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811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川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文档格式.docx

1.准确体现学业水平评价考试的基本性质。

命题符合《语文课标》规定的1-3学段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

同时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具体地讲,就是在继续遵循“城乡统筹、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促进发展、增强自信”的基本命题原则下,努力使命题内容更加突出学科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活性和人文性,尽可能体现语文课改精神和遵循语文学科特点,以增强终结性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2.科学表达语文素养的考试要求。

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着力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包括书写质量)、经典积累与运用能力、阅读与思考能力、语文素养与书面表达能力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之中,力争真实、全面地反映小学六年级毕业生语文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以正确导向语文教师平时的教学和教研,引领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正确反映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

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体现“大语文”教学理念和多重育人功能,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在书面表达中的个性和创新)。

4.规范选取语文试题的内容材料。

考试命题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选材比例,处理好教材内容与课外材料的关系。

课内选材要全面覆盖教材内容(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不能随意取舍其中的内容),突出知识的主干;

课外选材应根据《课程课标》要求和学生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和精品时文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5.切实发挥考试命题的导向功能。

考试命题有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有利于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有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引领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6.根据《语文课标》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作命题力求富有新意,体现选择性(继续采用“两选一”的方式);

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

(四)题型样式

  从体现新课改语文学科评价新理念出发,试卷主要有选择、拼写、改错、填充、选用、综合、简答、习作等题型,由字词基础、积累运用、阅读思考、书面表达四个方面(10-14道小题)组成(总分为100分,考时为100分钟;

全卷难度值为0.6-0.65,容易题、中度题和拔高题的比例为7:

2:

1,其中开放性试题占30%左右),努力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语文的妙趣横生、博大精深和“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语文试题体现出“亲和”、“迷人”的微笑,引领学生在考试中学习语文、得到发展,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乐于考试(请老师们注意参考市教研室编印的5-6年级新课程素质能力训练题和期末调研试题)。

二、科学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特点,以切实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一)语文学科是工具,要注重通过复习夯实语文基础和培养语文能力

从教学规律的角度分析,复习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学科基础,巩固已知领域;

“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发展认知水平,培养运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就是要引领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整理和查缺补漏,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因此,复习教学要科学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特点(语文学习和能力形成是一个累积过程,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侧重于通过复习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不要随意缩小范围,更不能去猜题,以免误导学生。

(二)语文内容很丰富,要注重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整合语文学习内容

1.语音、文字方面

语音、文字方面的考查主要包括语音(汉语拼音)、文字和书写三方面的内容:

语音:

重点考查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和拼写汉字,以及纠正地方音、学习普通话的情况(要求学生熟记大写字母及其顺序,以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掌握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词典的方法)。

汉字:

重点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能识别和改正错别字)、读准字音(含多音字)、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和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语文课标》规定、在1-12册教材中体现的要求正确认读的3000个汉字和要求会写的2500个汉字,要一一落实、人人过关)。

书写:

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能根据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达到“正确、规范、端正、整洁、美观”这一书写教学的基本目标。

(针对近年来学生书写质量普遍有所下降的实际,根据《语文课标》(2011年修订版)精神和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各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的规定,从今年起,语文学科在期末调研考试和学业水平评价考试中,一要设置考查书写是否达标的考题,分值1-2分;

二要设置卷面分,分值1-2分。

希望老师们平时加强书写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2.词汇、句子方面

词汇:

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读写、灵活准确地运用常用词语(含成语)的情况,特别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的能力,以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独特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各单元“词语盘点1”的词语要会写、“词语盘点2”中的词语要正确认读;

“日积月累”中的成语要正确认读、书写,并能基本理解和运用)。

句子:

重点考查学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的能力,以及句子的仿写、句式的改换能力,尤其是积累和灵活运用名言佳句(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的能力(教材内精读古诗词中的名句、“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里出现的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要熟记、会用)。

3、阅读、思考方面

重点考查精读能力,包括考查学生在语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能力。

分文体来说:

说明性文章:

重点看能否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记实类文章:

重点看能否了解事物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总结出文章的表达特点和方法(记实类文章主要包括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文、状物文)。

想象类文章:

重点看能否弄清楚作者是怎么想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想出那个样子等(想象类文章主要包括童话故事、看图想象文、写未来等)。

经典古诗词:

重点看能否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课内精读考查文章为3-6年级教材内的精读古诗词;

学段要求必背的古诗词,本届学生只要求诵读积累6年级两个学期共28首,不要求学生死记、默写,只要求学生朗朗上口、有感情地诵读,考查中只涉及1-2分连线题,属于最低级的再现水平。

所以,希望老师们对课内精读古诗词和学段要求诵读积累的古诗词,在指导时要分清层次、区别对待)。

4、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方面

口语交际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所创设的具体交际情境(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交际话题)进行有条有理且语气、语调适当的交际能力;

综合性学习重点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这方面能力考查评价多体现在平时的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表达能力测试之中,终结性书面学业水平评价考试时主要是将其内容渗透在阅读和习作之中)。

5、书面表达方面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实际水平(包括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情况)。

习作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表达完整、用语恰当、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命题或自命题习作。

复习文体包括记实文(含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想象文(含编故事、写未来、看图文)和应用文(含写书信、发言稿或演讲稿、建议书、研究报告等)。

(三)语文复习有规律,要改革创新复习指导方法切实增强复习效率

1、依“标”扣“本”,明标设架

老师们要深入学习《语文课标》,熟悉各学段(特别是第三学段)的具体目标及评价建议,并以此作为总复习的指南、目标,不拔高或降低要求;

同时要紧紧扣住“课本”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坚持以“本”为“本”,适度超越;

再有,必须深入了解学情(就是自己班上学生语文能力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这些设制好评价框架或转化为教学要求,再制定好系统、完整的复习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时较准确地把握好复习的目标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从中我们可以明确,解释词语必需在具体的语境中,不能要求纯字、词解释或直接写出某个词中的某个字的意思。

【例1】那个小孩踉跄地从对面走过来。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例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理解词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3】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带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或作用)

【例4】“爱不释手”中的“释”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解释;

②消除;

③放开、放下;

④释放。

在这个词语中“释”的意思应选取。

(给字或词选择解释条)

【例5】选词填空

小明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常常得到别人的(夸耀、夸奖)。

我们也可以把《语文课标》的有关要求转化为教学要求。

比如,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就可以转化为以下几点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能联系上下文推想并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段落的主要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对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对述叙事性文章能复述、了解故事梗概以及简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初步学会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初步感受、赏析作品中精彩的语言;

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学会筛选、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能体会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学习运用,背诵优秀诗文累计160篇(段);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师对这些要求明确后,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一些练习来训练这些能力。

【案例6】训练“能概括文章时,我们应选取不同结构的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各自的规律,掌握概括各种结构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如:

并列结构的文章将各段主要内容串起来讲,就是全文主要内容;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关健词串起来讲,也是短文的主要内容;

按总分总顺序写的文章(写景状物)的可以找中心句作为主要内容;

有过渡段的文章可以找过渡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明白文体不同,结构不同,概括的方法也应不同。

同时,要知道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得好坏的检验标准是:

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洁,能否让人看了你的概括便对文章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和总结出:

写人类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以及动静结合、对比描写等来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说明类文章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事物;

记实类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按时间或地点的变化写、按总分总的结构写,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来写,以及各种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方法等。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坚持引领学生这样“从读悟写、点滴积累”,学生才能对表达方法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逐步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形成能力。

2、依据计划,分步实施

目标明确了,计划定好了,思路清晰了,我们就要依据计划,采用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力求全面达标。

复习的基本方法——

一是归类整理,形成系统。

比如,复习“积累与运用”时,要求学生依据课本及相关资料,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整理,编成知识卡片进行复习。

如“词语”这一项引导学生梳理为:

①形近字组词②多音字组词③补充词语④一字组多词⑤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⑥照样子写词语⑦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等……复习古诗这一内容时,不可以让学生几遍几遍重复抄写,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梳理。

如含有“月亮”的诗句、有关送别的诗句、表达深刻哲理的诗句、有关描写节日的诗句、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句等。

二是变换题型,灵活多练。

我们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针对一个内容,设计多种的练习,以确实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7】考查生字“峻”的掌握。

可以用听写;

可以看拼音写词语,考查拼读和书写的能力。

可以选择正确读音,只考查拼读的能力;

可以形近字组词;

还可以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为此,老师就要针对这些考查形式来设计相关的练习。

【例8】训练口语交际时,可以判断,看看在这个语境中说这样的话是否合理;

可以选择,看看在这个语境中说哪句话是合理的;

可以表述(回答问题),看看在这个语境中,你会怎么样说话,会说些什么;

可以填空,联系前后的句子,推测说话者会说些什么。

3、教给方法,举一反三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增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例9】前面讲到的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这项能力训练应注重分析过程,实实在在训练学生的推测、理解能力。

其方法应该是:

先在文中找出这个词;

然后把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个词是描写什么的;

最后回答出“怎么样”或是用拆字法来解释词语。

解释“踉跄”时,先找到这个词,再读读这个句子,不难知道这个词是写走路的:

“走得怎么样?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是走得不稳,摇摇摆摆。

那么,“踉跄”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就是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再看,“贪婪”本是带有贬义的词语,形容人贪心、不知满足的私欲,但是在《窃读记》中用这个词语形容读书,让我们想象到了“我”读书如饥似渴的状态,体悟到了“我”沉浸在书中无限陶醉与快乐的感觉。

所以这里的“贪婪”不仅不带有贬义色彩,反而有一种认可、赞美的感情色彩。

当学生明白了这些解题方法后,就应该设计一些理解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学以致用。

同理,在引导学生领悟到“概括主要内容”“变换句式”等的方法后,就要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以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4、三维并进,注重基础

《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语文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能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维度,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

复习既要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比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也要注重复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运用,还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这样才能做到三个维度整体推进、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10】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括号里。

每当清晨,丁丁就和冬冬一起跑步duà

nlià

n()。

现在,他们都长得很kuí

(),已加入到班级“运动健将”的行列,感到十分zì

o()。

分析:

以上这个练习就将拼音、词语的练习以及人文性的熏陶融为了一体,所考查的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

从能力训练来看,这个练习重在训练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从过程与方法的方面看,学生练习了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

此外,还关注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教育。

总之,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语文又是母语学科,是“基础”的基础。

因此,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阶段性(学期)考核考试与评价,还是终结性(毕业)学业水平考核考试与评价,都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科素质教育、体现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出发,通过端正复习备考指导思想、更新复习备考基本理念、优化复习备考过程、改革复习备考策略、创新复习备考手段,从而减轻复习备考负担、增强复习备考效率,为学生创设全面系统复习母语基础知识、训练母语基本技能、发展母语学习能力和全面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在为学生全面、协调、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工具和学习根基中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