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00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 第九册美术教案最完整版含板书范画反思格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四、课后反馈:

板书设计

写实风格油画:

 

范画:

(欣赏评述课无范画)

教学反思

收获:

不足:

改进措施:

第2课画人像

课时2课时课型造型·

表现备课教师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莎》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

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

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

(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

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4、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

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板书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疏

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疏远密的、近粗远细近浓远淡

平行透视:

消失点透视线

第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的: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

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

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1、《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

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

为什么?

(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

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5课偶戏

课时2课时课型综合·

探索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

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

课前准备:

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

《偶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作品:

《木偶戏演出图》

(1)这些人在看什么?

(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

(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

(1)提线偶

(2)扙头偶

(3)布袋偶

(4)皮影

师:

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

(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

(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

(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

(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偶戏

(1)提线偶

(2)扙头偶(3)布袋偶(4)皮影

第6课提线纸偶

课时课时课型综合·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纸偶的装饰。

纸偶的装饰方法。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板书:

方法)

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

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

布、电线、包装纸、棉絮

方法:

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

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提线纸偶

绑、粘、剪、贴、编、缠……

第7课动物的脸

课时2课时课型造型·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

(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

中锋破笔法(狮子)

破笔点染法(猴子)

勾线点染法(狒狒)

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

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画嘴眼,

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

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爪,

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

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

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动物的脸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第八课、有趣的汉字

课时课时课型造型·

教学目标:

应知:

通过查资料,知道汉字的由来,并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特有的美。

应会:

通过比较与设计,把字与绘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起来,达到美观、新颖、有趣的目的。

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

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兴趣。

把字与绘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用国画工具即表现出汉字的特有的美,又能与绘画结合得恰到好处。

教学方法:

资料调查法、欣赏分析法、游戏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国画工具和材料等。

课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查找资料,理解并思考汉字能否与绘画结合,怎样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课件出示)

游戏:

排排队。

(象形字、篆字、隶书、草书、楷书)谁能说说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听了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把不同的字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发表调查资料。

发表感受。

三、探究式学习

(课件出示)自古书画同源,请你仔细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你认识哪些字?

这些字美吗?

美在哪?

这些字是怎样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的?

(分类研究)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1、汉字的笔画由图案组成;

2、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本身形成图案;

3、很多汉字组成图案;

4、……(学生的新方法)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的更好?

用什么工具表现更合适?

观察、分析、研究,猜测,发表看法。

明确方法,发表新方法。

学生探究、感受,发表看法。

选择适合的工具,并说明理由。

四、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注意用笔方法、要使用彩墨画的一些技法。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小结点评作业,分析所用的方法。

总结:

书法,由“渐成艺事”,到“尚韵”,再到“尚法”,最后到“尚意”,这与绘画如出一辙,都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最高目标。

所以请大家找一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用绘画或书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发现新颖、有趣的作业。

记录课后作业。

有趣的汉字字与画结合得好

汉字与绘画结合的方法:

——有趣笔画新颖汉字本身图案

第九课飞天

课时课时课型欣赏·

评述备课教师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

增强

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

一、导入新课:

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

授课时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

西方文化艺术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双肩长有翅膀的可爱天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在参观中国的寺庙、石窟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另外一个没有翅膀,却依然飞舞飘扬的却是“飞天”形象,他们有的手捧果品,穿云过河;

有的手持乐器,吹笛抚琴,美妙动人。

你想知道他的来历吗?

1、学生选一件飞天作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

共同总结飞天的风格特征:

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二、欣赏和思考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

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2、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1)、北魏散花飞天,脸型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2)、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

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

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

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

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

3)、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画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

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

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

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

敦煌飞天敦煌飞天产生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壁画艺术水平已达高峰,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飞天形象。

敦煌550多个石窟里的4000余身飞天,不再是有男有女,而是清一色都是少女形象,体型苗条,面部丰满,神态潇洒、情状温柔。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飞天中第一次出现了裸体飞天。

它们身上不长翅膀,不饰羽衣,手持各种乐器,身披长巾飘带,奏乐、散花、飞舞。

向人们形象地表现出一群少女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动人情景。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一种敦煌壁画艺术。

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

3、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4、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

画出更好的作品。

飞天

飞天的美感、动势——线条的感染力

敦煌飞天

第十课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运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更美观、漂亮、合理。

一、导入新课

1、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的欣赏一段音乐,欣赏后说一说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

(教师播放一段热情、欢快的曲子)

2、谁来说一说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