,把这两方面的选择结合起来,确定生产者在生产要素投入上的最佳选择,即确定最佳的要素投入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它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问题:

第一,把握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

第二,确定最佳组合所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

四、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P129-133)

答:

微观经济学家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或经营原则应当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MC,这一原则被称之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或利润最大化条件。

1、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还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继续扩大产量水平或者销售量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小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会使生产者不断亏本。

他必然减少生产或销售,直到边际收益不再小于边际成本为止。

3、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MC,这时,减少生产或销售,就仍然存在利润增加的潜力,生产者没有得到可以得到的全部利润如第一点;如果增加生产或销售,则生产者就会亏本,损失利润,如第二点。

因此,当MR=MC,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五、解释概念

1、市场:

微观经济学所说的市场,是指围绕某一特定商品的供求而形成的交易场所或交易活动。

只要围绕某一特定产品的供求出现交易场所或发生交易活动,这就是一个市场。

因此,有多少种商品供求交易活动,就有多少个市场。

2、厂商:

厂商是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向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独立生产经营单位。

厂商在市场上拥有决策主权,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并承担决策的市场风险和享有利润。

3、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竟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无论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只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厂商它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强加于市场,而只能接受市场的交易条件,主要是接受市场价格,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完全竞争市场是经济学家比较推崇的一种市场结构。

4、不完全竞争市场:

是指供给方或需求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价格制定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由于企业与市场上的竞争者、与其需求者或供给者相比,具有某些方面独占的优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提出和实现自己的交易条件,而不经济是接受市场的条件。

这样的厂商,就是一个“价格制定者”,这样的市场结构就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

5、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又称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市场类型,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着比较充分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6、寡头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简称寡头市场,是少数厂商控制的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

在一种行业中,主要由少数几家厂商供给产品,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被称为寡头。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行业的市场,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寡头市场。

7、垄断:

是指由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

如政府垄断的一些公用事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特许经营的私人垄断企业等

六、市场有哪些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外在特征?

(136-137)

答:

以厂商与价格竞争的关系来划分,市场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一是完全竞争市场;一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垄断竞争市场,一是寡头垄断市场,一是完全垄断市场,或简称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无论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只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从厂商方面看,由于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或市场份额)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相比比较微小,不足以控制市场,也就是说,它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强加于市场,而只能接受市场的交易条件,主要是接受市场价格,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完全竞争市场是经济学家比较推崇的一种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供给方或需求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价格制定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其中所包括的三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又分别有其不同的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又称狭义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市场类型,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着比较充分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简称寡头市场,是少数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

在种行业中,主要由少数几家厂商供给产品,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被称为寡头。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行业的市场,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寡头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是由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类型。

如同政府垄断的一些公用事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特许经营的私人垄断企业等。

七、经济学家为什么推崇完全竞争市场?

(P140)

答:

经济学家推崇完全竞争市场,是出于以下的分析:

首先,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由于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他们无法形成对市场的垄断。

这样市场调节的力量就能够充分的得到发挥。

第二,竞争会刺激效率不断提高。

由于商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因此,生产者的竞争就只能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的背后就是成本的竞争。

这就促使生产者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

因此,会激励效率不断的得到提高。

第三,消费者主权会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消费者拥有关于商品和市场的充分知识;另一方面,生产者无法垄断市场,而只能展开价格竞争和成本竞争,形成降低成本和价格的压力。

这些都有利于消费者权益得到更为充分的实现。

第四,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充分、信息通畅、流动自由,这些条件都有助于资源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有效率的配置。

第四讲

一、解释概念

1、引致性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形成了要素市场。

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需求。

因此,这种需求又被称之为派生需求或引致性需求。

2、边际生产力:

所谓边际生产力,从实物形态上来看,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3、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提高,即闲暇的损失加大,这样人们就愿意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从而导致劳动供给的增加。

4、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进一步提高,在减少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这时,人们会希望多享受闲暇而少工作,导致劳动者劳动供给意愿的降低和供给量的减少。

5、基尼系数:

根据洛化、伦茨曲线可以制定出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基尼首先提出来的,并因此而得名。

基尼系数也被称作洛伦茨系数。

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

基尼系数=A/A+B

二、以劳动为例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166-168)

答:

一般产品的供给是价格的函数,即与价格是成正比的,因此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但是即使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也不仅仅是价格的函数,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比较特殊的。

劳动的供给不仅仅是价格—也即收入的函数,它还是闲暇的函数。

劳动给劳动者带来收入,带来效用,但是也带来负效用,闲暇虽然不带来收入,但是也带来效用。

从给劳动者提供效用的角度来看,收入与闲暇之间存在着替代的关系。

劳动是收入和闲暇两种因素的函数,劳动供给曲线是一种先向左上方倾斜,到一定点又向右上方倾斜的弯形的曲线。

在工资率较彽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提高会使闲暇减少,劳动供给增加,当进入较高的工资率水平后,收入效应就可能大于替代效应,工资率提高这可能会使闲暇增加,而劳动供给量减少。

三、解释概念

1、一般均衡:

所谓一般均衡是指市场机制运行的最优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无数微观决策者追求最优化的行为可以协调并存,形成社会的最优化,各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能够同时实现。

2、岶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评价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确定资源配置最优化状态的一种经济学标准,其基本涵义是:

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或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与分配的重新安排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或福利,这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属于最优化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考察最优化状态的判断标准及判断方法。

根据这个标准,如果一种状态的改变,在其他人利益至少不减少、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