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594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59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2012年总体就业率全省本专科排名第三,专科排名第二。

学院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外语系等10个系和思政、数学、体育3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政水资源管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建筑工程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管理、商务英语等44个专业57方向,基本覆盖了华南地区和广东省主要支柱产业。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9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4个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4个院级示范专业,7个院级重点专业;

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64门校院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

二、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一)就业形势喜人,凸显学生培养效果

1.就业率

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2010届—2012届总体就业率见图1),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好评。

截至2013年8月31日,学校2013届3329名毕业生(含结业生)中已就业3307人,初次就业率为99.34%。

图1:

2010届—2012届总体就业率

2.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根据统计,学院2012届毕业生岗位对口率达到85.9%,各个教学系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率如下,请详见表1。

表1:

2012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率统计

教学系

人数

对口人数

对口率

电力工程系

374

334

89.30%

机械工程系

452

330

73.01%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370

328

88.65%

建筑与环境系

245

220

89.80%

经济管理系

303

281

92.74%

市政工程系

187

161

86.10%

水利工程系

546

453

82.97%

土木工程系

451

428

94.90%

自动化工程系

208

146

70.19%

应用外语系

116

111

95.69%

总计

3250

2792

85.9%

同时,根据统计,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口率达到77.29%,各个教学系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口率如下,请详见表2。

表2:

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口率统计

271

72.46%

67.04%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215

58.11%

144

58.78%

275

90.76%

市政工程系

167

475

87.00%

土木工程系

427

94.68%

125

60.00%

110

94.83%

2512

77.29%

根据回收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和岗位信息情况分析,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大多为技术岗位或者专业管理岗位。

其中岗位对口率和单位对口率最高的都是土木工程系,岗位对口率为94.9%,单位对口率为94.68%。

各专业岗位对口率和单位对口率最高的达100%。

岗位对口率达100%的专业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高职对接两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高职对接两年制)、财务管理(工程财务方向)、行政管理(商务文秘方向);

单位对口率达100%的专业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高职对接两年制)、行政管理(商务文秘方向)。

3.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

根据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去向分析调查可知,已就业的毕业生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的占28.8%,去往广东东翼四市(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的占20.4%,在广东西翼三市(湛江、茂名和阳江)的占16.9%,在广东山区五市(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的占22.4%,在广东其他城市的占6.2%。

在外省的仅占5.3%,很好地服务了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体的流域去向请见图2。

图2:

2012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数据比例图

4.毕业生薪酬情况

根据对2013届3307名毕业生的试用期薪酬调查结果显示,1000-1999的占6.32%,2000-2999元占79.83%,3000-3999元的占13.24%,4000元以上的占0.61%。

在此次调查中,各个单位的情况均有所不同,例如薪酬较低的一般属于为文员岗位,部分单位虽然薪金较低,但是解决食宿问题。

一些单位虽然看起来薪金较高,但是需毕业生自行解决住宿,并且住宿费用并不低。

具体如下表3:

表32013届毕业生试用期薪金情况

薪金

1000-1999元

2000-2999元

3000-3999元

4000元以上

209

2640

438

20

百分比

6.32%

79.83%

13.24%

0.61%

(二)第三方评价良好,彰显人才培养质量

据麦可思公司(MyCOS)对我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我校毕业生有如下特点:

1.就业现状满意度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就业现状满意度:

被调查的毕业生针对自己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该调查属于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2.就业率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就业率:

指就业人数占总毕业生需要就业人数比例;

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人员、受雇半职工作人员和自主创业就业人员,分母是全体毕业生减去“专转本”人数(即在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群)。

3.就业质量高

就业质量:

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离职率方面。

收入的高低,是本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越能体现专业培养对毕业生实现更多市场价格的帮助;

职业吻合度,反映了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期待的差距;

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

(1)月收入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2)专业相关度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能够判断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问卷涉及到的问题中,包括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3)职业吻合度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职业期待吻合度:

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

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4)离职率低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

离职率:

从毕业时起到当年的12月31日,有离职经历的毕业生占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的百分比。

离职类型:

分为只有主动离职、只有被解雇、两者均有三类情形。

离职率如果很高,会影响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

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反映本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缺乏忠诚度。

(三)综合素质高,展现在校学习能力

1.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截止到2013年11月底,我院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为112次。

我院学生当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水利技能大赛“齐鲁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职高专房地产业务技能大赛、第六届“高教杯”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单项或团体一等奖。

近年来,我院形成了高度重视技能竞赛的氛围,把技能竞赛当作体现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

同时加大了对技能竞赛的投入,并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参与竞赛获奖的指导教师倾斜;

另外学院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师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真正落实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政策。

实例1

2013年学院各系学生获奖硕果累累

2013年12月,在广东省营销师(学生组)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我院派出的经济管理系代表队历经选拔赛、团队半决赛的激烈比拼,成功闯入决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3年11月,在第五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NOC活动)决赛中,我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学生分别参加了多媒体课件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程序设计三个赛项的竞赛。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3组作品入围全国决赛,最终,我院获得了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2013年10月,在第七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齐鲁杯”技能大赛中,来自全国22所水利高职院校的33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本次大赛共设工程测量工、制图员(水利工程CAD)、水利施工图预算编制、单片机系统快速开发、水环境监测工、坝工土料试验工(常规土工检测)等6个比赛项目(工种),我院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分别获得了1个特等奖(同时该学生获得了技师证书),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同时我院还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2013年10月,在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举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房地产业务技能大赛上,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学生获得本次大赛最高奖项一等奖,指导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实现了我院房地产专业全国技能竞赛奖项零的突破。

2013年8月,在“第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上,共有129所高校157个团队参加,参赛学生人数达到1200余人。

大赛充分展现了现代高校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产品信息建模的创新能力。

学院代表队在比赛中经过激烈角逐、出色发挥,一举获得建筑类团体二等奖,实现了前几届建筑类团体奖零的突破;

并获得1人个人全能一等奖、2人个人全能二等奖、2人个人建模一等奖、4人个人建模二等奖、1人尺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本次大赛的三位指导老师也都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2013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测量赛项比赛中,我院水利工程系代表队取得了“二等水准测量赛项”一等奖,“一级导线测量赛项”三等奖,“1:

500数字测图”赛项三等奖(本次比赛不设团体总成绩奖),同时,参赛的四位同学还获得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三级测量员”(高级工)资格证书。

在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应用英语写作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上,我院外语系派出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组竞赛团队共三名选手分别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造价技能项目广东选拔赛上,学院土木工程系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第1队参赛选手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优异的成绩体现了我院学生良好的造价理论基础和熟练的造价软件操作技能。

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总决赛中,我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学生克服重重压力,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了参赛团队全能(专科类)一等奖和二等奖。

其中我院学生获得专科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冠军及专项一、二、三名等大小奖项共15项,十位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3年4月,在第二届“有道汽车杯”广东高职院校汽车技能大赛上,我院经济管理系代表队获得了1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外语系派出的公共英语组和专业英语组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2013年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成果丰硕。

实例2

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展现学生风采

2013年,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以“中国梦•青春创”为主题的第七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中,学院的科技发明作品《基于单片机电子密码锁的智能安防系统》喜获一等奖,另外有两个作品荣获二等奖,两个作品荣获三等奖。

2013年11月,在从化团市委举办的“动漫大舞台校园之星”大学生才艺比赛中,从化有九所高校参与共选送了一百多个节目参加了才艺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学院市政工程系选送的舞蹈节目《进城》夺得桂冠,另有一节目获得了魔术节目决赛三等奖,同时我院还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2013年5月,我院“走基层、下街道、进社区”三下乡服务团队获得团省委授予2012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并有10名师生被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3年5月,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之“舞动未来”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第二赛区(高职高专、独立二级学院)比赛中,我院艺术团舞蹈队最新排练极具岭南特色的舞蹈作品《英歌舞》以总成绩94.3的高分技压群雄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2.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以“四大平台、五项建设”为主线的校园职业文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

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就业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奖评比及“科技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活动月”、“金秋读书月”、“亚运志愿者服务”等文化、体育、艺术和公益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全院10个系均已建立省(市、区)级职业素质拓展基地,其中电力系达27个,各系建立的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训练基地已超过80个。

思政部人文素质教研室相继在全院开设了40余门人文素质类任选课程,确定了《大学生法律实务》、《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塑造与训练》、《演讲与口才》、《合唱艺术素质训练》等4门学院素质教育名人课、特色课程。

各教学系均已建立1门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课。

学院以团委社团活动为主线,每学年拟定了我院“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方案”;

每学年按计划开展了90余场次全院性的就业创业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奖评比以及各类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和公益文化活动,有计划组织实施;

并在全省就业创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成绩显著;

学院每学年举办3次以上主题鲜明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活动月”、“金秋读书”等社团活动月。

(四)用人单位满意,肯定毕业生职业素质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对毕业生做了及时的跟踪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工作出色并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较好,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的综合评价以及业务、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等的评价给予了充分肯定。

1.敬业精神好

由于我院许多专业面向的是艰苦行业,因此,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往往很注重学生的吃苦耐劳及敬业精神。

经调查,我院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有志向和事业心,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乐于扎根在生产一线,用人单位乐于进一步培养。

综合调查走访的单位意见,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敬业精神较好以上的评价占99%。

2.动手能力强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好学肯干,上手快,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

据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做出较好以上评价的占97%。

3.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技术等业务能力较强,经过岗位培训后能较快掌握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工作中体现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4.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取,毕业生党员能在单位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在工作上能虚心向同事请教,较好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容性,体现了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社会对我院2012届毕业生的整体评价优良率为99.38%;

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指导工作满意率为99%。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学院根据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以育人为本,通过“行企校”联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了企业、社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落实到教学系与专业和课程层面的校企合作。

在教学系层面,水利工程系与广东水电建设集团、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水利企业开展合作,电力系与黄埔电厂、白盆珠水电厂、东莞集明电力工程公司等电力企业开展合作,机械系与广州数控机床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公司等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土木系、市政工程系与广东源天工程公司等建筑施工、监理公司开展合作,计算机系与深圳华为公司、用友软件公司、传智播客公司等IT企业开展合作,经管系与广州济达投资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

在专业和课程层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担任实践教学指导、顶岗实习安排、推荐学生就业等工作。

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表4学院各系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序号

专业名称

人才培养模式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以水利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

水政水资源管理

“岗标课”相互贯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

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

“双重身份、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4

供用电技术

“多阶段交替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5

建筑工程技术

“项目导向、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6

工程监理

“4.5+1.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7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32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8

给排水工程技术

“准订单岗位培养,多级技能训练”型人才培养模式

9

基础工程技术

“工学结合、岗位技能核心、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0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

“企业链订单,校企全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模具设计与制造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4

市场营销

“2+1”人才培养模式

15

商务英语

“基于情境教学、实战演练”人才培养模式

实例3:

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打造中、高端软件开发人才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近年来,一直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打造中、高端软件开发人才,取得丰硕成果。

在麦可思2013年的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排列第一的专业是软件技术专业(83%);

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排名第一的专业是软件技术专业(3458元);

2012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排名第一的专业的是软件技术专业(72%)。

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在教学计划制定、实施和反馈中,都有企业参与;

核心技能课程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施教;

特别是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在实训和毕业设计重点环节,重金让企业的资深培训教师指导,强化培训五个月,相当于二年的实际开发工作经验,培训结束后全部就业于开发岗位,打造中、高端软件开发人才。

比如:

2013届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易智礼同学,于2012年05月08日参加了学院与广州为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为学软件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课程学习。

通过6个月的时间学习,于2012年11月1日入职广州恒拓开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岗位为Java工程师,试用期工资4600元每月,负责公司南方航空软件产品的开发,在工作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大胆创新,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

表现优异于2013年2月1日转正,转正工资6000元/每月;

还有戴涵广、林锦杭、杨继广、夏子杰等同学现均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目前工资为4500-5000元。

(二)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学院以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按照“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岗位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对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