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89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7.作业顺序和方法

8.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附录

文件修改记录:

版本号

修改说明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中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的检测。

3编制依据

3.1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3.2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3JCJ28-86《粉煤灰在砼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范》

3.4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5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6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作业项目概述

4.1细度:

测定粉煤灰的细度,作为评定粉煤灰等级的质量指标之一

4.2测定粉煤灰需水量比,作为评定粉煤灰等级的质量指标之一

5作业准备

5.1人员

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记录员各一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仪器设备

气流筛(包括控制仪与气流筛座);

工业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与真空泵);

旋风分离器;

金属标准筛(筛网孔径45μm);

筛余物收集瓶;

其它:

软管、毛刷、木锤。

试验筛(负压筛或水筛)、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胶沙搅拌机,跳桌.等。

6作业条件

试验室温湿度:

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大于50%。

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7作业顺序和方法

7.1细度试验方法

7.1.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1.2称取试样10g,精度0.01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与气流筛筛座上,盖上有机玻璃盖。

7.1.3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刻度上,开始筛析。

7.1.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时表示工作正常,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吸尘器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7.1.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7.1.6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出现颗料成球、粘筛或有细颗料沉积在筛边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料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在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

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

7.1.7结果计算:

粉煤灰的细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F=(G1/G)×

100

式中:

F—45μm方孔筛筛余,%

G—筛余物的质量,g

G1—称取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0.1%。

每个样品应称取两个试样分别筛析,取筛余算术平方值为筛析结果。

若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0.5%是(筛余值大于5.0%时可放至1.0%)应在做一次试验,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7.2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方法

7.2.1称取试验样品粉煤灰75g、水泥175g、标准砂750g,另外称取对比样品水泥250g、标准砂750g。

将称取的2份样品加入适当用水量,分别进行拌和。

7.2.2将拌合好的胶砂分两次装入预先放置在跳桌中心用湿布擦过的截锥型圆模内。

第一次先装至模高的2/3,用圆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15次;

第二次装至高出圆模约20mm,再插捣10次,每次插捣至下层表面,然后将多余胶砂刮去抹平,并清除落在跳桌上的砂浆。

7.2.3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以每秒1次的频率,在25±

1s内摇动跳桌手轮25次,然后用卡尺量测胶砂垂直的底部扩散直径,以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平均值为测定值。

如测定值在130~140mm范围内,则所加入的用水量,即为胶砂用水量。

测定结果如不符合规定的胶砂流动度,应重新调整用水量,直至胶砂流动度符合要求为止。

7.2.4试验结果处理:

粉煤灰需水量比,应按下式计算:

X=L1/125×

100%

式中:

X—需水量比,%

L1—试验胶砂时所需水量,ml

125—对比胶砂时所需水量,ml

7.3烧失量的测定

7.3.1试样在950~1000℃灼烧恒重后,称量。

7.3.2准确称取约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

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7.3.3烧失量的百分率(X15)按下式计算:

X15=(G-G1)/G×

X15---烧失量,%

G---灼烧前试样重量,g;

G1---灼烧后试样重量,g。

7.4含水量的测定

7.4.1称取试样约50g,精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放入温度控制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去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0.01g.

7.4.2结果计算如下:

W=[(ω1-ω0)/ω1]×

W—含水量,%

ω1—烘干前试件的质量,g

ω0—烘干后试件的质量,g

每个样品应称取两个试样进行试眼,取两个试样含水量的算术平方值为试验结果。

若两个试样含水量的绝对差值大于0.2%时,应重新试验。

8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8.1非试验人员不得入内。

8.2试验完毕后,要把现场清理干净,所有试验仪器清洁归位,不得随意乱丢。

8.3试验固废倒置规定地点,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乱倒。

8.4试验废液统一贮存,统一处理。

9附录

9.1计量网络图

9.2测量要求、计量要求转换及能力分析

9.3测量过程控制计划表

9.4测量设备一览表

9.5安全风险分析表

9.6环境因素分析表

附录2测量要求、计量要求转换及能力分析表

序号

测量要求

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配备

能力分析评价

过程(工序)名称

测量参数名称

范围及精度

选择测量设备名称、型号

测量

范围

准确度或

分度值

应配数

实配数

能力指数或确认状况

能力评价

备注

2-1

细度

质量

≮0.01g

电子天平

0~500g

1

确认合格

满足要求

2-2

负压力

≮500Pa

负压筛析仪

0~-10000Pa

500Pa

2-3

需水比

0~1000g

2-4

转速

≮135r/min

水泥胶砂搅拌机

140±

5r/min

0r/min

285±

10r/min

2-5

烧矢量

2-6

含水量

强度

附录3

测量过程控制计划

控制过程编号

主要测量设备

控制方法

频次

执行人

3-1

测量前调零

2

试验员

3-2

测量前调压力

3-3

3-4

3-5

3-6

附录4

测量设备一览表

编号:

灰-1

设备代号

设备名称

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等级

确认有效期

环境条件

4-1

土试B-039

±

半年

20±

2℃

4-2

土试B-069

1.5e

1年

室温

4-3

土试B-094

4-4

土试C-003

复核人:

陈三林记录人:

刘婷

附录5

安全风险分析表

作业项目:

粉煤灰试验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采取措施

5-1

粉尘

疾病

带口罩,防护镜

附录6环境因素分析表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类别

标识

6-1

废液、有毒气体

污土壤、水体、大气

三级四类

待回收

▲——一般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