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035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x

七年级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解析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

第一课你我同行

热点材料:

一带一路

1、为什么说人类需要交往?

(预测考题:

为什么我国与一带一路地区需要交往?

⑴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⑵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考点:

通过一带一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大大促进了一带一路地区的进步与发展,这些进步与发展又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常交往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

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交往。

第二课 假如我是你

1、正常的交往需要哪些条件?

在现代社会,平等、尊重、宽容、理解、关心、互助,这些都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考题预测:

为什么要反对校园欺凌事件?

①人人生而平等,这不仅是社会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每个人应秉承的理念。

②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受到尊重,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

②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学会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4、为什么要宽容待人?

①宽以待人、接纳所有不同的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更多的宽容。

③因为宽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5、怎样宽容他人?

①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苛求别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②不过分苛责对于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错误或过失。

③不能无原则的纵容。

宽容是在不违背是非原则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学会宽容,需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

6、为什么要理解他人?

①理解他人是指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与言行,理解他人的处境、问题与困难,理解他人的愿望与需要等,并给予关心。

②理解他人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

理解他人是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

7、如何理解他人?

(1)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

(2)学会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

错在己,则应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错在他人,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8、为什么要关心他人?

如何关心他人?

(1)相互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

无论是关心他人,还是被他人关心,都是幸福快乐的。

(2)关心他人,不仅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也要关心他人的情绪、冤枉和需要等,并在他人需要时,及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

9、为什么要互相帮助?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

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第三课 交往有艺术

1、讲究文明礼貌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⑵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4在国际交往中,礼貌显示着它巨大的力量。

2、为什么要学会表达?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实态度,可以使增进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更乐意与我们交往。

第二单元跨越代沟

第四课走近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③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孝敬父母也是法律规定的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④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父母子女代沟产生的原因有那些?

①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独立性越来越强。

②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

③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④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⑤我们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缺乏足够的理智。

4、如何与父母沟通?

(1)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3)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换位思考,克服逆反心理。

(5)在尊重、孝敬父母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方式帮助父母。

第五课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2)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怎样尊敬老师?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4、如何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

(1)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5)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与老师进行沟通。

第三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六课有朋友的感觉

1、友谊的作用?

①友谊是心灵的需要,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

②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极其宝贵的财富。

③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朋友给与我们很多,陪伴我们一起成长

④同学感情融洽、关系和睦,有利于我们成长。

第七课交友的智慧

1、交友的原则?

谨慎择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2、“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

①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②“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③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为什么要远离“损友”?

①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

②我们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可能在交友上犯错误。

4、获得友谊的方法和艺术有哪些?

①用心培育友谊,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②不嫉妒。

当朋友取得成绩的时,我们应该欣赏并真诚地赞美他的成功

③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第八课男生女生之间

1、为什么男女同学之间的需要正常交往?

①如果我们只与同性同学交往,将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习的机会。

②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有利于形成团结友好的班集体氛围。

2、男女同学交往遇到麻烦、困惑和苦恼,应怎样做?

①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遵守自然与适度的原则。

②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

第四单元走自己的路

第九课从众与自主

1、从众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队活动的效率。

②有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③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

④会带来更多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个体在同伴的支持鼓励向可能对很多原来没有想过或不敢去做的事产生动力和信心。

2、从众的消极作用?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

②影响到集体和社会,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3、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

①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③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怎样克服消极从众心理?

①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

③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

④心中有原则,自主地作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

第十课偶像与自我

1、“追星”产生的原因?

①进入少年期,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所以也就产生了对明星的崇拜。

②青少年“追星”可能出于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

③为了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2、盲目“追星”的危害性?

影响我们的学习,浪费我们的时间,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使我们滋生攀比心理,丧失个性。

盲目追星,是一种成长的阻力,它悄然改变着我们,使我们发生一系列消极变化。

3、追星的积极作用?

很多明星的成功可以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

通过了解明星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获得成才的方法;

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缓解我们的压力。

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它悄然改变着我们,使我们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4、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明星崇拜现象?

①全面地评价偶像,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

②确立和追寻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道路,相信我们自己,成为我们自己。

③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让他们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单元无序与有序

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

1、什么是规则?

规则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

2、规则有哪些种类?

(1)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

(2)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守则、运动规则。

3、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规则与秩序有什么关系?

①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②日常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规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秩序,需要规则;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需要秩序,更需要规则来保证规则。

(一带一路重要知识点)

③社会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的秩序离不开规则。

4、我们如何才能更好遵守规则?

从小就要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P93)

自觉遵守规则,更好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P93)

理解规则,遵纪守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P87)

心中有规则,心中有道德,心中有法律,享有真正的自由。

(P87)

第十二课法律与生活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2)法律一方面表现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第十三课行为与责任

1、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因)

(1)我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但是如果他犯了错误,其破坏性也可能越大。

(2)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2、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①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承担责任。

②弥补自己的过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习惯。

3、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它包括两层意思:

1)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行为;

2)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行为。

4、违法行为有那些类性?

(1)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违宪行为是违反的是宪法,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刑法。

5、记忆几个法律名称: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违反民事法律:

民法总则(不是民法通则)

关于犯罪法律:

刑法(不是刑罚)

6、为什么违法行为受到刑罚处罚是错误的?

一般地,违法行为是指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比如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对社会的危害性大,要受到刑罚处罚。

刑罚处罚,这是承担法律责任中最严重的一种处罚。

所以,应该改为: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行为承担刑罚处罚。

7、他律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1)含义:

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

(2)表现:

在这里,规则要求“你必须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不许你怎样做”,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他律是必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

8、自律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1)含义:

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

(2)表现:

自律表现为“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或“我不愿意怎样做”。

(3)一旦违反规则,我们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的良心会质疑、批评乃至谴责我们的错误行为。

9、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怎样?

(1)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2)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10、.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约束自己,充分享受自由?

 

(1)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做到“慎独”,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2)通过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努力,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外部的规则逐步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

自觉遵守规则,敬畏法律,不要把法律当儿戏。

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做一个有良好法制观念的公民。

11、区分他律与自律

约束性

积极性

惩罚性

影响性

他律

外在规则和

他人约束

被动被迫接受

违反会受到相应惩罚

必要,但作用有限

自律

心中规则和

自己约束

主动自觉遵守

违反会受到良心质疑、批评、谴责

必要,但作用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