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97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docx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

    1、叶稻瘟的防治:

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2、穗稻瘟的防治:

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

(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

(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3)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

三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二、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

(1)25%川化018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三、纹枯病的防治:

防治最佳时期为孕穗期。

药剂选用:

(1)亩用井冈霉素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30%洁苗乳油2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四、稻曲病的防治: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防治时期应抓住孕穗期或抽穗期,药剂选用:

(1)亩用井冈霉素2包加15%粉锈宁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30%洁苗乳油2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3)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五、稻飞虱的防治:

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选用:

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

(2)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20%蚜螨灵乳油亩用10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4)赛嗪酮或10%吡虫啉30克/亩兑水45公斤喷雾。

    六、稻螟虫的防治:

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

(1)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公斤撒施;

(2)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25%喹硫磷乳油1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七、粘虫的防治: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

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2)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一、发病规律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

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一、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

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

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

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

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

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品种。

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

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三、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

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

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来越冬菌核。

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屡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

         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

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

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4.适时喷药防治。

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场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70kg喷雾。

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稻穗颈瘟的防治误区

摘要:

稻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

   稻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

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

始穗后,叶鞘松弛,为稻瘟菌侵入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

对于一些感瘟品种或抗性较差的品种,稻瘟病菌很容易从穗颈节侵入而染上稻瘟病。

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便被阻断,于是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农民称之为“卡掌”﹙卡脖子﹚。

一旦穗颈染上稻瘟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基本失收。

近年来之所以稻穗颈瘟发病严重,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力,在防治上存在以下误区。

      白穗时才施药

       稻瘟病病菌刚侵入时,一般不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

而等到穗颈因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再防治,为时已晚。

防治稻颈瘟一般要在破口始穗期用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生长过旺的丘块,还要在齐穗期﹙抽穗达80%左右时﹚再用药一次。

苗瘟不严重的丘块抽穗时不用药。

苗瘟是发生在苗期﹙分蘖期﹚的稻瘟病,与穗颈瘟相比,仅是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而已。

有些品种,较抗苗瘟,但未必抗穗颈瘟。

且稻瘟病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分蘖期发病条件不适宜,苗瘟发生也可能并不严重;如穗期条件适宜,又可能表现出感病。

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病品种,穗期又遇阴雨温湿条件,无论苗瘟发生轻重,都可能导致穗颈瘟的大流行。

因此,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者是历年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或丘块,即使苗瘟不严重,也要加强对穗颈瘟的防治,抓住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1次。

        抗瘟较强的品种在抽穗时不用药

        对稻瘟病绝对抗病的品种是没有的,抗性是相对的。

虽然抗瘟品种发病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但是如果种植在常年发病严重的地方或丘块﹙农民称之为稻瘟病的老窝﹚,或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抽穗期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也可能发病。

对于常年发病丘块,即使是抗性品种,也要注意防治穗颈瘟;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的丘块,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都不可忽视对穗颈瘟的防治。

        抽穗期遇雨不用药

        抽穗期出现阴雨天气有可能严重发病,如感瘟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还可能引起穗颈瘟的大流行。

因此,防治穗颈瘟要在水稻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施药后8小时内遇雨还要补施。

即使是阴雨天,也要抢住雨中间隙用药。

优质稻、多年种植的品种或组合、苗瘟比较严重的丘块、植株生长过旺的稻田、山阴田、冷浸田及抽穗期降雨的丘块,都要在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1次。

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0%三环唑150克或40%富士一号100克,对水60-70公斤配成药液喷施,将植株喷透。

交替使用对口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各部位发病症状

摘要:

叶鞘染病:

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部症状:

病斑呈云纹状

叶鞘染病:

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部症状:

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

  

      茎秆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

湿度大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并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

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第二年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

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

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

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

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打涝菌核,减少菌源。

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灌水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

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湿润长穗,不提前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药剂防治方一:

2.5%井冈霉素100ml。

用法:

对水50公斤喷雾或对水400公斤泼浇。

  4.药剂防治方二:

     

(1)20%粉锈宁乳油50-76ml;

      

(2)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4)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g;

      (5)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性粉剂200g。

用量:

每667㎡用药液50公斤。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摘要:

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

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

  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

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

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

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

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为恶苗病病菌。

 

      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以种子传播为主的病害,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1.建立无病留种田:

留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单打单收。

       2.种子消毒处理:

①10%浸种灵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种子和药液比为1:

1.25,水面要高出种子10厘米,在室温10-15℃条件下浸种5-7天。

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

②25%施保克、25%使百克、25%菌威均为同一类药剂。

分别用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

浸种方法同浸种灵。

       同一类杀菌剂使用时间长容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如恶苗灵、901等药剂由于在我省使用时间过长对恶苗病的防效明显下降,应及时更换新的药剂。

更换药剂要注意不能更换相同成分的同一类药剂,要选择不同成分的新药剂。

目前浸种灵和米酰胺类杀菌剂如施保克、使百克、菌威等药剂药效高且成本低。

水稻“两病三虫”防治技术

水稻两病三虫是指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赤斑黑沫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应重视防治。

  水稻稻瘟病: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致导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三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孽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稻瘟病分:

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2)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3)种子处理: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直接催芽,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

(4)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药剂选择:

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富士1号10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

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应保证50千克用水量,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

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

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

药剂选择:

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喷雾。

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水稻螟虫:

分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螟虫危害严重可造成白穗。

防治方法:

亩用15%雷钻乳油90ml或13.5%钻心炮乳油90ml或13.5%伐克乳油90ml或13.5%决斗乳油50ml或10%金佛乳油40ml或20%毒死蜱?

或辛乳油90ml兑水60公斤喷雾。

水稻螟虫防治时期:

(1)二化螟:

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

(2)三化螟:

第一次用药在水稻大肚期(破口期前三天)防治,七天之后可再用一次。

(3)稻纵卷叶螟:

在新的小虫苞出现时施药防治,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比较常见的是白背飞虱及褐色飞虱。

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

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

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拨节期为害。

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

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①喷雾: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艮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有较好效果。

②泼浇:

可选用1O%吡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40%久效磷乳油,每亩50毫升,用大水泼浇,每亩用水400千克。

③撒颗粒剂或毒土:

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2-3千克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0克,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20-25千克撒施。

  稻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

一般分散活动,早、晚多在稻田取食,遇有高温强光则藏在杂草丛中,大发生时傍晚在田间成群飞翔。

饱食后成虫隐蔽在作物叶背或杂草丛中,一般田边受害较田中心重。

成虫取食后可不停地排泄无色透明液体粪便,污染作物叶片。

成虫性活跃,能飞善跳,一次可飞2~3m,有避光取食特性。

稻赤斑黑沫蝉以成虫形态多在阴天、清晨或傍晚吸食叶片液汁及花汁,造成秕谷,影响产量。

受害叶片发红,从田中央到田周危害逐渐加重,远看象火烧一样。

防治若虫在3龄高峰后至成虫出土前,当发现田埂土缝、田埂植物茎秆或叶片上出现较多白色泡沫时;防治成虫为稻田每平方米有虫3头以上时。

稻赤斑黑沫蝉的若虫生活在土壤中,通过土表裂缝吸食杂草根部汁液,此时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拌细土撒施在田埂上进行防治。

在成虫发生盛期用20%三唑磷乳油6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4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早稻盘育秧为何易出现黄苗死苗

摘要:

软盘旱育抛秧是早稻增产的一项新技术,但在育秧过程中容易发生黄苗死苗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苗床选择不当。

有的地方旱地少,不少农户为了移栽方便,每块大田都在田边搞一点秧床作为旱育秧地,往往造成前期是旱播育秧地,而中后期耙沤大田时秧床

软盘旱育抛秧是早稻增产的一项新技术,但在育秧过程中容易发生黄苗死苗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苗床选择不当。

有的地方旱地少,不少农户为了移栽方便,每块大田都在田边搞一点秧床作为旱育秧地,往往造成前期是旱播育秧地,而中后期耙沤大田时秧床被水浸泡,造成旱播湿管,影响秧苗根系发育而出现黄苗或死苗。

有的选择生地、薄地作苗床,年前又不注重苗地培肥,秧苗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限制了生长发育,因而形成黄苗。

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种过旱作物空闲地做苗床为好。

         2.苗床不平。

苗床不平易造成软盘悬空死苗。

苗床床面高低不平,软盘不在同一平面上,一些低凹处出现钵体悬空,营养土与苗床水分隔断,太阳一晒便死苗。

因此采用旱地或菜地作秧床的,播种前要铲平压实,使厢面平整;采用稻田作秧床的需种一季早熟蔬菜熟化土壤,床土要求上细下粗,厢面平整松软。

          3.营养土配制不当。

配制营养土是软盘育秧的关键。

有时农户施用未腐熟的生粪,施的多而不匀,土肥不融合,发酵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根系生长有害,如直接施用往往会出现烧苗烧根现象,使秧苗枯死。

有的营养土内施肥过多或无水撒施造成灼伤死苗。

营养土应疏松肥沃,偏粘性,一般以充分冻、晒、无杂草地或菜地土壤,与充分腐熟的酸性土杂肥各半,破碎、拌匀、过筛而成。

按每千克营养土加过磷酸钙3克、硫酸钾1克,硫酸锌2.5克,或用少量经充分腐熟的稀薄水粪均匀拌入为宜。

          4.浇水不当。

育秧中后期易出现暴晴天气,苗床中央容易出现温度高于40℃而死苗。

因此晴天要注意控温降湿,并注意防止营养土发白脱水。

如营养土发白要结合揭膜通风降温,淋水抗旱。

但浇水过多或长期淹水,根系通透性差,致使秧苗发黄。

          5.大风和病虫的影响。

有的软盘育秧因施肥过多过猛,浇水过大,秧苗发生徒长,大风过后,秧苗失水严重而枯黄。

还有的因地下害虫危害,或立枯病与病害严重,也会造成秧苗枯死。

因此当出现大风天气时,要及时盖好农膜;若出现立枯病可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3~4克,配成600倍液浇施急救,轻者1次,重者施药2次。

          6.收膜过早。

有的农户在气温回升几天后,急忙将农膜全部收回家不再盖膜,到下雨后,秧床水分充足,致使秧苗暴发力在秧田提前出现,叶片出现徒长,插后无明显的暴发力,不利于高产。

另外,如遇低温,有的农户嫌麻烦而不及时盖膜又影响秧苗生长,使原来叶色浓绿的秧苗逐渐变成淡绿色或淡黄色,生长势变差,有的甚至出现死苗现象。

因此,如遇寒潮要及时盖膜护苗。

三叶期天气晴好时,白天可全部打开地膜炼苗,除阴雨天外,实行日揭夜盖,移栽前3天全部撤膜,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

水稻病害防治:

黄矮病

摘要:

[分布与为害]:

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

   [分布与为害]:

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

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

由水稻黄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症状]:

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从顶叶下1―2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

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

该病出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二条黑尾叶蝉传播。

能连续传毒,终身保毒,不经卵传毒。

病毒主要保存于虫体内越冬,次年再传染。

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蘖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发病轻,而晚稻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连片种植。

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清除田边杂草。

2.药剂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在稻谷播种后撒施。

选用50%混灭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或20%叶蝉散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5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5―7天施药1次,共施2-3次。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

摘要:

一、危害症状本病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剑叶叶鞘初现暗褐色小斑,边缘较模糊,多个病斑可连合成云纹状斑块,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

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叶鞘大部分,包在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死胎枯孕穗;稍轻时则呈包颈半抽穗,籽粒灌不上浆,形成大量

一、危害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剑叶叶鞘初现暗褐色小斑,边缘较模糊,多个病斑可连合成云纹状斑块,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

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叶鞘大部分,包在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死胎”枯孕穗;稍轻时则呈“包颈”半抽穗,籽粒灌不上浆,形成大量秕粒。

潮湿时斑面上呈现薄层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则见其内长有菌丝体及粉霉。

      本病症状易同纹枯病混淆,但不同之处在于:

纹枯病病斑边缘清晰,且病部不限于剑叶叶鞘,病状特征主要为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馒头状菌核。

      二、防治方法

      水稻叶鞘腐败病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选用无病种子,及时处理带病稻草,铲除田边、水沟边的杂草。

      2.结合防治其他稻病,进行种子消毒,以减少菌源。

       3.选用早熟、穗颈长、抗倒、耐病品种。

       4.合理施肥用水。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合理灌水,适时晒田,促使稻株生长老健,提高抗病能力。

      5.防虫治病;在稻田发生飞虱、螟虫等害虫时,应及早防治,避免被它们咬出伤口,诱发病害。

       6.喷药防治。

抽穗前5~10天每667平方米(1亩)用25%施保克EC(使百克)75毫升喷雾防治。

水稻“枯心”原因与防治

摘要: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