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16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仪器的操作流程Word格式.docx

14、关闭开关,拔出电源.15、清洁、消毒备用。

1、根据医端核对床号、姓名。

2、插入试纸条,检测代码。

3、显示屏提示滴入血液。

4、选择采血部位,常规消毒皮肤,用采血针进行穿刺.5、将血滴在试纸条的粉红测试区,以使试操补恒码“血量指示圆点”完全变蓝为准。

6、在两分钟内插入已滴血的试纸。

7、读取结果。

8、记录、签名。

4。

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流程

【目的】

(一)监测胎心率。

(二)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胎心监护仪操作方法】1、护士:

衣帽整洁、告知患者仪表大方.2、病人:

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方法及配合技巧。

3、评估:

操作前准备:

(1)孕周、胎方位、妇作前胎动情况、心理状况及准理解程度。

(2)嘱孕妇排空膀胱.环境安静。

(3)孕妇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

孕妇局部皮肤情况。

4、用物:

(4)胎心监护仪及辅助装置,耦合剂、卫生纸.操作流程:

1、携用物至孕妇身边,核对患者,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告知此项操作对孕妇及胎儿无影响,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取得合作。

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调节室温.2、接通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3、协助孕妇仰卧于床上,合理暴露腹部,适当抚摸腹部使患者放松4、合理暴露腹部,触清胎方位,判断胎背的位置5、涂耦合剂。

6。

用胎心探头找到胎心最强处,固定.7.如为无应激反应,将胎动机钮交予孕妇,嘱其自觉胎动时按动机钮。

8、如为宫缩应激试验,涂耦合剂,将宫缩探头置于子宫底部,固定.9、打开描记开关,观察胎心显示,以及胎心、宫缩曲线描记情况。

10、监测20min,视胎心、胎动及监测情况决定是否延长监测时间。

11、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孕妇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通知医师。

)操作后处置:

1、监测完毕,取下监护探头。

擦净孕妇腹部,操作协助孕妇整理衣裤,协助孕妇取舒适卧位。

2、整理床单元。

3、取下监护记录纸,填写日期、时间、床号、姓名.4、关闭监护仪开关,拔去电源,胎心监护仪归位放置。

5、洗手、记录。

指导患者:

1.告知孕妇正常胎心率的范围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听诊结果为实时监测结果。

3.告知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输液泵的操作流程

概述操作步骤演示注意事项

控制输液滴速,按需要提供病人所需的输液

量。

【用物准备】

微量输液泵用物:

微量输液泵、泵用注射器

或普通注射器、基础消毒盘、药液。

静脉输液泵

用物:

输液泵、泵管、基础消毒盘、液体。

【操作方法及程序】

微量输液泵

(1)洗手、戴口罩。

(2)配置药液,用注射器抽吸准备好,注明药液名称及药物浓度。

(3)连接注射器与输液泵泵管,排尽空气。

(4)将注射器安装在输液泵上.

(5)连接电源,打开泵开关。

(6)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姓名、床号。

(7)根据医嘱要求,设定输液液量、速|度。

(8)连接输液泵及常规输液管.

(9)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2。

(1)洗手、戴口罩.

(2)检查泵管的完整性、有效期。

(3)按输液法连接液体与泵管,将输液泵管充满液体,排净空气.

(4)将输液泵管安装在输液泵上.

(5)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6)打开输液泵开关,遵医嘱设定输液量、速度及所需其它参数.

(7)将输液泵管与常规输液器连接,并固定妥当。

(8)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经常巡视,注意输液泵的工作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泵的故障。

严密观察液体输注情况,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

3。

应规范使用输液泵,做好输液泵的维护和保养.

婴儿辐射保暖台的操作方法

一、适应症适用于新生儿急救、治疗、护理及保暖。

二、操作流程1、锁紧整机脚轮,防止机器工作时移动,接通电源。

2、将肤温传感器插入肤温传感器插座,将肤温传感器探头置于婴儿皮肤之上,金属面向下,与婴儿皮肤票贴并用胶布固定,探头往往放置于胸部、腹部鉴最热面积大且平整易固定又方便护理的部位为宜.3、打开控制仪电源开关,控制仪自动进入预热模式,使保暖台预热,待床垫表面温度达到适当温度后,再将患者放入或给患儿脱衣服。

保暖台在预热模式下运行约30分钟必须改为“肤温模式“以维持患儿的体温.4、想改变温度控制模式时,按一下“设置键”,再按“模式键"

进行温度控制模式(预热、手控、肤温)的选择,选定后再按一次“设置键”,即完成温度控制模式的设置.5、使用肤温模式时,系统默认的设置温度值是36℃,若要改变设置值时,在设置状态下(设置温度窗的数值闪烁),通过按加键或减键对温度值进行调整。

6、如需要打开床四围的挡板,可用手抓住挡板上缘向上提并向外翻下。

7、每次使用结束后,先切断电源,再用84消毒液擦试、清洁挡板及机器表面,更换床单备用.三、注意事项及保养1、仪器必须接地,放置在环境干燥、无风的地方使用。

2、测温探头放在控制的区域内,不得用厚被子遮盖。

在手控模式时,皮肤温度显示窗将显示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实时温度,加热输出比例是固定的,不受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皮肤温度控制,因此要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的波动,而且操作人员不得离开,以保证患儿的安全.3、为了确保患儿安全,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肤温模式。

肤温模式下,必须使皮肤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患者的适当部位保持可靠地接触,如果探头从患者身上脱离,此时传感器所测的温度并非预期患者的皮肤温度,而可能是空气温度或床垫表面温度,从而导致患者过度地接收热量或急剧地失热,甚至于被烫伤或死亡。

4、仪器不正常时,不得强行使用,需专业人员修理。

5、长时间使用,应考虑婴儿脱水问题,需加适量的水用以蒸发或婴儿床上摆上聚乙烯薄膜.6、在手控模式下及档板翻下时,使用者不得离开,以免对患儿造成危害。

7、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仪器及婴儿床、床垫。

为避免有机玻璃挡板出现银丝裂纹,不能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液进行清洁,也不能让其处于紫外线的直接辐照之下.三、温度控制模式的选择

(一)预热模式 

 

适用于患儿不在辐射台上,需要迅速提高床温。

预热模式是系统按预定的程序输出热量,运行约20分钟后,系统按70%(加热功率指示灯7格显示)的加热比例输出热量,约30分钟后按30%的加热比例输出热量直到模式改变,所以此模式不适宜保持患儿体温.预热时,不受肤温传感器所测得的肤温控制,设置温度窗显示“—-”,皮肤温度显示窗显示肤温传感器所测得的实时温度.

(二)手控模式手控模式是保暖台按设定的加热比例固定输出热量的模式,该模式预期用于对患者作短时处理、急救或低体温的复温。

系统默认的加热输出比例为30%。

在设置状态下,操作人员可通过加键或减键在0%指100%范围内对加热输出比例进行调整设置。

当加热输出比例〉30%时,设备每隔15分钟会发出一次声光报警。

注意:

1、使用手控模式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以免造成患儿烫伤或冻伤。

2、操作人员应根据临床要求,正确选择和适时调整加热输出的比例。

3、手控模式下,加热输出比例是固定的,不受肤温传感器所测得的肤温控制,因此要密切注意患者体温的波动.4、每15分钟发出一次声光报警,目的在于提醒操作人员,患者此时正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中,为确保安全,须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测量患者的体温.(三)肤温模式肤温模式是一种使患者皮肤温度自动维持在设定温度值的运行模式。

在此模式下,系统根据皮肤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体温与设置温度之间的差异来自动调节红外辐射热量的输出,从而使得患儿的热平衡得以维持。

该模式预期用于保持患者的体温。

确保患者安全,一般情况下,使用肤温模式。

皮温传感器的探头与患者皮肤表面的连接:

使用肤温模式时,必须确保肤温传感器的探头与患者皮肤可靠的接触。

在将探头放置于患者皮肤的适当位置之前,应首先使用医用酒精擦拭肤温传感器探头的金属表面,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垢或油渍。

如果患者是仰躺的,探头放置于患者腹部(剑突和肚脐之间)、胸部等感热面积大且平整易固定又方便护理的部位,注意应避开肝脏部位;

如果患者是趴卧的,应将探头放置于患者的背部,最好是在肾脏部位。

为了使探头与患者皮肤可靠地接触,应辅助使用医用胶带予以固定。

1、必须使皮肤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患者的适当部位保持可靠地接触,如果探头从患者身上脱离,此时传感器所测的温度并非预期患者的皮肤温度,而可能是空气温度或床垫表面温度,从而导致患者过度地接收热量或急剧地失执其至被汤伤或死亡。

2、不要将肤温传感器的探头放置于患者的下方。

3、与患者皮肤接触的部分应为探头的金属表面部分。

4、肤温传感器的探头不能当作直肠温度计使用。

5、设备不能区分皮肤冷而体内温度高(发热)和体内温度与皮肤温度都低的差别。

皮肤温度传感器所测的温度只是患者的皮肤温度,而并非患者的实际体温。

因此,必须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检查患者是否发热或明显的降温迹象。

皮肤温度控制值的设置:

温度设置为36°

~37°

C之间,根据患者的体重、胎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度,维持患儿的肤温在36。

C左右。

7。

分娩镇痛仪的操作方法

开机:

打开主机左侧总电源开关,开机后等待主机自检,显示器出现操作界面,默认进入有线通道。

选择治疗通道:

有线或者无线。

3.连接电极片:

有线:

黑白颜色连接肩部(小)电极片红绿颜色连接腰部(大)电极片

无线:

黑色子机连接肩部(小)电极片粉色子机连接腰部(大)电极片

4.粘贴电极片:

酒精消毒黏贴部位,将连接好的电极片粘贴在特定部位。

肩部:

贴肩井穴和肩外俞两个部位。

肩井穴: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肩外俞:

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往左和右四横指)。

腰部:

以脊柱为中心

第一张电极片:

贴于产妇臀间裂顶端上一横指处;

第二张电极片:

贴于第一张电极片上四横指处(5—7cm)。

调整输出治疗档位:

肩部镇静:

2种模式,30个档位.

腰部镇痛:

3种模式,50个档位.

档位调整原则:

先确定产妇最大能耐受的档位,然后根据产妇感受调至舒适档位即可.

模式调整原则:

开机默认使用模式1,若连续使用15分钟以上镇痛效果不佳,则先降低5—10个

档位后,按“模式"

键更换治疗模式,再根据产妇感受重新调整输出档位.

一键镇痛:

产妇宫缩时使用,瞬间增大能量输出的密度和强度应对宫缩痛,待宫缩结束时关闭功能,调整

至原先产妇舒适档位。

该功能仅作用于腰部,使用时,若是模式1,2,则输出密度增大;

若是模式3,则强度增大

10个档位,故建议使用此模式时先将档位降低5-10档。

PS:

使用此功能时亦可以随时增加或者减小档位.

治疗结束:

镇静、镇痛档位各下调5—10个档位,按“停止”键。

记录镇痛时间,关闭电源。

关于无线子机:

1.使用时打开开关,使用完毕关闭开关,必要时可以使用延长线。

无线子机用完请立即消毒,充电,放置到规定的地方。

3.充电时关闭开关,直到红灯熄灭为止,充满所需时间约2—3小时。

注意事项:

本产品适用于孕期在28—41+6“周间,无任何高危病症和禁忌症,可以自然分娩的产妇。

皮损处不得黏贴电极片,体质极度过敏者,妊娠合并症者或者有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种产妇不可使用。

产房常用的技术操作流程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2.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

3.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

4.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

5.导尿的操作流程

6.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

7.备皮法

8.产科腹部检查

9.骨盆测量

10.观察宫缩

11.产科阴道检查

12.宫缩素的使用与观察

13.产程图

14.人工破膜操作流程

15.产时会阴冲洗

16.铺产台

17.接生

18.会阴切开缝合术操作流程

19.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流程

20.产钳术

21.胎头吸引术

22.臀位助产术及臀位牵引术

23.肩难产助产术

24.新生儿复苏术

25.人工剥离胎盘术

26.宫颈裂伤缝合术

一、接到医嘱:

1、准备药物

2、准备用物:

注射器(1ml、2ml、5ml、20ml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治疗车下面:

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抢救药:

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二、开始操作:

1、自我介绍:

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

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

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

3、评估病人:

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

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

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

调节室温;

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4、回治疗室: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

5、检查:

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

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

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如为安郶:

首先检查安部有无裂纹,

药液有无变色、浑浊;

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

1ml);

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

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

(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脱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

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酒精脱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

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

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

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

xx药,治疗×

x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

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

3、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摘口罩

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

按医院要求着装【目的】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按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

、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

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峭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

取骼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核对】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评估】一、评估患者的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

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

心电图是否正常。

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

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准备】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治疗车、快速手消、棉签、安尔碘、治疗巾、遵医嘱准备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

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

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

铺无菌盘后按无菌要求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操作】1、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

拉围帘,保护患者隐私;

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松解衣裤,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

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

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5、缓慢推药,注射毕,以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

6、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衣物.7、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配合。

8、洗手,再次核对患者,记录时间,清晰的签全名于治疗单上。

【操作后】处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

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避免在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

淤血及血肿部位亦进行注射.

目的: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去除口臭,增进食欲。

3.观察口腔病情变化.

评估:

首先核对病人。

护士准备:

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用物准备:

除常规物品外准备棉签、石蜡用物准备:

除常规物品外准备棉签、石蜡油,根据评估我选择的漱口液漱口液是:

0。

9%生理盐水。

操作流程:

核对病人。

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巾围于颈下

以防止漱口液沾湿被单,弯盘置于口角旁。

3.协助病入用吸水管漱口,含漱后吐至弯盘.

4.擦洗:

(口述)血管钳持棉球擦洗。

棉球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每次擦洗只用一个棉球,搅棉球时保持镊子在上,血管钳在下,第一个棉球可在治疗碗上方干,其余的棉球必须镊子夹取在弯盘上方搅干,以防止污染治疗碗内的棉球。

擦洗的顺序为:

对侧牙外面,近侧牙外面,对侧上内则面、上咬合面、下内则面、下咬合面、颊部。

同法擦洗近侧。

擦洗时血管钳的尖端不可触及病人口腔粘膜以防损伤。

压舌板轻轻撑开对则颊部,从内向外、由上而下纵向擦洗至门齿.同法擦洗近侧。

依次擦对侧上内则面、上咬合面、下内则面、上咬合面、弧形擦洗颊部。

最后擦洗弧形擦洗硬腭,擦洗舌面,擦洗硬腭及舌面时勿伸入过深,以免引起恶心。

安置病人。

6.终末处理(棉球、压舌板倒入感染性垃圾

袋焚烧,血管钳、治疗碗、弯盘

1:

4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高压

蒸汽灭菌)

7.洗手,做好护理记录。

根据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多贝尔溶液用于除臭抑菌;

08%甲硝唑溶液用于厌氧菌感染;

1-4%碳酸氢钠用于真菌感染;

2—3%硼酸溶液用于防腐抑菌;

0.02%呋喃西林用于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1-3%过氧化氢用于抗菌除臭;

0.1%醋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义齿用冷开水刷净,配带或放在清水中

备用,每日更换清水一次。

3.口唇干裂者,先用温水湿润,再张口检查,防止出血,擦洗后涂上石蜡油。

4.擦洗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及牙龈,擦洗牙齿内外时应纵向擦洗,由内而外,弧形擦洗颊粘膜,擦洗硬腭及舌面时勿伸入过深,以免引起恶心,每日次擦洗只用一个棉球,且棉球不宜过湿。

5.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有无霉菌感染.

6.昏迷病人禁忌漱口,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如痰液过多应及时吸出。

评价:

未损伤牙龈、粘膜,未引起恶心,棉球湿度适宜。

病人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感觉舒适.

掌握病人目前口腔病情。

病人和家属获得口腔卫生知识及技能,病人理解,配合操作.

4.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方法

[目的]

供给氧气,改善缺氧症状

[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

治疗盘:

吸氧导管,生理盐水,消毒镊子缸,小镊子,污物缸,无菌棉签,弯盘,绷带,胶布,氧气扳子,氧气表,湿化瓶,瓶内盛蒸馏水1/2,氧气筒,记录单

3、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吹尘),随即迅速关好开关

4、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用手初步旋紧,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连接湿化瓶,湿化瓶内长管连接氧气筒

6、关闭流量表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7、关闭流量表,待用

8、携物品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病人意识清楚,解释取得合作

9、选择合适鼻孔,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清洁鼻腔

10、连接鼻导管,湿润鼻导管前端

11、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好流量

12、量好长度(鼻尖到耳垂的2/3)

1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鼻腔,固定在面颊部

14、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先关流量表

15、再关总开关,然后再打流量表小开关,放出余气,再关好流量表

16、清洁口鼻,恢复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7、整理用物,记录用氧起止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