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11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ap实施sap84算例文档格式.docx

Ctrl+B

采用捕捉方式生成节点,即用屏幕捕捉或网点捕捉的方式生成节点平面工作平台下有效

Ctrl+J

交线生成法生成节点,即节点位置由两条直线来确定平面工作平台下有效

Ctrl+1

转换到平面工作平台

Ctrl+2

转换到立面工作平台

Ctrl+3

转换到立体工作平台

ALT+F4

退出

Ctrl+L

查看两点之间的距离

Ctrl+F

反转当前立面的显示方向

#

在捕捉点时,按‘#’可以直接输入绝对坐标值确定点

@

在捕捉点时,按‘@’可以直接输入相对坐标值确定点

Ctrl+N

新建文件

Ctrl+O

打开文件

Ctrl+P

打印

Ctrl+S

保存

Ctrl+Z

撤销操作

Ctrl+Y

恢复操作

Delete

如果当前没有任何操作,表示删除当前处于选中状态的对象

在阅读本章内容之前请务必先阅读“SAP84使用概述”、“图形交互系统GIS概述”和“GIS的功能说明”三章的内容,尤其需要掌握如何捕捉点和选择对象,另外还需要在C盘创建文件夹Tutor,以下所有算例保存时都放在此文件夹内。

SAP84同时在安装文件夹Help\TutorData内保存了这些算例的项目文件(扩展名为PRJ)。

19.1 

 

连续梁的计算──图形交互方式

下图所示例题(beam.prj),两跨的长度均为5m,截面面积A=0.2m2,截面惯性矩I=0.00417m4,不考虑剪切刚度,材料弹性模量E=3×

107kN/m2,泊松比v=0.25,材料密度ρ=2.5t/m3,不考虑自重引起的变形,考虑两个荷载工况:

● 

工况1:

第一跨作用三角形荷载,最大值为5kN/m,第二跨作用均布荷载5kN/m;

工矿2:

最右端作用集中力10kN。

要求计算前三阶周期和两个工况下最大位移、最大弯矩。

采用GIS的平面结构类型来输入上述结构,单元采用梁柱单元,由于需要计算多个周期,模拟的单元数可以取多一点,本例子共采用10个梁柱单元模拟。

整个分析的步骤如下所示,主菜单和子菜单之间用->

表示,输入键盘上的回车键用<

Enter>

表示:

1. 

选择结构类型。

进入GIS后,选择菜单“文件->

新建”,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新建平面结构;

2. 

定义截面库。

选择菜单“参数->

管理普通截面库”,在对话框中选择“添加截面”按钮,输入截面名称:

A02<

,选择截面类型为“自定义截面参数”,然后输入截面面积A为0.2,惯性矩I33为0.00417,剪切面积A2为0(或者输入一个远远大于0.2的数)。

最后按“确定”按钮退出;

3. 

定义材料库。

管理材料库”,在对话框中选择“添加材料”按钮,输入材料名称:

con<

,混凝土强度等级输入0,弹性模量输入30000000,泊松比输入0.25,单位体积质量输入2.5。

4. 

取消材料自重的影响。

选项设置”,在对话框中取消选项“考虑材料自重”。

由于在输入材料con时并没有输入单位体积重量,这一步实际上可以不需要;

5. 

生成最两端的两个节点。

选择菜单“几何->

绝对坐标生成节点”(或者按Ctrl+A键),输入0,0<

(数字之间的逗号可以用空格代替),再输入10,0<

按ESC键退出节点生成;

6. 

生成10个梁单元。

梁柱生成”,确认当前材料和截面分别为con和A02,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左下角显示的对话框)的生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直线生成”,然后捕捉平面上左边的节点,再捕捉右边的节点,然后输入单元数目10<

按ESC键退出梁柱生成操作;

7. 

选择菜单“显示->

显示全图”(或者按F7),使梁柱显示的大小比较合理;

8. 

显示选项”,选中“节点号”和“单元号”,按“确定”按钮退出。

然后通过常用工具栏上的两个字符放大和字符缩小图标,调整文字显示大小,使其比较清晰;

9. 

施加约束。

选择菜单“属性->

节点->

节点自由度约束”,然后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二个约束按钮,程序将自动选中“约束y向平动自由度”和“约束z向平动自由度”,接着用鼠标在1号节点(最左边的节点)附近按一下鼠标左键,这时1号节点显示的颜色发生了改变,最后按<

(或者按窗口最下端的应用按钮)。

接着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四个约束按钮,程序将自动选中“约束z向平动自由度”,接着用鼠标在7号节点(正中间的节点)附近按一下鼠标左键,这时7号节点显示的颜色发生了改变,最后按<

(或者按屏幕最下端的应用按钮)。

按ESC键退出;

10. 

使约束标记永远显示。

按F10键重画之后,前一步显示的约束标记不见了。

选择菜单“显示->

显示选项”,选中“约束、质量、指定位移”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约束标记又重新显示了;

11. 

施加荷载。

选择菜单“荷载->

梁柱荷载”,在左上角对话框中选中“改变荷载参数”按钮,在启动的对话框中选中“以插值的方式确定梁柱线荷载”,然后在荷载线密度值文字下的两个编辑框内分别输入0和-5,最后选中“退出然后捕捉2个插值点”按钮。

接着先把鼠标移到1号节点(最左边的节点)附近,直到在鼠标附近显示“端点”这样的文字,按鼠标左键选中该点(该点作为第一个插值点),然后把鼠标移到7号节点(最中间的节点)附近,直到在鼠标附近显示“端点”这样的文字,按鼠标左键选中该点(该点作为第二个插值点),程序将自动把这两个点的坐标填充到左上角的对话框内。

然后依次选中1、2、3、4、5号梁柱单元(左边的五个单元,选中后显示颜色会发生改变),最后按<

然后在左上角对话框中选中“改变荷载参数”按钮,在启动的对话框中取消“以插值的方式确定梁柱线荷载”,然后在“作用位置和荷载值”表格中按两次“+”按钮,添加两行表格,在第一行输入0和-5,在第二行输入-1和-5,按“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

接着选中6、7、8、9、10号梁柱单元(右边的五个单元,选中后显示颜色会发生改变),最后按<

按ESC键退出。

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中输入当前荷载种类为2,选择菜单“荷载->

节点集中力”,在左上角对话框的“相应类型的荷载值”之后输入-10,然后选中2号节点(最右端),最后按<

12. 

使荷载标记永远显示。

按F10键重画之后,前一步显示的荷载标记不见了。

显示选项”,选中“荷载、节点温度、梁柱温度”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荷载标记又重新显示了;

13. 

使荷载显示比例跟大些。

选项设置”,在对话框中的荷载显示比例之后输入4,按“确定”按钮退出。

然后按F10重画;

14. 

输入周期计算需要的参数。

振型计算参数”,在对话框中选中“需要计算振型”,并输入振型计算个数为3。

按“各荷载种类转质量因子”表格中的“-”按钮,删除表格所有的行,按“确定”退出;

15. 

关闭单元号、节点号和荷载的显示。

显示选项”,取消“节点号”、“单元号”和“荷载、节点温度、梁柱温度”三个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16. 

数检和保存。

选择菜单“文件->

数据检查”,没有发现明显错误,按Ctrl+S,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保存的文件夹为C:

\Tutor,文件名为beam;

17. 

计算。

选择菜单“分析与结果->

计算与分析->

开始计算与分析”;

18. 

显示位移图。

各种位移的图形显示”,选中静态图形中的第一项,按“确定”退出,屏幕上将显示荷载种类1作用下的变形图和最大位移值。

在结果处理工具栏的当前荷载种类下拉框中选择“种2”,屏幕上将显示荷载种类2作用下的变形图和最大位移值。

由于本例题没有输入内力组合和位移组合,分析程序将自动创建两个内力组合和两个位移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荷载种类1和荷载种类2,也就相当于工况1和工况2;

19. 

显示弯矩图。

一维单元的内力图”,内力图种类选择“1-2平面内的弯矩”,按“确定”退出,屏幕上将显示内力组合1作用下的弯矩图。

在结果处理工具栏的当前内力组合下拉框中选择“内2”,屏幕上将显示内力组合2作用下的弯矩图;

20. 

显示周期和对应的模态(振型)。

各种位移的图形显示”,选中动态图形中的第三项,按“确定”退出,屏幕上将显示第一阶周期对应的振型图。

在结果处理工具栏的当前阶周期下拉框中依次选择“周1”、“周2”和“周3”,屏幕上将依次显示前3阶振型和对应的周期。

用户可以在“显示->

显示选项”的结果显示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动画显示的时间间隔等参数;

21. 

关闭动画。

在结果处理工具栏中包含一个图标用以停止动画(也可以按ESC代替);

22. 

关闭所有结果显示。

“分析与结果->

关闭所有结果显示”。

19.2 

连续梁的计算──手工填写数据文件方式

本节采用填写数据文件的方式来计算前一节的连续梁,其操作步骤如下:

启动SAPGUIDE,选择菜单“前后处理->

文本文件编辑器”,填写以下内容,并把文件存成C:

\Tutor\beamD:

SYSTEM

N=11L=2U=10 

UNIT=0 

:

总体信息

RITZ 

:

振型计算数据

V=6P=3ERROR=0.00001ITE=1STURM=1

RESTRAINT 

节点自由度的约束

1R=111011

251R=100011

6R=101011

7111R=100011

LOADS 

集中力

11L=2F=00-10000

JOINT 

节点坐标

1C=000

11C=0100 

G=1111

FRAME 

梁单元

162O=2

1A=0.2J=0.4I=4.17E-3G=1.2E7W=0M=2.5E=3E7C=0

1PZ=00-1-1

2PZ=0-1-1-2

3PZ=0-2-1-3

4PZ=0-3-1-4

5PZ=0-4-1-5

6PZ=0-5-1-5

112M=1DIR2=001T=1L=1G=9111

223M=1DIR2=001T=1L=2

334M=1DIR2=001T=1L=3

445M=1DIR2=001T=1L=4

556M=1DIR2=001T=1L=5

667M=1DIR2=001T=1L=6

778M=1DIR2=001T=1L=6

889M=1DIR2=001T=1L=6

9910M=1DIR2=001T=1L=6

101011M=1DIR2=001T=1L=6

选择需要计算的数据。

在SAPGUIDE主界面上按“数据文件”按钮,然后在启动的对话框中选中前一步所保存的数据文件;

在SAPGUIDE主界面的工具栏按“计算”按钮,计算完毕后,启动后处理SAPOUT,由于SAPOUT实际上已经集成到GIS内,有关结果的查看可以参考前一节的相关内容。

19.3 

四边简支方板的计算──手工生成

一水平放置四边简支的方板(shell.prj),长宽为8m,厚度0.15m,材料为30号混凝土,考虑自重,板上作用向下的均布荷载,恒载3kN/m2,活载2kN/m2。

计算力效应时的组合系数分别为1.2和1.4,而计算位移时的组合系数均为1.0。

试计算其最大位移和单位长度上的最大弯矩。

采用GIS的空间结构类型来输入上述结构,单元采用板壳单元(壳类型),单元数目为10×

10,恒载(包括自重)和活载分别放置在荷载种类1和2下,单元的生成方式为手工生成:

重新进入GIS,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新建空间结构;

C30<

,混凝土强度等级输入30,其余的保持为0。

生成100个板壳单元。

板壳生成”,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择“壳(空间变形)”,厚度h1输入为0.15,其余的h2、h3、h4自动变成0.15,确认当前材料为C30,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的生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四边形生成”,然后输入0,0<

(如果窗口的最下端没有变化,可以先按#键),再输入8<

,再输入8,8<

,最后输入08<

,输入沿边1-2和2-3生成的单元数:

10 

10<

按ESC键退出生成操作,再按F7显示全图,按F6适当缩小图形;

保存。

保存”,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保存的文件夹为C:

\Tutor,文件名为shell。

显示的图形如下:

节点自由度约束”,然后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1、3、4、6项(即约束x、z向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接着选中左右两边的节点,最后按<

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2、3、5、6项(其余两项不选中,即约束y、z向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接着选中上下两边的节点,最后按<

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全部6项(即完全固定),接着选中四个角节点,最后按<

显示约束和荷载标记。

显示选项”,在对话框中选中“约束、质量、指定位移”和“荷载、节点温度、梁柱温度”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转换到立体工作平台。

按工作平台切换按钮(处在窗口最下端)中的第三个按钮(或者按Ctrl+3);

板壳荷载”,在左上角对话框中选中“改变荷载类型与参数”按钮,在启动的对话框左侧选中第1种荷载类型(即面外垂直分布荷载),分布荷载在角点上的四个值P1、P2、P3和P4均输入3,按“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然后选中所有的板壳单元,按<

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中输入当前荷载种类为2,在左上角对话框中选中“改变荷载类型与参数”按钮,在启动的对话框内,分布荷载在角点上的四个值P1、P2、P3和P4均输入2,按“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然后选中所有的板壳单元,按<

按ESC键退出板壳荷载操作。

输入内力组合和位移组合。

荷载组合->

内力组合”,按“添加”按钮,在对话框左边表格中按两次“+”按钮添加两行表格,在第一行表格中输入1和1.2,在第二行表格中输入2和1.4,按“确定”按钮,再按“确定”按钮退出。

位移组合”,按“添加”按钮,在对话框左边表格中按两次“+”按钮添加两行表格,在第一行表格中输入1和1.0,在第二行表格中输入2和1.0,按“确定”按钮,再按“确定”按钮退出。

关闭约束和荷载的显示。

显示选项”,取消“约束、质量、指定位移”和“荷载、节点温度、梁柱温度”两个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数据检查”,没有发现明显错误,按Ctrl+S保存;

各种位移的图形显示”,选中动态图形中的第二项,按“确定”退出,屏幕上将显示位移组合1(即恒载和活载同时作用)作用下的变形图和最大位移值;

选择菜单“分析与结果->

关闭所有结果显示”;

转换到平面工作平台。

按工作平台切换按钮(处在窗口最下端)中的第一个按钮(或者按Ctrl+1);

显示沿竖向单位长度的弯矩彩图。

本例题板壳局部坐标系的1方向为横向,2方向为竖向,是否重定义没有影响。

各种结果的等值云图”,在对话框的左侧选中“板壳单元局部坐标下的应力和内力”,在右侧选中“沿垂直1轴的边单位长度弯矩M11”,按“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

计算中心截面处的内力,该截面沿着竖向并且穿过中心,即把方板看成横向放置的扁梁。

生成内力积分线”,依次捕捉下边缘的中心节点和上边缘的中心节点。

选择菜单“查看->

内力积分线与面的信息”,选择刚才生成的内力积分线,GIS将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沿着该端面的轴力、剪力和弯矩;

退出GIS。

退出”,可以不用保存。

19.4 

四边简支方板的计算──自动生成

求解的问题与前一节完全相同,只是在生成板壳单元时采用自动剖分进行(shella.prj)。

其步骤如下:

同前一节;

生成边界。

选择菜单“自动剖分->

直线边界”,输入0<

,8<

,8,8<

,0,8<

,0,0<

,按ESC结束生成此次生成,再按ESC退出操作。

按F7显示全图,再按F6适当的缩小;

边界位移(自由度)约束”,然后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1、3、4、6项(即约束x、z向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接着选中左右两条边界,最后按<

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中第2、3、5、6项(其余两项不选中,即约束y、z向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接着选中上下两条边界,最后按<

约束也可以在形成板壳单元后直接施加在节点上,其操作方法同前一节;

形成板壳单元。

自动剖分形成板壳单元”,在左上角的对话框中选择“壳(空间变形)”,厚度h1输入为0.15,其余的h2、h3、h4自动变成0.15,确认当前材料为C30,全局剖分尺寸输入0.6,然后选中所有的四条直线边界,按<

,剖分结束之后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接受”按钮;

\Tutor,文件名为shella;

其余的操作与前一节完全相同。

只是在结果处理过程中,板壳单元的局部坐标系被重新定义了,若要显示重定义之后的局部坐标系,可以选择菜单“显示->

显示选项”,在对话框中选中“显示板壳重定义之后的局部坐标”,在按“确定”按钮。

19.5 

多层结构的计算

一栋10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build.prj和build2.prj),层高都为3m,各层的结构布置完全相同,下图是其中一层的平面布置示意图,两个方向均为8跨,10m等间隔,中间黑颜色部分(粗颜色部分)为墙。

柱子材料为30号混凝土,截面均为0.8×

0.8,梁材料为25号混凝土,截面均为0.4×

0.7,墙材料为30号混凝土,厚度均为0.3。

除了墙围成的区域外全布满厚度为0.1的楼板,楼板材料为25号混凝土(弹性模量2.8×

107kN/m2,泊松比0.2),恒载为6kN/m2(含楼板自重),活载为4kN/m2,考虑X和Y向风荷载、地震荷载。

要求分别采用刚性和弹性楼板假定对该结构进行计算,弹性楼板假定不考虑楼板的弯曲刚度。

为了描叙方便,这里采用字母和数字组合表示某个点,例如,A1表示左上角的点,I9表示右下角的点,B5表示第2排的左起第5个点。

在采用弹性楼板模拟时,使用板壳单元的膜类型来模拟,楼面荷载全部作用在梁和墙上,板壳上不作用任何荷载。

分析此结构的所有操作如下:

进入GIS后,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新建空间结构;

选择菜单“参数->

总层数输入”,输入10<

,然后在层高输入对话框左侧表格中按一次“+”按钮添加一行,在表格中分别输入1和3,按“确定”退出;

定义轴网。

添加、删除和编辑轴网”,按“增加轴网”按钮,并输入轴网名为Z1<

,然后在“X向布置(纵线)”表格中按三次“+”按钮添加三行,在第一行输入1和0,在第二行输入2和10,在第三行输入9和10。

接着在“Y向布置(横线)”表格中按三次“+”按钮添加三行,在第一行输入1和0,在第二行输入2和10,在第三行输入9和10。

最后按“确定”退出。

按两次F6键缩小轴网,使其不被遮挡;

柱截面<

,然后输入截面宽b为0.8,截面高h为0.8。

再选择“添加截面”按钮,输入截面名称:

梁截面<

,然后输入截面宽b为0.4,截面高h为0.7。

C25<

,混凝土强度等级输入25,其余保持为0。

再选择“添加材料”按钮,输入材料名称:

,混凝土强度等级输入30,其余保持为0。

按Ctrl+S,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保存的文件夹为C:

\Tutor,文件名为build;

生成第一层的柱子。

柱生成”,确认柱单元参数对话框中的“网点”被选中,在材料与截面对话框的两个下拉框中分别选中“C30”和“柱截面”,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的生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窗口生成”,然后在轴网的左上角的外侧按一下鼠标左键,再在轴网的右下角的外侧按一下鼠标左键,使轴网完全包括在矩形框;

生成第一层的梁。

梁生成”,在材料与截面对话框的两个下拉框中分别选中“C25”和“梁截面”,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的生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四边形生成”,然后依次用鼠标捕捉轴网左上、左下、右下和右上角的四个点(即A1、I1、I9和A9点),然后输入沿边1-2和2-3生成的单元数为:

8<

按ESC键退出操作;

删除多余的柱和梁。

选择菜单“编辑->

删除节点单元刚性区域等”,在对象选择选项对话框中选中“选择梁单元”和“选择(斜)柱单元”,在常用工具与按钮对话框的选择对象方式下拉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