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20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军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

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

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

  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一支军队的潜力。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

曾经有一支军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

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

占领过62座城市;

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大家知道这支创造奇迹的军队叫什么名字吗?

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在长征过程中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呢?

下面让我们走进长征。

  中共苏区反“围剿”敌我力量对照表

  项目

  次数国民党

  军队中央

  红军人数

  比例红军

  指挥者战略战术

  次10万4万约2.5:

1毛泽东制定和执行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

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打敌虚弱

  第二次20万3万约7:

1

  第三次30万3万约10:

  第四次40万7万约4:

1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50万8万约6:

1李德、

  博古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请大家结合图表和教材个指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②根据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说说你认为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③请用一句话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

个问题:

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失败。

第二个问题: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第三个问题:

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使得红军被迫开始了25000里长征。

下面请大家看书第二个指目和第三个指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请根据红军长征过程,制作一张红军长征路线的简图。

  ②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③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请大家讲讲长征路上让你感动的故事吧!

  下面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一起去重温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1934、10江西瑞金

  接下来的是?

  突破四道封锁线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

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红军开始长征后,敌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派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被称为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王明、博古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指挥红军拼命突围,红军损失惨重,付出惨重代价,由8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此时蒋介石在红军通往湘西的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如果红军此时决定去和红2、6军团会合,等于户口偷食。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接着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谢谢这位同学。

那么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1935、1;

内容是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足迹到了哪里呢?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在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之后,红军接下来去了哪里?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兵锋直指贵阳。

蒋介石调滇军主力来贵阳支援,红军迅速行军到昆明,虚晃一枪之后,飞奔到金沙江最近的三个渡口——龙街、皎平和洪门,势必抢在追兵来到之前拿下渡口,缴获船只,以保证全军渡江。

当时由汉、彝、纳西等各族船工摆渡,在红军物质和精神鼓励下,他们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夜以继日来回摆渡,7条船7天渡完2万人。

红五军团竭尽全力阻击蜂拥而至的追兵,掩护主力,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

第五军团参谋长陈伯钧因善于殿后,被戏称为“铁屁股”。

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掩护皎平渡的主力渡江。

在险山恶林中,全军团顽强阻击三昼夜,把追来的国民党中央军牢牢挡在仅有的一条道路上。

大部队渡过江后,五军团交替掩护脱离敌人,也安全渡过金沙江。

他们完成摆渡后凿沉了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的大门,使国民党军只能看着红军丢弃的一双双破草鞋而望江兴叹。

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巧渡金沙江之后的红军下一站会师哪里呢?

  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师: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

  飞夺泸定桥

  3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

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

莫怕火,冲呀!

敌人垮了,冲呀!

”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会在遭遇怎样的险阻呢?

  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

  夹金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寒冷还缺氧。

朱德总司令通报全军:

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

还要求:

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上,以免冻伤脚。

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动员下爬山。

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靠着顽强的毅力,穿着夏装的红军终于战胜了雪山。

  《金色的鱼钩》

  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

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

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

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

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

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过草地之后,红军继续北上,在哪里与陕北红军会师呢?

  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那红军三大主力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师的呢?

  36年10月,红四军、红二军、红一军,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会师之后的毛泽东欣喜若狂,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感受红军的喜悦。

  学生活动——全班齐声朗读《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胜利了之后,毛泽东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为何会如此高度的赞扬红军长征呢?

请大家看书最后一个指目回答。

  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关荣的革命传统。

②极大地鼓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5年,凤凰网报道有位英国人李爱德重走长征路,也有中国人李建设夫妇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在采访他们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他们只说为了回顾艰难历程,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红军长征固然雄壮而热血沸腾,留下的长征精神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下面让我们进入到实战演练阶段,看看大家能否像红军一样克服一个个的难题。

  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A.1935.1B.1934.10c.1930.10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A.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

  B.革命根据地力量强大c.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

  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一大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三军B.红一、二、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

  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③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A.①B.①②c.①②③

  标志着长征结束的事情是

  A.吴起镇会师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c.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师

  小结: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下面让我们在当下最著名的沙画表演中去细细品味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