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900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西师大版2Word下载.docx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转化的?

引导学生说出转化过程,要求学生边用学具演示边说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说出一种转化方法后,可以用“还有和他不一样的转化方法吗”的问话,引导学生说出多种转化方法。

学生的转化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

把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纸上,发现方格纸的一边多出1个三角形,另一边少了1个三角形,如果把左边这个三角形剪下来放在右边,就刚好拼成1个长方形。

方法二:

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起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比,一边多了1个小三角形,一边少了1个小三角形,把这个小三角形剪下来拼在另一端后,就成为一个长方形。

……

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大小发生变化没有?

你怎样知道它的面积的大小没有变?

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因为面的大小没有改变。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直观地在黑板上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面的大小没有改变。

请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第2个问题是你能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抽学生边演示边回答:

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教师用重叠和平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确信“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个结论,在此基础上,作如下板书:

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

再引导学生推导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

请大家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小青家白菜地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用6×

4算出小青家地的面积是24m2后,发现小青家的地和小红家的地同样大。

2.教学例2和试一试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例2)

同学们能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想想在计算面积前先要知道什么?

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的底和高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说图形的底和高。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同学们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检验一下。

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与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学生:

是一样的)说明我们总结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正确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讨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哪个图形能拼成正方形,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2)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抽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科书第82~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第1~6题。

1.能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生准备七巧板、方格纸。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二、进行新课

1.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在七巧板中找出三角形并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汇报这样几个问题:

(1)在计算这个三角形面积之前,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2)为什么要先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呢?

(因为三角形面积是用底乘高除以2来算,要先知道底和高,才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

(重点让学生说怎样找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高)

(4)怎样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把这个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看它的面积是多少?

和计算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吗?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第1个问题。

要求做200面这样的小红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红纸,你觉得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做1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再求做200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

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思路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给你一张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面积是0.144m2的红纸,就能做出200面这样的小红旗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算出的0.144m2是做200面小红旗至少需要的红纸,也就是要求一点也不浪费才能做成这样的200面小红旗。

使学生理解如果长和宽不刚好是小红旗底和高的整倍数,就可能出现浪费,这样0.144m2的红纸就不能做成200面小红旗了。

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来解答第2个问题,要求长0.9m、宽0.64m的长方形纸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小组讨论一下,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出要注意的问题是:

(1)注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是不是三角形底和高的整倍数。

(2)注意这道题的基本的解题思路是长方形

纸的面积包含多少个小红旗的面积。

下面请同学们按刚才我们分析的解题思路算出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答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6题。

第三课时

教科书第85~86页例1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运用已有经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剪刀和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

一、复习准备

(多媒体演示)你会计算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

把你会计算面积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出来。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哪个面积公式计算的。

是呀,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就可以应用这些公式又快又对地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了。

但是老师在这里出示了5个图形,同学们计算了4个图形的面积,还有哪个图形的面积没有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1.教学例1

同学们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讨,已经掌握了一些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了,你会利用你手中的梯形学具和一些工具,探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请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边操作边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生1:

我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同学们对这个同学推导的这个梯形面积公式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这个同学提问。

这里如果其他的同学有问题,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像下面这样组织教学。

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用“上底+下底”呢?

为什么要除以2呢?

你是用了前面推导面积公式的哪种学习方法呢?

把没有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转化成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再由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来推导没有学过面积计算公式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学们学过哪些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刚才这个同学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还有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吗?

能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推导的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不同的推导方法,如果学生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第1个学生不一样,注意引导学生把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转化成与第1个同学相同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公式的推导殊途同归。

如:

学生

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如图所示),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长既不是上底的长,也不是下底的长,而是上底长和下底长的和的一半,这样学生就能推导出与学生1相同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大家转化成不同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上底+下底)×

2”吗?

请大家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前面我们在学习准备中没有计算出面积的这个梯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应用公式的。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再用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面积,看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的面积是否相同,证实这个面积计算公式是可靠的。

2.试一试

想一想,要求这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

题中告诉了我们上底、下底和高了吗?

它们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请学生算出梯形面积后全班集体订正,并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从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应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还有哪些没有理解的问题?

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练习二十一第1,2题。

第四课时

教科书第86页例2,练习二十一第3~8题。

1.能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1把刀和1个萝卜。

我们学习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在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梯形的面积。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水库,然后逐步转到水库的拦河坝)

这是一个水库,水库拦水的这个坝叫拦河坝,我们把拦河坝横着切开,切开后我们看到的这个面叫做横截面。

(多媒体课件演示拦河坝横着切开,出现横截面的动画过程)

同学们理解什么叫横截面了吗?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这个萝卜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猜想后教师用刀切开萝卜,让学生观察到萝卜的横截面是一个椭圆形。

那么水库拦河坝的横截面是个什么形状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拦河坝的问题。

这道题中告诉我们拦河坝的横截面是个什么形状呢?

你能用你了解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为什么拦河坝要修成梯形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其原因是不容易被水冲垮。

要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题中直接告诉了我们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了吗?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应该先算梯形的下底,然后再算梯形的面积。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如右图的板书。

请同学们按这样一个思路算出这个拦河坝横截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从中你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有关梯形面积的问题?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练习二十第3~8题。

第五课时

教科书第104页例2和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能用这种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学习用1个方格表示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课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本校的校园平面图,使学生手中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刚好等于校园5m2的面积,每个学生准备相应的不规则图形和一张透明方格纸。

想一想,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不规则图形?

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估计?

(1)参照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把不规则图形放在方格纸上估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长安村为了进行科学种田,最近规划了一些实验田。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2主题图中的长安村实验田规划图)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些什么?

对了。

我们江南的田地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很多田地都是不规则图形,但是在生活中需要了解这些田地的面积,因为面积的大小与产量有关。

我们先来研究这块水稻田的面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规划图,你发现这幅图与其他的规划图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估计实验田的面积。

(多媒体课件放大水稻实验田)

这个方格纸和我们使用的方格纸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关注方格纸上小括号里的字“每个方格表示1m2”。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就是说不是以方格的实际大小来确定图形的面积,而是要以方格表示的大小来确定图形的面积,有多少个方格,就有多少平方米。

对了,1m2的方格,我们是没法放在桌面上的;

同样的道理,这块实验田我们也没法把它的实际大小搬进教室,所以,我们采用了1个小方格表示1m2的方式来估计实验田的大小。

由于这块实验田和方格纸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所以这个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是一样的。

下面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估计这块实验田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实验田占的方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整的方格,一种是不完整的方格,我们通常的作法是把不完整的方格看作半格算。

同学们数一数,完整的和不完整的方格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数后汇报:

完整的方格有38个,不完整的方格有24个,看作12个完整的方格。

这样估计出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一说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四、练习巩固

(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平面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在这幅平面图中,有些图形是规则图形,比如教学楼、花台;

有些图形是不规则图形,比如操场、小树林、水池等,你们手中的方格纸中的1个方格刚好能表示这个平面图上的5m2,请你们利用手中的方格纸和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提供的校园平面图,选其中的1个项目来估算出它的实际面积。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第六课时

教科书第90例1、练习二十三的相关练习。

1.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计量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知道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hm2,能想象出1hm2的实际大小,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面积单位,还记得1dm2有多大,1m2有多大吗?

指导学生说出:

边长是1d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dm2;

边长是1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m2。

你能比划出1dm2有多大,1m2有多大吗?

分别抽学生比划出1dm2和1m2的大小。

计量一间教室有多大用什么作单位?

(生:

平方米)计量一块操场有多大用什么作单位?

平方米)

你知道一个村的土地面积有多大,我们祖国的面积有多大吗?

课前,老师随机查阅了一个村的面积,它的面积是15000m2。

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约9600000000000m2。

板书:

15000m29600000000000m2

看到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说到以平方米作单位表示,数很大,很不方便。

教师趁机指出:

计算大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不方便时,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这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介绍公顷用字母表示为“hm2”,平方千米用字母表示为“km2”。

接着教师明确指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公顷。

板书课题:

认识公顷。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公顷,感受公顷的实际大小

同学们,知道1hm2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指出:

一个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hm2。

(板书)

体育课上大家都跑过100m,你能想象100m有多长吗?

学生自由想象。

想象一下,如果以操场100m跑道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想象。

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的面积和你想象的这个正方形的大小差不多大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再抽学生汇报。

其中可能涉及一个小学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hm2。

通过同学们的想象,我们可以知道1hm2大约有多大,但是头脑中想象的大小与实际的大小还有一定的差异,要进一步感受1hm2究竟有多大,我们还可以把它转化为较小的单位来思考。

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你觉得可以把1hm2转化为我们掌握的哪个较小的单位来理解呢?

指导学生说出转化成平方米来理解。

你是怎样想到要转化成平方米的?

指导学生说出一个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hm2;

也就是1hm2是以100m为边长的正方形,而1m2是以1m为边长的正方形,所以联想到公顷与平方米有联系。

能计算出1hm2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计算推导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

谁来说说?

因为:

100×

100=10000(m2)

所以:

1hm2=10000m2(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样用平方米作单位来表示1hm2的大小,你对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说出感受,如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有10000个1m2那么大。

这样一来,我们对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感受更加深刻了。

填空:

(1)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m2,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m2,要有()间这样的教室,它的面积才是1hm2。

(2)32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m2。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hm2。

现在,我们不但知道了1hm2有多大,还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让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掌握的有关公顷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文文小朋友,去年暑假去了一次北京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

①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m2,合()hm2。

②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hm2,合()m2。

学生自主计算,再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果园,底长250m,高120m,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学生自主计算,指名板演)

250×

120=30000(m2)

30000m2=3hm2

(3)一个粮食专业户在一块长400m,宽300m的地里收小麦72000kg,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某房产公司买得一块面积为12hm2的地建小区,规划为住宅楼、公共设施和绿化地带。

其中规划住宅楼房68幢,每幢楼约长80m,宽约10m,公共设施大约1hm2,其余为绿化地带。

这个小区的绿化面积是多少公顷?

3.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拓展延伸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部,全境东西最长470000m,南北间最长距离450000m,幅员8240300hm2。

这么大的占地面积用公顷计量方便吗?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第七课时

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1.知道边长为1000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km2,在计量很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能想象出1km2的实际大小,理解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公顷这个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你知道1hm2有多大吗?

引导学生说出:

边长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hm2。

1hm2=10000m2。

生活中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hm2?

抽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个小孩的对话框。

(如图所示)

计量一所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计量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呢?

学生看图回答:

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什么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呢?

1km2有多大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个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平方千米(板书课题)

1.认识平方千米

我们先来研究1km2有多大。

同学们先想想,1hm2有多大?

教师趁机追问:

根据边长100m的正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