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0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docx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

八上物理实验班答案

【篇一:

八上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1]】

ass=txt>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折射会聚发散2.中间边缘边缘中间3.不变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两5.④⑤⑥①②③

6.会聚焦距7.凸透会聚8.

9.b10.d

11.会聚主光轴折射焦点12.短强

13.图略表面弯曲程度大的凸透镜,焦距较短

14.叶子上的水滴相当于小凸透镜,使太阳光会聚,灼伤了植物叶片,于是出现了枯点

15.大小16.a17.如图

18.如图

19.红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

(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手电筒

(2)手电筒发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用白纸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3)手电筒发出的光不够平行,凸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等

21.

(1)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2)凹透镜作近视眼镜片,安装在家门上

作观察孔。

(3)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凸透镜远近倒立缩小实

2.凸透镜近远倒立放大实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凸透镜非常近正立放大虚

5.是由实际光线能不是由实际光线不能

6.凸会聚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答案合理即可)

7.凸倒立缩小实8.b9.b10.b11.d

12.正立放大虚凸透镜13.凸透倒着放大实

14.d15.a16.d17.a

18.金属环慢慢从水中取出后,环内蒙上一层水,且水面呈凹面,这就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小了;当慢慢向环内滴水时,环内的水面会凸起,成了凸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字放大了。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1.凸透镜成像不同可能与物距大小有关物体距照相机镜头远,所成像小;物体距幻灯机镜头近,所成像大

2.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光具座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焦距

3.尽量远光屏清晰大小正倒物体(蜡烛)凸透镜像(光屏)凸透镜4.eaa或bc或d5.b6.c

7.光具座焦距同一高度上光屏8.同一高度上倒立缩小实照相机9.a10.c11.c12.c13.d14.

15.【提出问题】放大缩小【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结论与应用】

(1)大长

(2)远离缩短

第2课时

1.

2.小于6.a

7.焦点二倍焦距焦点8.实虚倒两正放大同9.减小增大10.一倍焦距11.b

12.a13.c14.d15.a

16.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在把火柴点燃的时候,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刻度尺量出火柴头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17.

(1)刻度尺

(2)物距和像距像的性质(正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实)(3)方法1:

把它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纸板看能否看到小亮斑。

方法2:

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它,看是否在另一侧会聚于一点。

方法3:

拿它看远处物体看是否成倒立、缩小的像。

第4节眼睛和眼镜

1.凸透镜薄弱厚强

2.厚强长前凹透发散作用凹透镜

3.薄弱短后凸透会聚作用凸透镜

4.透镜焦距的倒数短强5.25cm6.甲凸7.a8.b

9.0.5m0.25m10.前凹11.远视凸透ba

12.拉紧眼皮,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使像出现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字13.c14.c15.c

16.放在阳光下,对光会聚的是老花镜,发散的是近视镜靠近课本,看课本上的字,看到放大的是老花镜,看到缩小的是近视镜(答案合理即可)

17.

(1)凹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晶状体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18.

(1)靠近靠近

(2)acbd

19.注意用眼卫生,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坐姿和休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等。

20.凹发散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凸透镜倒立放大实投影机凸透镜放大镜正立放大虚

2.两次放大作用3.凸透镜倒立缩小实照相机放大镜

4.视角视角大5.多明亮6.显微镜望远镜

7.倒立、缩小焦点以内放大的虚远视8.大气层以外大气层

9.c10.d11.增大成像亮度和清晰度,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12.避免了大气层的干扰13.d14.a15.d

16.

(1)左下

(2)将平面反光镜改为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

17.凸倒立缩小实

章末小结

1.凹凸大于15cm2.

(1)光屏的中央

(2)放大(3)远离3.

4.倒立放大实倒立缩小实5.乙6.变小凹

7.a8.d9.a10.11.

12.

(1)a(3)a

13.

(1)光具座、平行光源、光屏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篇二:

八年级物理实验班试题-运动学】

txt>一、选择题

1.在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说地球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丙以乙为参照物时丙一定是静止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2.在新型的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3.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假设风速保持不变,骑车人沿正南方向行驶时,小旗的飘动方向可能是()

a.正东方向b.正北方向c.东偏南方向d.东偏北方向

4.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假设风速保持不变,骑车沿正南方向行驶时,小旗的飘动方向不可能的是()

a.正东方向b.正北方向c.东偏南方向d.东偏北方向

5.一列火车在雨中自动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

a.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b.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c.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d.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6.某物体从a到b,后1/3的路程的速度是前2/3的路程的速度的1/3.如果整个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8千米/小时,则它在前后两部分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24千米/小时,8千米/小时b.18千米/小时,6千米/小时

c.30千米/小时,10千米/小时d.36千米/小时,12千米/小时

7.某人上午8:

00从起点,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路段的长度均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进速度是1:

2:

3,此人中午12:

00正好到达终点。

则上午10:

00时他行进在()

a、上坡路段b、平直路段c、下坡路段d、无法判断

a.33.3sb.66.7sc.50sd.100s

10.“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

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

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以下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11.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米/秒,转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米(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米)。

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返回a点。

回到a点后,该老鼠将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向?

,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米/秒,老鼠在a、b两端点速度转向所需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记时,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

()

a、16秒b、17秒c、18秒d、19秒

二、填空题

12.一位电脑动画爱好者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动画游戏。

如图7所

示,在一个边长为a的大立方体木箱的一个顶角g上,老鼠从猫的爪间逃出,

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路径,沿着木箱的棱边奔向洞口,洞口在木箱的另一顶

角a处.若老鼠奔跑中保持速度大小v不变,并不重复跑过任何一条棱边及

不再回到g点,聪明的猫也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路线奔向洞口(设猫和老鼠同

时从g点出发),则猫奔跑的速度为时,猫恰好在洞口a再次捉到

老鼠。

(忽略洞口的大小,也忽略猫和老鼠的形状和大小)

13.小桃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

小桃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她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

如果小桃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与下坡行走速度之比为2︰3,则小桃放学回家要走______分钟。

14.猎狗发现在离它10m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

猎狗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

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则猎狗要跑______m才能追上兔子。

15.商场中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16级,当他用同样的速度相对扶梯沿向下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48级,则静止时自动扶梯露出的级数为。

三、计算题

16.长为18m的自动扶梯在运行时,甲、乙两人同时从地面登上自动扶梯,甲站在扶梯上不动,乙沿扶梯向上行走,结果乙在50s内从地面上升到楼上,甲比乙迟25s上升到楼上。

(1)自动扶梯运行的速度为多少?

(2)若以甲为参照物,乙的速度为多少?

17.甲乙两个车站之间有一条平直的公路,两站每隔一定的、相等的时间各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设公共汽车均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

一骑车人每隔4分钟与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相遇一次,每隔6分钟就有后面同向行驶的公共汽车超过他。

试求公共汽车几分钟发一班车?

18.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跑道上oc段长度为60米,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都沿a-b-c-d同时绕行,至少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相遇?

在什么地方?

【篇三: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

s=txt>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同学之间交流:

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直径?

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

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

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

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

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

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

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的“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一个摆,要测量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

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

.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哪些是运动的。

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其中,“山?

?

向尾跑去了?

?

”所选的参照物是(b)

a、山b、船c、流水d、河岸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

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

谈谈你的看法

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v=s/t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

如何利用里程碑测量自行车的速度?

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其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图表示

.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刻度尺停表

v=s/t

2.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

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

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列

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1)停表开与停的时间和小车

运动和停止的时间有误差。

(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有误差。

3.学校操场上跑道长度是已知的。

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已知跑道长,根据步行、竞走、长跑时的圈数,计算出各自路程s,用停表分别测出步行、竞走、长跑时运动这些圈数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v=s/t求出。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试一试,并说出其中道理。

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v=s/t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观察一件乐器。

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1.弦乐:

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

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

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某种昆虫靠翅的震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吗?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四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4.小小音乐会

方案一: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可以出发

1.2.3.4.5.6.7的声音来。

方案二: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方案一:

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

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第三节声的利用

1.请你分析下列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1.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的有多深?

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声纳;超声探伤仪;b超;超声加湿器;超声清除牙垢等;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超声波碎石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

应该采取下面的哪些控制措施?

与班里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提示:

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

2.为了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合理的?

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

(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

(1)(3)是有效的、合理的;

(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

3.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你的在脉搏在1min内跳动的的次数。

在声音过大的的环境里你的有变化吗?

测量一下

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提示:

(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

(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

(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

4.略

第三章

第一节温度

1.图3.1-8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