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28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与基础Word格式.docx

提交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

施工方案或工艺

(承包单位)·

施工人员到场情况

施工设备到场情况

否审查开工条件..·

材料到场情况

(监理单位)·

材料检验情况

同意.·

分包单位资质材料

批准开工申请

(监理单位)

…分项工程施工

转入下一分部

分项工程施工

检验批完成后自检

(承包单位)

整改或返工处理

(承包单位)

自检合格?

指示整改

填报《报验申请表》

检查检验批质量现场检查

检查合格?

签署《报验申请表》

(监理单位)

本分项工程是否全部完成?

本分部分项工程全部完成

三.监理依据

(一)已批准的项目监理规划

(二)设计图纸及说明文件

(三)国家和当政府发布的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管理文件等。

(四)由承包单位报送的已经批准的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四、工程监理资料

(一)预控资料

1、分部工程开工报审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3、大体积砼、防水工程等专项施工方案

4、原材料进场报验

5、检验批划分报审

(二)施工过程技术质量管理资料

1、材料试验见证检测记录

1.1钢筋(材)合格证、及汇总记录。

1.2钢筋(材)进场复验报告及汇总记录。

1.3钢筋(材)连接件复试报告及汇总记录。

1.4商品混凝土进场材料报验(附相关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1.5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及汇总记录。

1.6防水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1.7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及汇总记录。

1.8烧结多孔砖合格证及汇总记录。

1.9烧结多孔砖复试报告及汇总表。

1.10施工配合比及汇总记录。

2、过程记录

2.1技术复核记录。

2.2轴线标高复核记录。

2.3预埋件、预留孔洞复核记录。

2.4皮数竿复核记录。

2.5混凝土、砂浆施工配合比复核记录。

2.6首次使用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

2.7混凝土浇筑申请。

2.8砌体砂浆用材过磅记录。

2.9混凝土结构水平构件底模拆模申请。

2.10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2.11混凝土后浇带隐蔽验收记录。

2.12隐蔽验收记录。

2.13预埋件隐蔽验收记录。

2.14墙体拉结筋隐蔽验收记录。

2.15结构实体钢筋位置检验记录。

2.16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记录。

2.17焊工上岗证登记表。

2.18焊缝外观质量检查记录。

(三)施工过程质量验收资料

1、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钢筋加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钢筋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填充墙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五、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控制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2、进度目标

开工日期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竣工。

六、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1.土方开挖分项工程

1.1土方开挖分项工程工艺流程(见图2)

深基坑土方开挖质量控制流程图2

1.2土方开挖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

1.2.1预控要点及方法

1、施工方案

(1)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2)开挖方法、挖土顺序,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地;

(3)监测方案;

(4)事故应急措施。

2.复测

(1)红线、轴线、标高;

(2)基坑周边沉降观测

(3)控制坐标点及沉降观测点保护。

1.2.2过程控制要点及方法

1、实测抽查项目

(1)开挖面标高及边坡坡度:

定期复测和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

(2)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定期检查和复测水平位移、沉降观测;

(3)围护结构荷载

a.周围堆载不超过设计要求;

b.施工机械不碰撞支撑,设计未允许,施工机械不上支撑;

2、巡检检查项目

(1)开挖

a.开挖标高距设计标高20cm时,人工开挖

b.接近红线,灰线时,严密注视避免误差。

(2)意外事故处理:

严格按照事故应急措施进行实施,并确保处理结果可靠、有效;

3、试验检查项目

土工试验:

根据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试验:

符合设计要求。

1.3结果检查要点及方法(见表1)

表1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柱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

3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

(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300

-100

+500

-150

+10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

基地土性

观察或土

样分析

注:

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2.1土方回填分项工程工艺流程(见图3)

2.土方回填分项工程

2.2土方回填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

2.2.1预控要点及方法

2.2.1.1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2.2.1.2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遍数。

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

含水量过大,则宜成橡皮土。

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数值见表2。

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使用振动碾时,可控制在-6%~+2%范围内)。

含水量的大小数值参见表2。

选定土场、取样进行击实,液塑性试验

承包人

监理实验室

按规定频率抽检

进行碾压

监理旁证

监承双方共同

检测松铺厚度

监理工程师审批

压实度检测

监承双方选择位置承包人自检

承包人送

报验单

监理专业工程师审批

监理实验室进行

平行试验

监理试验工程师审核

不符合

符合

不合格

合格

进行下道工序

土方回填分项工程工艺流程图3

表2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项次

土的种类

变动范围

最优含水量

(%)(重量比)

最大干密度

(t/m3)

砂土

8~12

1.80~1.88

粘土

19~23

1.58~1.70

粉质粘土

12~15

1.85~1.95

4

粉土

16~22

1.61~1.80

1.表中的最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际达到的数字为准;

2.一般性的回填,可不做此项测定。

土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

当含水量过小时,亦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2.3过程控制要点及方法

2.3.1人工填土方法的质量控制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

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0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25cm。

深浅坑相连时,应先填深坑,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夯实。

如采取分段填筑,交界处应填成阶梯形。

墙基及管道回填应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均匀回填、夯实,夯实时应一夯压半夯,按次序进行。

分层厚度急压实遍数见表3

表3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急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振动压实机

柴油打夯机

人工打夯

250~300

250~350

200~250

不大于200

6~8

3~4

2.3.2结果检查要点及方法

2.3.2.1填土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和压实程序;

2.3.2.2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或用小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捶击数来检测干密度和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2.3.2.3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

场地平整填方,每层按400~900m2取样一组;

基坑和管沟回填每20~50m取样1组,但每层均不少于1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用灌砂法取样应为每层压实后的全部深度;

2.3.2.4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0.08t/m3,且不应集中;

2.3.2.5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参见表4。

表4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桩基、基坑、基槽

场地平整

地(路)面基础层

分层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回填土料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用靠尺或水准仪

2.3.2土方回填资料整理

2.3.2.1土壤击实试验报告;

2.3.2.2土壤压实系数检测表;

3.大体积混凝土分项工程

3.1大体积混凝土工艺流程(见图4)

混凝土试块制作

大体积混凝土工艺流程图4

3.2大体积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

3.2.1预控要点及方法

3.2.1.1.施工方案

混凝土供应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混凝土供应单位资质、供应能力、运输车辆及路线等;

混凝土浇捣方案应重点审查现场布置合理性、泵管数量及布置、劳动力组织、三级质保体系等;

混凝土养护方案包括温控措施及养护措施审查。

3.2.1.2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浇捣前监理应巡视各泵站材料储备情况及材料质量(包括质保书、材料规格是否与级配单一致、原材料抽检情况等)。

3.2.1.3浇筑令签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应按混凝土施工方案要求检查混凝土浇筑、供应、养护各方面措施落实情况,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并按程序签发浇筑令。

3.2.1.4.控制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配制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混凝土初凝1-2小时前用木蟹打抹两遍,以闭合微裂缝

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以防水份过量蒸发。

3.2.1.5.控制温度裂缝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包括采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调整配合比,掺加粉煤灰及外掺剂,降低水泥用量。

掺加微膨胀剂,如UEA以控制温度裂缝能力。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及时落实养护措施控制内外温差不大于25°

C。

3.2.1.6.控制混凝土内施工缝产生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配合比要进行严格试配工作,确保初凝时间准确性,同时初凝时间要根据实际浇捣作业而及间隔时间确定

合理安排浇捣作业流程,切忌出现浇捣“死角”

落实专业人员检查混凝土作业面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浇捣工序

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控制石子规格,掺入物等1/5及减水剂,确保混凝土可泵性,减少外堵管可能性。

3.2.1.7.防止出现混凝土疏松

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包括和易性,塌落度检查,严禁现场向混凝土内加水。

钢筋密集处及混凝土流淌坡脚(下排筋部位)要落实专人振捣

混凝土必须按规程分层振捣密实,严禁漏振

根据混凝土泵送要求,板厚(涉及混凝土自流淌距离)及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塌落度

3.2.1.8混凝土板面平整度控制

(1)混凝土浇捣前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捣地点。

(2)底板上下排钢筋支撑应保证足够刚度,以防浇捣时变形。

(3)混凝土面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辅以铁板,木楔等落实专门小组进行抹面。

(4)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已浇捣的结构上走动。

3.2.1.9防止混凝土板面蜂窝麻面露筋等

(1)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侧模处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2)模板应保证密封性,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木模板浇捣混凝土前应用清水湿润清理。

(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振捣密实,严禁漏振。

3.2.2过程控制要点及方法

1.实测抽查项目:

(1)原材料:

各泵站原材料应落实巡视抽查

(2)模板质量:

包括模板长、宽、高尺寸、直角方正、平整度、密封性及板面处理

(3)混凝土塌落度:

每台班至少抽查两次

2.旁站检查项目:

(1)商品混凝土质量:

落实专人检查商品混凝土质量,包括和易性、塌落度、石子规格、温度等。

(2)混凝土浇捣等:

检查混凝土浇捣方向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振捣数量是否满足,界面混凝土凝结情况,混凝土抹面处理质量。

(3)混凝土测温:

定期检查测温单位提交的测温报告,注意温差变化情况,落实养护措施。

(4)混凝土养护及施工方案:

检查混凝土养护操作规范性(结合测温报告要求),根据温差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

随机取样、制作方法正确与施工同等条件试块养护

(6)意外事故处理:

针对混凝土浇捣、养护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事故,监理应跟踪处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3.隐蔽工程验收项目:

(1)基础底板钢筋工程:

按施工图及规范要求检查钢筋规格、数量、排列、接头等质量情况并签字认可;

(2)测温传感器埋设:

按温控方案检查传感器埋设数量、部位及保护措施;

(3)预留预埋及避雷钢筋验收:

按施工图及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并需专项验收单。

3.3.3结果检查要点及方法

1.依据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4.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

4.1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

4.2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

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

4.2.2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8/m3。

4.2.3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4.2.4灰砂比宜为1:

1.5~1:

2.5。

4.2.5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4.2.6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4.2.7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4.2.8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4.3防水混凝土配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其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7的规定。

4.4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5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4.6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

4.7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

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

4.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4.9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4.10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

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0.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墙体有顶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4.10.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4.11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桨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4.11.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4.11.3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与接缝表面密贴;

4.11.4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4.11.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靠。

5.1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4.12.2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5.12.3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4.12.4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4.12.5混凝工内部预埋管道,宜进行水冷散热。

4.12.6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1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

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图4.1.28)。

4.14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4.15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1混凝工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4.15.2混凝工养护应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法,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气直接加热法;

4.15.3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

5.细部构造

5.1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

5.2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应采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和接缝密封材料。

5.3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

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5.3.2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5.3.3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

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5.3.4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4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4.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徐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5.4.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5.4.3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精内;

5.4.4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5.5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5.5.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8.3条的规定;

5.5.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5.5.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6穿墙管道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6.1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5.6.2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5.6.3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

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

5.6.4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

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7埋设件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