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79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发大楼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Word格式.docx

21.项目委托方提供的原始设计资料和其它基础资料。

1.2.2编制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坚持实事求是、填平补齐的原则。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做到符合安全、卫生、节能、环保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按照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思路,结合淮南市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标准完成各功能用房要求。

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各功能用房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配置。

1.2.3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安徽晶中鑫太阳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中心项目的建设条件、投资必要性、工艺设备、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可行性作出分析。

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产品市场分析

3、项目建设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4、工艺技术方案和原辅材料供应

5、工程建设方案

6、环境保护和节能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推荐方案

1.3.1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营业收入

1、建设规模

项目计划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五路与卧云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用地面积约1.39亩,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中心项目。

2、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39亩,建设2100平米设计中心大楼并包括相关场地和配套的给排水、供电、网络通讯、接线等设施。

表1-1项目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平方米

备注

1

设计中心

2100

混凝土框架

1.3.2营业收入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800.00万元。

1.3.3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设计中心大楼总投资估算为1000.00万元,由安徽晶中鑫太阳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自筹得到。

1.3.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项目总建设期

项目总建设期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如下:

(1)2017年3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论证和评审。

(2)2017年4月之前完成设计、施工计划及审批工作。

(3)2017年5月—10月开始土建工程基础施工。

(4)2017年11-12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中国在2009年相继提出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2020年的光伏发电目标从原先的1.6GW提高到现在的20GW,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长远规划让中国的光伏发电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2008年中国光伏安装总量是40MW,累计安装总量只有140MW,而2009年全年安装量就有160MW,是上一年的4倍,比以往累计安装总量还要多,足见中国光伏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光伏电站的规划设计,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2.2项目必要性

无论从安全性、环保性、普遍性等方面,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以其独具的优势受到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极大重视。

太阳能发电还可以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绿色能源。

故此太阳能的研发利用也被列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

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光伏发展的战略规划,并采取了强制性措施和政策性补贴给予推广。

到目前为止,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最稳定的产业之一,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快速进步,发电成本将逐步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

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

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

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章设计中心选址与建设条件

安徽晶中鑫太阳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中心项目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五路与卧云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面积1.39亩。

3.1地理位置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

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全面负责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全权处理开发区一切事务。

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局、社会发展局、经贸发展局、招商局、建设发展局、财政局。

市直国土、工商、税务、质监、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分别在开发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开发区管委会和各分支机构集中在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办公,为入区企业提供全程"

一站式"

服务。

  目前,区内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美国卡特彼勒比塞洛斯、美国久益环球长壁煤机、中国建材集团北新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中盐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入驻,已形成先进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光纤电子、轻工食品和化学工业等六大产业门类。

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3.2设计中心建设条件

3.2.1建设区域设施情况

 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拥有热电站、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电信分局等配套设施。

现已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可为投资提供"

八通一平"

的建设用地。

  供电:

两座变电站、双回路供电可满足开发区内企业用电需求,日供电能力为4.3万千伏安。

  供水:

开发区供水管网日供水能力为4万吨,可确保开发区企业用水需要。

  燃气:

"

西气东输"

天然气主干道途经开发区境内,可满足区内企业用气需要。

  蒸汽:

为开发区配套的热电站可提供压力为1.0MPa蒸汽,日供蒸汽能力为5000吨。

  通讯:

开发区电信分局程控电话容量为3万门,区内已实现宽带接入。

  污水处理:

开发区建有工业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工业污水1万吨。

生活污水可由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市污水处理厂。

3.2.2气候条件

淮南市是属于淮河以南地区,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偏高1.0℃;

全年只有2月、12月较常年分别偏低0.7℃、1.5℃,其余月份均较常年偏高,其中4月较常年偏高2.8℃。

冬季平均气温3.5℃,较常年偏低0.1℃,为正常年份。

年高温日数28天,较常年偏多11天。

年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7月30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5.5℃,出现在1月23日。

初霜出现在11月6日,终霜出现在3月13日,全年无霜期238天。

[4] 

降水全年降水量893.4毫米,与常年相比正常略偏少,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均。

6月22日入梅,7月21日出梅,均较常年偏晚,梅雨量166.3毫米。

12月22日,迎来第一场降雪。

全年降水日数107天,暴雨日数5天

3.2.3经济条件

2015年,全年生产总值(GDP)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4.7%;

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亿元,下降4.0%;

第三产业增加值266.6亿元,增长7.5%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4.1.1指导思想

根据淮南市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情况及淮南市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本项目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根据项目场址地形,项目总平面规划要求立足现实,远瞻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地构建现代化都市空间风貌;

强调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意环境、建筑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做到既简捷明快的风格。

2、单体功能布局符合办公、对外服务以及实验室的布置要求。

3、建筑风格:

简洁,体现公共建筑的特征。

4、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治理后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颁布的标准、规定。

5、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政策,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减少能耗。

6、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土地,并符合流程要求及消防要求,交通组织合理。

7、贯彻执行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劳动安全。

8、本项目不设人防建筑,人防设施采取异地建设解决。

4.1.2建筑设计原则

1.项目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从基建到设备的配置,都能适应行业新形势的需要,以避免短期即需重复建设带来浪费。

2.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做好抗干扰处理,确保功能正常实现。

3.项目主要建设功能要包括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功能。

4.建筑造型的设计应要体现公共服务特有的特点,以实用为主;

5.细部设计要综合考虑部分设备的摆放安装、信息传输线路铺设等的特殊设计要求。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使用方便的办公环境。

通过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灵活的空间设计以及方便检验检测流程的设置,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检验检测技术设施。

2、总体布局应有重点建筑和次要建筑的区别,做到主次分明。

3、单体建筑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布局合理,外观有特色。

4、研发中心给排水、电讯电缆等公用设施管网布设合理、方便使用。

4.2.2规划方案描述

1、总体布局:

场地基本平整,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根据地块状况,总体布局将中心大楼布置在地块中心,道路沿地块呈环形布置,沿四周道路设置生态停车场。

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6+1层。

总之,整体布局依据地块特点,顺应自然进行设计,一气呵成,空间关系虚实结合。

实体空间气势相连、既连贯又通透,高低错落,远近相宜,极富层次感,可为城关镇建设增添一处亮丽的风景区

2景观设计

充分利用基地内部和周围的景观资源,把周围优美的环境引入其中,达到内外环境的相互渗透;

内部环境设计在遵循舒缓、自然的总体设计思想上,设置了一系列尺度动人、空间丰富的室外小环境,叠水、土丘等内部景观元素的加入增加了景观的层次。

3总平面布置方案

方案:

总建筑面积2100.00㎡,容积率2.25,建筑密度32.2,绿化8.2%,占地面积300.00㎡。

4.3建筑设计

4.3.1设计依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十届全会精神,落实淮南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管理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2、现行国家建筑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7)规划红线平面图

4.3.1.立面设计

本项目由于周边环境较为无序,缺乏统一的规则和必要的联系,因此本方案以规整的几何形体构成竖向连续、流畅挺拔的外轮廓线,力求在繁杂的环境中竖立自身形象,外观整洁、大气、庄重、美观、富于现代公共用房建筑气息,体现了务实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形象。

场地内核心的建筑单体是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楼,立面设计将以非对称的手法,简洁明了的线条为主导,体现现代建筑的特色,;

在注重超前性与理想性的同时,兼顾城市建设实际,力求具有可操作性与灵活多样性;

外观主色调与旁边的建筑协调,也显出建筑物的明快、稳重,更衬出城市建筑简洁而又庄重的特点。

4.3.2.装修标准

本项目装修标准以达到交付使用标准进行,外墙拟采用防火防水涂料,内墙抹灰刮腻子,室内地板、走廊、楼梯及卫生间地板、墙壁贴瓷砖。

一楼大堂及门厅柱使用花岗岩。

部分实验室采用防尘防滑地板及隔音处理,办公室门使用木质防火门、所有窗采用铝合金窗,室内、走廊及卫生间部位使用节能灯具,水、电到位。

4.4结构设计

4.4.1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建筑结构主要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年9月1日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08年8月1日版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基本风压

0.30KN/㎡(50年);

0.35KN/㎡(100年)。

3、抗震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4.2结构选形

大楼拟采用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砼结构的环境类别:

基础以上部分为一类,基础部分为二类,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基础形式根据附近建筑地质勘察资料情况定为独立基础。

4.4.3主要材料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40;

②钢筋HPB35(φ)级,HRB335(φ)级;

③砌体:

外墙拟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190混凝土空心砌块。

④砌筑砂浆:

采用Mb5.0混合砂浆。

4.5给排水设计

4.5.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4)《建筑灭火器配备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重订版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5

(7)《室内排水设计规范》GB50201-2005

(8)业主提供的使用要求

4.5.2设计内容

室内外给水系统、污废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

4.5.3室内外给水系统

由淮南市经济开发区200给水管道经过水表后接入各建筑单体用地范围内,并在建筑物周围连接成环状给水管网,供给该建筑物的日常生活、绿化和消防给水。

该建筑的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系统,为了确保室外消室外环状给水管网上防用水,在按≤120m的间距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在建筑物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城市给水管道直接供水。

大楼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照中危险等级设计。

由城市给水管道直接供水。

火灾初期的室内消防用水由屋顶水箱供给。

4.5.4排水

各建筑物的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活、粪便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排至室外化粪池,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邻近城市污水管道。

该建筑物的屋面雨水和建筑物周围的场地雨水分别由雨水斗、雨水口有组织收集,再由建筑水管道汇集后排入建筑物邻近的城市雨水管道。

洗涤废水与粪便污水设共用的专用通气管,通气立管与洗涤废水立管、粪便污水立管隔层相连。

4.5.5消防给水系统

本项目建筑为多层建筑。

消防给水设计内容包括:

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灭火器配置等。

建筑物内同时火灾发生次数按一次考虑。

消火栓泵、喷淋泵均由选择开关选择工作状态,即工作、备用、自动、手动控制。

当工作泵故障停机时,备用泵可自动投入工作。

4.5.5.1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20L/S,火灾延续时间:

2h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5L/S,火灾延续时间: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0L/S,火灾延续时间:

1h

室内消防灭火总用水量为216m3,室外消防灭火总用水量为144m3。

消防前10min用水量不少于18m3。

4.5.2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消防用水量为20L/S,直接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水压、水量供水,在室外环网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并与水泵结合器距离15~40m范围内。

4.5.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采用独立的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系统,在室外设消防泵2台(1用1备)。

(2)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一个分区,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

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3)每个消防箱内配备DN65消防龙头、25米长衬胶水龙带及<

19㎜直流水枪一套,增设栓口<

25㎜、胶带内径不小于19㎜、喷嘴口径<

6㎜的消防卷盘一套,同时消防箱内还配置有直接启动消防泵的按钮及信号灯。

(4)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超过0.5MPa的楼层,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

4.5.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为面积按160m2设计,标准流量为21.33L/S,管网系统设计流量为25L/S,自喷消防泵公称流量为30L/S,喷水时间为1小时,最不利喷头的喷水压力不小于0.05Mp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成独立的湿式报警灭火系统,通过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和水泵房内的湿式报警阀处的压力开关报警。

压力开关可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并可启动喷淋加压泵,但水流指示器只起声光报警作用,不得用来启动喷淋加压泵。

4.5.5建筑灭火器配置

在各楼层适当位置和相应的功能用房按规范要求设置小型手提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辅助灭火,在变配电室、档案室、信息通信机房和其他机要机房等则采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4.6电气设计

4.6.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3)《低压电设系统计规范》GB50054-92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G16-2010

(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7)业主提供的使用要求

4.6.2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照明配电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

(4)电话系统

(5)综合布线和宽带接入网系统

(6)周界报警系统

(7)电气消防系统

4.6.3供配电设计

(1)根据本工程的建筑布局,按照供电部门的要求,10kV高压系统采用环网供电,10KV高压电源从城市规划电网引两路铠装电缆(YJV22—15kV,3*300m㎡)至变配电房。

低压系统采用放射式的供电方式,配电形式采用TN-S系统,消防设备用电由低压配电正常电源配电柜和备用电源配电柜分别引出配电电缆,在末端设双电源自动切换柜。

(2)负荷等级:

消防用水泵、火灾自动报警、广播系统、疏散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和安防系统等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为三级负荷。

(3)本工程负荷预测为:

①用电:

用电指标为100W/㎡,面积为:

5150.00㎡,用电负荷为515.00kW;

②室外道路、建筑景观照明用电约120kW。

总用电负荷为635.00kW;

取同时系数为0.8,计算负荷为508.00kW。

装变容量:

630kVA干式变压器一台。

(4)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采用TN—S接地方式,即保护线(PE)与中性线(N)分开,所有按规范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都要接到进入建筑物的金属主干管等,均与PE线作总等电位连接。

所有插座线路则装设电磁式漏电保护开关。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均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装置。

(5)电度计量

在每台变压器低压侧设总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公共设施用电在低压柜单独计量。

4.6.4照明配电设计

建筑正常照明配电系统采用混合式配电方式,事故应急照明采用正常电源和备用电源在各楼层配电箱处自动切换配电方式,疏散指示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应急供电(最小供电时间不下于20分钟)配电方式。

当重要设备房、实验室等处断电时,备用电源向需提供事故照明的场所提供可靠应急电源;

在建筑物内公共场所疏散出口断电时自动开灯。

室外环境照明在市电中断情况下,备用电源也能同时提供照明电源保证建筑室外行走照明。

照明光源一般选用节能灯和荧光灯,建筑物外墙设装饰照明和泛光灯照明。

配电线路及其敷设配电线路及其敷设配电线路全部采用铜芯和导线,电缆用电缆桥架敷设,电线穿电线管暗埋。

为了在火灾时仍能保证对消防设备的供电,其设备的配电干线选用耐火电缆,为了防止配电线路故障引起火灾或火灾时火势沿电缆蔓延,一般配电干线在车库内电缆桥架明敷时选用阻燃型电缆。

4.6.5防雷接地系统

(1)防雷保护:

1)本工程按第二类防雷措施设防。

2)在楼座屋顶设避雷带(网)作防直击雷的接闪器,防雷材料均应热镀锌。

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体。

3)为防雷电源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4)为预防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电压,每层的总配电箱内装设电涌保护器(SPD),重要的弱电机房配电箱装设电涌保护器(SPD)。

(2)接地安全:

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在电源引入处作重复接地;

其工作零线和保护地线在接地点后要严格分开。

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2)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否则应在室室外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连接端子;

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连接。

4)在弱电机房,电梯机房,卫生间等处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

4.6.6电话系统

电话电缆引入建筑时,应在室外进线处设置手孔或人孔,由手孔或人孔预埋钢管或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