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822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挖暗埋隧道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

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

明挖主体结构模板支架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业主提供文件 -1-

1.2主要应用规范、规程、标准 -1-

二、工程概况 -1-

2.1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及结构尺寸 -1-

三、施工准备 -3-

3.1技术准备 -3-

3.2主要材料准备 -3-

3.3人员准备 -3-

3.4机械设备准备 -4-

四、施工部署 -4-

4.1施工总体思路 -4-

4.2施工进度计划 -5-

五、工程重、难点 -6-

六、施工方案 -6-

6.1模板及脚手架设置说明 -6-

6.2施工流程 -7-

6.3模板支架设计 -8-

6.3.1底板模板施工 -8-

6.3.2侧墙模板施工 -9-

6.3.3柱模板支架 -9-

6.3.4梁模板支架 -10-

6.3.5倒角模板支架 -11-

6.3.6顶中板模板支架 -12-

七、模板支架搭设 -15-

7.1准备工作 -15-

7.2满堂脚手架搭设 -15-

八、检查验收 -18-

九、模板支架拆除 -21-

9.1拆除前准备工作 -21-

9.2墙体模板拆除 -21-

9.3板、梁模板拆除 -22-

9.4柱模板拆除 -22-

十、成品保护 -23-

十一、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23-

十二、应急措施 -26-

12.1应急行动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26-

12.2应急小组职责 -26-

12.3应急行动程序通则 -27-

12.4事故应急程序 -27-

12.5受伤人员的急救 -27-

附录:

模板计算书 -28-

1.顶板及中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28-

2、梁模板计算书 -33-

2.1标准梁底模板验算 -34-

2.2标准梁侧模板验算 -38-

3、侧墙模板计算书 -43-

4、柱模板计算书 -47-

2

一、编制依据

1.1业主提供文件

序号

文件名称

1

《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招标文件》

2

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围护结构、主体结构施工蓝图

1.2主要应用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规范、规程、标准名称

编号

1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03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09

4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二版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6

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DB11/T583-2008

7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二、工程概况

湖东东路道路工程西起福州市湖东路,东至二环路。

线路全长约1900m,其中隧道约1650m,接线工程约250m(含一座约20m跨度的桥梁)。

明挖主体结构里程位置为K0+138-K0+502,总长约364m,均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1)主要技术标准:

2)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Ⅰ级;

3)设计时速:

50km/h;

4)隧道类别:

城市交通隧道二类;

5)最大纵坡:

5.5%;

6)防水等级:

二级,混凝土抗渗等级P10;

7)按7度设防,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8)隧道设计服务年限:

100年。

2.1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及结构尺寸

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预防结构开裂,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机械及钢支撑等物资设备的一次性投入量,明挖主体结构采用分段施工,施工段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本工程拆迁难、场地狭窄等特性,合理划分工段,完成一段恢复一段;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每一条环向施工缝均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确保防水质量;

3.在平面上,结构节段施工缝设置在结构柱间受力较小部位,即梁跨的1/3~1/4处,以保证结构体良好的受力状态;

4.主体结构施工缝与沉降缝尽量重合设置,减少防水隐患;

5.主体结构施工单元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0m左右,以满足规范的要求,防止梁板混凝土开裂,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6.主体结构施工单元的长度尽量标准化,以便于施工操作;根据以上原则,和土方开挖相对应,将明挖结构划分为15个施工段。

分段里程

工段长(m)

底板

侧墙

中隔墙

中板

顶板

侧墙

备注

K0+000-K0+050

50

600

600

500

变形缝

K0+050-K0+090

40

700

600

500

变形缝

K0+090-K0+138

48

800

800

500

变形缝

K0+138-K0+166

28

800

700

500

800

变形缝

K0+166-K0+195

29

900

700

500

900

后浇带

K0+195-K0+226

31

900

700

500

900

变形缝

K0+226-K0+266.5

40.5

1000

700

500

1000

施工缝

K0+266.5-K0+293.5

27

1000

700

500

1000

变形缝

K0+293.5-K0+330.5

37

1000

700

500

1000

施工缝

K0+330.5-K0+350

19.5

1000

700

500

1000

变形缝

K0+350-K0+380

30

1000

700

变截面

500

600

600

施工缝

K0+380-K0+412

32

1000

700

变截面

500

600

600

变形缝

K0+412-K0+442

30

1000

700

变截面

500

600

600

施工缝

K0+442-K0+472

30

1000

700

400

500

600

600

施工缝

K0+472-K0+502

30

1000

700

400

500

600

600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施工前由项目部工程部及安质部组织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模板支架工程施工的各项规范与规定;

(2)提前进行施工图纸审核和设计交底,并编制模板支架施工方案(包括详细的计算书),经专家论证、监理审批后向管理人员和作业工班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口头技术交底,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3)对已提前拼装好的扣件式脚手架和竹胶板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螺栓、连接件等部位连接牢固。

3.2主要材料准备

(1)侧墙模板:

模板由面板、模板背楞(竖横向均采用双槽钢2[100×48×5.3组成,面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支架由预埋系统及架体两部分组成,其中预埋系统包括地脚螺栓、螺母、连杆及横梁。

(2)框架柱模板:

竹胶模板;

(3)顶板、中板及梁:

扣件式脚手架(φ48.3×3.6mm)及扣件、18mm竹胶板、50×100mm、100×100mm方木、槽钢[100×48×5.3mm和φ16对拉螺栓。

3.3人员准备

主体模板工程拟投入人员见下表:

拟投入人员表

序号

职务

人数

职责

姓名

1

副经理

1

负责本次施工的全面现场协调和指挥

于德军

2

总工

1

负责监督现场施工按方案实施,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赵立国

3

技术、质检人员

5

负责现场值班,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落实和质量控制

马小峰、晏祥海、徐勇、龚维、何昌杰

4

专职安全员

1

主要负责现场的安全控制

任国强

5

测量人员

3

负责现场的施工量测及监控量测

钱凯、张小龙、雷剑

6

工班负责人

1

负责施工工班的内部管理和协调

陈友斌

7

木工及架子工

60

8

混凝土工

20

9

钢筋工

40

3.4机械设备准备

主体模板工程拟投入机械设备(含小型机具)见下表拟投入机械设备(小型机具)汇总表。

拟投入机械设备表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额定功率(kw)或容量

(m³)吨位(t)

小计

汽车吊

QY25

25T

1台

葫芦吊

5T+5T

1台

圆盘锯

MJ-106

3KW

2台

平刨

MB-503

3KW

2台

锤子

0.25、0.5kg

20个

单头扳手

17~24

2套

手电钻

12~20mm

8个

台钻

VV508S

0.52W

2把

手提电刨

0.45KW

4台

活动扳手

最大开口65mm

2套

钢丝钳

长150、175mm

4把

砂轮切割机

J2G-400

4台

水准仪

DZS2

2台

直尺

3~5m

10把

工程检测尺

2m

1把

钢卷尺

5m/30m/50m

1套

四、施工部署

4.1施工总体思路

施工采取逐段进行施工,“纵向分段,竖向分层、逐层由下往上顺筑”的施工原则进行组织。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于基坑土方开挖方向一致(自西向东),由西向东共分12段施工。

里程K0+138-K0+350共分七段:

第一步先施工基层垫层、底板及部分侧墙(0.5m);第二步施工中隔墙;第三步施工顶板及侧墙;

里程K0+350-K0+502共分五段:

第一步先施工基层垫层、底板及部分侧墙(0.5m);第二步施工中隔墙;第三步施工中板及侧墙(包括中板上部侧墙0.3m);第四步施工负1层侧墙及柱;第五步施工负1层侧墙及顶板。

4.2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设计,并结合我单位施工经验、现场实际情况以及业主单位要求,施工计划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5月,各工序用时分析如下:

①底板

每节段底板施工包括人工清底、垫层、防水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每段用时9天。

底板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表

作业名称

人工清底

垫层

防水层施作

材料倒运

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

混凝土浇筑

作业时间

1d

1d

1d

0.5d

4d

1.5d

②侧墙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下表,每段用时21天。

侧墙(含中柱)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见表。

侧墙(含中柱)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表

作业名称

钢支撑拆除(倒撑)及防水施作

材料倒运

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

混凝土浇筑

墙模及支架架立、拆除

作业时间

4d

1

12d

1d

2d

③中板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表,每段用时7天。

中板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表

作业名称

材料倒运

脚手架及模板搭设

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

作业时间

0.5d

3d

3d

0.5d

④顶板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表,每段用时10.5天。

顶板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表

作业名称

支撑拆除

脚手架及模板搭设

材料倒运

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

作业时间

2d

3d

0.5d

4d

1d

五、工程重、难点

结合模板支架的施工内容、施工环境等特点,本工程施工的主要重、难点有:

(1)侧墙、中隔墙和顶板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其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安全性、牢固性及可靠性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模板、脚手架等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3)模板及脚手架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4)模板拼装过程中如何控制拼缝的整体性及模板之间的错台是本工程的重点;

(5)对于跨度≥4m的板或梁,如何控制底模起拱高度以确保砼浇筑后板、梁的标高是本工程的重点。

六、施工方案

6.1模板及脚手架设置说明

主体结构主要部位模板方案简述如下:

顶板、中板及梁的模板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

(1)中板、顶板面板采取厚18mm竹胶板,立杆采用φ48.3×3.6mm钢管,可调托架上方沿纵向设[100×48×5.3mm槽钢,顶部沿横向铺设50×100mm方木作为模板垫木(间距300mm),最后铺设18mm竹胶板。

立杆步距0.9×0.9m,水平横杆的垂直间距为1200mm,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5跨设一道横向和纵向的竖向剪刀撑,同时从板顶向下第一道水平杆、板底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连续的水平剪刀撑。

(2)顶、中板梁下反梁,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主梁范围内的立杆间距加密为600×600mm,水平横杆垂直距离加密为600mm,同时每隔5跨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可调托架上方沿纵向覆槽钢2[100×48×5.3mm主龙骨(间距600mm),在纵向方木顶部沿横向覆50×100次龙骨(间距200mm),最后在横向方木顶部布置梁底模。

梁侧模采用50×100mm的竖向方木(间距150mm)、2道φ48钢管和2道φ16的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侧墙及中隔墙以扣件式满堂支架作为支撑体系,侧墙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竖向内背楞采用双槽钢2[100×48×5.3mm,水平间距不大于200mm,在面板拼缝处加密,为并列2道槽钢。

横向外背楞采用双槽钢2[100×48×5.3mm,间距为500mm。

侧墙模板地脚螺栓采用Φ25钢筋制成,间距300mm布置,锚固深度为550mm,并与地面成45°夹角,同时在支架底部工字钢预埋一根Φ25钢筋固定。

柱模板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柱侧模板外设方木(次龙骨),柱次龙骨外设2道[10槽钢(主龙骨),主龙骨四周各设置一道Ф22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6.2施工流程

根据围护结构内支撑及主体结构的设计图纸,具体施工流程如下表

主体结构施工流程表

序号

施工步骤

施工示意图

施工说明

1

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一个结构段,浇筑一段,人工修平,并铺设防水卷材。

2

底板施工

混凝土从短边开始浇筑,模板采用竹胶板,倒角往上浇筑不少300mm。

3

中隔墙及侧墙施工

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支撑,中隔墙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一次浇筑完成,并施做侧墙防水,安装侧墙模板,两侧对称浇筑,浇筑到中板倒角下610mm,分层浇筑,浇筑厚度30~50cm,浇筑时控制浇筑速度。

4

中板施工

待侧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侧墙模板,并拆除第三道钢支撑,搭设扣件式满堂脚手架和中板模板,浇筑中板,包括浇筑负一层侧墙至中板上300mm

6

立柱及侧墙施工

待中板混凝土等强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施做负一层立柱,并施做侧墙防水,侧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模板支撑系统,两侧对称浇筑,浇筑到顶板倒角下850mm,分层浇筑,浇筑厚度30~50cm,浇筑时控制浇筑速度。

7

顶板施工

待负一层侧墙等强后,拆除侧墙模板,施做扣件式满堂支架,完成顶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

8

顶板防水及土方回填

待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砼支撑,施做顶板防水及混凝土保护层,最后回填覆土至设计标高。

6.3模板支架设计

为了达到混凝土质量验评标准,确保结构施工质量,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模板支架施工工艺、对成熟模板支架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选用优质的模板支架材料,充分考虑模板支架可周转性及后续工程再利用可能性,强化细部设计,确保模板支架体系安全、可靠、合理适用。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主体结构顶板、中板、侧墙及中隔墙、柱及梁采用18mm竹胶板。

模板拼接时,相邻两块模板无论横向拼缝还是纵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设钢钉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错台。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情况对支撑系统进行计算调整,保证支架工程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6.3.1底板模板施工

考虑到剪力的影响,底板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加强腋角以上300mm的位置,倒角部位的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筑,底板倒角300×300mm模板采用“吊模”体系,在现场根据图纸尺寸配制倒角模板,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背楞采用100×100mm方木,将模板加工成整体,采用与结构钢筋相连的预埋钢筋固定模板。

预埋钢筋纵向间距0.6m,其中靠近墙的一根与侧墙模板的预埋钢筋共用。

模板拆除时,割下钢筋上方的固定节,向上将模板撬出。

根据不同部位倒角高度确定模板配置及支撑方式。

底板加腋处的混凝土斜坡采用人工用木抹子拍出,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

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

底板腋角处立模示意图地脚螺栓大样图

6.3.2侧墙模板施工

(1)侧墙模板面板采用竹胶板。

竖向内背楞采用双槽钢2[100×48×5.3mm,水平间距不大于300mm,在面板拼缝处加密,为并列2道槽钢。

(2)横向外背楞采用双槽钢2[100×48×5.3mm,间距为500mm,横梁拼缝应尽量避开面板拼缝。

(3)侧墙模板施工前,预先在底板或中板埋设地脚螺栓,螺栓采用Φ25钢筋制成,间距300mm布置,锚固深度为550mm,并与地面成45°夹角,同时在支架底部工字钢预埋一根Φ25钢筋固定。

(4)立内模之前,应对防水层、钢筋及预埋件工程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砼浇筑时平行对称浇筑,保证侧墙模板的稳定。

6.3.3柱模板支架

(1)柱模板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柱侧模板外设竖向50×100mm方木(次龙骨),间距200mm,柱次龙骨外设横向间距600mm(每道2根)[10槽钢(主龙骨),主龙骨四周各设置一道Ф22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最大1200mm。

(2)柱模板安装需严格控制其轴线、标高、垂直度和模板内边线截面位置,安装前由测量人员认真核对图纸,检校轴线及标高控制点位,确保无误后方可组织安装。

(3)安装完成后,须挂垂线校核面板垂直度。

(4)为确保柱模的稳定,一般采取如下辅助措施:

采用Φ48.3×3.6mm钢管斜向支撑在主龙骨上,斜向支撑每个立面双排布置,一段顶在主龙骨上,另一段顶在50×100的方木上,方木靠在地锚上(地锚为Φ25钢筋)。

同时,在模板顶部四角各设置一道16mm的钢丝绳向下固定在预埋拉环上,拉住模板,防止其上浮。

(5)为避免模板下口缝隙局部漏浆造成质量缺陷,柱模板安装前需使用等强标号砌筑砂浆于柱底进行找平。

(6)为避免上、下模板接缝处局部漏浆造成质量缺陷,于接缝处粘贴海绵条。

(7)砼浇筑前,须对柱模板加固体系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砼浇筑作业。

(8)砼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对模板加固体系进行看护。

柱模板立面、平面示意图

6.3.4梁模板支架

梁模板全部采用δ=18mm厚竹胶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脚手架。

在搭设脚手架时,将梁范围内的立杆间距加密为600×600mm,保证每一道梁底有两至三排立杆支撑,水平横杆垂直距离加密为600mm,同时每隔5跨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从梁底向下第一道水平杆和梁底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合理调整立杆水平标高,在扣件式脚手架底部水平杆下搭设一道横向和纵向的水平杆,保证纵向水平杆到地面的距离不大于200mm,在扣件式脚手架顶部水平杆上再搭设一道横向水平杆和一道纵向水平杆,保证顶部水平杆其到可调托架顶部的距离为200mm,在可调托架上方沿纵向覆槽钢[100×48×5.3mm(主龙骨)(间距600mm),在纵向方木顶部沿横向覆50×100次龙骨(间距200mm),最后在横向方木顶部布置梁底模。

梁侧模采用50×100mm的竖向方木(间距150mm)、2道φ48.3钢管和2道φ16的对拉螺栓(梁上下间距600mm,上下端钢管距梁转角处100mm;特殊梁上下间距200mm,上下端钢管距梁转角处100mm)进行加固。

同时,为达到浇筑后模板接缝的美观,应使梁模在纵向接缝与板模纵缝一致,横向接缝与板模及墙模接缝一致。

顶板模板支架断面图

6.3.5倒角模板支架

(1)倒角分底板、中板和顶板倒角,其中底板上倒角已进行描述。

(2)顶板及中板下倒角模采用δ=18mm厚竹胶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槽钢[100×48×5.3mm。

(3)倒角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面板采取厚18mm竹胶板,立杆采用直径φ48.3壁厚3.6mm钢管,立杆间距300×900mm,板和倒角处立杆间距500×900mm。

倒角节点处模板支架布置示意图

6.3.6顶中板模板支架

中板、顶板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面板采取厚18mm竹胶板,立杆采用直径φ48壁厚3.5mm钢管,可调托架上方沿纵向设槽钢[100×48×5.3mm,纵向方木顶部沿横向铺设50×100mm方木作为模板垫木(间距300mm),最后铺设18mm竹胶板。

立杆间距0.9×0.9m,水平横杆的垂直间距为1200mm,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5跨设一道横向和纵向的竖向剪刀撑,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同时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时,从板顶向下第一道水平杆、板底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连续的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不大于4.8m。

此外,在每个结构段两端的中心位置各布设一个监测点,从板顶次龙骨上掉下一个垂球,开始浇筑前先量取垂球与地面的距离,用标杆标记好。

在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对模板支架进行监测,观察垂球与标杆标记位置的相对变化量和支架是否有异响,若其变化量大于2.25mm时或支架有异响时,必须立刻停止浇筑,撤离所有施工人员,采取措施对模板支架进行加固,待加固完成后方可继续施工。

主体结构标准断面模板支撑断面图(剪刀撑设置图)

负一层柱子处,满堂脚手架采用抱柱措施进行加固,具体见下图所示。

(1)纵横水平杆间距与立杆间距对应。

但需考虑以下几点:

1)第一道扫地杆(纵杆)距钢管底距离不大于200mm,采用在扣件式脚手架下方增设1道横纵向水平钢管的方法,同时,保证其到可调顶托的距离不大于500mm;

2)支架立杆长度应与中(顶)板或梁模到下层板的净距对应;

3)支架水平杆标高应根据中、顶板及梁高进行调整,尤其是顶层水平杆施工时须严格保证其标高,以保证板模及梁底模的尺寸、稳定性及控制砼浇筑时上述结构的模板变形;

模板支架抱柱布置图(括号内为800、1000宽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