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68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docx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

文洋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老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

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潮流,一个是全球化,另外一个是区域化。

目前,世界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层出不穷、覆盖全球,对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身在其中,既是区域一体化主动的参与者,也是被动的接受者。

了解这个命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在新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方向。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以及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然后我们从理论到现实共同来了解一下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发展的特征以及它的所有产生的影响。

接着我们把目光从全球转向区域,一起来看一下全球三大区域经济圈的产生及发展,即欧盟、北美和东亚。

最后我们从区域回到中国本身来了解一下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它的进程遇到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形式

首先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为了实现共赢的目标,通过签订政府之间的协议,实行从成员间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到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的过程和状态。

大家也许会说这个定义太长了,不过没关系,大家只需要掌握三个内涵就可以了,首先第一个,它的参与主体,它是指独立的关税领土,一般来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

第二个内涵,它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政府之间所签订的有法律效益的协议。

第三点,它的程度不同,它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不同的形式,每一种形式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刚才了解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我们现在来共同了解一下它有哪些类型呢?

首先,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根据谈判达成协议,相互之间进行自由贸易,这是一体化的一个初级阶段。

我们再来看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除了实行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以外,还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的壁垒,即对其他的国家采取统一的关税,这是关税同盟。

那么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还有共同市场,共同市场当中进一步地实现了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共同市场内部,资本的跨境流动是不受限制的,人员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跨国的就业。

经济联盟是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之上进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协调统一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比如发行统一的货币,比如欧元区就是这种类型。

以上这几种合作的形式的程度都是逐渐加深的,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呈现出不褪的组织形态。

在这所有的一体化的形式当中,自由贸易区是最主要的,它的英文缩写是FTA,在已经生效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当中,自由贸易区占到了95%以上,而且都是在两个国家之间建立的这种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由贸易区,它和自由贸易园区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最近普遍受到关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它是自由贸易园区,而我们这里说的自由贸易区是国家与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所成立的自由贸易区,它们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来看贸易的创造效应。

什么是贸易的创造效应?

它是指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成员国必须相互提供超越WTO最惠国待遇的优惠待遇,这样一种优惠的待遇会在这个区域当中产生一个贸易创造的效益,也就会创造出更多的贸易机会。

我们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图式来说明贸易创造是如何产生的,比如韩国大米的售价是11元,那么,美国的售价为10美元,但收取20%的关税,于是,卖到韩国的美国大米的价格就是12元,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是不会从美国进口大米的。

但如果这两个国家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大米实行零关税,那美国的大米在韩国的售价同样也是10元,于是,韩国将进口美国的大米原本没有的贸易,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就被创造出来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获得了双赢。

对于消费者而言,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了本国市场上了同类产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于生产者而言,减少了关税,促使原本低效率部门的本国资源转向高效率的部门。

这是一个贸易创造的过程。

我们再了解一下贸易转移效应。

什么是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由于自贸区内成员实行自由贸易导致先前的贸易伙伴关系发生改变。

一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变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所以,原来的贸易就发生了转移。

贸易转移产生的原因是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相当于是给区外的成员提供了一种相对比较差的待遇,有一部分贸易就会从区外转移到区内,我们同样用这幅图式来说明贸易转移发生的过程,还是拿大米来举例子,大米在美国的售价为10美元,在韩国的售价为11美元,在中国为9美元,由于存在20%的关税,所以在韩国美国大米的售价为12美元,中国大米的售价为10.6美元,于是中国的大米价格是最低的,所以中国出口大米给韩国。

但有一个新的情况出现,比如美国与韩国建立自贸区之后,美国的大米是一个零关税,在韩国的售价就变成美国10美元,中国依然是10.6美元,相比起来美国的大米更加地便宜,于是韩国将从中国的大米进口转移到了美国,产生的结果是中国受损,而美国和韩国则从对彼此的出口扩大中获益。

除了贸易效应之外,还有投资效应。

投资聚集效应,是指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由于内外有别的市场环境,促使区域内部和外部的资本增加在区域内部的投资。

在自由贸易区内,由于谈判协议当中减低了壁垒,所以区内的成员会增加在区内的投资,对于自贸区之外的这些成员而言,他们可能会想要绕过贸易壁垒,怎么样绕过贸易壁垒?

在区内进行直接的投资,直接生产,然后直接销售,于是区外的这些资本也转移到了区内,由此产生了贸易的聚集效应。

通过前面的这两个效应我们可以知道,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以及投资聚集效应的影响是什么,在建成自贸区成员之间投资和贸易的增加提高了伙伴国在本国对外经济当中的地位,这两种效应也就意味着世界上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谁就获益。

谁不参加,谁就被排除在外,谁就受损。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与效应。

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特征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

现在我们把目光从理论转向实践,一起来了解一下,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它的特征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过,世界经济有两大潮流,一个是全球化,另外一个是区域化,伴随着“冷战”的终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了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协调经济全球化当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区域一体化也开始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它的载体区别于WTO,国家与国家之间成立的自由贸易区等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一共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第一次发展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单单就70年代而言就成立了35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在这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为欧盟,后面我们会详细讲到。

还有1967年所成立的东非经济共同体等,在这个时期成立的一体化组织大多都是出于政治因素,小国之间相互结盟共同来抵御大国,正因如此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组织都是由经济发展程度很低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它们的市场结构不健全,相互之间达成的承诺也不容易落实,所以这些一体化组织变得越来越低效率,除了欧共体之外,大部分都发展得比较缓慢,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开始逐渐地瓦解。

第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高潮阶段,产生这样的情况有两点原因,首先第一点是因为WTO的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各国对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需求,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它是要在推动成员国之间进行贸易的自由化,但由于发达国家它们在农产品问题上不愿意达成妥协,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愿意让步,所以谈了十多年也没有谈下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想要在WTO的体制下从贸易自由化当中获利显得非常地困难。

从这张表当中我们可以对WTO与FTA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WTO、FTA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首先,第一点,它更容易达成。

因为它的谈判成员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就更加容易达成协议。

另外一点,FTA的开放程度更高,它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层次更加深入,在WTO当中,它奉行的是最惠国待遇原则,一国提供给所有WTO成员国的待遇都必须是一样的,而自由贸易区当中的成员对彼此的待遇一定是高于WTO的,要不然自由贸易区也没有必要成立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自贸区当中,WTO的最惠国待遇慢慢成为了最差国待遇。

另外一方面,FTA当中还会涉及到一些WTO不会谈判的内容,比如美国在进行自贸区谈判的时候就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等这些作为谈判内容,所以,自贸区的谈判往往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

区域一体化推进的第二个原因是各国竞相参与,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贸区的建立会对非成员国产生贸易转移的效应,所以,对于非成员国而言,为了克服这种负面的影响,要么是组建新的贸易区,要么参加到已经存在的自贸区当中去。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当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一开始是不愿意加入进去的,但随着贸易转移效应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所以,在80年代之后,其他的欧洲国家就不得不陆陆续续地加入到欧盟当中去。

所以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避免被孤立就不得不被动地跟进。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从1992年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数量增长是异常迅速的,截止到2012年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有238个,其中80%以上都是在90年代以后出现的,绝大多数的世贸组织成员都参与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贸区。

第二次区域一体化浪潮与第一次有着非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一些大国开始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之前的这些大国对于参与区域合作是不感兴趣的。

比如美国,美国在2002年以前参加的自由贸易区只有3个,但到目前已经增长到了16个,并且正在实施包括TPP和TTIP的一体两翼的一个宏伟的一体化政策,启动了这两个大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试图在太平洋了大西洋区域再建立两个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个我们在稍候会介绍到。

现在美国对于WTO和FTA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如它的贸易代表佐利克所说走路不耽误嚼口香糖,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然后是欧盟,欧盟除了加快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外,也与欧洲以外的很多国家开始商谈建立自贸区,目前欧盟对外一共签署了33个自由贸易区。

然后是日本,日本更是将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02年,日本的外务省公布了日本的FTA战略,强调自由贸易区对于日本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的重要性,截止到目前,日本已经与印度等国签订了13个自由贸易协定。

刚才我们介绍了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征

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征。

首先从领域来看,最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的主要领域是通过削减关税,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而目前所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从货物贸易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服务性的交易,它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无形的服务活动,比如通讯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等。

进一步的,除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之外,又进一步地把谈判的内容扩展到了投资区域,涉及到对外国投资的待遇、利润转移等一些具体的问题,总体上是促进彼此之间的跨境投资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除此之外,还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国内规则的问题。

从层次上来说,合作内容从以前的边境措施逐渐转向了边境内的措施,边境上的措施是指什么?

比如传统的关税问题,而现在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到了边境内措施,往往会涉及到一国国内的一些规则制定,影响更加地深入了。

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网络化,在这幅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亚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情况,在这个区域当中有众多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在亚太地区,美国有4个自由贸易协定,韩国有4个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有10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签署了5个(自由贸易协定),它形成了一个交叉重叠、错综复杂的区域合作网络,以前同一个国家参与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区域经济协定的数量的增加,不同的自由贸易区开始交叉重叠,形成了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网,这就像碗里的面条一样一根一根地交织着,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就将它形象地称之为“意大利面碗效应”,由于存在着这么多的重叠的自由贸易区,所以同一种商品在同一个国家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关税税率,不同的原产地规则,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

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批评区域经济一体化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另外一个特点,自由贸易协定兼具战略价值。

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许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的更多会涉及到政治因素,自由贸易区往往被赋予了某种战略价值,成为国家之间的秘密武器。

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提供安全保证,有一种说法是“冷战之后的贸易协定相当于冷战时期的安全协定”,一方面它可以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冲突,比如欧盟,它化解了战争了威胁。

另外一个方面,它们一个抱团取暖,共同来应对区域外的非成员国的威胁,比如东盟在处理之初就是为了共同防御周边的国家。

自由贸易协定的另外一个成立的战略价值就在于争夺势力范围,目前从各个大国积极展开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来看,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演变为对区域经济合作领地的争夺,目的是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争取在世界经济格局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是美国为了抗衡欧盟,美国与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欧盟与墨西哥,还有日本与墨西哥之间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的关系,这就表现出了大国之间将建立自由区作为争夺势力范围的一个手段。

(三)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影响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它对成员国而言,它促进了成员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经济的效率。

另外一个方面,它通过集体发声,提升了国际话语权,这是因为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组织内,一国的呼声更加容易得到尊重,这种呼声进而就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组织在全球谈判当中得到放大,法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多年以来得到了保护,这个是和欧盟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当中的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对区域而言,它促进了区域内部的贸易和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当中,贸易与投资的壁垒消除,极大地刺激了区内的贸易投资往来,在这幅图当中就显示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成立前后内部贸易比重的变化,在这幅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1958年欧盟的内部贸易比重只有37%。

到了2012年,欧盟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到了61%,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增加。

我们再来看北美贸易区(NAFTA)的变化,在1990年NAFTA成立以前,其内部贸易比重是41%,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它上升到了48%,也是有一个相当幅度的增加。

它对世界经济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们日益地取代国家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活动主体。

国家经济加入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式,日益从个体参与走向了集团参加。

在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些实力较强的一体化组织开始成为了主要的一极,而作为其中的一极,需要相当大的经济规模和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

那么,目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有三个区域,一个是欧盟,一个是北美,另外一个是东亚,这是世界经济格局的三大极。

三、全球三大区域经济圈的产生及发展

(一)欧盟的产生及发展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大的区域经济贸易圈,欧盟、北美和东亚。

首先我们来看欧盟。

欧盟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回到二战结束的时候,1945年,德国法西斯被打败,饱受德国侵略的国家,特别是法国,就急不可耐地去抢夺德国的资源,是因为过去法国在二战之前的70年中间曾经三次被德国侵略,而且每一次都差一点亡国灭种,所以法国对德国的忌惮是深入骨髓的,二战结束之后法国人不由分说就出兵控制了德国的两个工业园区:

鲁尔和萨尔,在这两个工业园区是德国重要的煤炭和钢铁的供应中心,当时的煤炭是能源的基础,而钢铁是当时工业的原材料,法国人想,如果德国没有了这两样东西,那它就休想复兴,也就休想再发动战争的,当然,这是法国人的一厢情愿,德国当然不愿意,德国人还想复兴经济,还想复兴德国,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对德国的态度从遏制转为支持,在这种情势下,德国就这两个工业园区的控制权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时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双方都担心会再次打仗。

这个问题怎么化解?

当时的法国外长舒曼冥思苦想,他相出了一条妙计“舒曼计划”,他把德国和法国两国的钢铁和煤炭都集中在一起,你也不要管,我也不要管,我们交给第三方来管,这个第三方就是所谓的煤钢联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主权机构,它有自己的法院、议会,看起来就类似于一个主权的国家,所以当时舒曼欢呼,认为这个策略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而且这个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不仅对德法有效,而且还可以把其他的国家吸收进来,可以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都拉进来,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煤钢联盟诞生了。

在1958年,刚才说的这6个国家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合作领域延伸到了经济政策,各成员间取消了贸易的关税,并且采取共同的农业政策、投资政策、运输政策,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把合作领域放到了原子能上,建立了原子能产业的共同市场,交换原子能研究的情报等。

到了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机构正式地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一个经济实体向着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这幅图显示了欧盟的规模一路壮大的过程,从1967年欧共体成立至今,成员从原有的6个扩大到了目前的28个。

欧洲经济一体化一路走来实现了从最初的预期,它的收益非常大,首先欧洲稳定了,没有再打仗,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欧盟的盟歌被定义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当中的《欢乐颂》,歌词表达了希望全世界亲如一家人的愿望,传递了和平的思想。

从总体上来看,欧盟还是一个和平的整体,欧盟使地区的和平成为了现实。

这幅图是在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德国电视台公布的奖牌榜,它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排名的,与我们所看到的排名不太一样,从这幅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集团的组织态度和观念,现在的欧盟和原来战火纷飞的欧洲不可同日而语了。

另外一点,经济繁荣了,欧洲不仅迅速从战后恢复起来,而且还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由于我们之前讲到的贸易和投资效应,欧盟内部的贸易投资快速地增长,加上人员、资源的自由流动,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在这幅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盟经济总量比重的一个变化情况,特别是在80、90年代,欧盟一度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30%,欧盟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此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新兴经济体的成长,欧盟占世界总量的比重逐渐地降低,但我们可以从其余美国的占比进行比较中发现,欧盟的经济总量一直是保持在美国之前的。

第三个方面,欧洲作为一个区域的整体,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加了。

二战之后,西欧确实衰落了,但西欧它通过建立欧洲共同体走一体化的道路,重新在世界政治文明的舞台上成为一个新的榜样,并且通过建立这样个大的政治联合体对国际事务产生重要的影响。

今天的欧盟经历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几个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阶段,欧盟有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的大市场、统一的货币发行,具备了我们刚才所说的经济联盟这一体化组织的所有要素。

现在我们对欧盟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欧盟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起点最高、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收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除了对自身的影响之外,它对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都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的一体化组织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及发展

刚才我们介绍了欧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情况,美国在最初并不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没有兴趣与其他的国家建立一体化的组织,但在西欧国家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美国意识到了欧洲一体化对它所产生的威胁,所以,它越来越担心害怕欧洲的崛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去试图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来缓和欧共体对它的威胁。

这幅图展示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签署过程,从1986年美国与加拿大开始双边自由贸易的协定谈判,一直到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非常地鲜明,与其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第一点,它是一个南北合作的形式,我们将发展中国家称之为南方国家,将发达国家称之为北方国家,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自由贸易协定一般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国家之间,这样可以减少一体化过程当中的调整成本,比如欧盟,尽管它各个成员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可以归为北方国家。

但北美自由贸易区则不然,它既有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又有老牌的发达国家加拿大,同时还有仍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墨西哥,这两种经济发展水平迥异的国家放在一个一体化组织当中,看起来还显得比较地另类。

它的第二个特点,大国主导。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超强经济大国美国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美国在其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构成形象地说是一个大个子带着两个小个子,于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方向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另外一个是经济的互补程度高。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带来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比如在劳动力方面,美国是一个拥有技术设备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它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墨西哥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一个是资本密集,一个是劳动密集,就呈现出了很大的互补性。

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收益和政治收益,在经济方面,区内的贸易投资增长非常地显著。

那么,它跻身为世界第一大的区域组织,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占世界经济的总量比重的变化情况,欧盟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的区域性组织,从总量来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体量更大。

墨西哥快速地成长,墨西哥的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4%,它与美国成为一体化的合作伙伴,它的经济收益是可想而知的,它在世界贸易当中的排名从1996年的第21位,跃升到了2005年的第13位。

在政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收益,美国的霸权地位得到了巩固,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在北美地区形成了这样一个区域组织,它加深了墨西哥、加拿大对美国的依赖,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依赖程度都有所加剧。

在另外一个方面,美国将墨西哥变成南部边界的一道安全屏障,获得了向中美、北美地区渗透的跳板,将势力范围进一步地扩大到了整个美洲地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北美作为全球第一大的区域组织,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欧盟,达到了抗衡欧盟的目的,给美国维护霸主地位提供了保障,另外,对于墨西哥而言,墨西哥的国际地位开始迅速地上升,美国从自身的全球经济的战略出发,为了应对来自欧盟、东亚的地区的竞争,它积极地支持墨西哥参与重要的国际组织活动,来增加北美在国际经济事务当中的发言权。

我们对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开创了先例,在现实和理论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标志,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东亚区域经济圈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现在再来了解一下东亚区域经济圈。

东亚一般被定义为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即我们常说的东盟,还有中国、日本、韩国的这个地区,我们所广泛讨论的东亚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指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之间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