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67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的创新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要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

本文是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他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鲁迅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体会鲁迅先生的用意。

二、了解时代背景

提问:

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呢?

明确:

“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古囗亭口”等可以看出,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点油灯、用洋钱、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

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那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

写茶馆里那些为革命者挨打叫好,认为革命者鲜血被吃是好事的茶客:

由这些人组成了社会背景。

补充: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磷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三、梳理情节,把握结构

了解结构特点是理解人物和概括主题的基础。

《药》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根据该篇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分清场面,理清故事情节。

因为情节是由不同的场面组成的。

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才能随之展开。

文章写了几个场面?

茶馆刑场茶馆茶馆坟场

2.理出情节线索,了解小说整体结构。

线索,对小说的结构有重大作用。

小说的一系列发展着的事件,情节中的一个一个场面,均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

《药》则是采用双线结构的组织材料,从愚昧落后的群众和革命者两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

明暗线结构正是本文的结构特点。

本文写了两家人的悲剧,线索是什么呢?

《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

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

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

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对《药》的线索也有不同意见。

有人说“暗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药》的主线,夏瑜的主人公的地位是“摆好了的,确定了的”。

也有人说,《药》描写了“两个主人公”,又有人说《药》“是一篇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明暗两条线也就没有主次之分了。

文章的结构:

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明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药刑场(明暗线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

暗线

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双线连接、交织的人物:

康大叔

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

人血馒头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鉴赏描写手法。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一)华老栓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感到“幸福”(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的愚昧、落后。

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小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

小说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

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过来后“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他们的洋钱来之多么不易。

他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去取药时,“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

“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

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

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二)夏瑜

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

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

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

(三)康大叔

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

他对群众蛮横凶恶;

对革命极端仇视。

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康大叔的肖像描写:

“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

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

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四)茶客

在茶馆这一场景中,小说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必说康大叔的盛气凌人,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华大妈的小心“搭”,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就是转述的夏瑜的两句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也极其传神地画出了夏瑜这个革命者的思想境界。

至于最后写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和驼背五少爷重复说“疯了”,不仅强调革命者不被人理解,而且突出了群众的极度愚昧麻木,从而增强了《药》的悲剧意义。

《药》的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都非常精彩,值得好好鉴赏。

二、赏析自然环境描写

文章的自然环境描写也是十分精彩才。

小说开头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

小说写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太阳也出来了;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不仅写出了华老栓的心情,而且通过反衬,使以后小栓的死显得更加凄凉。

小说最后写“分外寒冷”的天气、“支支直立”的枯草、“愈颤愈细,细到没有”的声音和“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突出了悲凉、阴冷的基调。

《药》的结尾,从环境到人物心理具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

两位老人站在寒冷寂静的坟地上,怀着对儿子的眷恋与幻想,听到乌鸦的惨叫,呈现于面前的是荒凉、寂静的阴冷。

最后部分要重点赏析,可参考《关于〈药〉的教学》(参考资料之四)

三、理解夏瑜坟上的花环

夏瑜坟上出现花环,既突出了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又表现了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

课后练习一。

第三课时

一、归纳《药》的主题

分析小说主题,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让学生讨论,发言。

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而且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毕恭毕敬。

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

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幸灾乐祸;

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纷纷胡说“疯了”。

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

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

作品的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

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

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

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

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

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

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

鲁迅与友人谈到《药》时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药〉》)

鲁迅先生自己的说法,既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又符合当时他的思想,应该认为这是对《药》的主题的精当的概括。

几十年来,对《药》的主题争论不休。

有的认为表现作者“对于世间的恐怖”(周启明《关于鲁迅》),有的认为表现“亲子之爱”(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这两种看法已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还有几种看法是:

歌颂革命者夏瑜;

揭露黑暗统治;

批评群众落后和麻木;

批判革命者脱离群众。

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把上面几个方面杂糅在一起当作《药》的主题。

上述种种,或者只突出了《药》的某一方面,或者没有突出《药》的重点,或者不符合作者创作意图,似乎都还可以讨论。

课后练习一讨论,解答:

《药》的主题应是:

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第一种说法,“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

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问题的本质。

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

第二种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

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思想状况。

第三种说法,对。

但只讲了一个方面。

第四种说法,也对。

但只讲了次要方面。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赏析标题。

标题《药》指的是人血馒头,这一事物使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揭示了华、夏两家故事的底蕴。

标题《药》有概括情节的作用,买药、吃药、谈药……等情节,都围绕“药”展开。

标题《药》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像的医治病苦的良药。

鲁迅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

三、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进行改写,或以情节为主,如《华老栓买药》《夏四奶奶上坟》;

或以人物为主,如《夏瑜的故事》《华老栓一家》《康大叔其人》;

或以环境为主,如《古囗亭口》《茶馆速写》《坟场剪影》。

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出一名对戏剧创作较有兴趣的学生执笔,用《药》的第三部分(高潮)内容为材料,以《茶馆人物谱》为题,将该部分改为独幕剧,然后集体修改,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作汇报演出。

●参考资料

一、鲁迅有关《药》的论述

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

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

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狂人日记》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

自序》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

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

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

首先,就是为此。

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南腔北调集·

〈自选集〉自序》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坟·

娜拉走后怎样》

二、关于《药》的主题

曾听鲁迅先生自己讲述他那创作某篇时的动机,背景,和艺术,所以至今印象还很清楚的。

例如《药》。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药〉》,作家书屋1945年版)

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的悲哀。

……

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儿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

人血馒头只是一个环;

在这以前可能还试过许多方子,在这以后,可能也想过一些法子。

但只这一环便可见出老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别的都不消再提了。

鲁迅先生没有提“爱”字,可是全篇从头到尾都见出老夫妇这番心。

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的悲哀。

这只从侧面见出。

那革命党并没有出面,他的故事是在康大叔的话里,和夏四奶奶的动作里。

故事是从那人血馒头引起的。

……革命者是寂寞的,这样难得了解和同情的人!

(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

药》,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我认为,本篇是用两个故事来写一个主题。

这主题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封建”;

从积极方面看,是要求“科学与民主”。

我们知道,夏瑜之死死于群众的愚昧(包括驯服的奴隶性),小栓之死死于群众的迷信。

愚昧则不辨是非,迷信则容易受骗。

而愚昧与迷信的根源,则同为封建社会制度所造成。

作者暴露了因群众的愚昧迷信致使两种类型的青年人都无辜牺牲,正说明了两人之死,不管直接间接,都死于封建社会制度。

……作者是同情夏瑜和小栓的,自然憎恨这愚昧的迷信的社会制度。

所以我说,主题的消极一面是“反封建”。

复次,我们说,迷信是不科学的结果,愚昧(包括驯服的奴隶性)是不民主的结果。

要想使中国社会好转,反映在当时(五四前后)的思想界,只有要求“科学”与“民主”──姑不论什么性质的民主。

……作者要求科学的心是迫切的;

而针对中国当时(五四前后)的现实,“民主”也正是“革命”的惟一目的。

《药》的篇末所以加上一枚花环,照作者自己的话,是“听将令”的,而当时的主将们惟一的要求,也正是“科学”与“民主”。

花环的出现,正是作者迫切要求革命──化悲愤为力量的具体表现。

革命成功,民主自然实现,科学也自然发达,这正是鲁迅和五四时代革命前驱者的希望。

(吴小如《鲁迅先生的〈药〉》,《语文教学》1952年1月)

通过《药》的故事,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虐杀革命的幼苗,麻痹人民的头脑;

同时表扬革命者的行为,鼓舞人民反抗封建制度的革命情绪: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不但要在政治上打垮封建统治,而且要在思想上清除反动影响。

这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所写符合五四精神的《药》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吴奔星《文学作品研究》第一辑,东方书店1954年6月版)

《药》的主题,就是:

只有彻底地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吃人的封建社会,“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中国人民的深重痛苦才有解除的希望。

蘸着革命者的鲜血的“人血馒头”──这是吃人的统治者用来麻痹、分化、害死人民的毒药,万万吃不得,吃了决不能把病治好的,革命──这才是真会带来幸福和生命的惟一良药!

(徐中玉《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自由出版社1955年2月)

《药》,写封建文化的残暴、凉薄、自私和人民大众对民主主义革命的茫然无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跟人民群众脱节的情况,暗示着革命继续的必然。

(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55年)

小说通过华老栓、夏瑜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不仅从政治上压榨人民,经济上剥削人民,而且从精神上奴役劳动人民的罪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脱离人民群众、革命不彻底的错误;

唤醒人们觉悟起来,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鲁迅作品分析·

〈药〉分析》,1973年2月)

小说通过清末一个小商人华老栓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而终于没有治好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狰狞嘴脸,赞扬了以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大义凛然的革命气概;

同时,对以华老栓夫妇为代表的一些群众的遭遇表示了同情,而对他们的麻木、迷信又表示了不满和愤慨。

(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选编《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小说的主题可归纳为:

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们对他牺牲的反映,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编《鲁迅作品教学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本篇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必须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作品注析》,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三、关于《药》的写作背景

1.关于徐锡麟、秋瑾和夏瑜

徐锡麟(1872—1907年)和秋瑾(1875—1907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

1906年春,徐锡麟、秋瑾回国。

徐锡麟集资捐了候补道,秋天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作。

秋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

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堂工作。

秋瑾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秋瑾为协领,暗中联络革命力量。

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但因徐锡麟的活动已被清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徐锡麟乃于7月6日乘学堂毕业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弹尽被捕,当天被害。

徐死后被挖了心,给清兵炒食净尽。

接着,秋瑾被人告发,清兵于7月13日从杭入绍,包围大通学堂,秋瑾奋战力尽被捕,7月15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轩亭口。

鲁迅和徐锡麟、秋瑾是熟悉的,对于他们的遇难很激愤。

他在《范爱农》中谈到他们当时在东京听到这些消息的情况时说: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

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

人心很愤怒。

”他们一面派人去接徐锡麟的家属,一面开会“吊烈士”,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惨无人道的暴行。

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还时常讲起清政府怎样残杀革命者,徐锡麟、秋瑾怎样进行革命斗争等等,“发起议论来是十分激烈的”。

夏瑜是《药》中的人物,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的。

“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

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囗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

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但并不意味着小说中所描写的全是秋瑾的事迹。

夏瑜是艺术形象,他的身上必然概括了其他革命者的某些方面,例如徐锡麟,他的心是被清朝士兵挖出来炒了吃的,这当然是残暴,而夏瑜的血却是被愚昧的群众蘸了当药吃下去的,就更令人悲痛。

两者表面上虽无联系,但不能说鲁迅在创作夏瑜这个形象时没有想到徐锡麟生前死后的种种遭遇,如在《狂人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

”对于革命者的死难,鲁迅是记忆犹新的。

秋瑾是献身民主革命的著名女英雄,而夏瑜则是出身贫寒之家的热血男儿,这种安排就说明了夏瑜是从现实中概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薛绥之、柳尚彭《〈药〉的教学难点试析》,《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关于《齿痛》〔《齿痛》(安特莱夫),译文见《新青年》第7卷第1期(1919年12月出版)〕和《工人与白手人》〔《工人与白手人》(屠格涅夫),译文见巴金译《散文诗》。

鲁迅曾经谈到,当他构思《药》时曾从两篇外国作品中得到启示和触发,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