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81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规测绘作业指导书 2Word格式.docx

15点

1997、10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院

自由大路以北

25点

2002、7

四平地勘测绘院

D级GPS测量

经开二道合作区

四等水准测量

2003、10

四平地勘测绘院与开发区测绘院

C级GPS测量

兴隆山测区

上述测绘成果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进一步加密要求,且大部点位保存良好。

1994年以来在此基础上每年都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其点位破坏数量较大,需要经常进行加密测量。

4作业依据

加密控制测量的作业依据为: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行业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标准

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行业标准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H12898—91行业标准

5《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国家标准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6818—199国家标准

7发布执行的本作业指导书

5选点埋石

根据已有的测区1:

10000地形图,将全部水准点、导线点,C、D级GPS点,绘在图上进行网点布设;

实地埋石应严格遵照点位布设图,同时要考虑GPS点位观测条件。

点位基本要求如下: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受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交通便利,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还要考虑本点要与临近点相互通视。

图上设计点位如在实地不能满足以上GPS观测条件的要综合实地情况进行调整移动。

标石类型为:

三等和C级GPS点埋设普通钢管标;

四等和D级GPS以下点位埋设柱石,柏油公路可钉设钢钎。

点之记的绘制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附录B17页认真填写并详细绘出标石类型。

水准点三等以上应埋设普通钢管标或墙上水准标志。

6网图布设

1GPS网图布设

C、D级的GPS连测方式为边连式,异步闭和环的边数C级网≤6、D级网≤8;

在保证以上条件下,依据GPS点埋设图设计C、D级GPS控制网连测示意图。

GPS网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

3。

2导线网图布设

导线网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当加密面积较小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导线网;

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四等小于10公里、一级小于公里、二级小于公里、三级小于公里,平均边长四等1600米、一级300米、二级200米、三级120米;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倍;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厘米;

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厘米;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3水准网图布设

在测区内两个以上高等级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布设成环线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水准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不应超过公里;

水准点编号采用平面控制点的编号。

4控制点的编号

控制点的编号可用地名、街路名的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加流水号进行编号。

7观测准备

按规范对仪器进行检验,并将仪器检验报告随成果上交。

1GPS观测准备

天线的安置应符合以下条件:

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

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

送交仪检部门检定时,双频GPS接收机必须做中长基线检验,双频和单频GPS接收机都要做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验。

2导线观测准备

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对使用中的全站仪应按要求进行如下检验与校正:

1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检验与校正。

2测尺频率的检验。

3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4周期误差的测定。

5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6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7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

3水准观测准备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i,不得大于20秒;

水准标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线条式因瓦标尺不得大于,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

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采用单程测量;

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圆水准器应精确校准,观测时应严格置平;

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每一测段站数应为偶数。

8观测作业

1GPS观测作业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调度员指令统一开机和关机。

开机后检验有关指示灯显示正常后,方可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点号、仪器高、开机时间、时段号。

观测过程中要向调度员报告点号、观测条件及仪器接收信号状况等信息。

统一关机后要再量测仪器高,两次量测不得大于3mm。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员。

按调度员安排进行下一时段作业。

2导线观测作业

1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法进行观测,超过两个方向时按方向法观测。

(1) 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如下: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对好度盘和零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1~2周后,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

(2) 左、右角法观测程序

左、右角法观测程序就是在总测回数中,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得β1和β2后,按β1+β2-360=△所计算的△值(即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四等不超过±

"

、一级导线不超过±

、二级导线不超过±

、三级导线不超过±

(3)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如表2·

2-1: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2·

2-1

等级

测角中误差

(″)

方向观测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n为测站数)

DJ1

四等

≤±

2.5

4

6

5√n

一级

2

10√n

二级

1

3

16√n

三级

12

24√n

(4)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

2-2各项规定。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表表2·

2-2

光学测微器

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

2C较差

同一方向

各测回较差

DJ1

DJ2

13

DJ6

18

24

2边长观测

(1) 四等导线边长测量应往返观测,使用Ⅰ级测距仪时观测两测回,使用Ⅱ级测距仪时观测四测回,一、二、三级导线只进行往测,一级两测回,二、三级一测回。

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

使用Ⅰ级测距仪时,一测回读数较差5㎜,单程测回间较差7㎜;

使用Ⅱ级测距仪时,一测回读数较差10㎜,单程测回间较差15㎜。

(2)气象数据的测定应按表2·

2-3要求进行:

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表2·

2-3

最小读数

测定的时间间隔

气象数据的取用

温度

(℃)

气压

(Pa)

四等边

0.2

50(或0.5㎜Hg)

一测站始末

测边两端的平均值

一级网边

0.5

100(或1㎜Hg)

每边测定一次

观测一端的数据

二级网边

一时段始末各测定一次

取平均值作为各边的气象数据

三级网边

(3)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用两端点的高差,也可以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改正。

3水准观测作业

水准观测视线长度:

DS3水准仪小于等于80m,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

DS1水准仪,采用因瓦标尺,视线长度小于等于100m,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

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小于等于。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的差不应大于3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应大于5mm。

外业记录要求:

外业手薄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成册,每册之页码应予编号,已编号的各页不得撕去,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

四等水准测量或支线水准测量的往测与返测,可记于同一本手薄中;

水准路线与支线的观测结果,须分册记录。

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薄中。

记录项目:

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前后标尺号数;

每测站前后标尺的视距中丝读数。

电子记录: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优先使用电子记录方式,记录方法与要求按ZBA76003《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ZBA76005《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执行。

手工记录:

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的文字与数字,应用铅笔记录,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

手薄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

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只限于米、分米的读数)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正确数字与文字,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同一测站内不得有两处原始数字连环涂改;

对作废的观测记录,应以单线划去,并注明重测原因及重测结果记于何处。

重测记录须加注“重测”二字。

9平差计算

1GPS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均采用Smart3100的Point32软件进行;

导线网和水准网平差可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广东开思、哈测校平差软件进行。

2精度要求

GPS测量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

C级为1/60000、D级为1/40000、E级为1/20000。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8

≤1/40000

15

5

≤1/14000

8

≤1/10000

12

≤1/6000

三等水准精度要求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Δ≤±

3mm、全中误差Mw≤±

6m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W≤±

12√L;

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Δ≤±

5mm、全中误差Mw≤±

10mm;

20√L,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10其他

10·

1质量保证的措施和要求

自检外业组应对测量平差计算资料进行100%检查、其他资料200%检查。

过程检查作业组自检完的全部资料交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进行过程检查。

院级检查验收项目负责人进行过程检查完的全部资料交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进行最后的院级检查验收。

2安全生产

为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必须安全生产。

作业组要团结友爱并团结好当地群众,遵纪守法。

测区内行人、车辆密集,实施测量时要注意人身、仪器安全,防止资料及公私财产丢失。

3提交资料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提交测量技术报告、检查验收资料、选点图、成果表、计算资料、观测资料、仪检资料、点之记及数据光盘等。

导线测量任务完成后提交测量技术报告、检查验收资料、选点图、成果表、计算资料、观测资料、仪检资料、点之记及数据光盘等。

水准测量任务完成后提交水准路线图、水准仪检验资料、观测手薄、数据光盘及技术报告、检查验收资料。

31:

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测绘的目的

地形图的测绘包括地形修测和补测。

因我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已经全部成图完毕,但由于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地形地物变化较大,为了保证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拆迁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适时地进行修测和补测,为各部门、单位提供现状地形图数据。

2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目前我院所掌握的全区地形图数据,主要为1999年以来进行实测的1:

500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但由于成图方法不一,地形图精度不够均匀。

下面分五个区域进行分析利用。

1洋浦大街以西地区

该区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地籍调查时的成图区域,且2004年春季又进行了补测,现势性较好,精度较高,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

6㎝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

10㎝左右,成图方法为利用目前统一要求使用的广州开思成图软件进行。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利用价值最高。

在进行修测和补测时只进行地形地物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测绘,填加原图即可。

2洋浦大街以东地区

这一地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全部为1999年成图区域。

成图方法为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按传统的航测成图,利用的是当年6月24日航摄的1:

4000比例尺航片,影响了成图精度,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

12㎝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

15㎝左右。

目前我院正利用广州开思成图软件在进行数据转换,使之与全区在数据格式、分层编码相统一。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只能满足目前需要,建议在今后修测和补测时,按分区分片或分幅进行,逐步地提高该区域地形图的精度。

3经开与二道合作区

这一地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成图区域。

成图方法为利用目前统一要求使用的广州开思成图软件进行。

现势性较好,精度较高,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

10㎝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

12㎝左右,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利用价值最高。

在进行修测和补测时只进行地形地物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测绘,没有变化的区域进行适当的检测和修正,再填加原图即可。

4兴隆山南部区域

这一地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全部为2003年成图区域。

12㎝左右,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利用价值较高。

5兴隆山北部区域

这一地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全部为2004年成图区域。

成图方法为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按自行开发、编码按国家现行要求的软件航测成图,利用的是2004年10月15日航摄的1:

3000比例尺真彩色航片,该区域地形图现势性较好,精度较高,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

3作业依据及总体要求

1执行技术标准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行业标准;

2、《1:

500、: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国家标准;

3、《1:

5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1997国家标准;

4、《1:

2000地形图要素与分类代码》GB/14804—93国家标准;

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行业标准;

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2—95行业标准;

7、本作业指导书。

2总体要求

测图比例尺为1:

500,等高距为米。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实地不得大于5㎝;

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1/10等高距)。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13㎝,围墙与主要建筑物的角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5㎝;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10㎝,围墙与主要建筑物的角点间距中误差≤±

5㎝。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15㎝,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17㎝,有明显铺装面的高程注记点(如检查井盖、路面、有水泥面的墙角等)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7㎝。

4图根控制

1选点

1、测站视场内地平高度角15度以上不能有障碍物,以免遮挡卫星信号。

2、GPS点必须保证能与临近一个GPS点通视,为了便于GPS的外业测量,GPS点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3、应充分考虑避免GPS信号多路径效应的问题。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得小于200米,并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5、点位钉以钢钎或木桩,要保证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2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1、图根GPS测量

按E级GPS测量标准执行。

由于边长较短,相邻点最弱边相对闭合差不低于1/14000。

2、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满足:

符合导线长度不超过900米,平均边长80米,导线相对闭合差≤1/4000,DJ6型全站仪观测一测回,方位角闭合差≤±

√n(n为测站数),边长单程一测回,可直读平距(以进行加乘常数改正)。

采用概略平差方法计算。

对于个别隐蔽地区,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允许布设不超过三条边的测距支导线,支导线总长不超过200米,采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一测回;

水平角在起始点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他测站观测一测回。

3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1、直接水准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可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必须检测成果的正确性。

高级点间的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

应使用DS3级水准仪,其“i”角应小于20"

,按中丝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估读至毫米,视距不宜超过100米,前后视距离宜相等。

路线闭合差不得超过±

40√L(㎜)(L为路线长度,按Km计);

图根水准计算可简单配赋,高程取至厘米。

2、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水准点上,边数不得超过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一测回,单向观测二测回;

垂直角较差和指标差较差≤25"

,对向观测和单向两次高差较差≤*S米(S为边长,按Km计),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米,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40√S㎜(S为边长,按Km计)。

三角高程观测边长大于400米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高差取至厘米。

5外业测图

1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

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进行测绘;

困难碎部点可用交会法和图解法。

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得大于1厘米;

定向应准确照准;

用已知点检查测站高程时,其较差不应大于7㎝。

全站仪测图时,测地物点的最大视距不超过160米,只测地形点时最大视距不超过300米。

地形图上的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均匀,平均密度为20米,高程点注记至厘米;

地形变换点、道路中心、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的墙基角和相应的地面、检查井井盖、桥面以及广场、庭院空地、草坪等均应测设高程注记点。

小面积闭合的等高线和地形不明显的等高线应加示坡线。

2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测量控制点所有测量控制点均应表示,分子为点名,分母为高程,注记至厘米。

居民地及垣栅居民地的各类建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外围轮廓,如实反映建筑轮廓特征;

房屋的轮廓以外墙基角为准,建筑材料性质除砖混的省略,其余标注;

楼房应注名楼层;

建筑中的楼房用实线表示,并加注“建”字;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小于米、简单房屋小于米时,可用直线连接;

房屋天井应表示;

围墙、栅栏、栏杆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设施工矿建构筑物及其设施应准确表示位置、形状和性质等特征;

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和定位线;

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外围轮廓。

交通及附属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应准确反映道路的类别和等级,正确处理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铁路的轨顶、街路的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道路在图上15~20㎝标注路名、等级、编码、铺面材料,铺面材料改变处用点线分开;

路堤、路堑应按实际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坡顶、坡角适当测注高程;

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应实际测绘;

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管线及附属设施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杆与杆之间可不连线,但要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施测,分别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架空管线的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的检修井实测表示。

水系及附属设施各类水涯线及水系的附属设施均应表示,根据需要测注水深;

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的投影距离小于1㎜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