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44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

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

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

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措施:

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

3.化学防治措施:

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

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

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

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

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

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

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

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

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

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

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

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

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

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2.防治褐飞虱:

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

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

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

杀。

4.防治二化螟:

甲维·

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5.防治三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甲维·

毒死蜱、毒死蜱。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

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

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水稻苗瘟、叶瘟:

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

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

常用药剂:

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穗瘟:

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

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

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防治方法:

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

防治药剂:

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

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真菌病害。

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

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

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病害,又称过火风、白叶瘟。

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

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连续喷洒2-3次。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毒为主的病毒病害。

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

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5千克浸种5千克、50%二嗪磷乳油、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治虫防病。

(六)水稻普通矮缩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

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是治虫防病,重点抓传毒昆虫两个迁飞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

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洒,治虫防病。

主讲:

王鸿宝

一、水稻病虫: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

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

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瘟:

病斑呈钫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

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

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上。

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

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稻瘟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

①1%的石灰水浸种;

②强氯精消毒。

药剂浸秧:

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两兑水50斤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半分钟取出堆闷,闷半小时,然后栽插。

喷药防治:

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每亩用甲、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

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亩用50毫升兑水120斤喷雾。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两兑水120斤喷雾防治一次。

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亩用100毫升富士一号兑水120斤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

“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

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纹枯病的防治: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②合理施肥灌溉;

③及时喷药:

亩用1%(1万单位)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斤或2%井岗霉素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150斤喷雾。

也可亩用草木灰30—40斤加水200斤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

或亩用50—70斤草木灰直接撒施。

(三)稻杆蝇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型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每亩用18%杀虫双半斤加水120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

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

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防治用药:

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

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色飞虱。

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

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

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拨节期为害。

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

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

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三种。

三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

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五条纵线。

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防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

每亩用25%杀虫双粉剂2—3斤拌细土撒施,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5两兑水120斤喷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二水稻田的分类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秧苗期:

种子发芽到拔秧

•插秧期: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拔节孕穗期:

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抽穗扬花期:

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5--7天。

•灌浆结实期:

开花后到谷粒成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生活习性:

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

2-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

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

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

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

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

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造成死孕穗;

抽穗期造成白穗;

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卵历期:

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蛹期:

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

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

展叶40克/亩兑水15—30公斤

4。

夯钻60克/亩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

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三化螟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

为害症状:

幼虫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

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卵的历期:

第一代11-12天,第二、三代7-8天。

化蛹期4月下旬

•各代发蛾盛期:

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

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

4-5天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

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1代历期1个月左右,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迁出,

•2。

•3。

•4。

关键技术:

初见小苞开始用药。

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分为:

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

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

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

灰飞虱发生规律:

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

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

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

展叮40克/亩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

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