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98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8 0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

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

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

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

看看“0”在哪儿?

在几的前面?

(0在1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

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

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

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

见过跳远吗?

“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

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

(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

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公有缺点。

(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

课进行,趣味浓;

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

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教: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 

宁国彤

评析: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 

陈静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7-28页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        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

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      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

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

教学用具:

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竞赛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

现在我们进行小组间比赛。

(说明比赛事项)比赛内容:

写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要求:

乘积等于1;

比赛时间:

30秒;

比赛规则:

每人每次写一式,写完后传给小组内其它同学。

比赛结果评定:

比较数量与正确率(重复计一次)。

(写在白纸上)

2、学生开始紧张激烈比赛,教师组织评议,评选出优胜小组。

短短30秒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领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真谛,我们从小要养成珍惜时间习惯。

追问:

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还能写吗?

能写多少个?

生:

可以。

能写无数个。

(板书:

无数)

4、说明: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板书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的知识。

[以学生喜爱的竞赛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借助30秒的竞赛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让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数学课;

通过追问让学生初步感知倒数有无数组,同时竞赛的内容为倒数意义的揭示打下伏笔。

二、引导质疑,自主探究。

1、引导质疑。

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什么是倒数?

       生:

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倒数应该怎样表述?

    生:

怎样求倒数?

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生:

倒数有什么用?

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

2、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倒数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围绕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先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

(3)、组织全班交流。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倒数了吗?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质疑:

在自学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以学定教”是教学设计的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问题应由学生提出,方法应由学生寻找,规律应由学生发现、总结。

本环节通过学生“质疑-自学-合作讨论-交流”的流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拓展外延。

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今天自学的效率怎么样?

对自己有信心吗?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 、8、1、0、

(组织讨论: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你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给大家解释吗?

(2)、课本练习题:

第4题。

(3)、判断:

a、9的倒数是  。

b、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c、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d、是倒数。

e、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4)、开放题:

×

( )=( )×

 = ×

( )=6×

( )

你会填吗?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填吗?

[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学习它主要是为今后学习分数除法服务,以上设计一方面是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掌握,另一方面又是让学生在旧知里建构新知,应用新知,从而进一步感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反思,发展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学习的?

提问-自学讨论-练习

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学讨论的作用。

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质疑-自学-讨论-交流”活动展开:

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找出,评价由学生判定。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

新课程强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本教学设计的整个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质疑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质疑与释疑中建构着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

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

在本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用“我学会了--”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已验证: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潭,蛟龙生焉。

“学习母语,不是靠传授,而是靠积累”已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

重视语言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

深厚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清风活水何处来”

1、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

这些课文既是语言材料(汉字和词语),又包含大量的语言知识(字词句篇、修辞逻辑等)和语言范例(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

当我们走进每篇课文时,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体现得相当明确。

认真学好这些课文,可以为语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二册)一课:

⑴叠词: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长长的 

嗡嗡地 

轻轻地 

慢慢地 

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

⑵数量词:

一条小路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⑶语气词:

啊 

呀 

咦 

哪 

呢 

这样,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部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活词典”。

2、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积累的重要条件。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些为语言积累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向他们推荐难度适宜、体裁多样、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外读物。

如:

学了《小小的船》(人教版一册)后,可向他们推荐儿歌:

《月儿弯弯》、古诗:

《古朗月行》,谜语、对子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3、日常生活是语言积累的仓库。

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社会、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要引导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多种表象。

正如叶圣陶所说: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联系绚丽多彩的生活,学生的语言才富有鲜活的灵性。

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精妙的广告词、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品深长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下来。

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记录趣味性、鉴赏性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正大综艺等。

学生在受到教育或享受娱乐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下好词佳句,这样积累语言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欣赏自然景物,体验风土人情,观察实验变化,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语言文字时,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

活化用语言记录下的美的镜头和描绘出的生活情趣。

二、“海阔天空任自由”

1、夯实积累,理解是基础

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不少教师因为怕别人说是烦琐分析,就不敢涉猎,似乎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语言积累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

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

也不利于灵活自如地运用。

有位老师对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第九册)中“饱经风霜”一词是这样进行积累的:

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了的话,请举手。

(学生地意识中,已积累了大量词的形象,作为教师,需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使形象再现,使记忆恢复)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额角布满皱纹。

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

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脸蜡黄蜡黄的,嘴唇干裂、露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

头发枯黄枯黄的。

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别的什么来?

这位车夫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他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很累很累。

……

很显然,学生的语言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饱经风霜”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上就鲜活起来了,积累过程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操场上》(人教版第一册)中“跑”字时:

⑴引导学生如何记“跑”;

⑵联系偏旁“足字旁”,理解“跑”的意思。

⑶随机出示生字:

抱、泡、炮,联系偏旁识记,帮助理解积累生字。

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积累,训练是关键

众所周知,若想保持语言积累的牢固性和再现的敏捷性,光靠感悟理解、交流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诵读。

但在继承传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她的不足:

“读书死,死读书”,不但浪费精力、学力,同时消极积累的语言也不利于内化运用。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传统语言与当代语言积累的契合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提供方法和保证,并引导有效积累。

⑴在诵读中积累。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如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包括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句和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鼓励学生抄录并诵读,在诵读时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到聚零为整、融会贯通。

还可运用多种方式,如:

复述、随堂竞背、将帅点兵、小组交流……使学生把陌生的语言变成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⑵在情境中积累。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法创设情境,使他们心情激动、心灵震憾,将对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填空:

春天到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出来了。

冰雪消融,草长莺飞,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踏着明媚的春光,漫步于田间小道,看到眼前景象。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吟诗句___________;

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下诗句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景象;

如果你是农民,马上会想到诗句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学生,你会用_________的诗句来描绘眼前的景象。

在对学生的训练中,促进了对诗词的品味,活化语言积累。

再看学生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精彩发言:

周总理是一位(高风亮节)的人,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他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

因此,当他逝世时,首都人民无不(悲痛万分),与他(依依惜别);

他如青松一般(万古长青),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在创设语境、练习说话中积累语言就会落到实处。

3、激趣积累,活动是载体

语言积累不是学习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的行为。

只有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累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载体。

如开展“故事大王(讲故事)、新闻广角(每日介绍新闻)、优美词句袋(展评摘录的优美词句)、座右铭大观(名人名言或自写)、童话剧或课本剧、当“小导游”等。

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按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学生手拿教棒,指着挂图,介绍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活动使学生渐渐地激发了积累的热情,培养了浓厚的积累兴趣。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言光积累而不能运用,其实是无用的消极语言。

实现以读文会意的积累语言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家贾德认为:

“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份,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

在一次口语交际中,当谈到别人正在吵架,你如何去劝架时,一学生说:

“不要吵架了!

不要吵架了!

吵架是不对的。

”另一学生则说: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何必为小事斤斤计较,伤了和气呢?

”结果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再如:

春夏之交,草木茂盛,群芳争奇斗艳,大自然美不胜收。

有位老师带领学生郊游,当学生置身大自然,便睹物生情。

随情诵唱、赋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作业中也涌现出一首首令老师拍案叫好的小诗。

如写小草的:

“草,春气芬芳满天飘。

绿如碧,衬饰春光好。

”“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

”正如郭沫所说的: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

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

(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

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

(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

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

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

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

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

一组,齐读:

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

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

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

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

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

(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

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

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

(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

(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

(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同学们知道吗?

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

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

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

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