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58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doc

中铁十二局贵广铁路站后四电工程接触网施工组织方案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防灾安全监控及相关工程GGSD—2标段

接触网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贵广铁路四电工程指挥部

2013年12月12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线路概况 -3-

2.2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4-

2.3工程日期 -4-

3.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4-

3.1控制工程 -4-

3.2重难点工程 -5-

4.主要工程数量 -5-

4.1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表 -5-

4.2设备投入情况:

-6-

4.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6-

5.施工组织 -7-

5.1.组织机构 -7-

5.2.队伍布置情况 -7-

5.3.中心料库分布 -8-

6.各专业工程施工协调安排 -8-

7.施工测试 -9-

7.1材料报验 -9-

7.2设备质量检验 -10-

7.3零配件质量检验 -11-

7.4杆塔质量检验 -11-

7.5接触网工程检验与实验 -11-

7.6电气设备试验 -12-

8.施工流程 -12-

8.1接触网专业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图 -12-

8.2施工方案 -13-

8.2.1施工技术措施 -14-

8.2.2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15-

8.2.3施工进度计划 -30-

9.质量保证措施 -31-

9.1站前预留接口检查 -31-

9.2与建设单位的配合措施 -32-

9.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措施 -32-

9.4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32-

9.5与站前施工方的配合措施 -33-

10.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33-

10.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34-

10.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35-

10.3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35-

10.4材料设备保证措施 -36-

10.5试验检验保证措施 -37-

10.6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37-

11.安全保证措施 -37-

11.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38-

11.2安全保证体系 -39-

11.3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2-

11.4安全教育保证措施 -43-

11.5机械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43-

11.6轨行车辆施工安全措施 -44-

12.工期保证措施 -45-

12.1工期保证目标 -45-

12.2工期保证组织机构 -45-

12.3工期保证组织体系 -46-

12.4工期保证措施 -48-

12.4.1制度措施 -48-

12.4.2技术措施 -48-

13.环境保证措施 -50-

13.1环境保证的目标 -50-

13.2环境保证组织机构 -50-

13.3环境保证组织体系 -51-

13.4环境保证措施 -53-

13.4.1制度措施 -53-

13.4.2技术措施 -54-

施工平面布置图 -55-

接触网进度横道 -56-

-2-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道部相关规则制度。

(2)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复文件,(发改基础[2008]2526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调整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建设内容的批复(发改办基础[2010]1324号)

(4)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5)《贯穿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存措施的通知的意见》(铁建设[2009]235号)。

(6)《关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1234号)。

(7)《关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1]390号)

(8)铁道部《关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引入广州枢纽工程补充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926号)。

(9)铁道部与贵州、广西、广东三个省(自治区)政府对本项目铁路建设的商谈省部纪要等。

(10)国家计委、建设部文发布的《铁路工程建设工期定额(试行)》(建标[2008]235号)

(11)《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

(12)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13)《工管中心对贵广、南广施组审核意见》(工管工技函[2012]261号)。

(14)本阶段建设单位与地方签订的有关协议和纪要。

(15)勘测调查资料及本阶段设计图纸及工程数量。

(16)贵广铁路客运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9月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7)中铁十二局集团积累的施工经验及工程现场调查资料。

1.2编制原则

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和提供优质服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方优势,运用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统筹规划,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全线创部优,争创国优。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科学配置施工资源,点外充分准备,点内全力以赴,把施工对运输的干扰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履行《施工合同》的全部内容,保证2014年12月底前安全、优质、按期建成。

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确保实现顾客提出的工程创优要求和公司确定的工程创优目标及质量目标。

保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细化各项应急预案,强化轨行车辆管理,保证工程中不发生伤亡和行车事故,实现安全线。

充分发挥项目部的优势,推行标准化、目标化管理,科学组织,优化方案,在满足正常运营和行车设备完好的原则下组织施工。

强化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以用户至上为宗旨,认真履行合同各级条款,做到工程施工完,服务不终止。

2.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由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北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三都沿都柳江经榕江、从江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跨融江和焦柳铁路,经柳州市三江,穿天平山隧道经桂林后跨漓江、继续经恭城、钟山、贺州进入广东省境内,再经怀集,跨北江,经肇庆、三水、佛山进入广州枢纽广州南站。

正线长度856.9km,全线设21个车站,桥梁195.6㎞,路基183.6㎞,隧道455.6㎞。

本施工组织使用范围为贵广正线:

DK276+200~DK380+875,线路全长104.675km,正线各站包括三江1个新建车站。

2.2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

双线;

(3)速度目标值:

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4)正线线间距:

4.8m;

(5)最小曲线半径:

4500m;

(6)最大坡度:

20‰;

(7)牵引种类:

电力;

(8)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9)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10)行车调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

2.3工程日期

本工程计划工期:

10个月(不含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及试运行)。

本工程计划于2013年12月1日开工,于2014年9月30日竣工(不含联调联试)。

3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3.1控制工程

与站前单位交叉施工,在同区段施工时应提前沟通,做好施工配合,施工中工具材料不能抛掷,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3.2重难点工程

施工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便道少,材料运输难。

隧道多,需要良好的照明设备。

4主要工程数量

4.1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表

序号

主要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1

隧道吊柱

4224

2

钢支柱

653

3

硬横跨

5

4

承力索

条公里

263

5

接触导线

条公里

263

6

供电线

条公里

57

7

正馈线

条公里

223

8

保护线

条公里

223

以上工程只列举主要工程项目,详细工程见图纸及概算分册。

4.2设备投入情况:

本工程拟投入轨道作业车组4组,吊车2台,平板车8辆,放线车4辆,梯车30台。

4.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序号

材料名称

计划首批设备、材料

计划最后一批到货时间

到货时间

到货数量

 1

M20化学锚栓

2014.3.10

 80%

2014.03.20

2 

隧道吊柱

2014.3.25

 80%

2014.04.10

3

 钢支柱

2014.3.25

80%

2014.04.10

4

支持装置料、定位料、电瓷

2014.4.05

60%

2014.05.10

5

承力索

2014.4.20

60%

2014.06.10

6

接触导线

2014.4.20

60%

2014.06.10

7

供电线

2014.5.05

60%

2014.06.10

8

正馈线

2014.4.20

60%

2014.06.10

9

保护线

2014.4.20

60%

2014.06.10

10

吊弦料、电连接料

2014.5.10

70%

2014.05.10

11

分相、分段绝缘器

2014.5.30

100%

2014.05.10

12

避雷器、开关

2014.5.30

100%

2014.06.10

5.施工组织

5.1.组织机构

总负责人:

马勇军

现场负责人:

屈海滨

技术负责人:

欧阳陆

工程部:

张亚军

安质部:

刘九龙

物资部:

李杰

综合部:

钟方方

计财部:

张磊

第一施工队:

王涛

第二施工队:

江先勇

5.2.队伍布置情况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拟安排上场个施工队,其中,下部施工队个,上部施工队个。

各队人数、任务划分及部署见下表

施工队伍安排表

序号

施工队伍

人数

任务划分

1

 

 

 

2

 

 

 

3

 

 

 

4

 

 

 

5.3.中心料库分布

中心料库设在新三江车站旁。

6.各专业工程施工协调安排

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顺利处理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接口的协调工作,作为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

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

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

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

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施工中我方积极参与甲方、监理人员定期组织举行的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

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无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

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7.施工测试

7.1.材料报验

⑴物资到达时,物资计划工程师核对发货凭证与订货合同、采购计划、申请计划相对照,通知库管员准备收货。

库管员准备检验场所和器具。

⑵材料设备检验和试验由材料设备试验工程师进行,试验前应先对材料设备进行自检,试验时,库管员首先应确认说明书、合格证、质量报告单及相关方检验、试验资料。

⑶外观检查物资有无破损、缺陷、受潮、锈蚀、创伤,其几何尺寸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规定,标志、铭牌是否和发票、合格证、采购合同相符。

⑷内在试验和检验主要是检验材料设备的性能、功能、技术特性等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和试验中发现问题时,由物资供应方进行修理、更换或退货。

⑸对于不能自行试验和检验的材料设备,指挥部将委托专门的试验、检验机构进行。

⑹为防止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淆,误用不合格品,必须对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经检验和试验待定;未经检验和试验。

⑺采购的材料、设备必须明确表示其检验和试验的标识,凡入库的物资,均应经检验合格,并采用料签、标牌、标记等方式表示其状态。

无记录、标签、记号的,均视为未经检验和试验。

⑻所有材料设备必须坚持“先报验再使用”的原则。

⑼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安装前,必须对产品的状态标识进行识别,发现没有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楚时,不得安装和使用,并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报告,请求重新检验和试验,再进行标识。

7.2设备质量检验

⑴设备到达现场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进行外观检查。

⑵设备安装前应委托专门的试验机构进行电气试验。

⑶设备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明、产品技术文件和安装手册齐全;设备部件、附件、配件的品种、数量齐全,与设备装箱单相符;设备外观检查无损伤、裂纹、变形及锈蚀;密封器件无渗、漏现象。

7.3零配件质量检验

⑴零配件到达现场应检查全部的质量证明文件。

⑵零部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规格应相符;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沙眼、气泡等缺陷;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并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

⑶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零件,均采取防腐措施。

凡经热镀锌的零件,鋅层均匀,无鋅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

⑷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

.7.4杆塔质量检验

⑴所有杆塔到达现场后要检查其全部质量证明文件。

⑵钢柱的角钢,不应有弯曲,扭转现象;表面镀锌层应完好无锈蚀,锌层厚度符合要求,焊接处不应有裂缝;基础螺栓孔距误差不得超过±2mm;钢柱弯曲不应超过钢柱全长的1/750。

7.5接触网工程检验与实验

⑴接触网检测试验主要包括混凝土试验、电气设备试验、接地电阻测试、接触网悬挂静态参数检测、接触网悬挂动态参数检测等内容。

⑵接触网悬挂静态参数检测主要包括接触线高度、接触线拉出值、锚段关节处及道岔处接触线的相对位置等项目,这些检测项目都是接触网的静态特性,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可以为接触网的动态参数检测提供保证,主要检测手段为仪器测量;

⑶动态参数检测主要检测接触悬挂的动态特性,包括接触线高度、拉出值、接触悬挂弹性、导线硬点等,是对接触网最终运营状态的检测、评价,主要检测手段为冷滑试验和热滑试验。

7.6电气设备试验

⑴绝缘子耐压试验:

按每批产品抽样5%,但每次试验数量不少于50只,若不合格率在20%以上,抽样扩大为30%,若不合格率仍在20%以上,则必须100%进行试验,将不合格的剔出,由供货商进行更换或退货。

⑵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的交流耐压电气试验:

试验数量为100%,试验合格后方准安装。

⑶耐压试验由专业试验人员或委托检测机构进行。

8.施工流程

8.1接触网专业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图

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

隧道吊柱螺栓打孔,预埋

钢柱组立,整正

吊柱安装,整正

肩架安装

硬横梁安装

腕臂装配

正馈线,保护线架设

架线

悬挂调整

设备安装

试验

送电开通

8.2施工方案

本标段接触网工程由接触网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根据客运专线工程特点,我方将以管段划分的方式进行施工组织,并在各班组管段内针对工序之间的顺序成立专业小组进行小流水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定位测量、支柱整正将采用水平仪和经纬仪,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接触网支柱组立、安装以汽车吊车的方式为主,困难地段采用人工立杆方式施工。

腕臂安装在条件允许时采用轨道作业车(或梯车)进行,主要以人工安装为主。

线索架设采用恒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和额定张力机械落锚工法,减少导线的硬点生成。

计算整体吊弦时跨距测量采用多功能接触网激光检测仪,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

悬挂高度及偏移值的测量采用接触网专用的多功能接触网激光检测仪,保证测量精度。

接触网静态和动态参数采用接触网检测车进行测量。

各项电气试验由试验工程师在具有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的试验室完成。

8.2.1施工技术措施

⑴接触网支持结构计算技术:

本工程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需要大量的支持结构计算。

支持结构一次安装到位技术通常是指腕臂结构安装一次到位技术。

腕臂结构经过现场测量支柱、吊柱限界及斜率,并通过预配确定腕臂结构尺寸,再通过工地预配验证计算正确后,做好标识,分组解体后供现场施工安装。

通过预配计算,可验证定位管在腕臂中的安装是否与绝缘子相互干扰机定位器在定位管中的调整余量是否足够,这样可以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确保安装精度,提高施工质量和增强接触网的稳定性。

⑵本工程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为了减少硬点、提高导线平整度,改善弓网关系,在接触线架设时采用恒张力放线技术,避免线材产生上下波动,减少硬点,改善弓网关系和提高受电弓受流性能,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恒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和额定张力机械落锚工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接触线的顺直,保证弓网关系良好。

⑶接触网检测内容及方法:

作业组自检与指挥部专检,上部安装作业组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当天利用专用的工具和仪器进行自检,使其作业工序符合设计标准;检测组利用接触网激光检测仪复检承力索、导高、拉出值、结构高度等有关数据,使其精确达到设计要求。

接触网调整完毕,在指挥部安质人员专检完毕后,对正线直接相连的站线(或渡线)线岔、锚段关节、特殊悬挂等进行检测。

并结合各锚段接触线设计导高、拉出值进行对比。

在各种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对各处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验证,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在送电开通前,采用2500V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试验和导通试验,在送电开通的前一天,按调度命令进行绝缘测试。

开闭所向接触网送电后,采用高压验电器在供电臂末端验电。

结合本工程电气化设计有关标准,利用便携式接触网静态检测装置对接触网进行检测。

检测车主要内容:

拉出值、接触线硬点、有无打弓、脱弓、钻弓现象。

8.2.2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⑴在开工前,会同站前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即现场“点交”。

确认图纸标定的里程、跨距、基础位置及基础型号是否准确无误。

⑵供电线基础开挖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准确判断土壤的稳定性质,采用合理的开挖形式及防塌措施;严格遵守施工防护规定,保证人身安全;集中力量,快挖(挖坑)、快浇(浇制基础)防止隐患;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未浇制的基坑在当天施工结束,人员离开前覆盖木板,防止行人坠落。

⑶供电线基础浇制混凝土材料选取按试验结果使用。

制作混凝土配料时,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各种材料用量要用磅称称,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试验。

保证检测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地脚螺栓在安装前在安装前将其表面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浮锈等清除干净,并将螺纹部分涂抹机油和缠塑料纸加以保护。

混凝土浇制完成12小时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的要求见《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⑷接触网工程隧道内打孔灌注的施工,认真组织技术人员阅读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隧道打孔灌注的技术数据的收集。

检查打孔灌注的工机具是否到达现场符合打孔灌注的需要。

按照技术部门下发的隧道打孔灌注技术交底及下部施工表施工;确认现场情况是否与设计一致,不符处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确认测量基座类型是否与设计一致,材料、工机具是否满足打孔灌注需要;检查各项工机具是否完好,检查电动机具的电源。

组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全面负责

2

作业人员

2

司钻

3

辅助人员

3

扶作业平台、做辅助工作

4

测量人员

2

工机具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作业平台

自制

1

2

发电机

5KW

1

3

电锤

2

和打孔直径配套

4

对讲机

3

联系

5

钢卷尺

3

6

压缩空气气泵

2

7

水平仪

1

8

手锤

1

9

模具

2

吊柱及斜撑各一

10

照明设备

2

11

注射枪

2

工艺流程图

注胶

清孔

钻孔

定位

作业平台运输、移动

固化养护

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植入螺栓

操作方法:

作业平台运输、移动:

将作业平台运输到施工隧道并竖直立好移动到作业地点,将增加稳定性的支撑装好,固定牢靠;定位:

上部作业人员爬上作业平台,扎好安全带,按设计图纸,放线标明锚固点的钻孔位置,钻孔位置标明后由施工负责人检验。

检验合格后,作业人员用水平仪在钻孔位置投射垂直于线路的十字线,将模板对齐十字线,用记号笔画出打孔位置,钻孔:

将电锤的功能选择开关调至钻孔位置,用电锤将定位坑扩大,然后将电锤的功能选择开关调至震动钻位置,用电锤打出设计所要求的成孔直径及锚固深度的锚孔;清孔:

钻孔完成后,用清孔刷仔细的将孔壁清理干净,再用压缩空气气泵吹出孔内的灰尘,如此反复进行不少3次。

必要时可用干净棉布沾少量丙酮或酒精擦净孔壁;

取下胶瓶塞子,将静态混合器旋上,用胶枪将胶液通过静态混合器挤出,先少量排出前端未混匀胶液,直到胶液颜色均匀即可注胶,注胶时从孔底逐渐向外注入孔中,填充量为孔深的1/2-2/3;若是药管(药袋)型锚固剂:

确认锚固包无外观破损、药剂凝固等异常现象,将其药管圆头(药袋尖头)朝内放入锚固孔并推至孔底。

植入螺栓:

使用电锤或电钻及专用安装夹具(如下图如示),将螺杆强力旋转插入直至孔底,以达到击碎锚固包并强力混合锚固药剂的目的。

电锤或电钻的转速应调至750转/分钟,且不应采用冲击

方式。

当旋至孔底或螺栓上标志位置时,立刻停止旋转,取下安装夹具,凝胶后至完全固化前避免扰动。

超时旋转将导致胶液流失,影响锚固力。

专用安装夹具示意图

为了保证螺栓之间相互间距的精度和螺栓的垂直度,在打孔和灌注时,须使用打孔和灌注专用模具;养护时间参考下表;

凝固时间表

温度

大于20℃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