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87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案例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科学史、技术史案例研究,并以此启迪研究生灵感和创新思路。

四、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节、西方学者对科学的反思与中国科学的困惑

第二节、科学技术哲学的论域

第三节、科学技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物质与实在

第一节、物质

第二节、实在及其类别

第三节、实在论、物质论、唯物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地位

第四节、何为客观性

第二章、科学认识何以可能

第一节、自然物象与描述

第二节、从差异比较到分类理念

第三节、逻辑在先的认识论

第四节、数学、实验与测量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章、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

第一节、因果关系

第二节、归纳

第三节、演绎

第四节、超越归纳与演绎

第四章、相互作用:

自然界的复杂性

第一节、万物相生相克

第二节、系统论与复杂性

第五章、科学的边界

第一节、人类智慧的特质

第二节、科学划界的标准

第六章、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一节、怀疑论

第二节、科学的特质

第三节、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

第一节、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

第二节、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第三节、伊姆雷·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拉里·

劳丹的科学进步观

第五节、多元研究传统与多元理论竞争

第八章、科学与文化

第一节、古希腊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古希腊文化与近代科学

第三节、科学与文化

第九章、科学制度

第一节、科学制度

第二节、科学研究制度

第十章、技术哲学导论

第一节、西方技术哲学视角述评

第二节、技术动力学探微

第十一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

第一节、科学伦理

第二节、技术伦理

第十二章、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

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

五、课时分配:

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授课方式

备注

4学时

讲授

第一章物质与实在

讲授与讨论

第二章科学认识何以可能

第三章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

第四章相互作用:

2学时

讲授和讨论

第五章科学的边界

第六章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

6学时

第八章科学与文化

第九章科学制度

第十章技术哲学导论

第十一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

第十二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

自学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邓周平著,《科学技术哲学新论》(待出)

1.安德鲁·

皮克林(AndrewPickering)编著,《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M],柯文、伊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诺里塔·

克瑞杰(NorettaKoretge)主编,保罗A玻古西安著,“索卡尔诈文教会了我们什么?

——‘后现代’相对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有害结论”,《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话曝光》,蔡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奥利卡·

舍格斯特尔(UllicaSegerstrale)编,《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黄颖、赵玉娇译,蔡仲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S·

温伯格著,《终极理论之梦》[M],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5.埃德加·

莫兰,《自觉的科学》,陈一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台湾学者张灏所著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第25-72页,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7.[英]阿克顿(JohnActon)勋爵,《自由史论》,胡传胜、陈刚、李滨、胡发贵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8.《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马里奥·

邦格(MarioBunge)著,《科学的唯物主义》,张相轮、郑毓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1.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的《法哲学原理》“序言”,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版,

1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3.张华夏著,《实在与过程——本体论哲学的探索与反思》,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德]W.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5.《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形而上学”,苗力田主编,颜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7.[德]W.海森伯著,《物理学家的自然观》,吴忠译,范岱年校,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8.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J],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9.罗嘉昌著,《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1.卡尔·

波普尔,《客观知识》,舒伟光、卓如飞、周柏乔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2.B·

范·

弗拉森,《科学的形象》,郑福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2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恩斯特·

马赫(ErnstMach)著,《感觉的分析》,洪谦、唐钺、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5.让·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胡世襄等校,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6.《公孙龙子悬解》,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版。

27.索尔·

克里普克(SoulKripke)著,《命名与必然性》[M],梅文译,涂纪亮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8.《柏拉图全集》第二卷“克拉底鲁篇”,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昂利·

彭加勒著,《科学与方法》,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年版。

30.[法]列维-斯特劳斯著,《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1.[法]列维-布留尔著,《原始思维》[M],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2.[法]皮埃尔·

迪昂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M],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3.[德]康德,“导言”,《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4.[德]康德,“前言”,《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5.[英]伯特兰·

罗素,《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哲学上科学方法应用的一个领域》[M],陈启伟译,上海译者文出版社,1990年版。

36.[英]J.F.斯科特(J.F.ScoTT),《数学史》[M],侯德润、张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希腊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8.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李珩译,张今校,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39.埃德蒙德·

胡塞尔(EdmundHusserl),《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版。

40.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41.伊萨克.牛顿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王克迪译,袁江洋校,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42.大卫·

休谟著,《人性论》(上册),关文运译,郑之骧校,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版,

43.[美]欧内斯特·

内格尔,《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M],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44.[德]H.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伯尼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5.R.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M],张华夏,李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美]M.W.瓦托夫斯基(MarxW·

Wartofsky),《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范岱年、吴忠、林夏水、金吾伦等译,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47.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8.[法]彭加勒(JulesHenriPoincaré

),导言,《最后的沉思》。

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年8月第1版。

49.[英]卡尔·

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纪树立编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50.洪谦主编,H.赖欣巴哈,概率概念的逻辑基础,《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1.[美]卡尔·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M],张华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匈]拉卡托斯,《数学、科学和认识论》[M],林夏水、薛迪群、范建年译,范岱年、赵立中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53.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法]彭加勒,“导言”,《科学与假设》[M],商务印书馆出版,1930年版。

55.J·

丹西,《当代认识论》[M],周文彰、何包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6.郝柏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7.【美】约翰·

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周晓牧、韩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8.周守仁,《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及其哲学阐析》[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9.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M],上海:

科技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0.[美]约翰·

塔巴克(JohnTabak),《数学和自然法则——科学语言的发展史》[M],王辉、胡云志译,胡作玄校,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版。

61.[奥]路德维希·

冯·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62.[英]卡尔·

皮尔逊,《科学的规范》[M],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63.[美]保罗·

费耶阿本德,《知识、科学和相对主义》[M],陈健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厦出版社,1999年版。

65.亚里士多德,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6.[英]弗里德里希·

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M],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67.[美]詹姆斯·

A.古尔德(JamesA.Gould)、文森特·

V.瑟斯比(VincentV.thursby)编,杨淮生、王缉思,周琪等译,《现代政治思想》[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8.[中国]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问题与方法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9.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M],李小兵、杨莘译,陆荣杰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70.约翰·

沃特金斯,《科学与怀疑论》[M],邱仁宗、范瑞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71.[中国]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十九章、二十章。

72.卡尔·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弋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73.[英]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74.[英]保罗·

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5.[英]保罗·

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M],陈健、柯哲、陆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6.约翰·

齐曼,《可靠的知识——对科学信仰中的原因的探索》,赵振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7.[美]托马斯·

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纪树立、范岱年、罗慧生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8.[美]托马斯·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美]拉里·

劳丹,《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刍议》,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80.[英]亚·

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周昌忠、苗以顺等译,周昌忠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81.利昂·

莱德曼(LeonLederman)、迪克·

泰雷西(DickTeresi)著,《上帝粒子》[M],米绪军、古宏伟、赵建辉、陈宏伟译,尹传红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2.杨建邺著,《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诺贝尔奖和基本粒子》,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83.[英]泰勒(C.C.W.Taylor)主编,《从开端到柏拉图》[M],韩东晖、聂敏里、冯俊、程鑫译,冯俊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85.W.V.奎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逻辑经验主义》(下),洪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第1版。

86.李创同,《论库恩沉浮——兼论悟与不可通约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7.[美]弗·

卡约里,《物理学史》,戴念祖译,范岱年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8.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89.[英]阿诺尔德·

汤因比(ARNOLDJ.TOYNBEE),《历史研究》(上册),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90.[英]纳撒尼尔·

哈里斯(Harris,N.),《古希腊生活》,李广琴译,广州:

希望出版社,2006年版。

91.[英]伯特兰·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92.[英]伯特兰·

罗素,《西方的智慧》,马家驹、贺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93.《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4.[德]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哲学史教程》(上册),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95.希罗多德(Herodotus),《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6.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册),谢德凤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年版。

97.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8.[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张理京、张锦炎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99.塔西佗(Tacitus),《编年史》(上),王以铸、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00.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1.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102.李文林,《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3.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4.[德]伊曼努尔·

康德(ImmanuelKant),《康德论上帝与宗教》,李秋零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5.[英]阿诺德·

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晏可佳、张龙华译,刘建荣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6.R.K.默顿,《科学社会学》,鲁旭东、林聚任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07.[美]查尔斯·

皮尔森,“神在科学推理中的作用”,《基督教学术》(第三辑)[C],张庆熊、徐以骅主编,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08.庄子,“齐物论第二”,《庄子集释》(第一册),[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

109.[美]约瑟夫·

阿伽西,《科学与文化》,邬晓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0.[德]恩斯特·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11.[德]恩斯特·

112.[美]苏珊·

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3.[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4.[德]马丁·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115.[英]约翰·

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116.大卫·

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7.[德]卡尔·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周纪荣、周琪校,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年版。

118.[美]罗纳德·

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刘丽君译,林燕平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9.[英]约翰·

齐曼,《元科学导论》,刘珺珺、张平、孟建伟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0.杰里·

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顾昕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121.[美]约翰·

S·

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2.亚伯拉罕·

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徐辉、陈晓菲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123.马丁·

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24.贝尔纳·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25.《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6.唐·

伊德,《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韩连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7.刘则渊、王续琨主编,《工程·

技术·

哲学——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年鉴2002年卷》[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8.赫伯特·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29.李宏伟,《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型》,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30.爱德华·

特纳(EdwardTenner),《技术的报复——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徐俊培、钟季康、姚时宗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1.[美]丹尼斯·

古莱特(DenisGoulet)著,《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邾立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32.[美]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刘绯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主要参考文献

1.邢冬梅,《“科学大战”之根源》,自然辩证法研究[J],2003..54~58。

2.邓周平,论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政治哲学的关系,《浙江学刊》[J],2009.1.104~110。

3.约瑟夫·

本—戴维著,不同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科学精神和变化中的科学观,郝刘祥、陈朝勇译,《科学文化评论》[J]2004.70~93.

4.李醒民,就科学主义及反科学主义答客问,《科学文化评论》[J],2004.4.94~10.。

5.涂又光,“论人文精神”,《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5.6-10。

6.邓周平,论“科研漂移”对我国大学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上、下),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8年第1、2期。

7.贾泽林著,“斯大林1930年12月9日‘谈话’与苏联哲学和苏联意识形态的政治化”,哲学译丛[J]1999年第2期第48页。

8.邓周平,论邓小平的爱国情结与社会主义情节的关系——来自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考,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年第1期第17-20页。

9.邓周平,论社会自组织研究方法,系统辩证学学报[J]2003年第3期第60-65页。

10.阎光才.整体性坍塌之后——当代知识格局变迁与大学普通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3.(4):

1-6。

11.[意大利]T..阿奎那著,论存在者与本质,段德智译,世界哲学[J],2007年第1期第53-76页。

12.詹文杰,虚无与虚假之辨:

柏拉图的Not-being概念,世界哲学[J]2006年第5期第41~48页。

13.陈嘉映,关于科学实在论的几点思考,世界哲学[J]2006年第6期第15~24页。

14.张华夏,“因果性究竟是什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2年第1期第46~54页。

15.张志林,因果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自然辩证法通讯[J],1996年第1期第7~13页。

16.张华夏,关于因果性的本体论和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J],1996.4.10~18。

17.邓周平,关于复杂现象的起源、描述和演化过程的哲学思考,大自然探索[J],1998.1.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