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8434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doc

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

1、前言

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直辖市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

据资料统计,建筑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6%,在美国和香港分别达到7.9%和8.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可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的发展的巨大障碍。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力度的加大,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达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5%,从业人员达3327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人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

与此同时,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已经给建筑企业敲响了警钟,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危机管理。

只有全面、准确地分析、预测建筑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威胁和危险因素,迅速捕捉到可能发生的危机的一切可能事件和先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在危机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控制,趋利避害,才能使建筑企业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建筑企业危机的概念、种类

2.1建筑企业危机的概念

危机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危险和紧急的状态,它具有意外性、紧急性和危险性三大特征。

建筑企业危机的指危及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切行为或事件,这些行为或事件都有一个原始诱因,有来自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的、有来自科技、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也有来自人、组织和社会主面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建筑企业危机的主要内容。

如较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

2.2建筑企业危机的种类

建筑企业危机的种类繁多,包括战略危机、安全危机、信誉危机、经营危机、质量危机、环境危机、财务危机、突发危机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危机、安全危机、质量危机、经营危机、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

2.2.1战略危机

是指建筑企业在整体战略的制定上出现目标危机、企业在所处的行业无法保持市场占有率、宏观环境诸因素对企业不利、管理秩序混乱、管理层失去权威。

2.2.2安全危机

是指建筑企业面临的各种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如不可预见损失(地震、洪水、火灾、狂风、雷电、塌方等灾害),有形损失(结构破坏、设备损坏等)、人为因素(盗窃、欺诈、计算机犯罪等)、政治经济因素(法律和法规的变化、战争和内乱、注册和审批、汇率波动、金融危机等)、员工健康和人身安全因素、环境污染等因素。

2.2.3质量危机

是指建筑企业的设计失误、忽略和错误;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层层剥削、层层渔利;竞价投标、贿赂投靠、暗结集团、约定标价、共同分赃;偷工减料、以旧代新、以次充好;粗制滥造、工程质量低劣、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建筑工程无计划、无报建、无招投标、无开工许可、无工程监理、无质量验收等。

2.2.4经营危机

主要是指建筑企业预测失误、管理混乱、生产中断、财务失控、技术人才流失、公关危机、监控无力、污染环境等。

2.2.5财务危机

是指建筑企业成本失控、利润下降、财务状况混乱,贷不到款、贷款过多、收不到应收账款、资产收益率低等。

2.2.6信誉危机

是指企业不重视合同期限、不能如期履约甚至毁约、工程质量低劣,失去客户及消费者的信任、社会责任感差等。

3、筑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危机管理是以市场竞争中危机的出现为研究起点,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应付危机的规则方法和企业危机行为机制,探讨企业预防危机的手段和解决策略的一门科学。

危机管理着重于研究危机成因和前兆建立高效率的预警系统和危机管理系统,强化危机意识,尽可能将危机遏止在潜伏期,进可能将危机遏止在潜伏期、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在危机发生之前分成四个阶段,即预防危机、识别危机、控制危机和解决危机。

3.1预防危机

首先要有危机意识,把预防危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敖管理程序;其次要将企业所有可能会对经营活动造成的损失的事件——列举出来,并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要建立高效率的危机预警信息系统,不断监测社会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收集、整理、分析可能威胁企业的危机信息,并及时做出预警;最后要为预防工作万一失败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套危机发生时的应急计划和危机管理队伍,以防患于未然。

3.2识别危机

首先危机管理人员在寻找到危机发生的信息时,应广泛地听取企业中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与自己的想法相互验证,从而确认企业是否发生危机;其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资料,判断企业危机的种类;最后对确认的危机正确认识,制定危机管理的手段、方法和措施。

3.3控制危机

首先应召集危机管理人员,启动危机处理计划;让危机管理人员专职从事危机的控制工作,而公司的其他人员继续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要加强对外的公共关系工作和媒体管理工作,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凝聚力、正确判断力和控制局势的能力,确保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不受损害;最后危机的控制应时刻关注消费者和员工的利益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4解决危机

危机出现后,危机管理人员应针对危机的种类和产生危机的原因快速做出反应,利用企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按照危机处理计划和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危机,使企业的经营尽快走向正规。

4、筑企业开展危机管理的方法

建筑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各种危机随时都会发生。

因些,建筑企业应加强危机发生的客观规律和防范对策,就可以把危机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把危机转化为新的机遇,推动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1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信息

信息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

建筑企业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尽可能地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与企业发展和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信息,获得企业危机的先兆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危机,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4.2进行自我诊断

企业诊断是专门用于帮助企业消除经营管理中的弊病,改善经营管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建筑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应进行自我诊断。

首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和评估,列出企业所有可能的风险、威胁和危险,制定风险目录清单,召集企业管理人员综合使用头脑风暴法、统计审查法、暗示分析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无同挖掘可能的风险源;其次对风险目录中列出的所有风险进行分类,估计出每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并对危机损失程度进行评价,然后决定每一种危机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先后次序;最后制定相应的抵制、缩减和减轻风险、威胁、危险的标准、规范和制度。

4.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建筑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结构如右图必示。

建筑企业危机预警的方法首先是确定危机警情的指标体系,然后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一个可接受值秘不可接受值,以可接受值为上限,以不可接受值为下限,计算其现实危机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值;其次将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加权平均得到的企业危机的综合评估值;最后与企业危机警度标准相比,即可得出警度,同时根据警度的大小,将危机划分为危机轻警、危机中警、危机重警和危机巨警。

建筑企业预警系统是在实证考察和分析企业危机现象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询企业在常态下的识错防错机理和在危机状态下的治错纠错方法。

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危机警度的预报,实施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及时而有效地阻止或控制危机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扩散和影响,达到减少或避免危机损失的目的。

4.4、建立危机管理计划

建筑企业首先应根据类型,制定应付每一种危机的方案,每个方案必须有危机管理的目标、对策、实施方法、实施条件等;其次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机构人员应由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

这些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旦发生危机,他们能冷静、全面、清晰地对危机的出现进行分析,并能向决策机关提供处理意见;最后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危机类型的危机管理计划进行模拟演习,以检验计划的可行度,根据演习的效果向决策机关提供平时各部门应作什么工作的建议。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计划是整个企业各个部门解决危机事件的蓝本、它描绘了管理者、团队、业务单元在危机管理时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步骤,其方要内容有危机管理的政策、计划管理、风险评估=危机事前控制、沟通政策、金融、法律和管理,预警和警报、危机指挥和协调、危机解决、危机恢复策略等。

4.5建立各种制度、标准和规范,强化危机预防、监控工作

建筑企业应建立各种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的操作规程和量化规范,只有可度量的指标才能成为有效控制危机的工具。

如工程质量标准包括工程质量总体目标、社会质量目标、规划设计质量与规范质量、规划设计质量与标准质量、规划设计质量与设计参数的定额、规划设计质量与标准质量、规划设计质量与法律要求、业主质量与标准质量、工程质量与国际标准、工程质量的环境效益等;工程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制度、责任人制度、资质年检制度、稽查特派员制度、技术委员会制度、实施机构与法人挂牌制度、政府举报电话制度、舆论曝光制度等。

建筑企业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职责范围,并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强化危机的预防和监控工作。

4.6建立危机管理部门

解决危机,要求建筑企业迅速决策、快速反应。

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快捷、高效的危机管理队伍和危机管理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在安全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增设危机管理职能部门。

这样在建筑企业遭受危机困境的危急时刻,由危机管理职能部门专职负责危机管理工作。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