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92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前设想: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本课出现的现代文词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思想感情。

模式流程:

一、预习导学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散步》,感受课文所流动的脉脉温情。

(板书题目)

二、精讲点拨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

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

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

什么人?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当堂训练

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

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

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

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

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

(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评价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一散步(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

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

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品读法、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

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

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一)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二)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

(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

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

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例如: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

“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

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

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

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

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

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

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

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

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

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

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散步

莫怀戚

整个世界

我的母亲我的儿子

(老)爱(小)

我和妻

责任

二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

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受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课件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2、教师动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眼前出现了那些画面?

从这些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进行总结性引入:

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4、板书课题,带领学生深情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读音,初步感知文本。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齐齐静心聆听。

2、自由交流:

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明确母亲对瘫痪儿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和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与愧疚。

1、同学们,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

课件出示生字:

瘫痪雁侍捶絮豌

2、你能认识它们吗?

谈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

3、你能记住这些生字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识字、记字方法,及时总结,达到交流共享的目的。

4、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新词语:

瘫痪雁阵侍弄捶打絮絮叨叨豌豆

5、把它们放到句子中,还敢试试读好它们吗?

(课件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或者让学生画出含有新词的语句。

6、自由用心读读这些句子,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不必苛求与词语解释的完全一致。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句、好句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轮流读一自然段课文,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重读。

3、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在读中感悟。

4、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组织师生交流,概括总结。

6、自由朗读课文,多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秋天的怀念

照顾、关心

母亲我

怀念、愧疚

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1、品味赏析细节描写;

2、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

3、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1、齐读生字新词,听写新词。

2、自主交流,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抒写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和愧疚之情。

2)课文的哪些语句给你的感受最深?

读一读。

(1)课件出示: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了这句话,还还想知道些什么?

(2)齐读这句话。

思考:

母亲为什么要“我”好好活?

从母亲的哪些表现可以体现母亲要“我”好好活下去?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划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探讨、感悟句子体现的思想感情:

①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抓住“躲、偷偷、悄悄、红红”等细节描写来体悟母亲细腻入微的母爱。

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④“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⑤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⑥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创设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到清明祭祀时节,站在母亲的墓前,作者会对母亲诉说些什么呢?

试着设身处境,写一写,说一说。

2、配以哀伤悠扬的音乐,学生自由写话,再自由说一说。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儿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三羚羊木雕

1、能读会写“抹、犄角、怦怦、逮、树杈、攥着、寒颤”等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1、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朗读法、讨论法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

(板书文题)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清楚、流畅地朗读课文,要求停顿恰当,速度合宜。

速读课文,解读文意。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用笔画出关键的字、词、句,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2、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3、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并抢答。

明确:

1、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非常贵重。

(出示图片)

2、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

“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

a、请根据图片简单地概括课文内容。

全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写了三件事:

逼问羚羊木雕;

赠送羚羊木雕;

要回羚羊木雕

b、中间一件事在叙述中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说我赠送木雕的原因。

3、文中一共提到几个人?

在是否要回羚羊木雕问题上各持什么态度?

爸爸:

责备我

妈妈:

木雕太贵重,查问并逼我去要回.

万芳妈妈:

责备万芳“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然后把木雕递到我手上

奶奶:

认为要回不好

我:

认为友谊重要,不想要回,但又屈于压力,无可奈何

万芳:

先责备我反悔,后仍肯定”咱俩还是好朋友”

妈妈的态度固执、生硬,爸爸的话语很婉转,但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

“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种态度取决于两种价值观,父母重财轻义,孩子重义轻财。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不同人物所特有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态度。

其他同学当评委。

着急、生硬、固执、咄咄咄逼人。

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

委屈、无助、痛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

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二)问题探究: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

在查问木雕部分,矛盾激化了。

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到底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辩论:

男同学代表父母的观点,为正方:

应该要回羚羊木雕。

女同学代表“我”的观点,为反方:

不该要回羚羊木雕。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

发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语言表达要简明,流畅。

教师总结:

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

结果孩子们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

最好是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

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

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三羚羊木雕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送木雕不想要回

木雕贵重我们俩是好朋友

成人世界少年世界

重重

财情

轻重

义义

四散文诗两首

第一课时金色花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

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