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584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就无法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1.2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缓慢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时期,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先富带动后富”等政策,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的增长方式。

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较大。

如今,先富者已然先富,就要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来实行收入的再分配,保障“后富者”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以达到社会公平。

而实际的情况是,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每年绝对数量有增长,但相对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没有相对增长。

社会保障支出的年增长率除xx年外都以较大增长率在增长,但是同时,财政支出总额也已20%左右的年增长率在持续增长,而从最后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除xx年外,其它各年的弹性基本在1左右。

这也就是说,近xx年来,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规模并没有扩大。

前面说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处于失衡的状态,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来平衡这种失衡,但实际上收入保障支出的规模却没有显著的扩大,这种社会保障支出在“供需”上的不平衡,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就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马太效应。

这既不利于社会保障支出发挥其收入再分配的社会职能,又不利于创造一个和谐、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1.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显著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制”现象,即存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城乡收入差距大等问题。

而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二元结构问题,一方面城市经济增长快却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另一方面农村收入低却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支出之外,只有救济性的社会保障如“五保户”等。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仅覆盖城市劳动者,而不包括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劳动者。

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目前经过政府的努力,特别是中央财政的介入,城市“低保”制度实施效果较好,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低保”经费由xx年的3亿元上升到xx年的173亿元,享受“低保”的人数由xx年的85万人上升到xx年的2201万人。

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央财政在农村“低保”中的“缺位”,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实施此项制度过程中,限于各地财力状况不同,“低保”制度在农村推进非常不平衡。

截止到xx年,全国只有400万左右农村绝对贫困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大部分农村贫困群体只能享受不定期的救济。

社会保障支出应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占据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应成为社会保障支出的主体对象,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支出有些“本末倒置”,未将资源应用到最需要的领域,是实现了优化城市人口的“福利”而忽略了保障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1.4增值困难、安全隐患

现在除少数地方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机构外,大多数地区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一些政府部门和行业认为有利可图,为争夺社会保险管理权而成立各自的保险机构,政出多门,交叉管理,不仅互相掣肘,而且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社保资金增值困难甚至出现减值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能够保证社保资金规范管理、保值增值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各地社保案件频出,社保安全令人堪忧。

做到社保资金透明运作、杜绝出现违规拆解、挪用需要建立健全社保资金专业管理机构。

2重新认识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是因为对社会保障支出与政府、社会公平、效率之间的定位关系不清造成的。

要解决之一问题,首先要重新认识和定位社会保障支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1政府财政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

首先,社会保障支出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有着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分布,用高收入者的部分收入给予低收入者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其生存权。

实现相对公平。

其次,社会保障支出有一定的生产性。

消费同出口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刺激居民的消费,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用100亿的政府财政支出制造远超过100亿的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最后,社会保障支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障社会的公平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如此,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

2.2效率与公平的重新定位

我国曾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但时过境迁,我国现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此方针已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国情。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国富与民生的失衡,应将公平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实现公平,就需要依靠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3结语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增长缓慢、地区分配不均、强制力度差等情况。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保障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必将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应通过加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处理好农村与城市社保分配及加强立法及执行力度等方式来改变现状,促进社会团结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

论文: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研究

摘要

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出不平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

财政支出、公共、经济发展、趋势

一、引言………………………………

2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2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2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

(一)财政规模方面的问题…………………2

(二)财政范围方面的问题…………………2

(三)财政结构方面的问题…………………

(四)财政效率方面的问题…………………3

(五)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3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3六、参考文献…………………………

4一、引言

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

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

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定义。

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的结构

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侧重点。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市场上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规模方面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2.范围方面

(1)政府职能越位

表现在。

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2)政府职能缺位

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

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

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

的正常分配秩序。

3.结构方面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比重还是很高。

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提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然而,经过多年的增长,经济建设支出表现出了投资过度的倾向随着经济建设支出投资过多和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制造业的边际资本生产率逐渐下降,甚至降到零。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的增长是必然的。

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已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gdp的增长速度。

不可否认,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由于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过快、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4.效率方面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运行效率低下,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对财政支出的失败也缺乏责任追究制度,财政支出决策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范的程序,导致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资金紧张和资金浪费并存的怪现象经常发生。

5.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支出预算编制粗化。

二是支出预算约束软化。

作为财政工作基本法规的《预算法》颁布后,国家同时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农业、教育、科技等财政支出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增长比例。

这对促进和保证一些重点事业的发展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肢解了财政职能,人为地造成了法律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主体的统一性、权威性。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从政府合法性来看,财政支出是政府存在的唯一合法基础,政府只有通过适当的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来实现执政的正当性。

在个体化社会,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体现了政府为公众解决公共风险,政府介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由于市场无法有效的化解公共风险。

然而公共风险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断变化,而且它还与公众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和政府执政理念有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风险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较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最突出的公共风险就是解决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生活遭遇的物质产品匮乏,因此财政支出的结构安排就必须服务于解决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财政支出结构应服务于物质财富的创造,所以建设性财政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匮乏时代的基本结束,我国现阶段公共风险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进而导致内需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的结构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日益个体化的情况下公众面临新的公共风险。

这一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无疑有利于应对公众公共风险,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不断提高人的“可行能力”,降低公共风险。

xx年我国提出公共财政框架目标,xx年提出“健全公共财政”,xx年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xx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从“提

出→健全→完善→加快改革”可以看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xx年中央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我国财政支出大部分已经投入民生领域,从财政支出的结构来分析,中国财政已经具备了公共财政的基本形态。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提出与实践,标志着我国政府致力于化解个体化民众的公共风险,来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发式转变。

当下,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农业支出等视为本研究的公共服务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不仅都属于流动性要素非常弱的项目,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公共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与服务性特征。

下面我们通过xx年xx年的公共服务数据来分析我国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状况。

(1)公共服务支出由3376.03亿元增长到49695.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2.9%。

公共服务支出中,前7年累计支出44914.54亿元,占18.75%,后七年占到81.25%,因此,集中度非常高。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也不断提高,由xx年的31.2%增长到xx年的45.4%,xx年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如图4。

(2)分区域看,我们以教育支出为例,如表3所示,财政教育支出地区差距非常明显,支出总额与比例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在45%以上,但是优势在减弱;

其次为西部地区,比例在不断提高,说明了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投入;

中部地区第三,基本保持在19%左右,xx年来基本没有变化;

东北地区比例持续减少,xx年仅仅占8.25%,增长倍数和增长率均低于其他三大区域。

(3)分城乡来看,我们以医疗卫生为例,我国城乡差距非常大,如表4所示,通过卫生总费用、卫生机构、卫生人员3项指标农村比例不断减少,每千人床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由xx年占城市比例的43.4%下降到xx年的39.6%。

因此,我国大部分卫生资源都集中在了城市,农村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政府降低民众公共风险的主要方式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力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

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但是,公共服务在城乡以及区域间的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村地区及其中西部民众应对各种公共风险,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李文军、朱稳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研究.《中州学刊》xx年第3期.xx年07月16日

曾娟红、赵福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xx

第三篇: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支出的原则。

是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政府要通过再分配保护困难群体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

解决:

1、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3、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加大社保基金筹资力度。

4、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把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现状:

1、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1)加快了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2)各级财政加大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幅度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稳步上升;

2、社会保障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一般呈“此增彼减”的关系。

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临时性政策措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对物价管制的逐渐放松,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总体偏低

(1)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2、覆盖范围小

(1)就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大都排除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

(2)与国外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保障对象有一定限制,但是加上各种辅助制度所涵盖的范围,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公民。

3、资金匮乏,筹集方式单一,主要靠财政和单位交费。

4、管理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

第四篇:

农村公共支出现状分析

(一)现状。

1.农村公共支出的增长与变化。

国家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口径包括:

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

财政部农业司提供的财政农业投入总额数据的口径比上述口径宽泛一些,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

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15项,实际上相当于农村公共支出。

由图1可对比两种财政农业投入口径数据。

两种财政口径图片

上述两种口径的数据虽然有差别,但反映了同一种趋势,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的台阶:

一是xx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

二是xx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空前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也出现高速增长格局;

三是从xx年起,“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层的关注,国家开始着力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力度。

与此同时,为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央增加了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

从统计年鉴反映的财政支农结构来看,财政支农结构变化不大,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这两项支出所占比重xx年均保持在90%以上,xx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增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等支出内容,上述支出结构才有所变化(见图2)。

从公共支出运行来看,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比重大幅度增加。

表现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

xx年,这两项支出仅为141.5亿元,到xx年,增加到828.68亿元,占财政支农总投入的比重由18.28%提高到27.85%。

xx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284.38亿元,其中国债投资3622.59亿元。

如果加上这一期间水利建设基金168.16亿元,投入总量达到4452.54亿元,平均每年投入636.08亿元。

资料表明,xx年,中央已经投资约80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470多亿元)用于“六小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12

亿亩,完成草场治理面积1.9亿亩。

农村电网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

xx年,农网和城网改造资金24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35.4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1.05亿元。

除了直接支持外,财政通过为电网公司提供资本金的形势支持农村电网建设。

2)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中央政府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

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卫生的支出大幅度增加。

xx年,中央用于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仅为9.39亿元,到xx年增加到144.69亿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相应由0.81%提高到

4.86%。

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xx年,农村中小学教育支出为8.84亿元,到xx年,这一支出增加到106.69亿元。

从全国财政支出结构来看,xx年到xx年,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投入从604亿元增加到1325.88亿元,5年时间增加1.20倍,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3.80%提高到4.65%。

在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

xx年,中央财政拨出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