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89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创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俄罗斯联邦政府积极支持正在筹备建立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一黑河中俄阿穆尔大桥自由贸易区建设方案;

中国商务部积极支持并且亲自考察研究设立满洲里中俄蒙自由贸易区事宜。

这些举措将为中俄东部毗邻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创立带来难得的机遇,也由此可以看出,正式启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时日已经不是很远了。

  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取决于其中应有一两个有实力的领导者。

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能够带动欧盟前进,法国在欧盟一体化上能够促进其发展。

  在东北亚区域中,中、日、俄都是强国,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拥有较强的实力,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在中日的经贸合作中,虽然中日两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如果中日两国能够协力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对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然而,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在短期内有很多难以逾越的屏障。

首先是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和产业结构的趋同以及对能源资源的需求竞争与产业发展带来的产品市场的争夺是日本不愿接受的,出于自我保护的立场,日本也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抵制与中国的区域经济联合。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共识还带有民族主义成分,中日两国由于受到民族主义情结的影响,政治关系的变化也常常影响了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

也就是说,中日两国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利益等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太多,激烈竞争和巨大的挑战形势严峻,中日两国很难在短时期内建立经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

  与其不同的是,作为相邻的两个综合实力强国,中俄两国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长久的友好发展史,意识形态、原有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地位状况有相似和趋同性,大国利益共同点多,建立国际利益集团必要性很强,并且在经济上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合作的互补性。

现今中俄两国政治关系良好,文化交流频繁,经济合作紧密,合作的迫切性和可能性最高,率先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最大。

中俄东部地区两国的陆路边界线长超过3000多公里,地缘上的亲和力和经济优势的互补满足了区域经济联合的先决条件。

东部地区在工业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等因素上有很大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产业和产品加工项目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建立相邻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区要比全范围的国家间自由贸易区来的现实和快得多。

东北亚区域合作和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应以中俄两个大国为主导,以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的东部地区为重心率先发展。

  

(二)建立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凶猛且前景看好,区域内数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统一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因此而层出不穷。

新的自由贸易区的热潮已经到来,我们在考虑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时必须对这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给予充分的重视。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远东,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也同样离不开东北。

中俄边境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加快两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也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两个强国,国际经济地位和安全地位举足轻重。

创立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融合边境地区经济将对中俄两国的国家安全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地区经济交往中,随着商品市场的逐渐繁荣,我国单一的对俄常规贸易已经越,来越受到制约,尤其从近期俄罗斯调整新的商品零售业市场来看,其根本目的就是力图紧缩进口商品来源渠道,倾斜刺激国内商品生产的发展。

所以,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适机的调整合作发展战略,利用本地优势,把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成为中俄共同积极参与的区域自由贸易区,这符合俄罗斯的产业发展战略,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对外投资战略,是两国双赢的选择。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后,对外资企业的准人以及进口商品关税的降低,越来越宽松的外资、外贸环境使国内企业、国内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急需向外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再有,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急迫的需要开拓新的来源渠道。

从我国总体经济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存在着很大的金融风险,通过境外投资可以扩大外汇的利用率,促进外汇分流,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外汇储备贬值的压力。

在境外建立加工贸易区,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拉动我国外汇的对外投资。

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虽然近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就两个大国的经济地位和绵长的边境带来看,区域合作优惠贸易安排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双边合作中,中方的合作热情、经济实力以及实际行动等都具有很高的主动性,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迟缓更多的原因表现在俄方。

首先,在经济合作的承接能力上俄方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基础投入和合作资金。

另一个原因是在意识形态上,由于受到惯性力量的影响,长期的观念和认识等还存在着僵化和老大固步自封的管理方式。

再有就是在利益格局方面,对外来投资合作缺乏认同感,地方集团势力很难攻破。

如果中方能够改进对俄经贸合作的重点,不只局限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的合作,而是更多地向更深层次的深加工领域方面发展,增加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这将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共赢一定能够带来长久的发展。

  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自由贸易区的运行可以产生极化作用和辐射效应,对其他地区的产业产生吸引,增加外来资金向东北地区的投入,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扩散和拉动作用。

建立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借助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我国南方的企业和产业借助黑龙江的区位优势平台南北互动,到中俄东部毗邻地区自由贸易区来投资建厂,推动中俄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投资,尤其是加快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最终拉动中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崛起,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建立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二中俄自由贸易区创建模式选择与国际经验借鉴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间的关税以及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的阶段表现形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以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经过自由贸易区一关税同盟一共同市场一经济联盟一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五个演化过程不断升级的[1]。

在合作内容上,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局限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主要是对区内商品进出白关税的减让优惠。

  现今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覆盖了更多的新的内涵,除了货物关税减让外,还包括了生产要素的国际自由流动,诸如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自由化等领域,并且随着自由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还扩大为不直接与贸易相关的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条款等等。

自由贸易区产生的重要作用就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的消除,通过谋求最佳的国际分工,使成员国获得比单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一)成员国全面经济一体化模型及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以各自独立的经济体在体制上组成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作为代表,成员国全面经济一体化所建立的自由贸易区行为主体是国家,是国家间全面的经济合作关系。

在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比较明确的和运行较好的自由贸易区有三个:

即西欧的欧洲联盟、北美的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欧洲联盟是发展形式较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先驱者,是现有最高级形式的地区性经济集团,在众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中发展最快,也是最成功的。

它已经完全的经历了优惠贸易安排一自由贸易区一关税同盟一共同市场一经济同盟一完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199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它是由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和加拿大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组成的内部社会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经济联盟,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垂直一体化组合方式对其他国家的区域经济联合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经过十多年的经济一体化运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

三国之间部门一体化合作的领域及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其中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继续保持了经济强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也从中受益明显,无论是进出口额、吸引外资数量、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共同增长。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框架协议内容:

一是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二是建立一个综合框架,包含市场一体化的一系列措施,如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和谐的贸易及投资规则与标准。

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水平一体化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全面经济一体化模式奠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确定了阶段发展过程和终极目标。

运行实践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参考运行机制理论可以对中俄东部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制度构想和法律框架设定等组织安排规则。

  

(二)局部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新区域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现今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上述的五种演变发展形式,而是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区域合作发展,从区域合作的国家利益发展到地区利益[2]。

现今部门一体化的范畴已经有了深度和广度意义上的发展,也不单单局限在了几个部门或商品的一体化上,而是扩大到了边境毗邻地区小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的范畴,出现了一些边境毗邻地区自由贸易区。

其中建立较早的有从1963年开始建立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边境自由贸易区类型,主要实证有欧盟与非欧盟国家间的边境毗邻地区,以介于法国、德国和瑞士三国之间的上莱茵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最为成功。

在毗邻两个国家的边境地区建立的自由贸易区类型有中亚地区的叙利亚和约旦边境的贾贝尔自由贸易区及南美地区的秘鲁与玻利维亚共建的伊洛自由贸易区等。

  另外在东盟经济集团内部的几个国家之间相邻地区小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的跨国自由贸易区的类型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构成的“新柔廖增长三角”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以及泰国南部、马来西亚西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北部构成的“东盟北部增长三角”自由贸易区等[3]。

借鉴以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范围选择可以确定为局部地区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建立中俄东部边境毗邻地区自由贸易区,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达成合作协议,以中俄东部边境地区划区域参与合作。

  三中俄东部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与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选择

  随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加速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已成为我国经济“新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东部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战略选择上首先应该是积极发挥现有中俄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作用,理顺当前以对俄小额商品贸易为主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和俄罗斯境内中国工业园区的松散贸易安排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深人发展成为中俄两国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

  

(一)中俄东部边境互市贸易区建设;

边境互市贸易区,系指边境地区毗邻国之间,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边民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互市贸易区的发展模式选择一般为“一区两国、封闭运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方法,通过减免进出人员携带商品的关税,用以满足边民自我需求的商品贸易。

  中国东部边境地区和俄罗斯的边境互市贸易与我国南方地区边境贸易相比相对滞后,两国的沿边开放和互市贸易区建设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的影响,虽然同样投入了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但是远远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还没有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中俄两国的边境互市贸易区建设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简单的形态,一度给边境地区的商品贸易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边境互市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满足了边民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易,同时边民互市贸易区还产生了更多的效果,中俄边境边民交易的商品很多并不是留着自用,许多俄罗斯商人每天过境在互市贸易区内采购商品,然后携带出境到俄市场上进行批发零售,已成为旅游“倒包”的商业活动性质。

在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区初始建设中,由于俄方一度商品短缺的原因,在边民“倒包”贸易的基础上推动了互市贸易区的发展。

互市贸易区建设的内在的动因是:

中国有充裕的轻工业小商品供给,需要通过这种互市贸易便利出口,而俄罗斯也曾经一度商品短缺,可以无选择地进行边民采购。

互市贸易区初期建设起到了推动两国边境贸易增长的作用,给周边的通商和边民的小商品贸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中俄口岸建立的“中俄波格拉尼克奇内互市贸易区”,沿黑龙江绥芬河市与俄罗斯格城各自一侧的边境线而建。

其中俄方划出7平方公里土地,中方为3.5平方公里,最后连成一块封闭性的互市贸易区。

首期工程俄方划出1.5平方公里土地,中方为0.75平方公里土地。

俄方总投资至少6.5亿美元,中方至少3.5亿美元。

  中方由上海世茂集团参与,总投资近10亿美元,项目已于2006年6月前在中俄边境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波格拉尼奇内开始动工建设。

这个互市贸易区是按照自由贸易区的整体框架组织建设的,将为打造自由贸易示范区,为未来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4]。

  黑龙江省东宁县边境口岸的中俄东宁一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通过招商引资,2004年由山东烟台新世纪置地投资总公司投资开发,预计总投资115亿元。

开发项目为互贸区商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基本投入运营。

互市贸易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对俄出口服装鞋帽加工区、建筑装修加工区、电子软件加工区和日用小商品工艺品加工区。

随着招商宣传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已有近2万名客商前来互贸区考察洽谈,商品交易中心6000余间商铺已预定、销售70%以上,并与浙江等地100余家企业达成人驻互贸区加工区建厂的意向[5]。

  边境互市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拓宽边境口岸经贸物流通道,成为经贸平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将经贸合作从低层次的简单贸易向以相互投资开发为特征的高层次合作过渡,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

  从当前的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区运行过程来看,两国的互市贸易商品交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

贸易商品类型单一,交易额度小,结构不均衡。

中国的小商品、轻工家电产品以及食品等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区向俄方出口,而俄罗斯方面却缺少对等的商品通过互市贸易区向中国出口。

  俄罗斯的能源和资源等大宗产品向中国出口主要是通过正常贸易而非互市贸易的方式来完成的。

  所以说,互市贸易区的建设在俄罗斯方面的积极性远没有中方的高。

  中俄边境口岸互市贸易区建设目前表现出了滞后和超前的两大矛盾状态: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是滞后的,也就是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商品需求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商品充裕和销售渠道多样化,使得相对滞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很难像早期20年前的发达地区的互市贸易那样繁荣;

而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却是超前的,是由于东部中俄边境地区目前产业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尤其是俄方能够向中方提供的互市贸易商品还很少,超前的倾斜贸易自然影响了俄方政府对互市贸易区建设的积极性。

‘中俄两国沿边开放和互市贸易区建设,由于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的影响,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转换方式和增加内涵,需要由单一的贸易向投资和生产领域发展,以互市贸易区现有基础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二)俄罗斯境内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在俄罗斯东部毗邻地区建立中国工业园区的重大意义在于,利用工业园区的聚集功能,使人住企业形成群体和产业规模,把零散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共同抵御各种风险。

利用境外的生产加工基地带动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初级产品进一步完善、升值,出口商品可以避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国际市场销售份额。

  对资源性产品,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交通便利条件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原材料进行初加工,再转销国内或其他国家,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在俄罗斯境内建立中国工业园区,我国已经陆续与俄方合作开办了科技、加工、贸易等多种类型的园区。

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六个境外工业园区之一、在俄总投资20亿元的“远东康吉乌苏里斯克(中国)工业园区”已开工建设[6]。

被国家发改委和商业部定为对俄投资示范工业园区的绥芬河远东米哈伊洛夫卡(中国)工业园区2005年已开工建设,有望于2008年企业入住投入运营[7,另外还有布拉戈维申斯克一黑河跨国经济区方案、俄罗斯托木斯克州木材深加工(中国)工业园区等等也早已列入规划运筹中。

  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普遍性看,突出表现是企业规模小,平均项目对外投资约110美元,与发展中国家平均260美元相比相差一倍多,而与发达国家的600美元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是依靠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办企业来实现的。

而高层次的对外融资、技术合作等还需要超大型企业来完成。

中小企业对俄投资势单力薄,不能形成聚集优势,无法抵御各种压力和风险,很难进入俄罗斯市场。

而大型企业又大多是瞄准了对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长形成挑战的能源和资源产品开发,无疑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民族利益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合作自然会有很多障碍。

虽然目前已有零星的中国工业园区在俄罗斯创建,但也都是步履维艰。

在俄罗斯境内建设中国工业园区,在实践中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但是,这项举措目前还没有引起决策机构的足够重视,所以需要探索的是应该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特区建设的契机,力求能够把中国工业园区与经济特区相兼容,把工业园区建在特区之内,从而充分享受经济特区优惠贸易安排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中俄东部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选择中俄东部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前期发展战略选择上应该重点解决好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两方面的问题:

战略层面的解决是通过相互之间施加影响,最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达成合作框架,这里更多的需要是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互信。

而技术层面则是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具体安排,既要有建设策略方面的考虑,更要树立共需和双赢理念。

  1.观念认识的统一,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

中国与俄罗斯均为大国,不存在大国发展对小国形成威胁的可能,中国没有把俄罗斯的军事发展看作是对自己安全构成威胁,同样,俄罗斯也不应该相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另外,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会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岗位空缺,使原有的远东劳动人口更加不足,俄罗斯方面需要正确对待劳动力.资源流动的问题,打消所谓移民扩张的多余担心。

只有互信和友好才能够产生合作。

  2.注重现实性选择,中国东部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优势当前不在商品贸易而在产业合作上,中俄东部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在建设策略上要有轻重缓急,要更多的适应俄方的发展战略,以便调动俄方发挥更高的积极性。

起步重点要先放在直接投资、技术合作、劳务合作等方面,而货物自由贸易上可以选择轻工产品区内原产地关税减免政策、农副产品关税减让和零关税品种协定等。

技术合作上形成互利互惠的共赢理念。

  3.在地域性选择上要建立特色自由贸易区,也就是要选择有基础的和已具有初期形态的地区,如黑河一布拉戈维申斯克跨桥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内容以工业合作区为主,绥芬河互市贸易区以木材加工、轻工小商品加工贸易为主完善形成自由贸易区。

  4.树立长期发展战略观点,中国东部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以中俄合作为先导,向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展,逐渐发展成中俄蒙、中俄朝韩、中日韩到最终真正的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轴心,融汇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

  (责任编辑张红侠)

注释:

[1]王志明、乔桂明:

《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2]叶辅靖:

《走向FTA--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与对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3]http:

//www.ecdc.net.cn/events/dby/0I/02.htm.

[4]http:

//fec.roofcom.gov.cn/c01umn/print.shtml?

/xiangmht/bi/

[5]http:

//news.sOhu.doni/20061220/n2471S4~588.shtml.

[6]http:

//www.sfhfgj.gOv.cn/showarticle.php?

id.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