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73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十大经典名着Word下载.docx

后两部于她死后第一次用真名发表,附有作者小传,人们才知道她的简单身世。

  这些作品往往用诙谐戏谑的喜剧手法,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主题,写出一些平常故事,给我们勾画出资产阶级社会初期,封建保守势力还很顽固的乡村生活场景。

奥斯汀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谨,写人写事,精雕细琢,一丝不苟。

她自己就说:

“我用一枝如此精细的笔,在一块两寸宽的象牙上绘画……”她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2、孤星血泪

  《孤星血泪》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破灭的故事。

金钱使皮普从一个穷学徒变成阔少爷,也使他染上了上流社会的恶习,而背离了他原有的劳动人民的纯朴天性。

没有了金钱,皮普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则恢复了自己的人性。

狄更斯以他独特的方式,处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题,突出了对金钱腐蚀作用的揭露。

  查理·

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他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

《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

  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

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先后写的《大卫·

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

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日。

  3、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

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

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

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

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

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

  4、唐·

吉诃德 

  《唐·

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写的是唐·

吉诃德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诩为游侠骑士,要遍游世界去除强扶弱,维护正义。

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当成豪华的城堡,把理发时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他出于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最终受尽挫折,一事无成,回乡郁郁而死。

  作者以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唐·

吉诃德荒诞离奇的游侠行径,巧妙地把苦难中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广阔画面,有力地抨击了西班牙社会的黑暗。

  可笑的疯子,可悲的英雄 

  唐·

吉诃德是个疯子,但是个高贵的疯子,他的悲剧正是所有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想要凭一己之力量去改造社会。

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邪恶只有一个决断—战斗。

他的憨直正像他那用来树立人间正义的长矛一样,无私无畏,人们笑他傻笑他痴,虽屡战屡败,却仍勇往直前。

当谈到骑士小说时,他的行为固然滑稽可笑,但只要不涉及骑士道,我们不得不敬重他的光明磊落、正直勇敢,不得不钦佩他的学识,对他的所受挫折也不由得洒一掬同情之泪。

吉诃德》的创作过程及意义 

  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骑士小说泛滥,它用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招揽读者,毒害西班牙人民的精神。

塞万提斯就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1602年他开始动笔创作《唐·

吉诃德》,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

《唐·

吉诃德》以史诗般的规模,真实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种种矛盾。

但小说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性和对骑士文学的嘲讽,引起了保守分子的仇恨。

1614年有人化名阿隆索·

费尔南德斯·

阿维利亚纳达出版《唐·

吉诃德续集》,对原作的主题和形象大加歪曲。

塞万提斯非常气愤,加紧赶写,于1615年出版了真正的《唐·

吉诃德》第二卷。

吉诃德是一个夸张式的理想化人物,塞万提斯在塑造唐·

吉诃德典型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理想和感情。

他说:

“唐·

吉诃德专为我而生,我此生也只是为了他。

” 

  作者风采 

  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米盖尔·

台·

塞万提斯·

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

吉诃德》的发表,以及这部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世界文坛声名显赫的经典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547年10月9日,他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德。

曾担任胡里奥·

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受到意大利文学艺术的熏陶。

他1571年参加雷邦多战争,左手致残。

在回国途中,被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五年奴隶,后遇救归国。

为生活所迫,先后当过军需员和收税员,因得罪权贵和教会数次入狱。

他对民间疾苦、社会黑暗了解甚多,他本人的生活也一贫如洗。

吉诃德》是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还有悲剧《努曼西亚》,小说《伽拉苔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

5、安娜·

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

卡列尼娜》 

  《安娜·

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刚刚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简直“没有一个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卡列尼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俄国诗人费特说,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

卡列尼娜》所反映的时代 

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

”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

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

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

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

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托尔斯泰创作这部小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早在1870年,托尔斯泰就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

他告诉妻子说,“我想到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

、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我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

  1873年,他开始动笔。

他的妻子在致亲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的“是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情节是“叙述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悲剧”。

他按照这种构思进行写作,起初写得很顺手,初稿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

但是他最后完成这部小说,却花费了将近五年紧张的劳动。

直到1875年,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

1878年,才有第一个单行本问世。

  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步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深化了主题的内涵,加强了主题的力度。

结果,就使是这部小说从最初只表现由一个妻子的不忠实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广阔而复杂的、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俄国社会生活的宏伟的历史画卷。

卡列尼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列夫·

托尔斯泰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思想与艺术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刻下印记。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得好:

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

……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

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托尔斯泰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在鲁迅《一件小事》中,有托尔斯泰式的自省与忏悔;

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里的伊尔倩涅;

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亲形象,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式的爱的化身;

叶绍钧的《倪焕之》、茅盾的《三人行》、庐隐的《海滨故人》、王统照的《微笑》、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中,都有托尔斯泰的泛爱论、劳动观、人性观的反映。

许多中国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经历时都曾谈到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

卡列尼娜》在中国的影响还可以从它的多种译文和多次再版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大量的中国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中看得出来。

它至今仍是我国的畅销书之一,由它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不断在中国上演和播出。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

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

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

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

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

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6、飘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

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

韦尔克斯。

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

汉密顿结了婚,斯佳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

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佳丽成了寡妇。

  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

巴特勒船长相识。

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

看到昔日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

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嫁给了瑞特。

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

瑞特带着伤心离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爱的人。

  一夜成名 

  瑞特离开了,斯佳丽要回塔拉去,“明天”再想办法把他弄回来,“明天”究竟会怎么样,作者没有继续写下去,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

  玛格丽特·

米歇尔(1900—1949)创作的《飘》一问世,顷刻轰动全球,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她毕生只写过这一部小说,但仅凭这部小说,就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有人形容,米歇在晚上睡觉时尚不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来却成为全国第一号名人。

接踵而来的荣誉是,1938年获博尼派格纪念奖,同年又获纽约南方社会金质奖章,1939年获斯密斯女子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米歇尔于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一位历史学家,曾任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主席。

米歇尔曾就读华盛顿高级中学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市史密斯女子学院学医,丧母后照料父亲和兄弟而休学回家。

1922年任《亚特兰大日报》记者专栏作家,后因踝骨受伤离职。

米歇尔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一向喜欢钻研历史,辞职后就开始研究关于1861年至1865年间的南北战争史,米歇尔想把研究体会和成果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经过十年的努力,小说《飘》终于完成。

小说出版,立即轰动世界。

  7、简·

爱 

  一个平凡女子不平凡的生活经历 

  一段曲折离奇而又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部历久不衰的经典名著 

  1847年,《简·

爱》出版后,伦敦一片轰动,与作者夏洛蒂·

勃朗特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萨克雷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

  《简·

爱》描写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难、反抗与追求的心灵历程。

简·

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她却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

她始终不卑不亢,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赢得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慕,虽历尽苦难,简·

爱最终听从了心灵的呼唤,重新回到了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一切、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

两颗真诚相爱的心灵幸福地结合了。

爱》的成功,在于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简·

爱这个艺术形象。

夏洛蒂曾对两个妹妹艾米莉·

勃朗特和安妮·

勃朗特说:

“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者一反“郎才女貌”的传统写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不出众,矢志追求平等独立人格的新型妇女形象。

  伟大的天才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 

  夏洛蒂·

勃朗特(1816—1855)年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和狄更斯、萨克雷齐名,被马克思称赞为英国“出色的一派”小说家;

妹妹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的作者)、安妮·

勃朗特一并驰名文坛,并称“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乡村牧师家里。

儿时曾被送进孤儿院,离开孤儿院后,作过家庭教师,随后继续上学,并在寄宿学校讲授英语。

夏洛蒂自幼喜欢文学,爱好写作。

1846年与两个妹妹合用笔名“贝尔”,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1847年《简·

爱》的发表轰动文坛。

次年,她的弟弟勃兰威尔、妹妹艾米莉相继去世。

不久小妹安妮也离开人间。

为忘却生活的悲哀,她全身心投入写作,完成《谢利》(1949)、《维莱特》(1853)及《教师》(1855)。

  8、悲惨世界 

  一部社会史诗 

  《悲惨世界》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雨果称这部小说为“社会的史诗”。

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赞赏。

  20世纪30年代,《悲惨世界》开始介绍到我国,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著名作家茅盾把它同列夫·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并提,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一部鸿篇巨制 

  《悲惨世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100多万字。

它共分五部:

第一部芳汀;

第二部珂赛特;

第三部马吕斯;

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但尼斯街的史诗;

第五部冉阿让。

五部各有独立的故事,枝叶繁复,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结为一个整体。

失业工人冉阿让,因偷面包,被捕入狱。

出狱后受“仁爱”精神感化,努力从善。

一次偶然机会使他成了资本家、并被任命为市长。

他乐善好施,尽自己可能帮助像芳汀、珂赛特一样受苦的人们,但警官沙威一直追踪他,使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四处流亡,最终也未摆脱沙威。

小说描写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一主题。

  《悲惨世界》的创作过程 

  这部小说以真实的事件作为基础。

1801年,贫苦农民彼埃尔·

莫因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出狱后,随身带一张黄色的身份证,到处找不着工作。

此事引起了雨果的关注。

约在1828年时,他打算以彼埃尔·

莫为题材写一部小说。

1845年动笔,1862年在盖纳西岛流亡时完成。

其间经历了1848年革命,使得小说的内容大大扩充,思想也得以深化。

  一代文豪——雨果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

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省。

雨果在文艺思想上支持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1827年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这篇《序言》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雨果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雨果的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正在布鲁塞尔。

公社遭到残酷镇压之际,他大声疾呼为公社会辩护,全力争取对公社社员的赦免。

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雨果后期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9、茶花女 

  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的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

  玛格丽特是巴黎上流社会中的社交明星。

她那非凡的美貌和超群的聪慧,使她成为富贵子弟的追逐对象。

自从与阿尔芒结识

后,阿尔芒的真挚与专一令玛格丽特深深感动,两个人倾心相爱。

他们远离繁华闹市,在巴黎郊区过起了朴素无华的生活。

  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

为成全阿尔芒家庭的幸福,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

不知内情的阿尔芒,一再给玛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

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

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小仲马(1825—189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是大仲马的私生子。

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别人讥讽。

成年后,痛感正是法国社会现实造成了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被侮辱和受伤的女人,决心从事写作,以改变社会道德。

  《茶花女》是其成名作,他于1852年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更大成功。

其后,小仲马又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由于他自己的身世,发表了许多以私生儿为主题的“问题剧”。

除《茶花女》以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奥勃雷夫人的见解》、《异国的女性》、《德尼兹》等。

  10、基督山恩仇记 

  《基督山恩仇记》是世界罕见的鸿篇巨制的长篇通俗小说。

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通篇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法兰西复辟王朝时期。

主人公邓蒂斯是船主摩莱尔商船“埃及王号”的大副,因被诬告,被捕入狱14年。

在狱中,他结识了法里亚长老,长老把他造就成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并告诉他基督山上的藏宝地点。

长老去世时,邓蒂斯设法钻进狱中裹尸的麻袋,逃出伊夫堡监狱。

出狱后,他得到宝藏,成为家资巨万的基督山伯爵。

他决心以上帝的名义用金钱去惩恶扬善,报恩复仇。

他报答了曾经照顾他父亲的恩人摩莱尔船主,然后以巧妙的手段惩罚了陷害他的所有仇人。

  小说于1845年开始在巴黎的《辩论报》上连载,一发表,立即轰动了巴黎,高尔基称赞这部小说是“令人精神焕发的读物”。

  《基督山恩仇记》的诞生 

  大仲马年轻时特别爱读《一千零一夜》和《罗宾汉》等具有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自幼便养成酷爱幻想的浪漫性格。

后来又仔细研究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风格,开始到处搜集奇闻轶事,观察人情风俗,以便写出通俗小说。

1842年,他在地中海游历,对厄尔巴岛附近的基督山岛发生了兴趣,便把这个岛与1838年他在巴黎警察旧档案中发现的《复仇的钢钻》案卷联系起来酝酿故事情节,于是诞生了《基督山恩仇记》。

  买通印刷工,只求先睹为快 

  《基督山恩仇记》在《辩论报》上连载后,马上引起轰动,如痴如狂的读者从四面八方写信到报馆,打听主人公以后的遭遇。

被好奇心撩拨得按捺不住的读者,甚至赶到印刷厂去“买通”印刷工人,为的是能对次日见报的故事先睹为快。

  一部当代题材的小说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而且其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受到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爱,这种状况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 

  亚历山大·

仲马(1802—1870),世称大仲马,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他的作品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维莱尔—科莱特城。

年轻时当过小职员、文书,因一心想从事文学活动,便辞掉职务,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大仲马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品有《三剑客》(1844)、《玛尔戈王后》(1845)、《基度山恩仇记》(1845)。

大仲马一生创作颇丰。

维克多·

雨果评价大仲马时说:

“他就像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