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30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习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8、(2009•无锡)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  )

A、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B、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C、分别填充气球放飞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9、(2002•上海)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

A、灼热的CuO、浓H2SO4B、浓H2SO4、灼热的CuO

C、浓H2SO4、NaOH溶液D、NaOH溶液、浓H2SO4

10、若完全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H2,CO2,H2O(气),可用以下操作:

a.通过浓H2SO4吸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澄清石灰水,最好的操作顺序为(  )

A、abcB、acb

C、bacD、cba

11、(2009•枣庄)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后者不支持燃烧,可作灭火剂B、前者能供给呼吸,动植物都离不了;

后者不能供给呼吸,动植物都不需要

C、前者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后者一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D、在实验室中制取两种气体,前者不需要加热,后者需要加热

12、下面O2和CO2的性质或用途的自述中,错误的是(  )

13、(2010•绵阳)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4、(2009•盐城)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燃烧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

15、CO2和O2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无毒B、都含氧分子

C、都能灭火D、都能支持燃烧

16、在连续干旱的日子里,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会觉得空气清新.碧空如洗.这主要是因为(  )

A、气温大幅下降B、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减少

C、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7、(2011•达州)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

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8、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按现在的消融速度,至2035年将全部融化殆尽.与这种现象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

A、SO2B、CO2

C、NOD、NO2

19、(2008•湘潭)香烟烟雾中含有C0、CO2、SO2三种气体,它们(  )

A、都由相同元素组成B、都属于氧化物

C、都是有毒气体D、都易溶于水

20、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在密闭容器中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积减少1mL再通过NaOH溶液后又减少5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

A、5:

1:

3B、4:

2:

3

C、1:

3:

5D、2:

4:

21、某混合气体N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NaOH溶液可以完全吸收CO2)(  )

下表中是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据此推测气体N的组成结果正确的是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N的组成

X中液体

Y中黑色粉末

Z中液体

A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H2

B

变浑浊

CO和CO2

C

H2和CO2

D

H2和CO

A、AB、B

C、CD、D

22、(2010•扬州)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A选项B、B选项

C、C选项D、D选项

23、刘爽同学欲除去N2中的少量O2、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他将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

①浓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CuO,④灼热的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

24、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均可用排水法收集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钨(WO3)制取钨时,先加热氧化钨,再通入一氧化碳

C、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酒精里是否含有微量水D、用100mL量筒量取5.4mLNaCl溶液

25、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

①关b开a;

②通入混合气体;

③收集气体;

④关a开b;

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A、只收集到CO气体B、只收集到CO2气体

C、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

二、解答题(共4小题)

26、

(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右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7、(2009•长沙)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请你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由于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请你提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_________ .

28、(2008•义乌市)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固体草酸(化学式为H2C2O4•2H2O)可以制取CO,方程式可写成H2C2O4•2H2O

CO↑+CO2↑+3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请回答:

(1)为证明分解产物中有水,装置A中的物质应该是 _________ ;

(2)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实验中采用“压水法”收集CO(装置C);

从CO的物理性质考虑,是因为 _________ ;

(4)通常情况下CO2能用来灭火,与此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 .

29、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H2、C0、CH4、NH3四种气体,请按要求答题.

(1)从不同角度指出四种气体的相同之处: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2)将其中任意一种气体与另外三种气体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三、填空题(共1小题)

30、一氧化碳是 _________ 色、 _________ 味的 _________ 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 _________ 人体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等都会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

A、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A.

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三种,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用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用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时物理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判断ABCD哪些是物理性质.

A、帮助燃烧时化学性质.故A不可选;

B、干冰(固体CO2)汽化吸热,降低温度,使得水蒸气液化,凝结成水.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B可选;

C、食品变质是被缓慢氧化了,是化学变化.故C不可选;

D、光合作用是生成了新物种的反应,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故D不可选.

故选B

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同学们需要明白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存在其他物质的分子.

B、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总之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构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存在氧气分子,否则是混合物.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在氧气中含有分子;

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含量多,会对使人窒息,氧气无毒并能供给呼吸,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故D正确;

故选D

在初中阶段,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用途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此题可以引导学生将两种气体用对比方法去学习,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甲烷燃烧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能使然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有很多,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故B错误;

C、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题图为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操作方法:

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烧杯中位于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A、实验中不断倒入的二氧化碳没发生燃烧,因此根据该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气体能燃烧的判断,故不选;

B、烧杯中燃烧的丙支蜡烛先后熄灭,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故不选;

C、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注入烧杯中,以及烧杯中蜡烛从低到高逐渐熄灭即二氧化碳从瓶底部慢慢充满,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不选;

D、实验中没有水的参与,因此该实验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毫不相关,即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故选.

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从现象的观察从手,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出物质的性质.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电解水实验;

物质的元素组成。

实验操作型。

题中所涉及的五个实验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性质实验,通过这些性质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是本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分析的.

①甲烷的燃烧,冷而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题中叙述的结论不正确;

②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结论正确;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H、O所组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

1,可以推算出水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

1.结论正确;

④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实验完全可以得出题中所说的结论;

⑤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的错误认识.实验不能得出所述结论.

故选C.

准确地对实验进行分析,合理地得出结论,不能附会结论而歪曲实验事实或现象.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物质的鉴别题。

要想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鉴别开来,就必须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区分.例如,可根据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而氢气有可燃性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的特性来区分;

可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不能的特性来区分;

可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氢气的比空气的小(且是最轻的气体)的特性来区分等等.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无色的;

所以其颜色没有什么特色,观察它们的颜色是不能够将其鉴别开的.

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且各有各自的特性(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而氢气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但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方案A、B都是可取的.

再说它们的物理性质.虽然它们的密度有所不同(即二氧化碳的比空气的大,而氢气的比空气的小,且是最轻的气体),但是颜色却相同(即它们都是无色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以方案C是可取的,而方案D是不可取的.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物质鉴别题.既考查了常见气体(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检验,又考查了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色性质,来进行思考推断.根据它们的性质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水可以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后除去水.

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后除去水,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可以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观察选项,故选D.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除杂和干燥,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气体中混有的杂质的性质进行.

进行物质除杂时,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需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用浓硫酸除去水,对于氢气,可以利用其性质需将其转化为水除去.

要除去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需将氢气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应该先将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故先通过c,然后再通过b将氢气转化为水,最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

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然后除去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性简答题。

A、氧气支持燃烧但不能做燃料,二氧化碳可做灭火剂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备气体

C、氧气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一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固体物质反应时需加热,二氧化碳制取时不需要加热

A、氧气支持燃烧但不能做燃料,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常用做灭火剂,故A错误

B、氧气是动植物呼吸作用必备气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备气体,故B错误

C、氧气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一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氧气在使用固体物质反应时需加热,二氧化碳制取时一般不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此题是对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对比考查,能增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记忆.

二氧化碳的用途。

生活情景型;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即可些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A、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