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70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员工培训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部分:

脐血应用

1、异体脐血保存的质量标准?

⑴、采集的脐带血必须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免出现血凝块或溶血

⑵、每袋脐血量应大于60ml

⑶、从脐血采集到制备造血干细胞冰冻保存时间不超过24h

⑷、TNC>

10.0×

108,有核细胞活性>

90%

⑸、母血及脐血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为阴性

⑹、进行HLA-A、B、DR位点的分型

2、脐血干细胞移植前对所选用的脐血需做哪些方面的复核检测?

对所选用的脐带血各实验室必须进行复核,包括HLA高分辨复核、微生物学检测及相关实验。

3、移植用脐血出库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⑴要有移植中心主管医生签署的书面应用申请单。

⑵要有脐血库负责人书面签字的脐血干细胞发放单。

⑶脐带血出库时,要有液氮室、质控室、业务部、脐带血运送人一起核对脐血资料及脐血的条形码标签是否正确,并填写出库记录。

⑷选用的脐血及备用脐血的条形码标签准确、多处粘贴,以防意外破损而无法识别。

4、什么是预处理?

临床上最常用的预处理方案及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预处理是指移植前给予患者强烈的化疗及放疗,从而摧毁患者自身的肿瘤或病态骨髓等,以利于“新骨髓”(或称为造血细胞)永久地替代“旧骨髓”的一种治疗。

在预处理方案的设计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及主要目的不同而作出合理的方案。

临床上最常用的预处理方案:

Bu/Cy方案和TBI+Cy方案

预处理的目的:

1、为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

2、

⑵、尽可能彻底的清除残留在体内的恶性细胞

⑶、抑制体内的免疫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容易植活。

5、什么是GVHD、VOD?

急性和慢性GVHD如何区别?

GVHD:

移植物抗宿主病;

VOD:

肝静脉闭塞综合症

移植100d以内出现的GVHD,称为急性GVHD;

移植100d以后出现的GVHD称为慢性GVHD。

6、判断粒细胞、血小板植活的依据是什么?

在不输注细胞刺激因子或血小板的情况下,粒细胞≥0.5×

109/L或WBC≥1.0×

109/L,PLT≥20×

109/L持续至少三天

7、常用的脐血植入检测方法有哪些?

血型、HLA、性染色体、VNTR、STR等。

8、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随访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⑴血象:

粒细胞、PLT的植活时间

⑵GVHD:

出现时间、程度、表现、用药、愈后

⑶感染:

时间、类型、部位、用药

⑷并发症:

时间、类型、用药

⑸植入情况:

检测时间、方法、结果

⑹骨髓像检测情况:

三系的恢复情况

9、对于出院的患者,随访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于存活3年以上的患者,可每年随访一次,主要内容:

是否恢复,有无输血及输血的时间、成分

⑵有无出现慢性GVHD

⑶各脏器的情况

⑷有无并发症、感染等

⑸有无复发、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等

⑹若死亡,需询问死亡时间、原因等

⑺若失访,需记录失访时间及原因

10、患者移植后,需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⑴、移植随访表

⑵、出院小结或死亡记录(能反映脐血移植、造血恢复、是否植入、相关并发症、结局等)

⑶、粒细胞≥0.5×

109/L的连续至少三天的血常规化验单

⑷、脐血植入检测报告单

⑸、移植后的骨髓像化验单

第三部分:

冷冻保存与复苏及液氮库的管理制度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的冷冻保存

2、冷冻细胞的复苏

3、细胞冷冻速率

4、细胞冷冻保存温度

5、冷冻细胞复温速率

6、冷冻保护剂

7、细胞的玻璃化冻存

8、细胞的非玻璃化冻存

二、问答题

9、什么是渗透性冷冻保护剂?

常用的有哪些?

(举出2例)

10、什么是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

11、什么是冷冻细胞的细胞内冰晶的损伤?

12、什么是冷冻细胞的细胞溶质损伤或称溶液损伤?

13、简述脐血干细胞的冷冻保存过程?

附参考答案:

1、细胞的冷冻保存,就是将体外培养物或生物活性材料悬浮在加有或不加冷冻保护剂的溶液中,以一定的冷冻速率降至零下某一温度(一般是低于-700C的超低温条件),并在此温度下对其长期保存的过程。

2、冷冻细胞复苏就是以一定的复温速率将冻存的体外培养物或生物活性材料恢复到常温的过程。

3、细胞冷冻速率是指冷冻细胞的降温速度

4、细胞冷冻保存温度是指能长期保存细胞的超低温度,在此温度下,细胞生化反应极其缓慢甚至停止,但经过长期保存,在复苏后仍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5、冷冻细胞复温速率是指在细胞复苏时温度升高的速度。

6、冷冻保护剂是指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冷冻损伤的物质。

7、玻璃化冻存则是指利用多种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联合形成的玻璃化冷冻保护液保护悬浮细胞,直接投入液氮进行冻存的方法。

以该中方法冻结的细胞悬液没有冰晶的形成。

8、非玻璃化冻存是利用各种温级的冰箱分阶段降温至-700C~-800C,然后直接投入液氮进行保存;

或者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程控降温仪以及利用液氮的气、液,按一定的降温速率从室温降至-1000C以下,再直接投入液氮保存的方法。

以该种方法冻结的细胞悬液或多或少都有冰晶的形成。

9、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可以渗透到细胞内,一般是一些小分子物质,主要包括甘油、DMSO、乙二醇、丙二醇、乙酰胺、甲醇等。

10、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不能渗透到细胞内,一般是些大分子物质,主要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蔗糖、聚乙二醇、葡聚糖、白蛋白以及羟乙基淀粉等。

11、因细胞内部结冰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细胞内冰晶的损伤。

12、保存溶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溶质损伤或称溶液损伤。

13、

(1)在4℃加注DMSO等冷冻保护剂。

(2)打开程控降温仪,使箱体温度降至4℃,并保持。

(3)将包装好的脐血干细胞铁盒放在箱体中。

(4)运行程控降温仪第二段程序开始降温:

以5℃/min,降至0℃并保持5min;

以2℃/min的速度从0℃降至-10℃,保持5min;

以1℃/min的速度从-10℃降至-45℃,保持35min;

以5℃/min的速度从-45℃降至-90℃,保持5min;

程序运行完毕,迅速将铁盒放在液氮中保存。

(5)记录:

做好冻存记录,包括冻存日期、条码号、冻存人员及操作人员。

渗透性两类。

第四部分微生物检测

一、微生物检测项目、方法及试剂的应用应遵照哪些规定和标准:

答案:

应严格按照我国«

血站管理办法»

、《脐带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

、《脐带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执行。

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上岗前培训

、岗位培训

、定期考核及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与交流。

三、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管理要求:

1.室内质量控制:

每天做检测质控图,初检和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质控室定期对检测质量进行检查。

2.室间质量控制:

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活动。

四、脐血检测项目及方法:

ABO血型检测凹式血型鉴定卡(凝集法)

Rh血型检测凹式血型鉴定卡(凝集法)

CD34细胞检测(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法

细菌培养(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法

霉菌培养(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法

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理:

ELISA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包被)于固相载体(目前常用微孔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样品,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与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待依序加入酶结合物(酶标记抗抗体或酶标记抗抗原)和该酶的底物时,产生呈色反应。

呈色程度与检测样本中待测抗体或抗原的量相关。

六、ELISA实验分哪几类:

间接法:

载体包被已知抗原+待测溶液(抗体)+酶标抗体+酶作用底物。

双抗体法:

载体包被已知抗体+待测溶液(抗原)+酶标抗体+酶作用底物。

抗原竞争法:

载体包被已知抗原+酶标抗体和待测溶液(抗体)+酶作用底物。

七、流式细胞仪(FCM)的结构包括:

FCM结构包括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激光光源及光束成形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检测与存贮、显示、分析系统及细胞分选系统。

八、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120的分析原理:

BacT/Alert120血培养仪通过比色测定培养瓶内CO2以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在培养瓶底部装置有含水指示剂的二氧化碳感受器。

感受器与瓶内培养基肉汤之间由一层半透膜相隔,仅允许CO2通过,培养基中其它成分包括氢离子均不能通过。

当有微生物生长时,产生的CO2与感受器上的指示剂饱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游离氢离子使pH值降低。

感受器上的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黄。

通过培养瓶底部的检测器检测,即发射二极管向培养瓶底部发射红光,吸收二极管接收瓶底所反射的红光,其反射光密度大小与血培养瓶内的CO2浓度成正比,当CO2浓度超过域值时判断为阳性。

九、BacT/Alert120血培养仪阳性结果判断方式有:

有三种:

1.超过培养瓶的初始域值(主要检测放入仪器前已有菌生长的血培养)。

2.CO2浓度变化比率超过预设比率(主要检测快速生长菌)。

3.CO2浓度持续增高(主要检测缓慢生长菌)。

十、ABO血型测定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凝集反应。

通过正、反定型实验来确定ABO血型。

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

反定型是用已知A抗原和(或)B抗原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抗体。

十一、ABO血型测定注意事项:

该项试验应在室温下操作,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

使用后的器皿应彻底洗涤,有条件应使用一次性吸管或试管。

要严格三查三对,切不可将病人姓名、标本弄错。

 

十二、群集反应性抗体(PRA)实验的原理:

将纯化的HLA抗原按照相应的分布包被在固相反应板上,如果待测血清存在HLA抗体(Ⅰ和Ⅱ类),相应孔位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利用ELISA原理确定结果。

该实验分初筛和确认。

第五部分细胞制备

一、洁净实验室的无菌区域划分及质控标准

菌落数

霉菌数

尘埃粒子数

百级区

≤1

≤3.5/L

万级区

≤3

≤350/L

十万级区

≤10

≤3500/L

二、洁净实验室接收脐血的质量标准

1.外观:

无溶血、凝块、重度、气泡、黄疸,储血器皿无破损。

2.脐血容积:

80ml(40土4)ml

3.有核细胞数:

≥10×

108

4.有核细胞活性:

>

90%

5.有造血集落生成

6.DMSO≤10%

7.各种检测均为阴性

三、洁净车间接收脐血干细胞的质量标准

外观:

无凝块、溶血、重度乳糜、气泡、黄疸,储血容器无破损

脐血容积:

80(40±

4)ml以上

有核细胞数:

108(4×

108)

有核细胞活性:

>90%

有造血集落生成

DMSO含量:

≤10%

病毒检测均为阴性

四、脐带血有核细胞的分离

按脐血与HES体积比5:

1的比例,抽取HES,注入脐血血袋中,进行低速(420rpm,6min)和高速(1280rpm,15min)离心,重复操作一次,并进行压浆分离,使有核细胞特别是单个核细胞与红细胞分开。

*HES(羟乙基淀粉):

中和红细胞表面的电荷,使红细胞容易聚集沉降,有利于白细胞的提取。

五、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

1.常规考核校准:

RCS=四大格计数所见的最大值-最小值/四大格总数的均值×

100

评价标准:

白细胞数≤4×

109/LRCS<30%

白细胞数4.1~14.9×

109/LRCS<20%

白细胞数≥15×

109/LRCS<15%

2.细胞计数的校正(正常的血液中没有有核红细胞但是一些贫血疾病可以见到)

血液中如果出现有核红细胞,须用以下公式校正:

白细胞数校正值/L=X×

(100/100+Y)

X:

未校正前的白细胞数

Y:

在计数100个白细胞时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例如:

白细胞浓度为16×

109,在计数100个细胞中有50个有核红细胞问白细胞的校正后的浓度是?

3.冷冻保护剂的分类及保护机制是什么?

冷冻保护剂可分为渗透性和非渗透性两类:

渗透性保护剂可渗到细胞内,多为小分子物质,如甘油、DMSO、乙二醇等,其保护机制是在细胞冷冻悬液完全凝固之前,渗入细胞内,在细胞内外产生一定的摩尔浓度,降低细胞内外未结冰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从而保护细胞免受高浓度电解质的损伤;

同时,细胞内水分也不会过分外渗,避免细胞过分脱水皱缩。

非渗透性保护剂不能渗透到细胞内,多为大分子物质,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葡聚糖、白蛋白及HES等。

其保护机理可能为,大分子优先同溶液中的水分子结合,降低了自由水的含量,使冰点降低,减少冰晶形成;

同时,由于分子量大,使溶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减轻了溶质损伤。

六、CFU-GM的用途意义

作为广泛研究造血细胞起源以及早期卵黄巢造血的观察

也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培养对微环境干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七、细胞集落的判读

凡是大于40以上细胞者为一个集落

小于40细胞者为丛

超过20的为大丛、小于20的为小丛

关于CFU-GM集落是由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集落组成(粒细胞集落细胞较小聚集成堆,巨噬细胞集落细胞大且不规则)

八、细胞计数的分类及原理

细胞计数可分为:

人工计数和机器计数

人工计数的原理:

用稀醋酸定量稀释待测血样,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滴入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并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九、机器细胞计数的原理及分类

利用电子学的方法把细胞的数目和其他的信息以数码管、粒度分布直方图或散点图的方式显示出来

分类:

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类

按检测原理可分:

1.利用光电转换的特性,把光强变化转化为电的变化

2.利用血细胞的电抗特性根据电抗的变化获得电脉信号

3.综合换能型

十、细胞活性检测原理

低浓度台盼兰是一种细胞内弱氧化剂,能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内,使

无还原能力的有核死细胞被染成兰色,而无核细胞及有核活细胞则拒

染,不会变成兰色。

第六部分DNA提取

一、填空

1.DNA(deoxyribonucleicacid)是(     )的简称.它有(    )四种碱基组成,是细胞中的(    ).

脱氧核糖核酸,A\T\C\G,遗传物质

2.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

脱氧核糖核苷酸

3.细胞裂解方式有(   )(   )(   )

物理方式,化学方式,生物方式

4.根据核酸分离纯化方式的不同

,DNA提取方法分为(    )   (    )(    )(    )

吸附材料结合法

,浓盐法

,有机溶剂抽提法,其它

5.DNA定量检测的方法(    )(      )

分光光度计法

,DNA片段平板凝胶电泳

二、简答

1.DNA的用途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最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了进行测序、杂交和基因的表达,获得高分子量和高纯度的DNA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2.浓盐法中RNP和DNP分离原理

DNP和RNP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浓度的影响而不同。

DNP在低浓度盐溶液中,几乎不溶解,如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解度最低,仅为在水中溶解度的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增加,至1mol/L氯化钠中的溶解度很大,比纯水高2倍。

RNP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浓度的影响较小,在0.14mol/L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

因此,在提取时,

常用此法分离这两种核蛋白。

3.DNA提取的基本步骤

材料准备

破碎细胞或包膜-内容物释放

核酸分离、纯化;

沉淀或吸附核酸,并去除杂质

核酸溶解在适量缓冲液或水中。

4.DNA提取的原则

保证提取的DNA具有一定的长度;

纯化后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排除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的污染;

蛋白质、多糖、脂类等降低到最低程度;

排除其他核酸分子的污染。

5.分光光度计法原理

核酸在260nm有一特异吸收峰,纯核酸制品,其浓度与A260吸收值成正比,可根据A260吸收值计算其浓度,同时还需测A260/280的比值,以检查核酸的纯度。

第七部分PCR技术

1.简答PCR反应的过程。

(1)变性

(2)退火(3)延伸

2.简答PCR体系中Mg2+的主要作用。

对TaqDNA聚合酶进行热激活。

3.什么是PCR-SSP。

序列特异性引物。

4.PCR产物一般通过什么方法来分析?

凝胶电泳分析法。

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若特异扩增出条带,该法即可判断结果。

5.简述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

电泳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现象,移动速度取决于带电的多少和分子的大小。

琼脂糖加入缓冲液熔化凝固成固体基质,形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筛网孔,可分离不同分子量核酸片段。

带负电的DNA分子由负极向正极迁移,迁移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6.简述SSO方法的原理。

是依据DNA双链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原理,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与其互补的同源核酸序列的方法。

7.防止PCR污染的对策有哪些。

答:

(1)隔离不同操作区。

分隔操作区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PCR操作区可划分为样本处理区、PCR体系配制区和PCR扩增区及产物分析区。

PCR体系配制应在装有紫外灯的超净台内进行,还应注意操作器材的专用。

(2)分装试剂

(3)严格实验操作

1戴一次性手套操作,进出不同的隔离区时要换不同的隔离衣与手套。

2避免反应液的飞溅。

3用一次性吸头。

吸头不要暴露于空气中,防止产物气溶胶的污染,应

4常

擦拭加样枪与吸头接触部位。

④样品制备应按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避免样品建

5的相互污染。

6吸样枪。

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样品或模板核酸吸入枪内或粘上枪头是一个

严重的污染源,吸样要慢,尽量一次性完成,忌多次抽吸,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污染。

第八部分SBT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

其主要目标有:

识别人类DNA中所有基因(超过10万个);

测定组成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

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数据库中;

开发出有关数据分析工具;

致力于解决该计划可能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2.生物学在2003年应被划分哪几个阶段及其阶段的名字?

被划分两个阶段,即前基因组和后基因组两部分。

3.现在的测序技术有哪些方法,最经典的方法是哪一个?

双脱氧链终止法,DNA化学降解法,杂交测序法,质谱法,单分子测序法,原子探针显微镜测序法,流式细胞仪测序法,DNA芯片法。

最经典的方法是双脱氧链终止法。

4.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的原理?

利用ddNTP与普通dNTP不同之处:

双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

双脱氧核糖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其5’三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它们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终止。

这样,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后,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反应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从用以起始DNA合成的引物末端到出现提前链终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4组独立的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C、G或T的位置上。

5.扩增产物纯化的目的?

除去扩增产物体系中的小片段、剩余的引物,dNTP未参加反应的基因组片段和一些盐分子。

6.产物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碱性磷酸酶纯化法、盐析法、柱子过滤法、磁珠吸附法等。

7.凝胶电泳有哪两种形式?

叙述其之间的区别。

凝胶电泳分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琼脂糖凝胶主要是用来检测大片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适宜分离鉴定低分子量蛋白质、小于1Kbp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分析.其装载的样品量大,回收DNA纯度高.长度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核苷酸分子即能分离。

8.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的过程?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在催化剂TEMED(N,N,N,N'

一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的作用下,丙烯酰胺聚合形成长链,聚丙烯酰胺链在交联剂,N,N'

一亚甲双丙烯酰胺参与下,聚丙烯胺链与链之间交叉联接而形成凝胶

9.测序仪电泳方式有那几种?

并举例说明。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式和毛细管电泳方式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式的测序仪器:

ABI370、ABI373、ABI377。

毛细管电泳方式的测序仪器:

ABI310、ABI3100、ABI3700。

10.叙述一下你对DNA测序技术的了解?

答案自定。

第九部分基因测序

10.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

11.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