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01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9 大小: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矿井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汇总篇.doc

XX矿井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XX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规模:

0.45Mt/a

建设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编审人员名单

编制

审查

专业

姓名

职称

姓名

职称

矿建

高级工程师

矿建

教授级高工

矿建

高级工程师

机电

教授级高工

机电

高级工程师

机电

高级工程师

土建

高级工程师

土建

高级工程师

经济综合

高级经济师

经济综合

高级工程师

目录

前言…………………………………………………………第一章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交通及自然条件…………………………………

第二章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地质条件……………………………

第二节煤层、煤质及储量………………………………

第三节井筒检查钻资料…………………………………

第三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设计工作制度、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二节井田开拓及开采………………………………

第三节主、副、风井井筒…………………………………

第四节车场及大巷………………………………………

第五节矿井各系统及主要机电设备…………………

第六节矿井地面辅助生产系统………………………

第七节工业广场总布置…………………………………第八节行政福利设施……………………………………

第九节环保及卫生………………………………

第十节矿井设计工程量、工作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矿井施工总方案………………………

第二节主、副、风井筒的施工方法………………………

第三节井底车场及硐室的施工方法及配备……………

第四节大巷及总风巷的施工方法及配备………………

第五节采区的施工方法及配备…………………………

第六节主要土建工程的施工方法………………………

第七节井上下主要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第五章前期准备及大型临时设施…………………………

第一节准备期的五通一平和大临设施…………………

第二节工业广场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三节建井期的提升…………………………………

第四节建井期的通风………………………

第五节建井期的瓦斯防治

第六节建井期的压风……………………………………

第七节建井期的排水………………………

第八节建井期排矸和临时储煤场………………………

第九节建井期的井上下通讯、信号、照明……………

第十节建井期的供热………………………

第十一节建井期的给、排水………………………

第十二节建井期供电………………………

第十三节材料场地及砼搅拌站………………………

第十四节建井期的火药储存及加工…………………

第十五节场内外公路及窄轨运输……………………

第十六节建井期防排水及消防

第十七节建井期大临设备及永久设备的临时使用……

第六章矿井建设工期及施工图计划……………

第一节工程特点及工程安排原则………………………

第二节矿建工程排队………………………

第三节安装工程排队………………………

第四节土建工程排队………………………

第五节矿、土、安三类工程总量………………

第六节矿井建设主要矛盾线及矿井建设总工期………

第七章矿井建设基价投资安排………………………

第一节投资计算范围及安排原则……………………

第二节资金需用计划………………………

第三节逐年投资安排………………………

第八章建井期的主要安全措施及质保体系…………………

第一节矿建工程的主要安全措施及质保体系…………

第二节土建工程的主要安全措施及质保体系………

第三节安装工程的主要安全措施及质保体系…………

第九章项目管理……………………………………………

第一节业主负责制………………………

第二节项目管理负责制………………………

第三节工程建设监理制…………………………………

第四节全面实行招标制…………………………………

第五节全面实行合同制…………………………………

第六节项目职能管理……………………………………

第七节工程验收………………………………………

第十章矿井移交投产标准…………………………………

附图:

1、井底车场、峒室施工进度图

2、采区巷道施工进度图

3、工广施工平面布置图

4、地面工程施工进度图

5、XX矿井建设主要矛盾线及连锁工程综合进度图

前言

煤矿矿井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矿建、土建、安装、地上作业与地下作业、保证安全与保护环境等等各类工程、各个环节的科学组织与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快、好、省、安全的目的。

作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是组织好矿井建设的重要一环,而编好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对本矿井的地质条件、设计主体内容、施工环境有一个系统的全面认识,并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优施工组合、最佳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基此,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认真阅读了已有的地勘资料,深入细致的学习了初设文件,赴现场考查,并到淮北矿业集团及工程建筑公司学习建井期瓦斯防治经验,经多次集体讨论研究,着手编制的。

总说明如下: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从本矿井的地质、设计等具体条件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内的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和成功经验,优选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按系统工程原理,以矿建工程为主导找出矿井建设的关键工程线(主要矛盾线);恰当把握矿、土、安三类工程的内在联系,相互创造条件,相互协调配合,有条件的工程组织多头、多单位工程的平行作业或平行交叉作业。

充分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完成水、电、路、通讯、计算机联网等五通和广场平整,以及大临工程外,尽量利用永久工程,减少大临工程量,节约大临费用。

在精心组织施工的同时,精心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正确处理决策与执行、设计与施工、监理与监督、订货与设计等各项工作,力争作到统筹兼顾,全面按排,协调平衡。

恰当处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物流管理等相互关系,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快速、优质,为缩短建设总工期,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

二、编制依据

1、矿井精查地质报告,主、副、风井井筒检查钻报告

2、批准的矿井立项申请报告和批文

3、矿井初步设计,集团公司初审稿和初审意见

4、2004年版《煤矿安全规程》

5、原煤炭部颁发的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瓦斯防治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

6、已招标的主、副、风井井筒冻结造孔及冻结工程中标书

三、编制范围

在初步设计范围内矿井至移交投产前,必须完成的矿、土、安三类工程,安全、环保工程,必需的辅助生产工程和行政福利设施。

四、矿井建设至移交投产前的总工程量及工作量(附表)

表0-1

矿建工程

土建工程

设备及安装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

基本予备费(万元)

总投资

(万元)

工程量(m)

工作量(万元)

工程量(㎡)

工作量(万元)

工程量(项/台套)

工作量(万元)

13064

15412

40933

6050

102/618

12986

5712

4016

44176

五、矿井建设的总工期,关键工程线(主要矛盾线)

(一)矿井完成征地后开始矿井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施工组织设计安排:

⒈水、电、路、通讯、计算机联网和工广平整“五通一平”。

⒉主、副、风井造孔、冻结、竖立主副井永久井架和风井凿井井架,试挖、悬吊三盘及井筒具备连续作业条件为正式开工日。

⒊前期准备工作自2006年10月1日开始“五通一平”,并完成自副(主)井具备连续作业条件的全部大临工程,约2007年2月20日止,共5个月。

⒋自副(或主)井具备连续作业条件约2007年2月21日始正式开工至首采区第一个工作面安装完毕,并经联合试运转30天后正式验收移交投产的2010年3月15日止,建设总工期共37个月。

(二)按系统工程优化组合后矿井建设的关键工程线(即主要矛盾线)是:

主井-主副井联络巷(临时车场)-副井车场(西段)-南部车场(东段)-采区回风上山-首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及切眼-工作面及顺槽设备安装。

六、必须说明的问题及建议

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初步设计初审稿的基础上编制的,初设正式批准后,若工程量及工作量有所变动,应在年度施工计划安排中相应调整。

2、本施工组织设计为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单位工程应依据施工方案和地质条件等编制关键(或重点)单位工程的单项施工组织设计,如井筒冻结段施工组织设计、井筒基岩段施工组织设计和主副井井筒装备等。

3、鉴于矿井瓦斯等级尚未确定,本施工组织设计暂按初定的高瓦斯和有煤层突出可能的矿井安排的,瓦斯等级有所变动,应及时组织修改调整。

4、建议:

(1)鉴于本矿井瓦斯状况,应尽早安排首采区的三维勘探工作;尽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在建井期进行瓦斯采样和制定施工防治措施。

(2)尽快安排工广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以利于矿井设计与施工。

(3)尽快安排永久水源的勘探工作。

(4)初设矿井为一翼开拓、两个采区,大巷运输一采选用皮带运输,二采选用三吨底卸矿车运输,由此引起了矿井井底车场变成两个车场,系统繁杂,使用不便,尤其矿井北翼合并开拓时,北翼三吨底卸矿车穿过主、副井井底车场至一采的第二车场反向运输,年运重达45万tkm,10年450万tkm,加大矿井运输成本,极不合理,为此建议:

①矿井南翼大巷全部使用皮带运输,取消三吨底卸矿车的运输方式,可以改第二车场为一采的采区车场。

不仅可大量减少工程量,而且运输环节单一化,使用方便。

②主、副井底车场中,箕斗煤仓上口皮带机头部分,通风上山由垂直走向布置为平行于车场大巷的走向布置,可以减少设计上山过渡平巷工程量,而且有利于车场北端的通风。

该段上山也可成为北翼开拓时的皮带上山。

(5)建议矿井选用交钥匙工程的承发包方式,以保证矿井建设总体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第一章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地理位置

XX井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北12km,行政区划隶属萧县刘套镇和圣泉乡管辖,地处淮北煤田西北端,东距徐州市约15km,南距淮北市约37km。

地理坐标:

东径116°55′14″~116°56′53″,北纬34°16′10″~34°19′09″。

第二节交通及自然条件

1、交通

陇海铁路从XX井田北边界通过,向东直达徐州、南京,向西直达西安。

东部有符(符离集)夹(夹河)铁路支线;公路运输有徐(徐州)商(商丘)公路干线穿井田中部,萧县到刘套镇柏油公路纵贯全区。

本矿井铁路、公路运输便利(附图1-2-1)。

2、自然条件

井田区内地势平坦,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废黄河大堤以北,地面标高为42.09~43.32m,南部为34.74~36.05m,南北呈明显地面高差,沿大堤陡坡急变为平地。

地貌成因类型简单,北部为废黄河高漫滩,南部为废黄河泛滥冲积平原。

地表水系不发育,仅一条幸福河(又称老戴河)小型季节性河流分布于井田南部,由西向东流经本井田。

幸福河属淮河水系,河宽1.5~2.5m,深2.5m,在井田内经人工修整取直。

河流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多水,枯水期少水,甚至干涸。

气象及地震烈度

本区气象特点:

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春季干旱,为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温带半干旱区。

据萧县气象站1957~1991年资料:

本区最大冻土深度22.2cm,最大积雪深度为23cm,年平均霜期151.5天,雹灾多出现于6月

份。

见表1-1-1、1-1-2。

气温(℃)日照表1-2-1

最高气温

(1972.6.1)

最低气温

(1969.2.5)

年平均

(1957~1991)

历年月

均最高

(7月)

历年月

均最低

(1月)

日照

年平均(时)

占全年(%)

42.2℃

-23.6℃

13.8℃

31.8℃

-4℃

2319.8

52.9

降雨量单位:

mm表1-2-2

年平均

年最高

(1982年)

年最低

(1988年)

月平均最高(7月)

月平均

最低(12月)

一日最大降水(1982.7.22)

一日最

大连续

(1958.6.7)

832.08

1073.30

556.8

270.5

14.1

374.6

366.6

据宿县地区地震局资料,千余年来萧县发生12次地震,均未造成危害,自1970年以来本区未发生3级以上地震。

从公元1177年至今对本区有较大影响的邻区地震有:

公元1462年8月16日兖州5~6级地震;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间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1937年8月1日山东荷泽7级地震,震时徐州受较大影响,1973年安徽临涣发生4.5级地震,震中烈度7度,萧县5度,一类房屋有开裂现象。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萧县新建房屋一般按6度设防。

水源条件

区内第四系松散层水上部水质较好,但受季节影响较大。

区东部奥灰浅埋处,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m3/d,是比较理想的供水水源。

可在区东部设立供水水源地,满足矿区用水。

第二章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地质条件

一、井田境界

该井田地处淮北煤田西北部。

井田范围北起陇海铁路,南至第十二勘探线,东起F2断层,西至煤中3-1000米等高线。

井田南北走向长5.5km,东西倾斜宽1.7-2.1km,面积约10.5km2。

二、地质条件

1、地层

井田位于淮北平原北部,除东南侧为淮阴山脉有基岩出露外,井田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

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奥陶系中统白土组、下统马家沟组。

其中第四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迭系、石炭系各组呈整合接触,本溪组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1)第四系(Q)

井田内第四系地层平均厚度101.40m。

主要为粘土、砂礓粘土、粉砂,局部是中、粗粒砂,底部偶含灰岩砾石。

(2)石千峰组(P22)

本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系沉积,平均厚度507.70m,仅井田西部钻孔揭露其下部地层,最大揭露厚度371.49m,,下部岩层其岩性为暗紫、紫红、灰绿色泥岩及紫灰、灰白色粗粒砂岩;底部为浅灰、灰白色粗粒砂岩。

该粗砂岩底界面为其下伏上石盒子组(P21)的分界。

(3)上石盒子组(P21)

地层平均厚度439.77m,属陆相碎屑岩系沉积。

岩性为一套杂色粉砂岩、泥岩夹灰绿、浅灰色中粗粒砂岩,灰色粉砂岩、含砾粗砂岩。

岩石颗粒上部较细,下部较粗。

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上部以杂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粒、细粒砂岩,厚153.94m。

中部为灰色粉砂岩、泥岩,夹中、细粒石英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线,厚120.5m。

下部为杂色粉砂岩、泥岩,具有褐黄色、油黄色斑块,夹灰色粉砂岩及中砂岩,厚104.78m。

底部为中厚层状浅灰、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夹杂色泥岩及灰色粉砂岩,厚度79.00m。

砂岩粒度韵律层理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发育,通常分为三层,中、上层局部缺失,底部砂岩往往含有细砾和泥质包体,称为“奎山砂岩”,为上、下石盒子组的分界。

(4)下石盒子组(P12)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属河流并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碎屑岩系沉积,厚度平均194.69m。

上部以杂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多层砂岩,偶夹薄煤;中部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9层,分中3上、中3下、中4三个煤层组,其中,中3下1、中42煤为井田大部可采煤层。

下部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及杂色泥岩和铝质泥岩。

铝质泥岩为下石盒子组(P12)与下伏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地层(P11)分界。

(5)山西组(P11)

属湖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相碎屑岩系沉积,平均厚度119.01m,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上部以杂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煤1~5层,,其中B2、C1层煤为本区大部可采煤层。

底部为深灰色泥岩。

(6)太原组(C3)

属海陆过渡相沉积,旋迴结构清晰。

岩性主要由灰岩、泥岩、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平均厚度153m,含灰岩12层,含煤8~11层,一灰顶面为本组与上覆山西组(P11)的地层分界。

(7)本溪组(C2)

平均厚度20.0m,上部为浅灰色灰岩,夹灰绿色泥质条带及团块,含黄铁矿结核。

下部为浅灰绿色、灰白色泥岩及紫红色铁质泥岩。

(8)奥陶系灰岩(白云组、马家沟组)

井田内揭露最大厚度166.9m,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石灰岩和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组成。

2、地质构造

XX井田处于孙庄背斜西翼,孙庄背斜轴向方向为北-北东,受断层影响,背斜东翼大部分缺失。

该井田可视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10~25°,井田南部受另一背斜影响倾角变大,可达35°。

(1)断层

井田内断层比较发育,呈现出以走向断层为主,以正断层为主的特点:

在断层分布上,井田南北差异较大,北部断层稀少,构造较简单,南部断层较密集;西部(深部)断层较少,而东部F2、F4断层附近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

井田内共查出断层14条,其中落差大于30m的10条,小于30m的4条;正断层10条,逆断层仅4条。

详见所附“主要断层控制情况一览表”表2-1-1

(2)岩浆岩

井田内仅在东部边界附近有一孔(3-2号孔)揭露花岗斑岩,呈岩脉形式侵入到太原组煤附近,二迭系煤系及以上地层未见岩浆侵入。

井田西北部局部(3-9号孔附近)煤变质程度稍高,推测其深部可能有岩浆岩存在。

邻区也有花岗斑岩侵入煤系地层的资料。

本井田岩浆岩活动微弱,对煤层影响不大。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偏简单,即二类。

3、水文地质

井田范围内地势平坦,地表水系不发育,且为季节性河流以泄洪为主,枯水期断流。

影响矿井开采的充水因素主要有含水层水、断层导水等。

(1)含水层水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空隙潜水含水层、上石盒子组奎山砂岩裂隙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山西组B、C组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等。

矿井生产主要充水层为中组煤、B、C组煤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含岩溶水层。

其中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下石盒子组中组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中组煤顶板以上有1-3层细纱岩,厚度10-20m;中组煤各煤层间普遍存在一层3.0m左右的细、粉砂岩,厚度在10-20m左右。

本段砂岩总厚度平均25.92m,裂隙含水据邻区资料q=0.00013-0.00231l/s.m,属弱含水层。

在煤层开采中将直接揭露该含水层,煤层开采形成了冒落裂隙带也将波及该含水层对生产产生影响。

山西组B、C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

B、C组煤层顶底板分布有2-3层中、细纱岩,总厚度平均37.43m,井田无漏水孔,邻区资料q=0.0002358-0.001081l/s.m,富水性弱,在煤层开采中该含水层将通过巷道揭露或冒落裂隙带进入矿井,影响生产。

太原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