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87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历史八校联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图一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9.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0.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

博,傅其德义;

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1.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2.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

“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4.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15.图二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图二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6.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17.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18.图三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

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

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

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图三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9.达·

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

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0.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1.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22.下表是1871~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指数(单位:

%)表,据此可知德国

1871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21.0

49.4

57.3

61.0

86.0

100

A.完成了工业近代化B.人均消费能力提高

C.工业垄断水平有较大提升D.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明显

23.有人说:

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

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

对图四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

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

A.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4.1967年7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

“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不舒服的竞争对手。

”材料反映了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

C.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D.法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和29题均为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

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

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

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

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

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崔丽莹《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11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短促的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

从1914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

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革的25一30年期;

这短短数十年光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于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

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摘编自(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914──1991》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12分。

要求:

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10年的清末教育改革。

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

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其办学宗旨为“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

或花红,或匾额”。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

在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

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200万,留学生有2万左右,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

(9分)

28.(15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这次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

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

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竟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

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

在大战期间,唯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头之患。

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与日本在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

1917年11月美国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就是美国政治上与日本妥协,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9.(15分)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毓秀(1891-1959年)幼年受母亲影响反对缠足,拒绝祖母安排的包办婚姻。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清政府的统治渐渐瓦解,她受父亲启发决定走上革命救国道路。

赴日游学期间,郑毓秀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在北京参加党人机关秘密工作,出入平津,潜携炸弹”,并参与了对袁世凯等人的暗杀行动。

其后,郑毓秀避祸法国,学习法律。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通过“玫瑰枝事件”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前劝说陆征祥拒签和约,“为保证国家的合法权益做最后的努力”。

毕业回国后,郑毓秀历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地方审判厅厅长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关注保障女子权益问题”,力主男女平等。

──摘编自赵晨欣《玫瑰与枪:

郑毓秀的传奇一生)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郑毓秀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价郑毓秀在推动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

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25.

(1)变化:

清朝时,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只对皇帝负责;

民国前期,监察机关独立,对国民大会负责。

清朝时,监察范围广泛;

民国前期,党政监察分离。

(2)社会背景:

受到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特点:

受到苏联的影响;

广泛发动群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意义:

防范贪腐行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5分,任答两点给4分、任答三点给5分)

26.示例观点:

20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

(2分)

论述:

从1914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

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

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4分)

但20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

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世界和平发展,苏俄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

二战结束后30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0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被载入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史册,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任答四点得4分)

总而言之,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和繁荣。

(2分)

27.

(1)特点:

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拓展办学渠道,政府与民间多渠道办学;

教育具有多层次性。

(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

(2)影响:

积极:

确立近代教育体制;

培养人才;

推动教育的近代化;

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加速清政府的覆灭;

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或近代化)。

消极:

依然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3分)

28.

(1)变动:

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

(2)影响:

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9分)

29.

(1)进步活动:

反对缠足,拒绝包办婚姻;

参与辛亥革命;

巴黎和会期间,努力维护国家权益;

参与立法,关注女子权益,力主男女平等。

(9分,任答三点即可)

(2)作用:

清末民初社会巨变,妇女解放受到社会关注,郑毓秀积极投身女权运动,成为杰出代表;

(2分)郑毓秀反对缠足,拒绝包办婚姻,有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

郑毓秀参与进步运动,为妇女参政议政起到了示范作用;

郑毓秀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权益。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