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8211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悬挑).doc

亿丰和家园5#楼

施工单位:

滕州市中远建设工程公司

2013-3-14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

1、《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J84-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J84-2001)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1.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1.4《冷弯薄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1.5山东省《建筑施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

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7山东省《高层建筑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规定》

2、工程概况

亿丰和家园5#楼高层住宅楼,主体24+1层,建筑物高度76.95米,位于滕州市学院路北侧、科圣路西侧。

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8706平方米。

本工程-1层-4层采用落地式脚手架,4层以上采用悬挑式脚手架设计。

3、落地式脚手架设计(-1-4层)

1.本工程四层以上采用悬挑脚手架搭设,脚手架采用钢管(Ф48×3.5mm)扣件组合连接。

脚手架步距1.8m,立杆间距1.2~1.7m,立杆排距1.05m,立杆离墙0.3m。

悬挑梁架采用18#槽钢,外伸出1.35m,内锚固1.8m(槽钢L=3.15m),锚固筋采用Ф16钢筋,(Ф16钢筋前后二道,Ф16钢筋锚固钢筋与楼板钢筋绑扎连结焊接牢固,混凝土浇筑),锚固钢筋、槽钢之间铁板榫紧电焊固定。

悬挑梁架挑出前端下部采用Ф100mm钢管斜撑满焊,斜撑另一端与主体结构墙面预埋件焊接(满焊)牢固。

脚手架立杆与18#槽钢采用Ф60钢管套筒满焊在槽钢面上,固定立杆离槽钢满2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牢,横向扫地杆也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固定。

悬挑梁架采用竹笆脚手板满铺,脚手板下部采用密目网满包,防止物料高处坠落伤人。

脚手架附墙杆采用首步拉结,首步附墙杆距水平扫地杆300mm处,附墙杆一端与结构预埋件焊接,另一端与立杆采用直角扣件扣牢,附墙杆必须垂直与墙面,附墙杆与预埋件连接时,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15N/mm2,附墙杆间距:

竖向间距为3m,水平间距为5m。

4.搭设立杆的技术措施:

1)外径Ф48mm或Ф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2)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距离不宜大于1/3。

3)开始搭接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当搭至有连墙杆的构造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杆,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位置,偏离主节点不应大于300mm,附墙杆间距:

脚手架高度≤50m时,竖向间距3米,水平间距3米;手架高度>50米时,竖向间距2米,水平间距2米。

5)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上皮1.5米,钢管长度不应小于6米。

5.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技术措施: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在封闭型脚手架中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立杆扣牢固定。

3)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准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小于纵向距离的1/3。

4)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不应小于33cm。

5)主节点出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

用直角扣件扣牢,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长度不应大于500mm。

6)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7)脚手架对接平铺时,接头出必须设置两根横向水平杆,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作业层脚手架应满铺,铺稳,离墙面不大于120~150mm。

8)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铝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6.搭设连墙杆、剪刀撑、横向撑、抛撑安全技术措施:

1)连墙竿应从底部第一步纵向扫地杆上皮距300mm处。

开始设置附墙件一端与立杆扣件连接,另一端与结构预埋件焊接并垂直于墙面。

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不大于300mm。

2)连墙竿搭设高度≦50米时竖向间距3米,水平间距3米,脚手架高度大于50米,竖向间距2米,水平间距3米,连墙杆采用菱形,方形、矩形布置。

3)连墙杆宜水平放置,当脚手架下部不能连时,可设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与脚手架连接,与地面倾角应在45度~60度间。

连接点中心到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搭设后方可拆除。

4)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5)悬挑脚手架外侧立面、竖向、纵向均设置剪刀撑,从底到高,连续设置。

6)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和立杆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到主节点距离不宜大于150mm。

7)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到顶乙字形连续设置。

8)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7.扣件安装的安全技术措施: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不应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2)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螺旋扣件中心线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

3.1脚手架采用采用Φ48×3.5钢管搭设,步距为1.8m,立杆的排距为1.05m,连墙件间距:

竖向间距-3m,水平间距-5m,纵向水平杆设置在两根大横杆之间加两根纵向水平杆,其间距为33cm,上铺宽度1m,厚约50mm的竹脚手笆,并将其四角同纵向水平杆用18号铁丝扎牢。

(落地式脚手架示意图见附图1)

脚手架纵向用斜杆搭成剪刀撑,斜杆用长钢管与脚手架底部成45°-60°夹角。

斜杆用旋转扣件与立杆和横向水平杆扣牢。

因施工脚手架主要用于结构阶段施工,其均布荷载一般不会超过3.0kN/m2,现柱距且为1.8m,按有关手册,不必进行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和刚度验算

3.2荷载计算

3.2.1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心压力NG1:

查表得:

NG1=0.474kN

3.2.2脚手板、栏杆、安全网等防护材料的轴心压力NG2:

NG2=1.8×0.1+1.8×0.0384×2+1.8×0.001=0.336kN

3.2.3施工活荷载产生的轴力Nq:

q=2.0kN/m2(假设三层同时操作)

Nq=1×1.8×2.0×3=10.8Kn

3.2.4计算立杆的轴力设计值:

(式中n为脚手架步数)

N=1.2n(NG1+NG2)+1.4Nq

=1.2×10×(0.474+0.336)+1.4×1.08

=9.720+1.512

=11.232kN

3.3脚手架立杆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K1K2f=0.769×0.8×5205=133.998N/mm2

N/ψA=11.232/(0.32×978)=35.890N/mm2<K1K2f

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3.4脚手架的单立杆稳定性验算:

N′=N/2=5.616kN,查表得0.955

σ=35N/mm2

N′/ψA+σ=6302/(0.955×489)+35

=12.03+35

=47.38N/mm2<K1K2f

脚手架的单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3.5底座、连墙件、栏杆、安全网及脚手板施工情况详见第五节脚手架施工。

4、四层以上悬挑脚手架设计

4.1搭设方案

本工程四层以上采用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案(悬挑式脚手架示意图见附图1),步距纵距1.8m,立杆纵距L=1.5m,横距b=1.05m,内立杆离墙b1=0.3m。

铺设竹笆脚手板4层,悬挑杆用18#槽钢,外伸出1.35m,内锚固1.55m,每层满铺竹笆脚手板,外挂密目网,每施工层及挑排外设踢脚板。

脚手架立杆采用时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接头应错开不小于50cm,且不在同一步距内,纵向水平杆接长用对接扣件连接。

上下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错开不小于50cm,同一步内外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也应错开,并且不在同一跨内。

脚手架纵向用斜杆搭成剪刀撑,连续设置斜杆用长钢管与脚手架底部成45°-60°夹角,斜杆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横向水平杆扣牢。

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必须采用刚性连接(钢管一端同主体结构预埋件铁板电焊,另一端用扣件与立杆扣牢)。

连接杆立于墙垂直,不允许采用一顶一拉的柔性连接,连接杆与预埋件连接时,主体结构砼强度不宜低于15N/mm2。

4.2荷载计算

施工荷载:

3.0kN/m2。

考虑两步同时施工,则单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脚手架步长:

7步

脚手架自重:

193×1.8×1.35=468.99N/m2

可变荷载:

(100+60)×1.3=208N/m

二步作业层:

(468.99+208+3900)×2=9153.98N/m

五步非作业层:

(208+468.99)×5=3384.95N/m

考虑其它附加荷载:

750N

∴每根立杆承受的总荷载:

F1=F2=(9153.98+3384.95)×1.8/2+750=12035N

4.3挑梁计算(按无斜撑计算)

4.3.1钢挑梁选用18#槽钢

截面特征:

A=21.96cm2,Ex=866cm2,Wx=108cm2

腹板面积:

As=(160-6.5×2)×6.5=966.5mm2

挑梁所受最大弯矩:

Mmax=12035×1350+12035×350=20.46×106N/m

4.3.2抗弯验算

Mmax/(γx×Wx)<[f]=215N/mm2

20.46×106/(1.05×108×103)=108.42N/mm2<[f]

满足抗弯要求

4.3.3抗剪验算

Vmax=12035×2=24070N

最大剪应力

τ=Vmax/As=24070/966.5=24.9N/mm2

<[fv]=125N/mm

满足抗弯要求

4.3.4环锚固抗拔力验算

砼的握裹力:

N=π×d×l×τw≥kF3/2

其中F3=(12035×0.3×12035×1.3)/1.55=12423N

锚固钢筋直径为Φ14

3.14×14×l×3≥4×12423/2

得:

单边最小锚固长度l=188mm

4.3.5抗倾覆验算

倾覆荷载:

计算按两跨为单元格,从最安全角度出发,按上下仅有一道拉结点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

0.25kN/m2

单元格上的均布荷载为;q=0.25×(1.8×2)=0.9kN/m

拉结杆上的支座反力为:

F=12.6×0.9×0.5×0.5=2.835kN

而每个拉结点单只扣件的抗滑力为6kN。

故能满足使用要求。

5、脚手架施工

5.1施工准备

在搭设脚手架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5.1.1材料准备

脚手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规定钢管直径Φ48mm,壁厚t3.5mm,横向水平杆2200mm,其它杆6500mm,扣件采用锻铸铁扣件,其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钢挑梁采用《低合金钢技术条件》规定的16#锰钢。

脚手板采用毛竹笆板及绿色2000目密目网等材料(连墙杆的材质同钢管要求标准)。

5.1.2单位工程各级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逐级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1.3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5.1.4应清除地面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5.1.5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5.2搭设

5.2.1底座安放

5.2.1.1按脚手架的柱距、排距要求进行放线、定位。

5.2.1.2铺设垫板(块)和安放底座,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b)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木垫板,也可用槽钢;

c)双管立柱应采用双管底座或点焊于一根槽钢上。

5.2.2杆件搭设

5.2.2.1脚手架搭设顺序如下: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斜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5.2.2.2搭设立柱的注意事项:

5.2.2.2.1外径48mm或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5.2.2.2.2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5.2.2.2.3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5.2.2.2.4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5.2.2.2.5顶层立柱搭接长度及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5.2.2.3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

5.2.2.3.1搭设纵、横向水平杆时,其构造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5.2.2.3.2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5.2.2.3.3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5.2.2.4搭设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支撑、抛撑等注意事项:

5.2.2.4.1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规定要求。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二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拆除。

5.2.2.4.2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等同步搭设,剪刀撑、横向支撑的构造应符合规定要求。

5.2.2.5扣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5.2.2.5.1扣件规格(Φ48)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5.2.2.5.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5.2.2.5.3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2.2.5.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2.2.5.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5.2.2.6铺设脚手板的注意事项:

5.2.2.6.1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2.2.6.2采用对接或搭接应符合规定要求,脚手板的探头应采用直径3.2mm(10#)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上;

5.2.2.6.3在拐角、斜道平台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5.2.2.7搭设栏杆、挡脚板的注意事项:

5.2.2.7.1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排立柱的内侧;

5.2.2.7.2上栏杆上皮高度1.2m,中栏杆居中设置;

5.2.2.7.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5.3脚手架搭设检查与验收

5.3.1钢管检查

5.3.1.1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5.3.1.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国标要求;

5.3.1.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5.3.1.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偏差要符合国标固定;

5.3.1.5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5.3.1.6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测试报告、质量合格证;

5.3.1.7使用旧钢管、扣件要进行严格检查。

5.3.1.8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要求;

5.3.1.9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用扭力扳手检查,紧固力在45-55N·m范围之内,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均布原则进行。

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2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表1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容许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与工具

1

地基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降沉

-10

2

最后验收垂直度偏差

Hmax=20m

H/2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搭设中检查垂直度偏差的高度

不同设计高度H时的允许偏差△(mm)

20m

H=2

H=10

H=20

±7

±50

±100

3

间距

步距偏差

柱距偏差

排距偏差

±20

±50

±20

钢板尺

4

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

±20

水平仪或水平尺

同跨内、外纵向水平杆高差

±10

5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偏差

外伸500mm

≤50

钢板尺

6

扣件安装

主节点处各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a≤150mm

钢板尺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容许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与工具

6

扣件安装

同步立柱上两个相邻对接扣件的高差

≤500mm

钢卷尺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h/3

钢卷尺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

≤L/3

钢卷尺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40-65N·m

扭力扳手

7

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

45°-60°

角尺

8

脚手板外伸长度(mm)

对接

100<a≤150

2a<300

卷尺

搭接

a≥100

卷尺

注:

1、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2、杆件编号说明:

1-立柱;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剪刀撑

5.4拆除

5.4.1拆除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5.4.1.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4.1.2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拆除顺序,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5.4.1.3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逐级进行技术交底;设置警戒区,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5.4.1.5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扣件拧紧质量、抽样数目及判定标准表2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

数量(个)

抽检数量(n)

合格判定数

(A0)

不合格判定数(R0)

1

连接立柱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柱、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0-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5

1

2

2

3

4

6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0-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2

3

4

6

8

11

注:

1、本表项次1、2均为一般检查水平。

2、本表项次1的合格质量水平(AQL)为4,项次2的为10。

3、合格判定数(A0)系指允许不合格数。

5.4.2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5.4.2.1拆除脚手架顺序一般为:

竹片笆→栏杆→剪刀撑→牵杠→横杆→立杆,按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上下同时作业,教导成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边扣,由中间操作人员向下传递钢管。

5.4.2.2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4.2.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5.4.2.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里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有关规定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5.4.3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5.4.3.1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5.4.3.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要求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锈蚀。

6、安全管理

6.1人员要求

6.1.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发上岗证。

6.1.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等,袖口、裤口要扎紧。

6.2搭设阶段

6.2.1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6.2.2脚手架搭设应按下列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校正。

6.2.2.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6.2.2.2操作层上施加荷载前;

6.2.2.3每搭设完10m高度后;

6.2.2.4达到设计高度后;

6.2.3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必须符合要求方能投入使用。

6.2.4在靠近架空输电线路搭设脚手架时,应按供电局规定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切断电源或迁移电线。

6.2.5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的安全措施,一律不准通过脚手架;非电工不准擅自接电线电器装置。

6.3使用阶段

6.3.1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脚手架上严禁堆放钢模板、材料等多余的材料,确保脚手架畅通及防止超载。

6.3.2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应有防滑措施,应扫除积雪。

6.3.3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保修;

6.3.3.1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查:

6.3.3.1.1在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6.3.3.1.2寒冷地区开冻后;

6.3.3.1.3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

6.3.3.2检查保修项目:

6.3.3.2.1各主节点诸杆件的安装,连墙件、支撑、门洞等的构造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6.3.3.2.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柱是否悬空;

6.3.3.2.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6.3.3.2.424m以上脚手架立柱的沉降与垂直度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表1规定要求;

6.3.3.2.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3.4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下列杆件;

6.3.4.1主节点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6.3.4.2连墙件;

6.3.4.3支撑;

6.3.4.4栏杆、挡脚板。

要拆除上述任一杆件均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6.3.5严禁任意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包主管部门批准。

6.3.6临街搭设的脚手外册应有防护措施,以防坠物伤人。

6.3.7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由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6.3.8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