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201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交底-人工铺轨、上砟整道.doc

技术交底书

单位:

中铁XXX局集团XXX铁路重庆北铺架分部发放日期:

2013年03月14日

主送单位

轨道工程三队、轨道工程四队

抄送单位

调度所、安质部、物资部

工程名称

动车运用所轨道工程--人工铺轨、整道

编号

YBPJ-2013JD-007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重庆北站动车运用所为XXX线新建站场,2013年年底XXX线开通时将同步投入使用。

动车所线路含动车走行线2条(动车入库线、出库线)、洗车线1条、机车检查线4条、不落轮镟线2条、存车线22条。

其中,动车走行线、洗车线J7、机车检查线J1~J4及不落轮镟线J5~J6为P60无缝线路,存车线D1~D22均为P60有缝线路。

主要工程数量:

P50砼枕新Ⅱ型有缝线路铺轨:

1.173km;P60砼枕新Ⅱ型有缝线路铺轨:

11.186km;

P60砼枕新Ⅱ型无缝线路铺轨:

8.204km;P60砼枕新Ⅲ桥无缝线路铺轨:

1.424km;

P60混凝土宽枕线路铺轨:

0.956km(D1、D2:

DCDK4+182~DCDK4+660);

P60检查库内轨道桥线路铺轨:

1.938km(J1~J4:

DCDK4+210~DCDK4+678);

P60洗车线整体道床线路铺轨:

0.157km(洗车线:

DCD1K2+955.2~DCD1K3+051.2);

(入库线:

DCDK2+047.8~DCDK2+067.8)。

二、工期要求:

受XXX线总体工期限制,动车运用所轨道工程必须于2013年7月15日交付电务专业调试,人工铺轨、整道计划工期为2013年4月11日~2013年7月3日。

三、设计技术标准及要求:

走行线及检查线设计技术标准详细说明如下:

线路

编号名称

起讫点

铺轨长

钢轨类型

轨枕类型

扣件类型

布枕标准

备注

入库线

105#~35#

2944.45

P60P50

新Ⅱ型砼/新Ⅲ桥

弹条Ⅱ型/I型

1667根/km

无缝

出库线

107#~45#

3310.59

P60P50

新Ⅱ型砼/新Ⅲ桥

弹条Ⅱ型/I型

1667根/km

无缝

J1检查线

37#~车档

762.06

P50P60

新Ⅱ型砼/轨道桥

弹条I型/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2检查线

43#~车档

667.96

P60

新Ⅱ型砼/轨道桥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3检查线

39#~车档

687.34

P50P60

新Ⅱ型砼/轨道桥

弹条I型/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4检查线

41#~车档

682.75

P60

新Ⅱ型砼/轨道桥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5不落轮镟线

35#~车档

983.61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6不落轮镟线

25#~车档

1160.07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J7洗车线

17#~25#

993.62

P60

新Ⅱ/新Ⅲ/整体道床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渡线

5#~7#

18.10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渡线

19#~21#

18.10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667根/km

无缝

渡线

31#~33#

18.10

P5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存车场内线路设计技术标准详细说明如下:

线路

编号名称

起讫点

铺轨长

钢轨类型

轨枕类型

扣件类型

布枕标准

备注

D1存车线

51#~车档

674.30

P50P60

钢筋砼宽枕

弹条I型调高

1760根/km

有缝

D2存车线

53#~车档

563.00

P60

钢筋砼宽枕

弹条I型调高

1760根/km

有缝

D3存车线

63#~车档

627.12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4存车线

65#~车档

527.65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5存车线

67#~车档

514.92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6存车线

79#~车档

551.38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7存车线

77#~车档

558.65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8存车线

35#~车档

798.34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9存车线

45#~车档

643.69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0存车线

83#~车档

518.34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1存车线

81#~车档

527.74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2存车线

75#~车档

518.00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3存车线

69#~车档

578.25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4存车线

73#~车档

558.18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5存车线

71#~车档

571.74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6存车线

61#~车档

524.24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7存车线

59#~车档

532.64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8存车线

55#~车档

631.16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19存车线

57#~车档

600.71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20存车线

45#~车档

678.00

P50P6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21存车线

49#~车档

601.20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D22存车线

47#~车档

644.20

P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40根/km

有缝

(一)钢轨、轨枕及扣配件

1、钢轨:

① P60-25m新轨(孔轨):

上表中P60无缝线路根据焊轨需要锯掉钢轨两端有孔部分各50cm,焊成无缝线路,P60有缝线路钢轨接头位置直接上鱼尾板连接;

② P60-24.96、24.84m缩短轨:

存车线D1-22中各股道曲线内股使用;

③ P50-25m新轨(孔轨):

P50道岔岔区道岔间渡线使用;

④ P50-24.96、24.84m缩短轨:

存车线D1-22中各股道曲线内股使用,数量不够时可考虑用P50-25m无孔轨直接锯;

⑤ P60-50异型轨:

P50道岔过渡为P60轨时使用。

2、轨枕:

动车所各股道使用轨枕类型及布枕标准见上表,使用25m钢轨时各布枕标准的轨枕间距规定如下:

① 1760根/km:

中间轨枕间距a=569mm,过渡间距b=559mm,接头处轨枕间距c=560mm;

② 1667根/km:

中间轨枕间距a=600mm,过渡间距b=600mm,接头处轨枕间距c=600mm;

③ 1440根/km:

中间轨枕间距a=705mm,过渡间距b=622mm,接头处轨枕间距c=500mm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7

3、扣件:

轨距为1435mm时轨距挡板和挡板座号码见下表:

钢轨

类型

(kg/m)

轨枕

类型

扣件

类型

轨距

(mm)

左股

右股

外侧

内侧

内侧

外侧

挡板座

挡板

挡板

挡板座

挡板座

挡板

挡板

挡板座

60

新Ⅲ型桥

弹条Ⅱ型

1435

4

6

10

2

2

10

6

4

60

新Ⅱ型砼

弹条Ⅱ型

1435

2

6

10

4

4

10

6

2

50

新Ⅱ型砼

弹条I型

1435

4

14

20

2

4

14

20

2

注:

1、对于钢轨接头位置相邻两根轨枕,除内侧14号轨距挡板安装B型弹条外,其余均安装A型弹条;

2、表中所列数据为一般正常情况下的配置,如因制造公差不合轨距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4、钢轨连接配件:

P60钢轨连接配件采用60kg/m钢轨用P60鱼尾板;钢轨接头螺栓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及10级高强度螺母,接头螺栓扭矩500N•m。

P50钢轨连接配件采用50kg/m钢轨用P50鱼尾板;钢轨接头螺栓采用8.8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及10级高强度螺母,接头螺栓扭矩400N•m。

(二)轨距

(1)直线地段及无轨距加宽地段标准轨距为1435mm。

(2)半径R≤350m的曲线地段轨距要加宽:

R=300m时,加宽5mm,轨距为1440mm。

曲线轨距加宽在两端直线上以1‰递减率递减,困难条件下,亦不得大于3‰。

(三)道床断面

(1)动车入库线、出库线、洗车线(DRDK0+340~DCD1K3+800):

土质路基地段采用双层道床,其中面砟厚30cm,底砟厚20cm,单线道床顶宽3.40m,道床砟肩堆高15cm,道床边坡1:

1.75,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齐平;

桥梁上采用单层道床,枕下道床厚度为35cm,单线道床顶宽3.40m,道床砟肩堆高15cm,道床边坡1:

1.75,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齐平;桥枕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3cm。

(2)动车场内D3~D22存车线、J5、J6不落轮镟线:

采用单层道床,道床厚度20cm,单线道床顶宽2.90m,道床边坡1:

1.5,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齐平;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3)D1、D2存车线宽枕地段道床:

D1、D2存车线DCDK4+182~DCDK4+660范围内铺设宽枕地段的道床由碎石道床和面砟带组成,面砟带采用10~35mm瓜子石,布于枕下两侧找平,面砟带宽95cm,厚5cm,面砟带下采用单层道床厚25cm。

混凝土宽枕端部埋入砟深度为8cm,其中宽枕中部60cm范围内,道床顶面低于枕底5cm。

砟肩两侧拉平,上部铺设C20钢筋混凝土铺面板。

四、施工方法及流程:

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

质量检查

线路整修

上碴整道

方枕

上扣件

钢轨

连接

散布

轨枕

钢轨扣件

测量放线

1、测量放线

复测组向铺碴作业队提供详细的路基标高资料,以及线路中桩(要求直线上每50m一个,曲线上每20m一个,缓和曲线上每10m一个)

2、散布轨枕、钢轨及扣件

轨枕采用汽车倒运至动车场内对应各股道卸料,人工将轨枕按约设计间距摆放;

钢轨及配件等利用机车挂运平板车进D8、D9道对位卸料。

3、轨枕锚固

采用人工正锚,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

轨枕锚固质量按下列要求进行现场控制:

① 硫磺砂浆配合比根据气候及材料技术条件,理论重量配合比范围为硫磺:

水泥:

砂子:

石蜡=1:

(0.3~0.6):

(1~1.5):

(0.01~0.03),由试验选定各种材料用量。

② 锚固温度控制在130~160℃之间,一孔一次灌完;

③ 锚固后的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2°。

④ 螺旋道钉与锚栓孔中心偏离≯2mm;

⑤ 道钉圆台高出承轨槽面≯2mm;

⑥ 每锚2000根作一组(三个)抗拔试验,抗拔力≮60KN。

4、钢轨铺设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1)铺轨前按照轨排表做好配轨设计,左右股误差不大于3mm。

2)铺轨时予留轨缝使其在轨温升高时能自由伸长、轨温下降时又能自由缩短。

予留轨缝按下计算式:

a=0.0118(Tmax—t)L—C

式中a——铺轨时予留轨缝(mm),如为负值按零计;

Tmax——钢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重庆地区Tmax=64.0+20=84℃,

t——随铺轨进程测量的钢轨温度(℃);

C——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长度(mm)。

L<15m时,C=2mm;L<15m时,C=4mm

L——钢轨长度(m)。

实际预留轨缝,根据铺轨时轨节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状态,按上式的计算值略予加大,加大值不宜大于2mm。

(预留轨缝值详见《铺轨时轨温轨缝对照表》)

5、钢轨连接

钢轨连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夹板前将夹板与钢轨接触部分及螺栓丝扣涂油;

(2)螺栓孔眼要对正,禁止用锤强行将螺栓打入,以免损坏丝扣;

(3)保持弹簧垫圈开口朝下。

6、方正轨枕、上扣件

上扣件前须进行方枕,轨枕必须依据钢轨点位方正,误差控制在±2cm内。

紧固扣件技术标准:

① 扣件无失效、缺损及放置错误,各扣件紧固后,应结合紧密,无歪扭、浮离者。

② 紧固扣件时:

弹条式扣件螺母拧紧程度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额与轨距挡板接触为止,螺母拧紧力矩100~140N·m。

7、上碴整道

按设计的标高、宽度和坡度一次上足道碴,然后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上碴整道。

① 上碴:

轨道铺设完成后用机械或人工将道碴均匀散布在轨道内。

② 起道:

用液压起拨道机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碴垫实,一次起道量不能超过15cm,轨道抬高至设计标高,并略加高10mm的沉落量。

曲线外股钢轨按规定超高抬够,起道后的轨道前后高低偏差≤5mm、左右水平偏差≤5mm。

起道时先校一股轨面高程(曲线为内股),据此调整另股轨面高程,轨面高程偏差≤+50-30mm。

③ 拨道:

将线路拨到中心线位置,轨道中线偏差小于30mm。

④ 捣固:

将钢轨外侧及内侧45cm范围内的道碴捣实,使能承受列车通过时的荷载。

轨枕中部60cm范围内严禁捣实。

⑤ 整道:

校正线路平面位置、使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心一致;整修道床、补足轨枕盒内道碴、拍实道床边坡及顶面并使之保持稳定;拨正轨道、校正钢轨硬弯,达到直线远视平顺,起道找平小洼,校正钢轨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轨枕正位,上紧扣件。

9、线路整修

线路铺好后,按线路中线桩拨至设计位置,串碴捣固消除硬弯、鹅头、三角坑和反超高现象。

相关技术标准:

①、紧固前后钢轨接头方正偏差不得超过10mm;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②、轨距偏差要满足+4,-2㎜,且轨距变化率不超过2‰;

③、轨枕保持方正,枕间距正确,轨枕布置与设计要求一致,且无失效者;

④、螺旋道钉锚固质量合格,螺母扭力达到规定要求。

10、质量检查

对已铺线路进行全面检查,补齐或更换不合格扣配件,整正线路方向等。

五、质量验收标准

1、铺设的钢轨、轨枕及扣配件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符合本线设计要求。

无合格证或经检验不合格的轨道材料不得上线使用。

2、螺旋道钉锚固后的螺旋道钉拉拨力不小60KN。

螺旋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大于2°,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交点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出承轨槽,但不大于2mm。

5、轨道大方向远视直线顺直、无硬弯、曲线圆顺、无反弯或鹅头,无反超高和三角坑。

6、铺轨时,接头相错量直线地段≤40mm,曲线地段≤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之半。

7、接头螺栓扭矩标准:

P60钢轨接头螺栓扭矩500N•m;P50钢轨接头螺栓扭矩400N•m。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700N•m。

8、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I型弹条扣件扭矩在半径大于650m时为80~120N·m;在半径小于等于650m时应大于120N·m。

(2)Ⅱ型弹条扭矩为100~140N·m。

(3)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安装正确,螺旋道钉丝杆涂油,各种扣件安装不良率不超过8%。

9、轨缝质量检验,应以轨缝检算值为准。

轨缝质量应成段检查,成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以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

(2)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

(3)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检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时除外)。

10、道床整理顶面宽度允许偏差为+50、0mm,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

11、有碴轨道整理作业后,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有碴轨道整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轨距

+4,-2

万能道尺量

2

轨向

直线(10m弦量)

4

尺量

缓和曲线20m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R≤650m:

4,R>650m:

3

圆曲线20m正矢连续差

R≤650m:

8,R>650m:

6

圆曲线20m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R≤650m:

12,R>650m:

9

3

水平

4

万能道尺量

4

扭曲(基线6.25m)

4

5

高低(10m弦量)

4

尺量

12、有碴轨道整理作业后,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有碴轨道整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中线

30(宽枕10)

尺量

2

线间距

相邻站线和站线

±20

3

轨面高程

路基上

水平仪测量

建筑物上

±10

4

轨枕空吊板(不得连续出现)

8%

观察检查

5

道床厚度

±50

尺量

6

道床半宽

7

碴肩堆高

不得有负偏差

六、安全质量措施及注意事项:

1、钢轨、轨枕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不得抛掷。

2、若采用滑行方法装卸钢轨时,装卸长25m及12.5m钢轨用滑行轨不少于2根,且滑行轨安放稳固,坡度适当。

3、每次卸下一根钢轨后,及时搬开,以免互相碰撞,弹跳伤人。

4、轨枕卸车,近处不得站人。

车辆如需移动,应事先与车上施工人员取得联系,并检查线路上有无障碍物。

5、用撬棍起道钉时,应以专用垫块垫撬棍,不得用道钉、道碴等作垫块,并不得用手扶垫块。

6、混凝土枕在现场进行硫磺锚固时,应由专人操作,并做好防烫措施。

7、起道时,起道机应稳固地安放在道碴上,不得歪斜。

起道机松扣下落时,施工人员的手脚不得放在钢轨下。

起道机用完后,应放在限界以外,严禁留在道心内或钢轨旁。

其他安全措施详见各类专项方案。

七、相关技术资料

1、《动车运用所平面示意图》;

2、《XXX铁路动车运用所站场各股道备料明细表》;

3、《动车运用所轨节铺设表》;

4、《铺轨时轨温轨缝对照表》。

八、附属说明:

1、施工队伍开工后每天需向我部调度人员上报当日完成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施工时施工队应做好质量自检工作,当上道工序施工完后,应经我部现场质检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交底中未明确的事宜,施工队应及时与我部沟通,在取得书面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本技术交底书经双方明确施工目的和施工要求,确认无异议后签字生效,并办理交接手续。

2、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二份,一份作为施工依据交施工队,一份作为留存备查资料自留;

3、本技术交底书若有补充或变更,另行编制补充或变更交底。

4、工程量以工程完工后实际验收量为准。

编制

审核

接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